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前言 1
前言 2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譯 者 作 品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貪婪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價值行銷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獲利關鍵
華爾街世紀
細菌戰:美國生化武器之祕
中國熱
麥肯錫中國投資報告
引爆趨勢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


葛林史班傳 (PE0101)
Greenspan: the man behind money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People
作者:賈斯丁‧馬丁
       Justin Martin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17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571332933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前言 1前言 2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1

第一章 華盛頓高地

1929 年股市大崩盤的前幾年,葛林史班隨著父母搬到曼哈頓的華盛頓高地(Washington Heights)。這個地區是曼哈頓全島地勢最高之處,獨立戰爭期間幾場關鍵戰役中,美國國父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以此地作為指揮作戰的大本營,後人便以華盛頓高地為名。幾十年後,華盛頓高地仍屬紐約市較偏遠的地區,連大型農舍都不多見,其中之一是博物學家奧杜邦(John James Audubon)名下的物業。

華盛頓高地的地下鐵系統在 1906 年完工,開始吸引較多的居民進駐。不久後,由於曼哈頓下東區早已人滿為患、環境極差,很多人為了追求更大的居住空間及較佳的生活品質,紛紛搬到了上城。1920 年代,曼哈頓北區開始大興土木,又有新的居民湧入。

許多從德國來的猶太移民在這裡安家落戶,儼然成為第二故鄉,所以此地曾經被稱為「赫德遜河的法蘭克福」(Frankfurt on the Hudson),後來很多愛爾蘭及希臘移民也在此落地生根。

葛林史班於 1926 年 3 月 6 日出生,這位 9 磅重的小生命從此加入曼哈頓北區這個欣欣向榮的大社區。老葛林史班(Herbert Greenspan)原本從商,後來轉而擔任股票經紀人及經濟顧問。他的身材中等纖細,長相酷似電影明星金.凱利(Gene Kelly)。葛林史班的母親羅絲身材嬌小,個性溫和親切、生性樂觀。由於當時社會風氣使然,羅絲是全職的家庭主婦。

老葛林史班的祖先來自德國,羅絲的娘家姓高史密斯(Goldsmith)是波蘭後裔。她的父母二十世紀初從波蘭移民到美國,一到海關就把原來的托魯契柯(Toluchko)改成美國化姓氏。羅絲的兄弟姐妹共有 7 人,除了大姐瑪麗在波蘭出生外,其餘都在美國土生土長。

羅絲 17 歲嫁給老葛林史班,很多人認為他們太早婚。而兩人的婚姻生活並非一帆風順,個性也南轅北轍。老葛林史班會天馬行空、不切實際,因此常常心不在焉、魂不守舍,羅絲則是活潑、熱情有勁。

小倆口經常吵架,直到 1929 年股市崩盤,才註定兩個人分手的命運。隨之而來的經濟蕭條,使家中生活捉襟見肘,在經濟壓力下,雙方更是漸行漸遠。

葛林史班 5 歲的時候,老葛林史班和羅絲終於離婚。羅絲帶著葛林史班搬回娘家和自己的父母同住。高史密斯夫婦是嚴守傳統禮教的人,到了異鄉仍然奉行波蘭固有的價值觀和風俗。他們住在西 163 街 600 號,是和百老匯街和西 163 街交叉口的 6 層磚造公寓裡,一房一廳的格局,祖孫 4 人就擠在一起。兩老睡臥室,羅絲母子則把飯廳當成臥室。

為了維持家中開銷,羅絲在布朗克斯區第 149 街及第 3 大道的家具店兼了一份工作。離婚後,老葛林史班很少和前妻聯絡,也不常探視葛林史班。葛林史班的表哥威斯利(Wesley Halpert)回憶,「老葛林史班很快就從羅絲和葛林史班的生命中消失,葛林史班很少看到他。但是我還記得,葛林史班和父親見面的時候,那種欣喜若狂的表情。」

威斯利和瑪麗安(Marianne Halpert)是羅絲姐姐瑪麗的子女,就住在半條街外。葛林史班經常和表哥、表姐玩在一起,三個人情同手足,姨丈哈伯特(Jacob Halpert)簡直就是葛林史班的第二個父親。哈伯特從事保險經紀的工作,在經濟大蕭條時期有相當不錯的收入。威斯利也記得,葛林史班在物質上幾乎樣樣匱乏,令人心疼。

威斯利說:「我爸爸只有兩隻手,卻有三個孩子。我們壓馬路的時候,葛林史班會挨挨蹭蹭鑽到我和父親中間,牽著我老爸的手。」

威斯利也記得,葛林史班經常會放聲高歌,唱出〈老哥,可以賞我一個子兒嗎?〉(Brother Can You Spare a Dime?)這首歌。在當時經濟蕭條的背景下,這首歌流行的程度儼然是美國國歌,而葛林史班特殊的哀淒唱腔,往往觸動哈伯特的心弦。哈伯特通常會從口袋掏出一毛錢賞給葛林史班。

