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有創意的資本主義

作 者 作 品

20不惑:大學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
下課後的奇幻補習班
國文課沒教的事
學校沒教的邏輯課:發現八卦、婚姻、網拍背後的定理
從輪子到諾貝爾:學校沒教的創新發明
國文課沒教的事2 +國文課沒教的事
你沒聽過的邏輯課:探索魔術、博奕、運動賽事背後的法則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 +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

社會議題

【類別最新出版】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裸背線裝-限量藏書章)
消失的愛:逆轉我們的時代
我在荷蘭當都更說客:阿姆斯特丹以人為本的10年街區再生筆記
止戰
例外狀態(重譯本)


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出發,和社會好好相處(VEK0027)

類別: 社會‧文化‧傳記>社會議題
叢書系列:LEARN
作者:劉炯朗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2月12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64頁
ISBN:978957136544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有創意的資本主義



  有創意的資本主義

二○○八年,微軟公司創辦人、有世界首富之稱的比爾蓋茲,在「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年會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二十一世紀資本主義的新途徑〉(A New Approach to Capitalism in the 21st Century)的演說,並在當中提出「有創意的資本主義」(Creative Capital)這個觀念,引起熱烈的討論。
首先讓我把這篇演說的背景交代一下,世界經濟論壇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它每年在瑞士達沃斯(Davos)舉行年會,在二千多個與會者裡,包括了許多世界上政治、經濟、學術界的重量級人物,總統、首相、大使、企業界、金融界的大老和學者專家,這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盛會。

至於比爾蓋茲呢?大家都知道他在四十多年以前創辦了微軟公司,個人的財富高達五○○億美元,他在二○○八年七月離開微軟的管理階層,將大部分時間投入他和他太太成立的慈善基金會。毫無疑問地,比爾蓋茲對創意、對企業的經營和競爭、對企業的社會責任、對慈善工作都有很多的經驗和體會,他的看法和理念也自然受到大家的重現。那麼「有創意的資本主義」到底是什麼呢?許多人對這個觀念有不同的解釋,也因此有不同的批評,讓我們先從「資本主義」這個觀念講起。

.「利己利他」和「自私無私」可以有平衡
資本主義是一個經濟系統,它三個基本理念是:私人有擁有財產的權利、商業行為以營利為目的和市場自由開放不受干預,這可以說源自十八世紀古典資本主義的理念,支持這些理念的學者認為資本主義經濟系統是一個順著人性而建立的系統,是一個有效率的系統,也是可以維持平衡,持續發展的系統。但是,純粹的古典資本主義只是一個理論而已,雖然在今天資本主義的理念,風靡全世界,但是人性的探討和改變、社會壓力的影響和政府力量的干預,都在不同的歷史、文化、社會背景之下,隨著時間的改變,也帶來不同版本的資本主義經濟系統。

讓我們先從人性的觀點來看,資本主義的一個基本理念是「利己和自私」,是人類的自然行為。我刻意用「自然行為」這個名詞,因為如果用「本性」這個名詞,那麼到底利己和自私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還是在生下來因為後天環境的影響而形成的性格?大概會引起一大串離題的討論了,所以暫時這樣表述。回到我們目前討論的話題,重點在於接受「利己和自私」是人類自然行為的前提下,「利他和無私」的行為應該如何定位?

有一個極端的看法是「利他和無私」是不必要的。如前面提到的戰國初期的思想家楊朱,他的基本政治主張是「貴己」和「為我」,「貴己」就是自己是最重要的,「為我」就是為自己打點,「貴己」是原則,「為我」是行為。孟子認為楊朱連拔一根汗毛而讓天下得到好處也不願意做,但是楊朱說「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也」,楊朱的看法是「如果人人能夠照顧自己,沒有人要別人照顧,天下就太平了。」另外一個極端的看法是,人類沒有單獨生存的權利,照顧別人是他生存的唯一原因,在這兩個極端的中間,許多人認為利他和無私是理智、道法、宗教甚至進化的力量的影響,也有人認為利他和無私、跟利己和自私是相輔相成,而不是互相衝突違背的理念和行為。舉例來說,當你遇到一個乞丐的時候,有人認為你不必給他施捨,有人認為你不能不施捨,因為照顧他是你存在的理由,此外也有人認為,施捨只是一件單純值得做、應該做的好事情。
不過到了今天,個人和企業財富的累積,總額也好、速度也好,都是前所未見的,比爾蓋茲成立了微軟公司不過四十多年,他的個人財富已有五百多億美元,創辦谷歌的兩個年輕人,在十年之內,個人財富也高達一百多億美元。已過世的美國巨星保羅紐曼(Paul Newman),在非常輝煌的電影事業生涯外,成立了一間食品公司,他把公司的營利超過二億美元,全部捐給慈善機關。在臺灣工業起飛,短短的二、三十年內,許多高科技企業的創辦人都迅速累積了大量的財富,很明顯的,今天社會上的億萬富翁對利己和利他、自私和無私之間的選擇和平衡,已經和幾十年以前很不相同了。

