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作 者 作 品

圖說中國書法史

繪畫、書法

【類別最新出版】
膽小別看畫V:疾病、天災、戰爭、飢荒……停格在西方名畫中,數千年未曾改變的災難與浩劫
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溥心畬: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張大千: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圖說中國書法史(第二版)(WHA1206)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繪畫、書法
叢書系列:香港中和
作者:劉濤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17日
定價:980 元
售價:774 元(約79折)
開本:16開/平裝/248頁
ISBN:9789888694808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試閱



  內文試閱

  1925 年,梁啟超受聘清華學校(1928 年更名清華大學),擔任國學研究院導師。翌年,梁啟超為清華學校教職員書法研究會作了一次演講,他說:「美術,世界所公認的為圖畫、雕刻、建築三種。中國於這三種之外,還有一種,就是寫字。」這裡說的「美術」是舶來的新名詞,指造型藝術。「寫字」,即我們今天所說的書法。梁啟超說,中國人的「寫字」有四美:線的美,光的美,力的美,表現個性的美。這是他把「寫字」列為「美術」的理由。

  20 世紀30 年代,林語堂用英語寫了一部書,名為《吾國吾民》,在美國出版,向西方世界介紹中國和中國文化,也談到中國的書法:

  書法提供給了中國人民以基本的美學,……如果不懂得中國書法及其藝術靈感,就無法談論中國的藝術,……通過書法,中國的學者訓練了自己對各種美質的欣賞力,……這樣,書法藝術給美學欣賞提供了一整套術語,我們可以把這些術語所代表的觀念看作是中華民族美學觀念的基礎,……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夠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

  也有學者認為書法不是藝術。1933 年4 月末,一群風華正茂的學者聚在梁宗岱家晚餐,席間談到書法,鄭振鐸「力說書法非藝術」,而其他人都不同意他的看法(《新文學史料》,1981 年第4 期《朱自清日記》)。鄭振鐸之所以持這種觀點,大概出於兩個原因:一是西方藝術沒有書法這個門類,二是書法的實用性很強。

  古代社會裡,文字書寫的實用性和藝術性之間並無涇渭分明的界限。漢朝那些隸書碑刻摩崖,出於頌德、記事的實用之需,書寫者按照當時規範的正體隸書來寫,時過境遷,卻成為隸書藝術的典範。日常通問候的尺牘書疏,晉朝士人藉以顯示自己的文辭修養、書寫技藝,後人貴為「法書」「法帖」。東晉書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唐朝書家顏真卿的《祭侄稿》,當時不過是信筆寫下的文稿,經意於文,無心於書,卻成為書法史上的經典之作。

一、書法的基本特點

  中國書法源於實用的漢字書寫,是在漢字的長期書寫過程中衍生的一門造型藝術,或者說,書法是表現漢字形體美韻的書寫藝術。

  書法的技藝,隨著字體的演進而豐富起來。漢朝以前的一千多年通行古篆,寫字是引筆而書,筆法簡單。漢朝進入「今文字」的隸書時代,由古隸變為八分隸書,結構橫平豎直,書寫簡便,但筆畫形態多種多樣,用筆技巧比古篆豐富。草書、行書、楷書的結構又比隸書簡省,各有相應的書寫技法,用筆、結構更是複雜多變。

  書法的基本特點,我們可以從漢字與書寫兩個方面來了解。

(一)漢字—書法藝術的造型基礎

  書家作書,終歸是以筆完成漢字之形,又以點畫形態展示用筆之妙。所以蘇軾說:「筆墨之跡,託於有形。」(《東坡題跋.題筆陣圖》) 清末康有為說:「蓋書,形學也。」(《廣藝舟雙輯.綴法第二十一》)現在的藝術院校則將書法歸為「造型藝術」。

  漢字形體經歷多次演變,形成各種書體,許多古老的漢字都有前世今生。同一種書體的某個字,有繁體有簡體(漢代就有「萬」「万」),有正體有俗體還有異體(見唐朝《干祿字書》)。同是楷書的「門」字,不同時代的書家寫來,筆畫和結構也有差異。所以,趙孟頫《蘭亭十三跋》說「結字因時相傳」。

1. 漢字的結構形態

  每一個表意符號的漢字,都是特定的形象。盡管漢字的書體經歷多次變異,卻始終保持著方塊形結構。早期的甲骨文有一些象形字,「雲」字寫得像天上的雲朵,「虎」字是張開大口的虎形,「鹿」字有鹿角,「馬」字有鬃毛。這些象形字,筆畫有繁有簡,結構尚未固定,但大體是方塊形。漢字逐漸蛻變為符號化的文字之後,且不說周正的隸書、楷書,即使省併筆畫的連綿草書,筆畫牽連映帶的行書,仍是塊狀的結構形態。

