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音樂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序文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作 者 作 品

音樂台灣
百年台灣音樂圖像巡禮
人親、土親、故鄉親:盧修一博士影像集
生命的禮讚:盧修一博士紀念文集
永遠的白鷺鷥:盧修一博士影像集
最愛台灣:溫暖滿人間
蘆葦與劍:台灣政治運動發展簡史

音樂

【類別最新出版】
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2
旅人之歌:音樂家簡文彬的非虛構人生
圖解嶺南戲曲與音樂
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
玩真的!朱宗慶的藝術文化必修課


郭芝苑(CE0066)──沙漠中盛開的紅薔薇

類別: 音樂
叢書系列:生活台灣
作者:陳郁秀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03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56頁
ISBN:957133278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序文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序文

我一生的音樂之愛

.郭芝苑

在我幼年時代,父親常帶我去隔壁庄日南的大地主郭木火先生的大厝遊玩。日南是一個小庄,但有很多地主,尤其郭家是 13,000 石的大地主(1 石是 100 台斤),和台中霧峰林家一樣是臺灣屈指可數的大地主。郭家大厝後面有一片竹林,竹林內有白鷺鷥的巢穴,每天黃昏的時候,數百隻的白鷺鷥一起飛翔在天空,非常壯觀。白鷺鷥是台灣代表性鳥類,昔時的人都說如果白鷺鷥來做巢,家庭一定富裕。白鷺鷥文教基金會自成立以來為台灣音樂做很多事,而且越來越發展。回想自古以來臺灣都不重視音樂家,但我的運氣還好,現在成為台灣音樂界的老前輩,而受到音樂界的尊重。這次能受到白鷺鷥文教基金會的誠意來編輯本人的傳記,我感覺無上的光榮。

我一生中都是偏重精神生活而輕視物質生活,自從省交樂團研究組退休後,也是不出門外,在象牙之塔中追求音樂創作及欣賞音樂、文學到現在。回顧戰前學生時代在東京首次接觸貝多芬、舒伯特等西洋古典音樂之時,使我夢想能做一位音樂家,但還沒想到要作曲。因為在西洋音樂中那麼多的傑作,我們東方人只有吸收欣賞而已,還能加添寫什麼傑作呢?中學畢業之後才聽著德布西、拉威爾的印象主義,普羅高菲夫、史特拉汶斯基的原始主義音樂,這些現代音樂跟古典音樂不一樣,他們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性而且具備濃厚的現代感,很接近東方人的感覺,這使我驚動而產生作曲的興趣。繼而發現日本年輕的作曲家也開始寫出日本現代民族音樂,如伊福部昭、早阪文雄、松平賴則、清瀨保二、江文也等人,尤其江文也的作品是追求中國現代民族音樂,我看他們的理念、聽他們的音樂,常激動而流淚,致使我這個不速之客像狂人一樣一直走訪早阪文雄、菅原明朗、江文也等年輕民族樂派的作曲家。

這時我的命運已經決定追隨江文也,也要創作漢民族的現代音樂。我進入日本大學音樂系作曲科時已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學校都是軍事訓練或勤勞奉仕(為公家做勞動工作),很少開課,只學到一些基本和聲而已,沒有訓練作曲。我沒有鋼琴,也買不到音樂資料,完全不是學音樂的環境,戰後翌年(1946 年)我回到台灣。戰爭中我在東京受現代音樂的洗禮,而戰後的台灣也是跟戰時中一樣,將近 20 年的文化沙漠,當時在台灣只有 4、5 位作曲家,但沒有人寫現代音樂或管絃樂曲,沒有機會聽現代音樂,也沒有人跟我共鳴,造成心理上有倒退的不平衡。直到 1959 年許常惠及史惟亮回國之後,我才有了可以談談現代音樂的朋友。我們這一代作曲者完全是戰爭的犧牲者。

戰中派的本人雖然受到這樣的逆境,但最大的困難還是雙手的手指先天性殘缺,不能演奏樂器(需用整個手指操作的樂器),尤其不能演奏鋼琴才是作曲上最大的致命傷(學生時代的我是口琴演奏者,後來感覺口琴的技術有限,因此轉學小提琴時才發現手指殘缺),能好好地演奏鋼琴才能了解西洋音樂構造,才能作曲。我深深感覺能夠做一位鋼琴演奏家才有資格做一位作曲家。你看從古典時代的莫札特、貝多芬,到現代的拉威爾、巴爾托克都是鋼琴演奏家。 1955 年我所試作的管絃樂曲雖然由省交演奏,但不僅不達水準而且是不滿意的作品。許常惠返國以後發起了現代音樂創作運動,我也參加發表鋼琴曲《臺灣古樂幻想曲》、《鋼琴奏鳴曲》,雖然受到音樂界好評,但我覺得這樣暗中摸索的作品,是永遠達不到專業作曲家的地位的。

某一天偶然聽到 NHK 的廣播音樂節目中演出日本新進作曲家的管絃樂作品,內心頗受震撼,因此決定再度赴日進修,在 1966 年考進國立東京藝術大學音樂系作曲科。因半工半讀而沒有充足的時間受池內老師指導作曲或管絃樂法而深感遺憾,但池內老師說過:「作曲是不能教的,但沒有學過理論作曲不能稱為作曲家。」我 1969 年回國,現在的台灣已經能夠以各種角度吸收現代音樂,然而在我現在好像能夠建立自己的風格之時,光陰無情使我已經變成老人。

回想戰前落後的台灣,雖然只有傳統的民俗音樂,但後來這些民俗音樂卻成為我創作臺灣現代民族音樂的重要素材及風格,這是我們老一代的特色。我要繼續寫出有現代性、有台灣風格而且受到聽眾肯定的作品,才有存在的價值。

2000 年 11 月 1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