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音樂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自序
序文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作 者 作 品

音樂台灣
百年台灣音樂圖像巡禮
人親、土親、故鄉親:盧修一博士影像集
生命的禮讚:盧修一博士紀念文集
永遠的白鷺鷥:盧修一博士影像集
最愛台灣:溫暖滿人間
蘆葦與劍:台灣政治運動發展簡史

音樂

【類別最新出版】
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2
旅人之歌:音樂家簡文彬的非虛構人生
圖解嶺南戲曲與音樂
村上私藏 懷舊美好的古典樂唱片
玩真的!朱宗慶的藝術文化必修課


郭芝苑(CE0066)──沙漠中盛開的紅薔薇

類別: 音樂
叢書系列:生活台灣
作者:陳郁秀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1月03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56頁
ISBN:957133278X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序序文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書摘 1

唐山過台灣

郭芝苑西元 1921 年 12 月 5 日生於苗栗縣苑裡鎮,目前居住於苑裡車站附近具有六十多年歷史的舊式宅院,這座古厝大廳堂外掛著「汾陽世澤」堂匾,他認為其祖先可能和唐代名將郭子儀同源。郭家祖籍為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石洋石與崎腳九斗內鄉里,那是一個靠海的貧瘠農村,祖先們在惡劣艱困的環境下,生活過得十分清苦,於是曾祖父郭盤衍(偏名燕,1834--1899)及胞兄郭源決心攜手渡台開創另一番新生活。清光緒年間,篤信媽祖的郭源和郭燕兩兄弟經抽籤卜卦後,神示移居台灣將有所發展,遂帶著寡居的母親歐品,舉家漂洋過海來到台灣,定居於當時新竹縣苑裡鎮貓盂里【註 1】。

乾隆六年(西元 1741 年)開發的苑裡,原是台灣原住民平埔族道卡斯族喔灣麗社所在,漢人取「灣麗」之音簡譯為「苑裡」,才有了今天的地名。明鄭永曆 24 年(西元 1670 年),鄭經命右武衛劉國軒屯兵大甲鐵砧山,經略「蓬山八社」和「後瓏五社」,這是官方首次接觸苗栗沿海地區。苑裡鎮在明代屬於「蓬山八社」,所謂八社包括大甲東、日北、德北、雙寮、苑裡、貓盂、房裡、吞霄等社;前四社現今屬台中縣,包括苑裡的後四社屬於苗栗縣,其中苑裡、貓盂和房裡三社皆隸屬現今苑裡鎮境內。苑裡社在鎮上的市區一帶,貓盂社為今中正里,原以道卡斯平埔族人的「無亞貓盂社」名之;房裡社之名沿用至今為今之房裡里,又因東邊緊鄰枕頭山(即古之蓬山,又稱崩山)而得蓬山為地名,依台灣府誌記載,房裡庄即蓬山庄,蓬山也就成為苑裡鎮的代稱。

貓盂里內多為大陸郭姓同宗,如由郭燕和其寡母從「唐山」來到台灣算起,郭芝苑應是第四代。郭源和郭燕兄弟兩人初抵台灣,以燒木炭及兼做零販維生,含辛茹苦維持家計。隨著時間的流逝,積存錢財,收購田地,漸漸地在地方上發達,後來在貓盂里購得一寬闊田地,蓋了一棟三合院莊宅【註 2】。由於郭燕待人和氣,熱心公益,在地方上有「老大哥」的尊稱。郭燕先後娶了四個妻室,分別為王圓(1836--1855)、許姜(1838--1859)、黃秋(1841--1876)、陳省(1845--1914)。第三任妻子黃秋生下了郭浸潤(1871--1901)和郭戇滔(偏名虎)兩兄弟。郭燕的前三任妻室皆早逝,為了照顧兩名幼兒,再娶第四房妻室陳省,陳省到了日治時期才過世,享年69歲,在當時算是高壽了。

幼年的郭芝苑常常聽祖母談起祖先們「唐山過台灣」的故事,尤其是曾祖父郭燕的事蹟總是讓家人津津樂道,最有趣的是關於他節儉,甚至可以說是吝嗇的個性。有一天,他在山上光著腳走路,不小心絆到石頭,腳指甲掀開,血流不止,忍著疼痛走了很久才回到家,卻用著他的唐山口音向祖母說:「好哉!幸好沒穿布鞋,如穿的話一定會弄破,就損失一雙鞋了。」加上祖母模仿郭燕的唐山口音,聽了著實令人發笑。郭燕的兄長郭源早逝後,兩兄弟各分得家產 1,800 石,一石相當於一百台斤,在水利灌溉未發達及沒有化學肥料的當時,每年能收入 1,800 石稻穀的田地,比現在同產量的田要寬廣的多。雖然郭燕生性節儉且擅於理財,但在感念手足情誼之下,仍不計私益地將日後所賺財富平分為二,照顧嫂姪。

