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社會學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推薦序 3

作 者 作 品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
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
強國論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
政治秩序的起源(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卷不分售)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下)
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全新翻譯校對修訂版)
政治秩序的起源(上卷:從史前到法國大革命;下卷:從工業革命到民主全球化的政治秩序與政治衰敗)套書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譯 者 作 品

翻轉人生的實踐力:讓改變全球2100萬人的領導力大師引爆你知行合一的行動力!
EQ:決定一生幸福與成就的永恆力量〔全球暢銷20週年.典藏紀念版〕
人生大事之最好的工作:每日一分鐘,啟動工作小革命
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 (單冊精裝版):The Story of Economic Genius
客製風暴:解析未來十年商品、銷售、創業的獲利模式
佛陀與惡棍:矽谷工程師打造上億身心靈企業的經營心法
推出你的影響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
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套書不分售)
我願意陪伴你:點亮生命的九堂課
資訊焦慮

社會學

【類別最新出版】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人民參與死刑審判事件簿:當法槌落下!借鏡日本判例,為國民法官作好準備
台灣生態家庭:六個女性、環保與社會運動的民間典範
擺脫市場的自由:自由市場的公義思辨
在承認與平等之間: 思想視角下的「馬華問題」


跨越斷層(BE0069)──人性與社會秩序重建
The Great Disruption : Human Nature and the Reconstitution of Social Order

類別: 社會學
叢書系列:NEXT
作者:法蘭西斯.福山
       Francis Fukuyama
譯者:張美惠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04月18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2頁
ISBN:957133112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推薦序 3



  推薦序 3

新時代.新思維

.孫中興

福山又出書了!福山並沒有立意要寫作「三部曲」。這本名為《跨越斷層》的第三本書,雖然有前兩本書《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誠信》的影子,可是還是可以獨立看待。

「大斷裂」指的是西元 1960 年代到 1990 年代西方(或作者更精確地說是「有著統計資料佐證的那些先進國家」)社會價值的大斷裂。福山提到在「大斷裂」時期和這之前的時期比起來,有些社會指標「向上提升」,如:犯罪率,離婚率,非婚生子女數;有些則「向下沉淪」,如:親屬之間的社會連繫,生育率,結婚和生育人口數,對機構的信賴和信心。換句我們熟悉的老話說,就是「人心不古,世風日下」。

不過,福山也發現到「大斷裂」時期已經有日薄西山的徵兆,因為這些社會指標在「最近」(不管被稱為「後工業社會」還是「資訊社會」)都有逆轉的情勢。雖然福山不會天真地認為這些社會問題不再是問題,可是他還是樂觀地相信:「人類天生是社會性的動物,能夠憑本能創造道德規範凝聚整個社會。人類天生也是理性的,能創造不同的方式自發性地彼此合作。」言下之意,這本書是為了重建社會秩序而作,也是本書副標題的旨意。

這本書分成三大部分,說理的層次分明有序:第一部份先以詳盡的統計資料舉證家庭、犯罪和信賴三個主要面向的社會問題,然後再檢討傳統論點的幾種不同解釋,進而引證過去的研究成果,從人口,經濟和文化三方面來論證。他也很「政治正確地」以一章來討論婦女在生育和就業方面所扮演的角色。最後,再總結討論「大斷裂」的出路,比較特別的是從蛞蝓族的例子談到規範的形成,「自我組織」,以及自發秩序的現象。這些都是福山樂觀未來的重要依據。第三部分則是提出重建的主張。

福山對於理論和經驗資料的連結,以及對於幾個概念(例如:社區與社會、脫序、社會資本、自我組織)的運用,進而勾勒出樂觀的願景,好像好萊塢電影一樣永遠不讓觀眾失望。換句話說,這像是一本「為美國下一輪太平盛世所寫的備忘錄」。這本書出自美國人之手(儘管是日裔,所有的學術訓練和生活經驗都是美國的),為美國讀者而寫,這是本書原著的脈絡。現在整本書的脈絡移位,身為華文世界的讀者來讀「從美國看世界」(或是更大膽的「美國即世界」)的書,就算是作者已經體貼地引用了很多國家的經驗資料為佐證,但是讀者的感受應該還是有所不同吧!

作為一位社會學理論的教學者,筆者對於福山這本書所用的眾多理論家,並不陌生,也不驚訝。讓人不禁聯想到法國古典社會學理論家涂爾幹在《自殺論》中的論證方式。福山和涂爾幹都犯了同樣一個錯誤:認為統計數字是如假包換的「社會事實」,而忽略了統計數字背後的意義是多重的。舉例來說,離婚率增高可能代表著夫妻不願意再去忍受名存實亡的婚姻生活,另外找尋更有意義的方向;而不像一般人將離婚率升高看成是「世風日下,道德敗壞」的「鐵證」。

本書另一個相關的問題就是:完全忽略了最近英國和德國重要社會學家的理論貢獻,例如季登斯(Anthony Giddens)的「第三條路」(The Third Way),貝克(Urich Beck)的「風險社會」(risk society),以及法國科學研究(science studies)健將拉圖(Bruno Latour)對於「非人因素」(non-human factor)在研究中的重要性。這可以算是福山這本書和歐洲新興社會理論的一種「大斷裂」。

此外,這本書還是蘊含著福山一貫地「單線演化觀」,理所當然地「把美國的現代在當成是全世界的未來」。例如他在《誠信》一書中區分了高信賴的社會和低信賴的社會,這種區分如果是有意義的話,那麼這兩種社會怎麼可能會邁向共同的未來呢?在這裡,福山的前後著作之間似乎存在著和自已以前作品的一種「大斷裂」。

至於社會學家很重視的幾個重要面向,如:性別、族群、階層與生活方式、年齡群等等,本書中的著墨和討論不是太過膚淺就是完全忽略。這是一本聲稱要討論社會秩序的書還待改進之處。

以上這些意見並不想否認這本書是值得一讀的,尤其是我們處在新時代的開端,更需要新思維的滋潤。「大斷裂」多少可以滿足某些人「精神上的斷裂」。

這應該不會是福山的「思考的終結及最後一本書」。

福山下一本會寫什麼呢?

(作者為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