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線 上 試 閱

文茜自序 1
文茜自序 2
李敖序
杜念中序
金惟純序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作 者 作 品

陳文茜的虛擬人生
文茜小妹2
文茜詠歎調
文茜語錄
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
微笑刻痕【時光流轉版】
微笑刻痕【時光流轉版】(悅讀網獨家簽名書)
微笑刻痕【圓滿版】
樹,不在了
我相信‧失敗

人物傳記

【類別最新出版】
百年周家兩個世界:中國大動盪中一個家庭的悲歡離合
渡阡陌:我家的兩岸故事(二)
朋友、戀人與最糟糕的事──馬修.派瑞回憶錄
在蔣經國日記找到真愛軌跡:揭密強人世界裡的夫妻、親子、情史等獨特生命篇章
家在世界的屋宇下:諾貝爾獎經濟學大師阿馬蒂亞.沈恩回憶錄


文茜小妹大(PE0305)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人物傳記
叢書系列:People
作者:陳文茜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10月29日
定價:260 元
售價:205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96頁
ISBN:9571335150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文茜自序 1文茜自序 2李敖序杜念中序金惟純序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李敖序

分個第一給她

◎文/李 敖

英文諺語中有的是不合文法的,像 Diamond cut diamond 就是一例,其中 cut 後面不加 s,成何體統?瑞士學者斯超曼(Heinrich Straumann)予以分析,說這是 block language(類聚語言),前面的字與後面的字並無文法上的關係,只在意思表示時送做堆而已。

Diamond 是金剛鑽、是鑽石,其硬可知,Diamond cut diamond 意思是旗鼓相當、是勢均力敵、是棋逢敵手、是強中更有強中手。我生平以金剛鑽自許,堅信自己的長處像鑽石一樣,多面發光,不過,其中兩面,在陳文茜面前,我未免要有 Diamond cut diamond 的沮喪。

那兩面呢?一面是文采,一面是口才。

古人說「言語妙天下」,陳文茜的口才可說前無古人,大家都推服無間。陳文茜以「言語妙天下」出道,她的光環,也因此被鎖定,大家稱道她的口才,有點忽略她的文采,一如李敖以文章出道,大家稱道李敖的文采,有點忽略他的口才一樣。事實上,陳文茜文采也是「妙天下」的,讚美她的文采,有四個字最恰當,就是「精、靈、鬼、怪」,在陳文茜筆下,構思之精、比喻之靈、佈局之鬼、運作之怪,都是中國獨步的,中文在她手裡、國語在她口裡,都是 Diamond 一波未平、Diamond 一波又起的,被稱為「媒體霸權」的陳文茜如此波霸,豈不名至實歸嗎?

名至實歸如此,卻也別有用心之處,那就是陳文茜口誅筆伐中的例證,往往都離不開台灣這個小島,這是她的無奈,因為你不就地取材,你就爭不到一時,也爭不到千秋。但陳文茜顯然查覺及此,因此在「妙天下」的同時,她不時從小島朝世界帶,要島民放眼世界,這種作風,是典型的「借題發揮」。39 年前,胡適先生死前一個月,對李敖有所評論,他說李敖「喜歡借題發揮」,說「作文章切莫要借題發揮」。胡適先生能夠一眼看出李敖喜歡「借題發揮」,是他老先生的高明處,但他把「喜歡借題發揮」看成一種大忌,卻是大錯特錯。試看他在 1930 年寫「介紹我自己的思想」,辯護他為什麼要考證《紅樓夢》,曾說考證《紅樓夢》只是「消極」的目的,他別有「積極」的目的,那就是藉小說考證來「教人一個思想學問的方法」,教人不要「被人蒙著眼睛牽著鼻子走。」考證《紅樓夢》是本題,是「消極」的;考證以外「借題發揮」的題外有題,才是「積極」的。這樣「借題發揮」起來,陳文茜和李敖縱 Diamond加 Diamond,也無法不借小島之題,以為朝世界發揮的張本,雖然小島對我們是這麼小,我們連小題大作,都不無「與子偕小」之憾也。

三個月前後開了兩次刀,體力稍差,不能為長文讚美陳文茜,就此打住。臨文之末,我想起《南齊書》中的一個故事。《南齊書》說齊太祖蕭道成喜歡寫毛筆字,與大臣王僧虔比賽誰寫得好。寫完了,問王僧虔「誰為第一」?王僧虔又滑頭又說了真話,他說:「臣書第一,陛下亦第一。」為什麼兩個第一?因為王僧虔提出兩個檢定標準,一個是大臣級的,一個是帝王級的,以大臣級的標準看,我是第一:以帝王級的標準看,你皇上是第一。我不把自己列為與你同級的,所以我第一你也第一。

如今,Diamond 為什麼要 cut 另一個 Diamond 呢?不必如此、何必如此?我李敖願意讓步,分個第一給陳文茜。談到文采和口才,李敖是男人中第一,陳文茜是女人中第一,不就得了?兩人中除非一人變性,永不發生「誰為第一」的問題。分個第一給她,這是我兩次開刀後的新度量,總不至於第三次開刀做變性手術吧?

2001 年 10 月 21 日,以一小時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