郭燕育有二子,長男郭浸潤,次男郭戇滔(偏名虎)。郭浸潤即為郭芝苑祖父,娶王絨(1872--1951)為妻,兩人先是生育長女郭鄭愛之後,抱養一子取名郭大川,後來再陸續生育兒女郭萬最(偏名大旭,1899--1941,郭芝苑之父)與郭陳采,期間又抱養一個女兒郭莊幼;郭戇滔則育有郭大經一子。郭燕雖有三個孫子郭大川、郭萬最及郭大經,事實上僅有郭萬最為親生,其餘皆為抱養,也就是說,在郭燕的三個孫子中,僅有郭萬最有血緣關係,郭大川和郭大經都是抱養的。在郭浸潤、郭戇滔先郭燕去世後,郭燕原欲將家產多數分給郭萬最,但郭浸潤之妻王絨對親生子與養子一視同仁,認為應均等分得田產,因此郭家直到郭燕去世之後,才在王絨的堅持之下公平地分了家,如此不為己、不循私的美德受到地方上的敬重,成為當時苑裡庄的美談。

由於短短幾年間郭浸潤、郭戇滔、郭燕相繼去世,貓盂里的祖厝年年有長輩過世,家人深覺不安,遂延請地理師走一趟,結果認為這座祖厝的風水不好。因此郭燕的遺孀陳省帶著寡居的媳婦王絨及年幼的孫子郭萬最,協同叔伯一家大小搬到苑裡街上的媽祖廟(慈和宮)附近居住。郭芝苑的父親郭萬最,西元 1919 年畢業於台灣總督府台北國語學校國語科(見圖B1),起先任職台北市新高銀行(第一銀行前身),後來回鄉擔任苑裡庄役場(鎮公所)會計(見圖B2、B3),於中日戰爭前轉任苑裡農會總幹事(見圖B4),可以說是當時地方上的菁英階級。

郭萬最和妻子陳彩霞(1901--1977)先後共生育三子三女,郭芝苑是長子。日治時期大正十年(西元1921年)十二月五日,大腹便便的陳彩霞到郭芝苑的大姑媽郭鄭愛家作客,突然腹痛,便在大姑家生下了郭芝苑,由於這段因緣,大姑媽待郭芝苑就如親生子一般。郭芝苑有三個妹妹和兩個弟弟,分別是大妹郭秋月(1923--)、二妹郭碧雲(1928--)、三妹郭寶貴(1930--)、大弟郭傳芳(1932--)、小弟郭欽明(1937--1988)。

郭萬最善於理財,又逢當時水利灌溉發達,化學肥料進步,使田地收益大增,以致累積相當的財富,到他去世的時候,郭家每年 28 甲地的榖租約有 1,400 百石,擁有的山林地亦接近 40 甲。肇基於歷代父祖輩的辛苦經營,勤奮節儉,使得郭芝苑日後得以衣食無憂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從事音樂工作。郭芝苑曾在「交響曲 A 大調《唐山過台灣》」文中寫道:

我從學會寫管絃樂開始,心中便一直有個心願,有朝一日要寫出一首感謝祖先的「交響曲」來獻給他們,尤其是建立郭家經濟基礎的曾祖父郭燕及讓郭家更興盛的父親-郭大旭…。
郭芝苑從小便與母親這邊的親戚較常往來,一方面是父親這邊的親戚人丁單薄,另一方面是母親這邊的親戚和他同年齡的玩伴較多。郭芝苑有六位都是學醫的舅舅,郭母家族排行的方式是親兄弟和堂兄弟合起來算的。郭芝苑常提到他早年對音樂的興趣部分是來自四舅陳南垣的啟發,南垣舅舅是一位喜歡古典音樂的醫生,和他的兒子陳弘典對古典音樂均有研究,後來專門研究音響,並常替人設計音響。郭芝苑的外曾祖父陳星郎(1851-1906)是前清秀才,由於家學淵源的關係,郭芝苑的外公陳瑚(1875-1923)和二叔公陳貫(1882-1936)均為優秀的文人,曾經參與台灣文化協會櫟社詩會的活動,而大舅陳南輝亦曾於一九二五年左右擔任台灣文化協會評議員。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於西元 1921 年 10 月,發起人包括林獻堂、蔣渭水、蔡培火等人,目的在喚醒台灣人民的民族意識,致力於文學、藝術、音樂活動的推廣,並培養一種有利的氣氛以推動抗日的政治活動。台灣文化協會中的「櫟社」是日治時期台灣重要詩社,與北部的「瀛社」、南部的「南社」鼎足而立,櫟社成員常於霧峰林家聚會,逢春秋佳會必呼朋擊缽、吟詩唱酬,也常以實際行動參與反對運動。陳瑚以「陳滄玉」、「陳枕山」為筆名,陳貫則慣用「陳聯玉」。對於外公與叔公的詩作,雖然郭芝苑有心為這些優美的詩詞譜上音樂,但由於語言的關係,多年來僅完成陳貫的《雙溪漁火》和《梧港歸帆》及陳瑚的《四時閏思》和《蓮葉接天時》四首藝術歌曲。(見譜例 C1、C2、C3、C4)。

註 1清乾隆 29 年(西元 1764 年)設置苑裡堡,隸屬淡水廳,下轄吞霄、苑裡二街及房裡等 13 社。光緒元年(1875 年)改隸新竹縣,並易名為「竹南三堡」,光緒 15 年又改隸新設置的苗栗縣;日治時期復設苑裡堡,下轄 3 街 42 庄;二次戰後國民政府將日治時期台灣 5 州 3 廳改為 8 縣,苗栗隸屬新竹縣轄下之一區,到西元 1960 年實施地方自治之後重劃行政區,改 8 縣為 16 縣,苗栗方脫離新竹轄區,獨立設縣。

註 2此故居目前仍住有郭家親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