接著讓我們從社會壓力的觀點來看,在一個資本主義的經濟系統裡,一個人或者一間公司賺的是別人的錢,因此利他和無私的理念,必須從和你完全無關、陌生乞丐的例子,推廣到你的員工、供應商、顧客和所有直接、間接幫助你賺錢的人,你會、你可以不理不睬他們嗎?你會反饋照顧他們嗎?你必須遵守「取諸社會,用諸社會」的規則嗎?尤其是在商業全球化的今天,企業規模愈來愈大,廣大顧客群遍佈全世界,因此和幾十年以前相比,企業和社會關係是更廣更深的,企業的社會責任也更重。

此外,任何一個經濟系統必須建立在政府制定的法令規章及其所維持的社會架構上。擁有私人財產必須得到政府的認同和保護,但是同時所得稅、遺產稅以及其他稅收的法令,卻又是政府的手伸到私人荷包的例子。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美國政府七千億美元為金融業紓困的方案、台灣股票市場由國安基金進場謢盤的機制等,都引起許多政府對自由市場干預的必要性和可能帶來的長遠不良影響的辯論。今天國家之間的合作和競爭,例如關稅的訂定,貨幣匯率的捍護,都直接影響到一個企業的運作,凡此種種,都加深企業和政府互動的關係。的確,資本主義改善了許多人的生活,但是資本主義也得隨著政治、經濟、社會、歷史、地理的大環境來調息、來改變,這可以說是有「創意的資本主義」這個觀念的背景和動機。

.「賺錢」和「做好事」可以攜手並行
在我們討論有創意的資本主義這個觀念以前,我們得先談談社會上的慈善公益活動。在共產主義的經濟系統裡,或是在《禮記.禮運》描寫的大同世界裡,經濟的階段是不存在的;但是在資本主義的經濟系統裡,「富足和貧困」、「有錢和缺乏」會形成明顯的對比,讓富足和有錢的人幫助貧困和缺乏的人是政府和民間慈善公益團體的功能,對政府而言,這是它的責任,同時政府也有公權力透過賦稅等制度,把取自資源富人的資源用於紓困、減貧。不過,在資本主義的經濟制度裡,政府對社會福利的功能,往往是設計在一個最低限度上,並由民間慈善公益團體擔任起輔助角色,補救政府做得不足之處,他們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目標和較大的空間,同時也會較有效率,但他們的資源主要是來自個人和企業的捐獻和政府的補助。

撇開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不談,可以說,在資本主義經濟系統裡,企業和慈善公益團體扮演兩個不同的角色,企業的目標是「賺錢」(To Do Well),慈善公益團體的目標的是「做好事」 (To Do Good),那麼,他們可不可能同時扮演這兩個角色,又賺錢又做好事呢?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嶄新的觀念,不過近年來有兩個新的概念,引起大家對這個觀念更多的注意。

第一個就是前面提過的「創意的資本主義」,我對這個名詞的解讀是「為了賺錢而做好事」(In order to do well, let us do good.),有創意的資本主義沒有忘記或者低貶資本主義營利的目標,不過,充分的創意可以讓一個企業靠做好事賺錢。另一個就是「社會性的企業」(Social Enterprise),我對它的解讀是「為了做好事去賺錢」(In order to good, let us try to do well.),社會性的企業以慈善公益為使命,但是它不依靠別人的捐贈和補助卻能夠經由商業的經營獲利,永續地支持自己的慈善公益的使命。

