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一:星雲大師
推薦序二:漢寶德
自序

作 者 作 品

歲月如斯—趙怡兩岸札記之二
家國如斯:趙怡兩岸札記之三

社會議題

【類別最新出版】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裸背線裝-限量藏書章)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止戰
例外狀態(重譯本)


千里如斯:趙怡兩岸札記(ORZ0005)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社會議題
叢書系列:時報悅讀
作者:趙怡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5年01月09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16頁
ISBN:9789571361673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一:星雲大師推薦序二:漢寶德自序



  自序

2007年秋,在一個很偶然的機遇下我接受了上海交通大學的聘書加入新成立的媒體與設計學院擔任教職,開啟僕僕於台滬兩地之間的生活。

說是偶然,其實也是冥冥中的必然。先父錦龍將軍在世時常與兒輩們談及童年往事。原來他在家鄉杭州讀完高中後亟盼能考上心儀已久的上海交大或復旦大學就讀,卻由於種種原因而未能如願,最後決定投筆從戎進入南京海軍軍官學校而成為職業軍人。因此之故,十餘年前我來滬盤桓數日,乃請友人安排至這兩所名校參訪並各做一場演講。 回程時心裏閃過一個念頭,也許將來有一天該到這兩所名校來任教,算是為父親「一償宿願」。 果然,多年後我接到上海交大的聘書,便不加思索地答應下來。

先後辭去了台灣大部分的職務,只保留幾個公益慈善和兩岸交流性質的工作,不過為了在台親人和協會日常會務仍需經常搭機來回。 過去七年來,平均每一兩個月都要「還鄉」一次。在頻密的往返中,親身體驗到兩岸社會及雙方關係發展中的種種現象。印象最深刻的,輒為大陸和臺灣實力消長的對比與日俱增,其速度之快與懸殊之大,令我暗暗心驚。不過,若從整體社會文明素養的角度視之,轉型中的大陸此刻仍面臨著舊弊未除、新患又起的混亂局面;而臺灣,卻在被國際政經社會邊緣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個更加成熟與適於居住的生活環境。以我之見,海峽兩岸已沒有針鋒相對的必要,更沒有兵戎對峙的餘地。兩者正在分道而馳,各自朝著「超大強」與「小確幸」的路標前行。至於民間的交流與融合,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但雙方領導人必須深自體悟到兩地的同胞有權決定他們最滿意的生活方式,應該把個人命運的選擇權交回到每一位人民自己的手上。

作為一個在臺灣出生、成長的外省第二代軍人子弟,心中積蘊著的始終是深深的大中華情結。過去幾年裡,我走遍大陸數十個城鎮,暗自裡照著幼時史地教科書中的記載,尋幽訪勝,探花賞景,也結交了不少當地的友人。 或許,大陸之行的背後潛藏著一定程度的「回歸」意識,不過, 東方大國崛起的身段與光彩卻未曾吸引過我,當初「前進上海」的原意主要還是為了要近距離感受古代中國的樣貌,和尋找正在漸漸流逝的華夏文明典型。

上海與台北的距離不過千里之遙,卻曾經音訊阻隔、互不往來近四十年之久, 有人稱之為「咫尺天涯」;如今,兩地人民熙來攘往如過江之鯽,直航飛行時間只需九十分鐘,令人又興「天涯咫尺」之慨!近半世紀以來的中國,恐怕只能用「滄海桑田」來形容最為傳神了。 每思及我以花甲之齡、退休之身在海峽兩邊往來奔波,竟也有幸參與若干文化與媒體交流的活動,為兩岸人民增進瞭解、建立情誼、謀取共識盡棉薄之力,古人云:「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當引為自勵。

本書大部分內容曾在近三年刊載於人間福報、中國時報、旺報、好房雜誌專欄,均悉針對當時政經局勢或新聞事件所作評述,其中若干議題雖已事過境遷,但今昔對照仍不無警世意義,如今集結出版,除做為人生紀錄之外,也向與我同樣關懷兩岸社會的讀者們提供些許個人之見。

本書附梓之際,首先感謝星雲恩師親撰序文以為勉勵。自從卅年前隨先兄趙寧皈依大師門下以來,舉家同受教誨提攜之恩,委實無以回報於萬一。已故漢寶德校長係國內文化界巨擘,道德修養普受景仰,因受聘為總統府資政。筆者於十餘年前有幸與漢校長同時成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一員,得能長相左右,親炙德馨。今年十月間曾委託台北同仁向校長求序,據云獲其欣然允諾並親筆完成於病榻之上,不料幾天之後即傳來校長仙逝之噩耗,本篇序文竟成漢公生前最後一段文字!如今捧讀再三,益增對故人的感念之情。

筆者近年來罹患視網膜黃斑部病變,每當伏案為文,備感艱苦,乃將心中所感以口述方式由助理李貞怡小姐擬定初稿,嗣後再予以修飾而成。貞怡刻正攻讀新聞學博士學位,她以有限之餘暇大力協助本書出版,一併於此致謝。

--趙 怡  201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