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自序
導讀
前言

作 者 作 品

DNA:生命的祕密

譯 者 作 品

戰之華:美國帝國主義大戰略
基因騙術
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
Linux 傳奇:讓比爾‧蓋茲坐立難安的天才
死亡原因:法醫之神奇案祕錄
天使墜落的城市
正宗CIA詐騙術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
撥雲見日:張麗善的情意政道
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


基因、女孩、華生(BE0108)──雙螺旋二部曲
Genes, Girls, and Gamow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詹姆斯‧華生
       James D. Watson
譯者:杜默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01月27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44頁
ISBN:957133829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自序導讀前言



  推薦序 2

科學與愛情的探索歷程

◎文/程樹德

與克立克一同發現DNA空間結構的華生寫了那本有名的《雙螺旋》(The Double Helix)後三十多年,才又出版了這本回憶錄《基因、女孩、華生》,初聞此書以為其涵蓋全部生涯,待寓目後才知是從一九五三到五六年間短短四年而已,似乎華生在文學上頗有野心,不想在一本書之內,將他一生經歷全盤托出。

這段時間他最關心的莫過於追求女生,我們都知道他在一九六八年才逮到一個十九歲大學生,明顯的是,他的「求偶」活動極不成功,為什麼?憑他的重大發現、博士學位及哈佛教授之頭銜,怎麼會頻頻失敗,真奇怪,我亟於在書裡尋找答案。 他居然曾追求過麥爾(Ernst Mayr)的女兒克莉絲塔,令我頗有突兀之感,聽說他在哈佛時頗瞧不起演化生物學,以為這些老掉牙的舊學,都該掃到垃圾堆上,偏偏麥爾是二十世紀演化生物學的巨擘,想追哈佛教授的女兒,總該讀點她老爸的著作吧!怎麼還會有那麼強的偏見呢?

這大概是我中國人式的想法,不一定正確,從華生這本書看來,克莉絲塔壓根兒不曾對他有過興趣,他倆相差八歲,華生心理嘀嘀咕咕地想要追求她之時,她才剛興奮地上大學當新鮮人,恐怕不會有興致跟老男人談情說愛吧!

綜觀全書,不免感覺華生那時雖已二十多歲了,仍充滿青春少男心態,看他那瘦高身材,一頭亂髮,明顯是羞澀寡言人,遇見女生,心內雖有一團火,恐怕不善於表達。聽說他上課時,老對著自己的上衣口袋講話,這該是一旁佐證,我們可歸之為「悶燒」型,縱然客觀條件極佳,小女孩仍不屑一顧,演化心理學的理論恐要修改些。

另一重點是伽莫夫(George Gamow)這個人,他的身材既高(六呎六吋)又壯,大頭金髮,戴厚眼鏡,充滿熱情及生趣,他雖生於俄國,但在哥本哈根讀書,並於一九二八年遇見戴爾布魯克(Max Delbrk),兩者經歷相似,他們為學都師從波爾(Niels Bohr),之後移民美國,都對生物學大有興趣,也都喜愛幽默開玩笑。

伽莫夫最有名的成就,是在一九四八年提出宇宙起源的「大霹靂」理論,主旨是一百多億年前,宇宙由一點爆炸而生,這個學說在剛提出之時,頗受嘲笑,現已是廣為接受的典範。

伽莫夫思考「大霹靂」時,據說只花了半小時,後來與他的學生艾爾伏(Ralph Alpher)一齊署名,但為了增加趣味,特別邀請老朋友貝特(Hans Bethe)也來掛名,以便列名時叫阿爾發‧貝他‧伽瑪,正是希臘文之α、β、γ(類似英文字母ABC),這篇論文剛好在四月一日出版,當時很多人還以為這是愚人節的玩笑。

一九五三年春,伽莫夫剛好拜訪柏克萊加大,友人給他看華生及克立克於五月三十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發表的DNA第二篇論文,其中談到DNA結構的重要性,認為鹼基的順序是帶著遺傳資訊的密碼,伽莫夫正好看過三月出版的桑格(Fred Sanger)所決定的胰島素的胺基酸序列,便立刻將兩者連在一齊,認為DNA序列結構可直接決定蛋白質上胺基酸順序,於是寫信給克立克,並附上這一理論論文。

於是當時生物學界加入了這一個有趣的假設,雖然很多人還不相信DNA結構,但有闖勁的人已更進一步,思考這DNA上的鹼基順序怎樣能指導蛋白質的資訊。

從一九五三年到一九五九年,逐漸成形的分子生物學界,在DNA雙螺旋的激勵下,向外出發,雖然不明方向,隨處摸索,但終於決定了發展主軸,從DNA到RNA到蛋白質,奠定分子生物之骨幹。

華生這段回憶錄,就紀錄了這段歷程,可當《雙螺旋》的續集來看。

(本文作者為陽明大學微免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