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譯 者 作 品

馬雅古城:湮沒在森林裡的奇蹟
阿茲特克:太陽與血的民族
女巫:撒旦的情人

繪畫、書法

【類別最新出版】
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溥心畬: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張大千: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家的樣子:Soupy與Struan的蘇格蘭冒險記(精裝書)


羅特列克(XB0033)──浮世剪影
Toulouse-Lautrec : Les Lumieres De La Nuit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繪畫、書法
叢書系列:發現之旅
作者:Claire Freches , Jose Freches
       Claire Freches , Jose Freches
譯者:馬振騁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6年07月20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184頁
ISBN:9571320854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書摘

「他的體質非常羸弱,僅隔一年,只輕輕跌了幾跤,兩條腿便先後骨折。」阿爾方斯(Alphonse)伯爵寫道,所說的「他」,是指兒子亨利.德.土魯斯-羅特利克。亨利出身法國南部,一個說中世紀語言奧克語(oc)的貴族世家,自幼熱愛繪畫。父親提到的那幾樁事故,影響了亨利的童年和成長。

第一章 塗塗抹抹,才華初顯

阿爾比聖塞西爾大教堂(Cathedrale Sainte-Cecile d"Albi)的蔭影下

博斯克(Bose)府第,座落在離紅磚大教堂幾步路遠的地方。1864年11月24日,亨利.馬利.雷蒙.德.土魯斯—羅特列克-蒙法(Henri Marie Raymond de Toulouse-Lautrec-Monfa)出生在這幢房子裡。父親是阿爾方斯.德.土魯斯-羅特列克,母親是阿黛爾(Adele)伯爵夫人,娘家姓塔比埃.德.塞萊朗(Tapie de Celeyran)。父母原是表兄妹。羅特列克和塔比埃兩家有過多次聯姻,根據某些醫學上的推測,亨利這孩子生來體弱多病,身罹殘疾,可能與近親結婚有關。亨利家是法國西南著名的土魯斯伯爵的直系後裔,這個家族從750年到1271年間統治阿爾比地區。家族的一位祖先博杜安(Baudouin)伯爵,1196年娶了德.羅特列克女爵暨蒙法領邑的女繼承人阿麗克斯(Alix)為妻。從這時起,羅特列克和蒙法,就跟土魯斯家族的姓氏聯結在一起了。

羅特列克家族家境富裕,生活優閑。亨利自幼深受殘疾之苦,始終與父親互不理解,關係疏遠。父親酷愛狩獵馴鷹,性情孤僻古怪。他居留巴黎期間,住在一間畫室內,偶爾也雕塑和素描。1876年,亨利12歲,父親送他一本馴鷹小冊子,上面題有:「兒啊,你要記住,曠野生活才是唯一有益身心的生活,任何東西凡是被剝奪了自由都會變質,很快消亡。【……】這冊子教你珍惜曠野生活,當你有天嘗到生活的苦楚,馬、狗和鷹可成為你的親密伴侶,讓你忘掉不快。」

骨折

運動、狩獵、騎馬及野外生活,亨利永遠無緣嘗試和體驗了。1878年5月30日,他從博斯克府廳內的椅子上摔下來,跌斷了左腿。十四歲時,個子看起來卻像十歲。

此後,他成了跛子,逐漸遭父親嫌棄。接下來的少年歲月,他在老家莊園(博斯克府和塞萊朗城堡)、阿梅利(Amelie-les-Bains)、拉馬魯(Lamalou)或巴萊杰(Bareges)的溫泉療養院度過。1879年夏天,他在巴萊杰又跌斷了右腿。

母親阿黛爾心思細膩,知道兒子將來會當畫家。阿黛爾持重有教養,學過拉丁文和希臘文。她不放心亨利畫畫,但未阻礙他發揮這才能,還資助他一生。

亨利和母親非常親近,跟她長期通信,由信中可看出兩人的默契佳,關係很親密。他早期有一幅重要作品,可能完成於1881年,畫的就是阿黛爾伯爵夫人坐在餐廳裡,面前放著一杯茶。羅特列克採用非常明亮的色彩,筆觸生動,畫風類似法國畫家馬內(Edouard Manet) 或莫里佐(Berthe Morisot)。其實,他還沒有學過畫畫。

早熟的志向

亨利從小就愛畫素描。他塗滿了幾本小學生的練習冊,如《塗鴉簿──獻給瑪德萊娜表妹,讓她上完韋涅埃特先生的課後作為消遣》(1881年尼斯)。他還為以神父為主題的《寶貝兒》一書,畫了23張羽筆素描,這部作品已顯露出他的漫畫才能。另外還有一本附插圖的故事書,內有幾張速寫,表現一家溫泉療養院的生活。殘疾迫使他在這家療養院度過大部分時光。

1881年春,他參加巴黎全國中學畢業會考失敗,11月在土魯斯重考才通過。不久他又上巴黎,把素描帶給普林斯多(Rene Princeteau)看。普林斯多是阿爾方斯伯爵的朋友,既聾又啞,擅畫馬匹和風俗場景。

普林斯多在聖奧諾萊市郊街(Faubourg-SaintHonore)233號的一家畫室工作,那裡可以遇到擅畫賽馬場和市洛涅(Boulogne)森林風景的畫家,如法國畫家佛倫(Jean Louis Forain)。儘管父親的態度非常勉強,但是得到了夏爾(Charles)叔叔的支持,羅特列克決心追求藝術。普林斯多把他介紹給法國畫家博納(Leon Bonnat)。1882年3月,他投入博納門下,學習繪畫和素描,使用當時美術學生的標準課本。

