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第一章:入選或落選?
.「維斯孔第街的新鮮事」

繪畫、書法

【類別最新出版】
膽小別看畫V:疾病、天災、戰爭、飢荒……停格在西方名畫中,數千年未曾改變的災難與浩劫
黃賓虹、徐悲鴻、黃君璧: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吳昌碩、齊白石、傅抱石: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溥心畬: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張大千:長流美術館50週年紀念選


雷諾瓦(XB0040)──必須美化
Renoir : IL Faut Embellir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繪畫、書法
叢書系列:發現之旅
作者:Anna Distel
       Anna Distel
譯者:郭維雄、戴麗娟、葉曉芍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7年02月28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32開/平裝/192頁
ISBN:978957132243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第一章:入選或落選?.「維斯孔第街的新鮮事」



  .「維斯孔第街的新鮮事」

巴吉爾在雙親的定期資助下,經濟不虞匱乏,因此在維斯孔第街(rue Visconti)租下一間大畫室。數月後,即1867年年初,他向母親報告:「上一封信寄出後,維斯孔第街出了一件新鮮事。莫內從大而降般地帶著一批出色的畫前來,它們會在博覽會一泡而紅。他將在我這裡住到月底。加上雷諾瓦,我留宿了兩位貧困的畫家。這真是個道地的收容所。我欣喜之至,這裡有足夠的空間,而他們兩人都非常愉快。」稍早,巴吉爾曾在給父親的信中明確地提到:「我招待了一位朋友住在家裡,他叫雷諾瓦,曾是格萊爾的學生,相當勤勉,目前沒有目己的畫室。他順便借用我的模特兒,並負擔一部分費用。」

這一年,雷諾瓦在這裡畫出了進行肖橡畫《作畫中的巴吉爾》。不久巴吉爾也以一幅肖像畫回報。畫中的雷諾瓦以一種不穩定的姿態坐在椅上,這與友人經常描述雷諾瓦焦躁不安的性情不謀而合。

雷諾瓦很可能是在這個時期畫了《狩獵女神戴安娜》。這幅畫因近似庫爾貝的畫風而具創新性;同時,它選擇一個尊重常規的主題,表現出雷諾瓦希望取得權威的支持。不幸地,他未能達到目的,因為這幅畫與莫內、巴吉爾、西斯萊的作品一樣,在1867年沙龍展中落選。雷諾瓦簽署一份由巴吉爾撰寫的請願書,要求舉辦一場落選沙龍展,但毫無回音。必須一提的是,世界博覽會也在同年舉行,藝術家尤其寄望於眾多參觀者的好奇心。馬內對評審的拒絕感到厭煩,決定像庫爾貝一樣,在世界博覽會之外自費舉辦展覽。

.莉姿

大約在同一時期,一名棕髮女子走入雷諾瓦的畫作與生活之中。她名喚莉姿.特黑歐(Lise Trehot),也就是《莉姿》這幅畫的模特兒。這幅畫為雷諾瓦在次年的沙龍展中帶來真正的成功。雖然如此,此畫仍遭到議論,被人以漫畫諷刺。著名的新潮流護衛者卡斯塔那雷(Castagnary)形容說,這幅畫被擺到屋頂的雜物堆,與巴吉爾的《家庭》並列,離莫內的那些大《船舶》(已佚)不遠。

許多評論者指出畫中有馬內的影子。但也有人想起曾在1863年落選沙龍展中引起議論的美國畫家惠斯勒(J.Whistler)的《白衣女子》。

左拉曾適切地闡明雷諾瓦與莫內作品中的類似處:「依我看,這件《莉姿》乃克羅德.莫內《卡蜜兒》的姊妹作,……她們是我們身邊的女人,或更正確地說,我們的情婦之一。作畫方式非常逼真,並在現代精神方面下過工夫,成果令人滿意。」這段評論並不長,不過,雷諾瓦自此與他那群同好難分難捨。1870年,這個新畫派的巴古爾和方丹-拉圖爾(Fantin-Latour)各以《拉孔達米納街畫室》和《巴蒂諾爾畫室》,宣告他們的關聯性。雷諾瓦與巴吉爾一直相當友好,兩人在1868年初一同搬進巴提紐勒區的和平街9號。同年底這條街改名為拉孔達米納街(rue de la Condamine)。雷諾瓦在那裡一直住到1870年初。同他們比鄰而居的馬內曾來拜訪他們,而這項榮幸成為巴吉爾那幅畫的緣起。這個畫室就在著名的蓋布瓦咖啡館(Cafe Guerbois)附近。

.蓋布瓦咖啡館

蓋布瓦咖啡館位於巴蒂諾爾街11號,即現在的柯利胥(Clichy)路。1868年起,馬內經常出入此地,於是它漸漸成為作家與評論家聚會的場所。除了馬內,還有左拉、評論家阿斯訏克(Zacharie Astruc)、杜蘭堤(Edmond Duranty)、杜萊(Theodore Duret);藝術家則有雕刻家岱布坦(Marcellin Desboutin)與布拉克蒙(Felix Bracquemond)、巴吉爾、雷諾瓦、方丹-拉圖爾與竇加。塞尚、莫內與畢沙羅(Pissarro)到巴黎來時也會來此一巡。蓋布瓦咖啡館裡氣氛融洽、常有爭辯,充滿著熱情,就某種意義而言,這一群人象徵著1870年普法戰爭前夕形成的前衛派。很快地,當時一些好戲謔者稱他們為「蓋布瓦畫派」。