葛林史班的智慧很早開,他五歲的時候就會三位數的加法心算。家裡有客人或鄰居來,母親總是讓葛林史班表演心算,讓外人大開眼界。

葛林史班聰明過人,因此在文法學校及第 169 公立小學的成績都很優異。他的閱讀能力遠超過同學,一下子就記住 99 乘法表。「葛林史班做什麼事情都是一學就精,」葛林史班的童年好友山諾夫(Stanford Sanoff)回憶。他又說,葛林史班小時候就很懂禮貌,也很守規矩,「我想不出來葛林史班曾經惹事生非過,他一直都是中規中矩的。」

第 169 公立小學有位史墨老師曾經教過葛林史班數學。他的教學方式非常注重實務,常帶學生參加戶外教學。葛林史班另一位童年好友卡列喬(Bill Callejo)說:「史墨老師的教學方式很好玩,他會帶我們到銀行,利用存款單教我們數學。」

暑假的時候,葛林史班和鄰居小孩會在空地上玩棒球,並且組了一個名為泰坦(Titans)的球隊。葛林史班是左撇子,天生是一壘手的料,他以道奇隊(Dodgers)強棒及一壘手坎米利(Dolph Camilli)自許。華盛頓高地雖然是洋基隊(Yankees)的地盤,他私底下卻是布魯克林道奇隊的忠實球迷。長大之後,葛林史班心目中的英雄還包括道奇隊游擊手李斯(Pee Wee Reese)和三壘手拉瓦吉托(Cookie Lavagetto)。他通常聽收音機掌握球賽最新狀況,還發明一套相當複雜的記錄方式,以一些希奇古怪的符號記下投手每一球的球路、打擊後的落點等狀況。

哈伯特在皇后區的洛克威(Rockaway)擁有一幢海灘屋,每到夏天,葛林史班會和哈伯特一家大小在此度過許多愉快的週末。威斯利說:「我們會展開地毯式搜索,尋找別人遺落在海灘上的銅板。我們很厲害,完全不使用機器或其他設備,只是走過海灘,低頭猛找,找到的銅板就拿去買糖吃。」

他們也喜歡看恐怖電影。高史密斯家附近有一家艾杜彭電影院(Audubon Theater),威斯利經常會帶著葛林史班去看電影。那個時候影壇的當紅炸子雞是怪物電影。威斯利回憶,「我帶葛林史班去看《科學怪人》(Frankenstein)時,他嚇壞了。」

葛林史班 9 歲的時候,愈來愈少來探視他的父親送他一本自己出版的書,書名是《復甦在望》(Recovery Ahead!)。老葛林史班在書中為羅斯福總統(Franklin D. Roosevelt)的新政辯護,他認定政府的計畫有助於脫離蕭條。老葛林史班在書中寫給兒子一段話:「在我不斷思念你的同時,願我這本處女作能夠拋磚引玉,未來在你長大成人、回顧這本書時,能夠激起你求知的念頭,嘗試解讀這些理性預測的推理過程,並從事自己的研究。」

葛林史班把這本書束之高閣,很快就拋諸腦後,多年後才開始拜讀父親的文章。但是,他已經一腳踏進經濟學的領域。

高史密斯和哈伯特都是愛樂家族。葛林史班的外公是布朗克斯區猶太教會的領唱,羅絲則喜歡彈鋼琴和唱歌,她會大聲唱出波特(Cole Porter)及柯恩(Jerome Kern)的歌曲,也喜歡〈大棕熊低吠〉(The Big Brown Bear Weat Woof)這種新奇小調。羅絲的演唱風格無拘無束,卻活力四射,令人想起女歌手莫根(Helen Morgan)。她有時候也會演唱一些猶太人意第緒語(Yiddish)的歌曲,例如〈葡萄乾和杏仁〉(Rozhinkes mit Mandlen)。

葛林史班的表姐克麗兒(Claire Rosen)說:「羅絲精力旺盛、非常活潑,也很親切。」克麗兒長大之後成為職業歌手,專長是音樂喜劇,她曾經在幾齣時事諷刺劇中演出。1940 年代中期,她在百老匯一齣名為《安妮拿槍》(Annie Get Your Gun),飾演艾瑟‧莫曼(Ethel Merman)。

另外還有身材矮胖、皮膚黝黑的馬里歐叔叔,他的本名是穆瑞(Murray Toluchko),最後改為馬里歐(Mario Silva),因為他想冒充義大利人,在歌劇界闖出名號。他曾經寫過一部歌劇並且在百老匯演出,劇名是《愛之歌》(Song of Love),描述作曲家舒曼的故事。

在這些愛樂人士的耳濡目染之下,葛林史班自然而然走上音樂之路。他選擇豎笛作為自己的樂器。

葛林史班自孩提時代就具備強烈的正義感。30 年代中期,葛林史班 10 歲左右,和朋友卡列喬創辦一個名為「華盛頓高地偵探社」的祕密組織。兩個小男生腦袋裡有個模糊的想法,認為世道變壞了,他們有義務撥亂反正。

彼時美國正在雷厲風行推動禁酒,結果反而刺激各式各樣的犯罪活動。當時曼哈頓的檢察官是杜威(Thomas Dewey),這位冷面的犯罪剋星忙著四處打擊犯罪掃蕩幫派,為繼任者朱利安尼(Rudolph Giuliani)樹立良好的典範。同時,一些驚心動魄的消息不斷從德國老家傳進華盛頓高地,葛林史班和卡列喬雖然一知半解,卻知道整個世界愈來愈亂,他們要站出來改造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