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前言 1
前言 2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譯 者 作 品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貪婪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價值行銷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獲利關鍵
華爾街世紀
細菌戰:美國生化武器之祕
中國熱
麥肯錫中國投資報告
引爆趨勢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


葛林史班傳 (PE0101)
Greenspan: the man behind money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People
作者:賈斯丁‧馬丁
       Justin Martin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17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571332933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前言 1前言 2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4

葛林史班原本加入一支「嚴格依照節拍演奏」的樂隊,現在卻要轉型為比波普樂隊。他很快穿起新的制服,鮮黃色外套、棕色長褲和領帶,傑若米早被人遺忘的〈好人〉,再度成為開場曲。

照賈曼特的說法,只要有品味的人都想演奏比波普。樂隊轉型後,很快就吸引一些才華洋溢的年輕樂師,包括柯恩(Al Cohn)及柯漢(Norman "Tiny" Kahn),他們是賈曼特的老鄰居。柯漢是鼓手,體重超過 300 磅,他的外號是「小人」,而柯恩的樂器是高音薩克斯風。

另外一位新人的曼德爾(Johnny Mandel)。曼德爾加入傑若米樂隊時才 19 歲,擔任編曲及伸縮喇叭手。他後來贏得一座奧斯卡金像獎、4 座葛萊美獎及 3 次艾美獎提名,合作的知名藝人包括法蘭克.辛納屈、麥可.傑克森及娜塔莉.高。

1944 年左右,票房的確成為樂隊的問題。多年來,傑若米樂隊一直在康乃狄克州哈特福(Hartford)的羅伊國家戲院(Loew‘s State Theater)登台,但劇院如今完全不了解這種音樂,也不敢出借場地。事實上,沒有人了解比波普。傑若米唯一能夠找到的場地是時代廣場的查爾德餐廳(Child‘s Restaurant),這是他當年第一次擔任樂隊領隊的表演地。

查爾德是一家自助餐廳,場地很大,可容納 1,500 人,位於派拉蒙戲院下方。這個場地就像防空洞,所有材質全都是水泥及石膏,演奏效果奇差。以往樂隊上台後,觀眾自然準備隨著〈星塵〉這種樂曲翩翩起舞;但是在這個防空洞裡,所有樂器鐘鼓齊鳴、轟然作響,觀眾只想趕快用餐,希望能夠對這些噪音充耳不聞。

傑若米樂隊到查爾德餐廳表演,對他們的知名度並沒有幫助。當時,廣播電台的黃金時段通常保留給推理劇及單元喜劇,然後是新聞。晚上 11 點之後,才會現場轉播大型樂團的表演。傑若米和他的樂隊雖然不是明星級的表演團體,還總是能夠獲得廣播電台的青睞。不過,他們轉到查爾德餐廳表演後,出現在電台的頻率就愈來愈少,出現的時段也愈來愈晚。

不過演奏比波普使傑若米樂隊高朋滿座,許多有才華的樂師紛紛來訪,而且一傳十、十傳百。曼德爾說:「爵士樂界的人都來了,每天晚上幾乎是爵士樂界大集合。」

曼德爾記得,吉列斯派也來過查爾德餐廳。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未來的主席演奏薩克斯風的同時,這位爵士樂大師竟然也在場,那種畫面實在有趣。不過,葛林史班只是和別人一起合奏,從來不會輪到他獨奏,因此吉列斯派可能只會專注在曼德爾或柯恩身上。

傑若米樂隊吸引愈來愈多年輕、大膽的奇才後,樂風也變得比較強烈。一般來說,傑若米樂隊每演奏 30 分鐘,會休息 30 分鐘。重新上場前,召集所有成員的工作就落在賈曼特和葛林史班身上。賈曼特說:「我們必須找到所有樂師,帶他們回到舞台上,因為他們經常躲在別的地方抽菸。」

他們最喜歡躲的地方是一條隧道,從派拉蒙戲院連接到一家藥局,附近還有一些電話亭。賈曼特記得,走進這條隧道,就可以看到一堆黃色外套,排成一列。樂師們假裝是在排隊打公用電話,其實是躲在別的地方逍遙。

