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史上第一次,
我們的選擇足以決定全世界的命運。
繼《槍炮、病菌與鋼鐵》之後,
賈德.戴蒙獻給21世紀人類的求生之書。 ★ 普立茲獎得主作品
★《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出版人週刊》暢銷書
★ 15週年暢銷紀念版何以一些曾經繁榮鼎盛的文明殞落、滅亡,走上毀滅之路,而一些文明得以存續?我們能從歷史中學到什麼?
從復活節島的波里尼西亞文化、美洲的阿納薩茲印第安部落與馬雅文明,到格陵蘭到的維京人族群……戴蒙試圖找出這些文明最後滅絕的危機與模式。
除了生態環境的破壞、氣候變化、強鄰威脅、友邦的支持等因素,他認為最重要的關鍵在於一個社會面對環境問題的應變能力。
戴蒙透過本書反思現代之處境,也提出一個急迫、亟待解決的問題──人類社會要如何避免這種生態性的毀滅。
/21世紀不應是文明的盡頭。全球每年二億五千萬人遭受天災肆虐,許多天災其實是人禍迫使環境反撲!我們的環境問題與資源短缺猶如定時炸彈,不到五十年勢必引爆!
未來二十五年內,維繫地球生態的熱帶雨林可能被砍伐一空。 未來幾十年內,海洋魚類將被捕撈一空,甚至滅絕,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也將用盡,光合作用的能力也將到達極限。 未來五十年內,全球暖化情況將使洪水、颶風等天災發生機率大增;許多野生動植物物種將瀕臨絕種,甚至永遠滅絕。
/如果我們立即行動,人類社會可以不走上崩壞之路! 為何一個個輝煌璀璨的文明竟淪為陰森詭異的廢墟?
這種文明的魅影不但教人噓唏不已,更令人百思不解,如吳哥窟、叢林中的馬雅城或矗立在復活節島的石雕巨人。每一個眼見這些文明遺跡的人,驚異之餘都不免思忖:今日的摩天大樓,會不會有一天湮沒於荒煙蔓草間?
在全球化的世界,牽一髮而動全身,任何一個社會毀滅,都會使其他社會受到衝擊。當一個社會的人口、資源消耗和廢物累積都到達頂峰,對環境造成的衝擊超過環境所能承載的極限,社會就會盛極而衰,迅速走上衰亡的末路。
/文明大崩壞絕不是意外災難,但我們能掌控自己的命運。 戴蒙在其榮獲普立茲獎的巨著《槍炮、病菌與鋼鐵》中,討論何以西方文明能發展出掌握世界的科技和能力;現在,他將從另一個角度來討論:過去偉大文明崩壞的原由,這樣的歷史能讓我們得到什麼啟發?
延續《槍炮、病菌與鋼鐵》放眼全球的觀點,戴蒙於本書進行精采的歷史/文化論述,從史前時代玻里尼西亞人在復活節島發展出的文化、美洲阿納薩茲印第安部落所締造一度輝煌的文明、馬雅文明的殞落,乃至中古時期維京人在格陵蘭的繁華與凋零等,探索其崩壞之因,也對現代社會進行精闢的分析。
戴蒙找尋遠古社會災禍的根源與型態,也讓我們預覽未來人類社會大崩壞的情景。他明言,如果我們短視近利、自私自利,繼續揮霍這個地球的資源、忽視生態環境警訊、輕忽人口遽增問題、過度砍伐森林,末日很快就會到來。他提綱挈領地為我們歸納社會敗亡的五大因素,即生態環境的破壞、氣候變化、人口成長速度過快、與貿易夥伴關係生變,以及來自敵人的壓力。然而,他也說明,並非每個社會一旦遭逢這些打擊都在劫難逃,也有成功蛻變、重新站在世界頂峰的實例。
為什麼一個社會的環境比起其他的來得脆弱?為什麼有的社會拚命往死路走,有的社會就懂得懸崖勒馬、改弦易張?今天,人類社會也面臨類似的問題,因而家園殘破、生靈塗炭,例如盧安達和海地發生的悲劇,而中國和澳洲就知道痛定思痛,力圖變革。又如美國──這世界數一數二的強國,儘管目前看來富足繁榮,似乎有享用不盡的資源,生態警鐘已經響起。即使那景色如畫、宛如人間天堂的美國蒙大拿州,也已經危機四伏。我們應該在經濟、社會和政治方面做出什麼抉擇,才能確保我們的社會不會燈枯油盡?
《大崩壞》一書格局宏大,說理清晰,鞭辟入裡,多有戴蒙的肺腑之言,可說是二十一世紀全體人類的求生之書。
震撼推薦蕭新煌|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
李家同|前暨南大學校長、現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劉紹臣|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朱雲鵬|前行政院政務委員、現台北醫學大學、東吳大學教授
(下圖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