  漢字結構有獨體、合體之分。一般來說,獨體字早於合體字,最初的象形字多是獨體字。東漢許慎說:「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說文解字敘》段註本)例如,表示人體的人、口、手、首、止(趾)、足等字,表示動物的牛、羊、犬等字,表示自然物態的阜、水、火、木、玉等字,這類獨體字即是許慎所謂的「文」。利用形聲、會意、指事的方法,將一些獨體的「文」作為表意或表音的部件,互相組合,不斷繁衍出新的漢字,例如「水」字,與其他部件組合,造出許多與水相關的新字,這類合體字即是許慎所謂的「字」。許慎利用漢字繁衍的規律,建立部首,編成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

2. 筆畫形態

  古篆之後出現的新書體,發端於日常求簡便的俗寫(古人歸結為軍書赴急、官書繁多所致)。新書體的形成,筆畫形態是重要標誌。不同的書體,筆畫形態也不一樣。

  就歷史上三種正體而言,篆書的筆畫形態不外線和點,所以用筆技法較為單純;隸書筆畫有點、橫、豎、撇、捺等形態,書寫技法豐富起來;楷書的基本筆畫又比隸書豐富,雖然唐人歸為八種,但書寫技法更為複雜。

  每個字形由各種筆畫組成,筆畫形態與字的關係,南宋姜夔《續書譜.真書》作過生動的比喻:

  點者,字之眉目,全藉顧盼精神,有向有背,隨字異形。
  橫直畫者,字之骨體,欲其堅正勻靜,有起有止,所貴長短合宜,結
  束堅實。
  撇捺者,字之手足,伸縮異度,變化多端,要如魚翼鳥翅,有翩翩自
  得之狀。
  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堅實。

  書家施展用筆技巧,主要在筆畫。如北宋何薳所說:「古人作字,謂之『字畫』。所謂『畫』者,蓋有用筆深意。」(《春渚紀聞.畫字行?》)

3. 結字法

  結字法是以點畫搭構成字的方法,講究點畫穿插得宜,結構美觀,字
形得體。

  漢字數量積久而多,字字不同,筆畫結構複雜多變。古人總結出一些結字的規律,當作「書訣」傳授。託名隋朝智果的《心成頌》、唐朝歐陽詢的《三十六法》是較早談結字法的文篇。明朝李淳《大字結構八十四法》,清末黃自元《間架結構九十二法》,更為詳盡。這些結字法產生於楷書時代,只是總結楷書結構的一般規律。

  其他書體也有各自的結字規律,卻無專門總結的文篇。大體說來,篆書、隸書的結構,注重平衡對稱的周正。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而草法本於漢朝相傳的章草《急就篇》,草法即是草書的結構法。王羲之《蘭亭序》是人們學習行書的準則,可以看作行書的結構法。

4. 記識古代書跡也是書法的基本功

  漢字的數量與時俱增。現在所見最早的殷商甲骨文,按社科院考古所編輯《甲骨文編》的統計,單字數約在4500 左右(已辨認出近千字)。戰國時期的楚國文字,據滕壬生所編《楚系簡帛文字編》統計,字頭為4621 個(含異體字)。隨著記錄語言的需要,人們不斷造出新字,東漢《說文解字》收錄單字達9353 個。千年之後的清朝,《康熙字典》收錄單字47035 個。

  古人留下大量書跡,不但數量巨大,而且體態多樣,風格各異。對於常人而言,識寫較為困難(這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一些學者激烈主張廢除漢字的重要理由,也是20 世紀提倡簡化漢字以普及國民教育的動因)。但書法家則不懼漢字的繁難,反而喜聞樂見,因為古代書跡是書家取法的資源,所見書跡越多,作書的視野越是開闊。

  記識古人字樣是書家必備的本領。清初書家陳奕禧說:「一字之樣無窮,總以博聞強記為主。古人有許多樣子,不去看,又不學,只寫自己無樣子字,吾未如之何矣!」(《綠蔭亭集》)個人的記憶有限,不常用的篆書字、草書字尤為陌生,於是各種書法字典應運而生。較早有金人張天錫所編《草書韻會》(《草書集韻》),清朝以來尤多。康熙年間,陶南望輯錄古代名家草書編成《草韻彙編》。乾隆朝,書畫家石梁編有《草字彙》;文字學家、書家桂馥收集漢魏印文,編成《繆篆分韻》。嘉慶時,袁日省將漢代印文編為《漢印分韻》。今人洪鈞陶影印歷代傳世碑帖、名家手跡、考古出土書跡,編成《篆字編》、《草字編》、《隸字編》。

  當代學者編輯的古體字典也很多,如孫海波《甲骨文編》、徐中舒《甲骨文字典》、容庚《金文編》、高明《古文字類編》、滕壬生《楚系簡帛文字編》,以及羅福頤《增訂漢印文字徵》。

  這些專門的字典,有摹寫,有影印,不但是古文字學者使用的工具書,也是書家印人作書治印所需的圖形資料庫。

 
內文試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