事實上,「有創意的資本主義」和「社會性的企業」這兩個觀念,不過是一體兩面而已,把這兩個觀念合起來,再加上一個環境保護的觀念,一個說法是一個企業有三條底線,一條是財務的底線,一條是社會責任的底線,一條是環境保謢的底線,一個二十一世紀的企業應該在這三條底線上面都得到很高的評分。這是三條相輔相成的底線,足夠的創意會為我們帶來三贏的局面。讓我們看一些例子。

二○○六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Muhammad Yunus)是孟加拉(Bangladesh)的一位銀行家和經濟學家,在一九七○年代,當他看到當地的婦女想要從事生產事業,卻連最起碼的資金都沒有的時候,他從自己口袋拿出二十七美元借給四十二個婦女,讓他們買材料生產竹製家具,這些人平均只賺到二分錢美金,但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微額信貸(Micro Credit)這個觀念就是把非常低微的貸款(micro loans)借給有需要但是卻沒有抵押、無法保障一定有能力歸還的人,到了二○○七年,他的銀行借出六十四億美元,借給七百萬多個貸款人,這的確是把「賺錢」和「做好事」結合起來的一個好例子。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尼葛洛龐帝(Nicholas Negroponte)在二○○五年達沃斯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提出每個小孩一臺筆記型電腦(one laptop per child)的構想,並成立了非營利組織「OLPC基金會」,目標是製作每臺價格低於一百美金筆電給新興國家的兒童,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這個構想得到許多政府和企業很大的回響和支持,並由臺灣的廣達電腦公司承包製造。但是要製造一個廉價、堅固、低耗電率、具有上網功能的筆電需要克服很多的技術上的挑戰,所以這個叫做XO的筆電始終沒有達到低於一百美元的價格目標,後來OLPC推出一個買一送一的活動,顧客可以用四百美元的低價買兩臺XO電腦,一臺自用,另外一臺捐給貧窮落後地區的學童。二○○七年起,臺灣華碩、宏碁、美國戴爾等電腦公司已先後推出微筆記型電腦(subnotebook computer),這些微筆電重量在一公斤上下,價格約五百美元左右,可以說正朝OLPC的目標前進。到了二○一四年,谷歌推出的Chromebook打進教育市場,定價一九九美元。當我們把這些共同的努力結合起來,不也正是把做好事和賺大錢結合起來嗎?

著名搖滾樂團U2主唱波諾(Bono)在二○○六年的達沃斯經濟論壇上提出一個叫做(PRODUCT)RED紅色產品商標的「紅色計畫」,任何一個貼上這個商標的商品,會把銷售收入的一部分捐獻給慈善公益的工作,特別是要用來照顧在非洲愛滋病的患者。許多企業都參加了這個活動。例如美國運通公司發行了一張American Express Red的信用卡,把信用卡消費的一%捐出來,美國服飾飾品公司GAP有一系列的服裝叫做Gap Red,把銷售和利潤的五○%捐出來,摩托羅拉(Motorola)有一系列的手機叫做Red Motorola RAZR,每售出一臺捐出十七美元。都是把「賺錢」跟「做好事」結合起來的例子。

二○○七年,當我在IC之音電臺推動「愛心交換」這個活動的時候,其中一個特別獎的得主是新竹的耀群科技公司,他們每年提出營業毛利的千分之五捐獻給慈善公益社團,並且發動員工在街頭募集發票,多年來我都有參加他們的活動,也曾跟著他們到照顧植物人的創世基金會新竹分院。耀群科技是一個規模不大的公司,但是我覺得他們的愛心足以和美國運通、Gap、摩托羅拉等大公司相比。

最後,讓我提出一個大家經常會忽略的例子,「學校」就是一個為了要「賺錢」而努力「做好事」的最好例子,學校的目標和任務是教育,但是要把教育做得好,學校必須努力去爭取資源,政府的預算、企業私人的捐獻、學費、研究收入,尤其是當我看到世界上頂尖的大學,像哈佛、史丹佛大學等例子,我們就知道「賺錢」和「做好事」是可以攜手同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