葛林史班從來就不喜歡湊這種熱鬧。事實上,樂隊的樂風愈強烈,他愈變得正經。同時,葛林史班開始展露潛藏很久的會計才華,甚至開始幫樂隊計帳,協助其他樂師處理稅務問題。中場休息的時候,葛林史班還讀起由公立圖書館借來的經濟論文,而且讀得很起勁。

曼德爾說:「葛林史班總是埋首在書堆,我記得他很認真,他一開口,你就知道,他把那些書讀通了。」

葛林史班行事仍然很低調。除了和賈曼特的交情很好之外,他真正深交的人只有中音薩克斯風手艾肯(Evan Aiken)。

艾肯的話雖然不多,為人卻很熱誠。1930 年代非常流行技術菁英治理國家的理念,艾肯深信不疑。根據這套理念,一群科學菁英會掌握所有權力,成立一個烏托邦的世界,其中的經濟單位是精力因子(energy determinants)。這套理念其實不精確,不過 1932 年經濟大蕭條最嚴重的期間,卻大行其道。提出這套理念的史考特(Howard Scott)是一位頗有煽動力的江湖郎中,除了具備基本教義派的宣教能力外,和號稱治百病的蛇油業務員沒有太大的區別。

葛林史班和艾肯經常促膝深談。喇叭手伊格爾(Jackie Eagle)認為,艾肯對爵士樂的狂熱還沒有他對科學那麼強烈。伊格爾說:「艾肯和葛林史班可能是隊上唯一會討論音樂以外事物的成員,」他又說,「當時許多爵士樂手都是特立獨行的怪人。葛林史班做人很不錯,也不算是怪人,但他很少和大夥一起外出鬼混。我們聊天、講笑話的時候,他總是在旁看書,做自己的事情。」

1945 年某一天,葛林史班的兒時好友卡列喬到查爾德餐廳來。當時卡列喬已經入國民兵服役,後來獲准進入航空兵學校。由於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卡列喬和葛林史班失去聯絡,他根本不知道葛林史班是傑若米樂隊的成員之一,他只是單純的美國大兵,準備到時代廣場輕鬆一個晚上。

「我一抬頭就看到葛林史班在演奏單簧管,」卡列喬說,「大家都入伍了,都在部隊服役,我和所有人也失去聯絡。我作夢也沒有想到葛林史班會在此地的樂隊演奏。我向他揮了揮了,他也對我揮揮手。」

中場休息的時候,兩個人終於見面了。

葛林史班第一句話是:「你穿上軍服了。」

「你可沒有,」卡列喬回答。

葛林史班對好友說道,他照 X 光時發現肺部有個洞,因此被軍方判定體位為 4F。後來才確定他的身體根本沒有毛病。

兩個人不斷談問,急於了解高中畢業後對方過著什麼樣的日子。中場休息結束,葛林史班又回到台上。卡列喬也返回軍中,準備分發到太平洋的航空母艦上或者菲律賓的美軍基地。

傑若米樂隊早期及後期曾經錄製過唱片,但是在比波普時期,也就是葛林史班在樂隊的那段期間,樂隊沒有錄製過唱片。他們面對的限制有三種,首當其衝的是,一個實驗性質的樂隊實在沒有票房,至少 1945 年當時是如此。縱使這個樂隊擁有票房,但是美國樂師從 1942 年夏季開始拒絕錄製唱片。因為美國樂師聯合會會長帕崔洛(James Caesar Petrillo)擔心,如果消費者都跑去買唱片,就沒有人會來看現場表演,因此要求所有樂師罷錄唱片。

二次大戰結束前,罷錄唱片的活動終於結束,卻又冒出新的問題。老式 78 轉唱片的主要原料是紫膠,但由於戰事的緣故,非常缺貨。為此,哥倫比亞等唱片公司開始以新方法製作唱片,在圓盤上塗上一層極薄的紫膠。當時紫膠屬於配給物資,沒有人認為,傑若米樂隊值得耗費唱片公司寶貴的紫膠。

傑若米樂隊雖然並未發行商業性的唱片,卻乘軍方推出樹脂唱片(V-disk)的機會,也發行過這種專供前線將士聆聽的唱片。軍方為了提振三軍士氣,特別寄發整套的音響設備到海外,包括留聲機、唱針及一堆以乙烯樹脂製作的唱片。當時許多大明星都曾經錄製過樹脂唱片,包括法蘭克.辛納屈、平.克勞斯貝(Bing Crosby)及哈利.詹姆士(Harry James)。傑若米樂隊也參與這場盛事,報效國家。