博納畫室之後,進入科爾蒙畫室

博納與另兩位法國畫家杰羅姆(Jean Leon Gerome)和牟侯(Gustave Moreau)開設的畫室,當時聲譽卓著。在這兩個畫室執教的,是戴上各種桂冠的大師,來聽課的學生,則個個夢想榮膺沙龍金獎或羅馬大獎。羅特列克想跟法國肖像畫家卡洛呂-杜蘭(Carolus Duran)學,但是普林斯多屬意他向得到共和國榮譽勳章的博納大師學習。博納代表了羅特列克日後憎恨的一切,而羅特列克死後,博納千方百計阻撓,不讓他的作品納入國家收藏……,博納的批評向來不留情面,他對這位學生說:「你畫得不錯,技巧嫻熟,大體來說不錯,但你的素描不堪人目。」

那年年底,博納受聘為美術學院教授,關閉了畫室。科爾蒙(Femand Cormon)應博納的學生要求,在克里希(Clichy)大道104號開了一家畫室,亨利轉到那兒學習。科爾蒙那時是知名的歷史畫家,擅畫《聖經》故事和原始社會場景。他的巨作《該隱攜家潛逃》,掛在慮森堡博物館內的絕佳位置上。在科爾蒙畫室,羅特列克常來往的朋友,是年輕的法國畫家貝爾納(Emile Bernard),以及在博納畫室認識的土魯斯藝術家戈吉(Francois Gauzi)。戈吉在1954年出版的回憶錄《羅特列克和他的時代》中,花了不少篇幅描寫羅特列克,他的見證是研究羅特列克的主要資料。

1882到1885年,羅特列克的畫風成熟,執意創新技法。上午,他待在科爾蒙畫室,下午則出入沙龍和展覽會,漸漸瞭解到兩種藝術間存在著鴻溝:一個是以博納、科爾蒙、杰羅姆、卡洛呂-杜蘭,以及法國雕刻家洛朗斯(Henri Laurens)為代表的官方藝術;另一個是以印象派為主力的新興藝術。

1874年,印象派畫家在法國攝影家那達爾(Nadar)的工作室開第一次畫展,主張並推動一種新藝術潮流。那時,羅特列克也選擇了現代派。

臨摹夏瓦納(Puvis de Chavannes) 的戲謔之作

1884年,夏瓦納在沙龍展出《藝術與繆斯的神仙林》。這幅作品長4.6公尺,寬1公尺,引起熱烈評論。

羅特列克花了兩個下午,臨摹夏瓦納的作品,內容略有改動,猶如音樂的滑稽模仿作。那時,德裔法國作曲家奧芬巴赫(Jacques Bach)的滑稽歌劇中常有這樣的處理。羅特列克強調模特兒的靜態,使用大塊而均勻的顏色。他的作品與原作有下列不同之處:抹去了辯才繆斯和歷史繆斯,白浪子代替悲劇繆斯;浪子面對畫架坐著;畫架上放著德國畫家馬克(August Macke)和法國畫家梅森尼葉(Ernest Meissonnier)的畫,都有署名。畫面上添加了現代人物,還暗示自己也在其中,甚至有一個日本人!羅特列克表現出自己是怎麼樣一個人:他承襲夏瓦納畫中好的一面,但是加上一種破壞性的幽默感,增添了原作與「改編」之間的距離感。

同時,羅特列克跟科爾蒙畫室的一位同學格勒尼埃(Rene Grenier),一同遷到封丹路19號B;法國畫家竇加(Edgar Degas)也在這條街上開了一間畫室。兩人比鄰,正好說明竇加這位專畫跳舞女郎的畫家,在取材和取景方面對羅特列克的影響。比如說,竇加取材自費南多(Fernando)馬戲團,創作了著名的《洛拉小姐》,畫中她用牙齒咬住高懸空中的吊環;羅特列克則畫該馬戲團裡的女騎師。日本的版畫技術、飄逸的線條所創造的縱深感,以及近景人物的特殊取景角度等方法,竇加用來得心應手,而在羅特列克筆下也很引人注目。

羅特列克崇拜竇加。他在表親迪歐(Dihau)家族裡,看到竇加的《歌劇院的樂隊》,深受啟發。竇加也不由有點惱怒:「他穿上我的衣服,但尺寸是照自己的身材做的。」

志同道合的朋友,謙虛的藝術態度那時,羅特列克和拉索(Henri Rachou)、格勒尼埃、阿爾貝(Adolphe Albert)、戈吉和昂克坦(Louis Anquetin)等畫家,組成一個朋友會。他開始發現巴黎這個大熔爐的樂趣和誘惑,發現了從大馬路到北部蒙馬特(Montmartre)區之間,燈紅酒綠的娛樂區。他以極為謙虛的態度看待自己的藝術,執著地跟科爾蒙學了六年。儘管他曾說科爾蒙是「巴黎最醜最瘦的人」。羅特列克很謹慎地為了封信給祖母說:「我決不是在更新法國藝術。我是在一張可憐的白紙上折騰,這張紙對我無所表示,還請相信,我在上面也描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

這可以說是羅特列克為人謙遜,也可說他徹悟。他與西班牙畫家畢卡索(Pablo Picasso)相反:畢卡索汲汲於追求歷史或美學方向,羅特列克只單純地把親眼目睹的現實作淺近的介紹。這種不批評自己作品的態度,可看成是極端媚俗,也可認為是目空一切。

1885年秋天,他搬去拉索家住,拉索的房子就在蒙馬特公墓後面。他找到了自己的中心位置,從此以後,他一心繪畫。

 
書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