只要是傑若米自行錄製的現場節目帶,葛林史班就會出現其中。當時是 1940 年代,還沒有發明卡式錄音帶,不可能打開錄音機,輕鬆地就錄下自己的表演。傑若米設法變通,他找來一個唱針,直接蝕刻在一種稱為玻璃醋酸鹽的物質上。

他會在樂隊晚間表演時,現場錄音。這就像美式足球的比賽錄音帶,讓樂隊成員日後可以重溫當年的風光歲月。傑若米利用這種玻璃醋酸鹽的唱片共錄製兩個小時的表演過程。

多年之後,許多成員已經飛黃騰達,傑若米把它翻拷成雷射唱片。他拿到許多唱片公司展示,卻找不到買主。魯特格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爵士樂研究中心是全球一流的音樂資料庫,就收藏一套了《瘋狂旋律》(A Taste of Crazy Rhythm),演出者包括葛林史班、傑若米、賈曼特、柯恩、曼德爾和柯漢等人。收錄的四首歌包括〈活力〉(Vitalize)、〈雙人茶〉(Tea for Two)、〈伊頓化〉(Etonize)和〈美麗世界〉(It掇 a Wonderful World)。

一九四五年,傑若米終於對比波普音樂喊停。他說:「從生意的角度來,這項實驗大錯特錯。切入的時機最重要,但當時市場還不成熟,大家不懂比波普音樂。」

不過,傑若米樂隊在音樂史上仍有一席之地。指揮家熊伯格(Loren Schoenberg)也研究爵士樂史,他說:「談爵士樂一定要提到傑若米,原因在於他當年組成的樂隊中,的確發掘不少頂尖的樂師。」

曼德爾自然名列其中,還有柯恩,他後來加入賀曼(Woody Herman)的第二群眾(Second Herd),也是薩克斯風四重奏樂隊的成員之一,其他人還包括蓋特茲、辛姆斯(Zoot Sims)及查洛夫(Serge Chaloff)。接著,他開始單飛,成為爵士樂史上最偉大的薩克斯風手之一。

而柯漢只能用「英才早逝」四個字形容,他曾經和里契(Buddy Rich)及雷伯恩(Boyd Raeburn)等知名藝人合作。後來因為吃了太多安非他命和棒棒糖,心臟病發而死,享年只有 29 歲。

還有穆立根(Gerry Mulligan),他沒有領過傑若米的薪水,卻出場過幾次。穆立根曾經在知名的冷之生(Birth of the Cool)唱片公司和戴維斯(Miles Davis)合作,1950 年代,他和貝克(Chet Baker)合作,錄製一些流傳極廣的唱片。

除了葛林史班之外,還有幾位傑若米樂隊的成員,在音樂以外的領域出人頭地。薩克斯風手李佛斯(Larry Rivers)成為知名的畫家,也是紐約東村的代表性人物;伊格爾除了利用吹奏喇叭的技巧成為喜劇演員外,更成功轉型為全錄公司擔任電視廣告的演員。

至於傑若米本人,他很快專注在其他事情。他組了一個名為布拉森銅管(Brazen Brass)的新樂隊。後來,傑若米也成為唱片製作人,為達卡(Decca)、MCA 及聯藝(United Artists)等唱片公司錄製唱片。他在作曲方面的成就也不小,許多類型不同的歌手都曾唱過他的歌曲,例如巴查拉契(Burt Bacharach)、披頭四及特溫(Shania Twain)。

葛林史班未等曲終人散就先離席了,比波普樂隊表演從來就不是他最大的夢想,而且和柯恩等才華洋溢的藝人共事後,他也知道偉大樂師應該具備的條件,他很清楚自己缺乏這些條件。賈曼特也有同感,他每天晚上都得和柯恩同台競技。葛林史班和賈曼特愈來愈清楚自己的才華有限。

葛林史班和賈曼特都不想再從事職業演奏的工作。他們分道揚鏢,各自追尋自己的興趣,不過,兩個看似平行的人生旅程,卻在一個關鍵的時點,意外地交會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