.在官方沙龍的成功

莉姿仍為雷諾瓦入選1869年沙龍展的《夏天》(Enete),以及在1870年的沙龍展兩件作品擔任模特兒。後兩件分別是符合庫爾貝風格的《浴女》,以及明顯是向德拉克洛瓦致敬的作品《阿爾及爾婦女》。在這些作品中,我們看到他喜好堅實而具流動性的質地,特意選擇具現代氣氛的主題,以及對人物畫的偏好。同樣的特質亦出現在一系列的肖像畫上,例如傳統上稱為《西斯萊天婦》的一幅畫作,及1868年的《小丑》。雷諾瓦從這些肖像畫中累積經驗、去蕪存菁;在調色盤配了些較鮮豔的色彩,並加強了顏色的對比。

.雷諾瓦與莫內

他與莫內的關係變得更加密切。1868年時,雷諾瓦為節省開支而常住在瓦贊-盧夫西恩(Voisins-Louveciennes)的雙親家中,靠有限的收租維生。莫內住在離布吉瓦爾(Bougival)不遠的聖米榭(Saint-Michel),雷諾瓦因此常與他見面。當時,莫內正陷於長期的財務困境中,並因孩子出生而更形嚴重。雷諾瓦在寫給巴吉爾的信中說道:「我們並非每天有得吃,不過我仍感到高興。因為,就繪畫而言,莫內是個好夥伴。」但又遺憾地補充:「我幾乎什麼也沒做,因為我的顏料並不多。」雷諾瓦在晚年時曾對忘年之交畫家昂德黑(Albert Andre)吐露:「我從來不是鬥士,而我的老友莫內卻是。許多次,若不是他拉我一把,我可能會打退堂鼓。」

.蛙池

「蛀池」是在巴黎西北外塞納河畔靠近柯樺西鎮的一個浴場,附設咖啡館和舞池。雷諾瓦和莫內經常來此做畫。選擇此一明顯的現代主題,不只因為它合乎兩位藝術家的性格,亦表現出他們反對體制的態度。「蛀池」是個受歡迎的場所,有些人批評那地方常有不正經的人出入。數年後,莫泊紊(Guy de Maupassant)在《保羅的女人》及《伊薇特》中都提到它;畫報的插畫家常在報上描繪它。莫內曾表示,以它作為沙龍展參選畫作主題,根本是不可思議的事。雷諾瓦似未考慮到要由這個主題的一些小幅畫作中,發展出一大幅畫作。但毫無疑問,在戶外作畫,而且在熟稔此道的莫內身邊,不僅改變他的習慣,亦有助於他用色更鮮豔,筆觸更細碎而活潑。但若將這兩人相同主題的畫逐項比較,即可明顯看出兩人的相異處。莫內以較結構化的方式配置空間,筆觸較密實,整體構圖則較簡化;雷諾瓦在筆觸運用、人物細節與色影的閃爍效果上,更具自娛之趣。

與這些充滿自發性的畫作相比,雷諾瓦送至1870年沙龍展的作品,風格上要保守許多。結果果真入選,而莫內的作品則落選。就這樣,雷諾瓦這10年努力終獲肯定。據方丹-拉圖爾說,這位在《巴蒂諾爾畫室》中觀察馬內工作的認真青年「將是位眾人談論的畫家。」

.普法戰爭

1870年7月,法國與德國互相宣戰。8月26日,雷諾瓦被徵召人伍。他被派至波爾多(Bordeaux)附近的里布訥(Libourne),但卻罹病,並遭受抑鬱症的折磨。1871年3月除役後,他回到巴黎,沒受到巴黎公社(la Commune)事件太多影響,很快地再度開始工作。然而,人事已非,巴吉爾死於柏訥拉侯朗(Beaune-la-Rolande)戰役;莫內避居英國;西斯萊在布吉瓦爾的宅邸遭劫,經濟狀況也受到影響。

.再度落選

雷諾瓦希望與巴黎官方藝術活動重建關係,但並未成功。標題為《穿著阿爾及利亞服飾的巴黎仕女》的一幅大型畫作明顯地承續《阿爾及爾婦女》,卻於1872年沙龍展中落選。這也是最後一幅以莉姿為模特兒的畫。因為她在同年4月結婚了。雷諾瓦與馬內、方丹-拉圖爾、畢沙羅、塞尚連署了一份請願書,希望再舉辦一場落選沙龍展,但沒有得到回音。次年,他的兩幅畫再度落選。包括一幅標題不詳的肖像畫和尺寸相當大的《布龍森林中的騎馬小徑》。

1873年的落選沙龍展中,展出了這兩件作品。作品中的挑戰意味清楚表示,雷諾瓦決意遠離官方圈子。由於確信此後評審有意在沙龍屈排擠他,他決定不再參展。

「對我而言,一幅畫應該是可愛、令人愉快又漂亮的東西,」雷諾瓦曾如此表示。在五十多年的畫家生涯及數以千計的畫作裡,這位謙虛地認為繪畫是「為裝飾牆壁」而作的畫家,藉著印象派的光線點出畫中人物之優雅氣質。從《圓餅磨坊》、《船伕的午宴》、《浴女們》,到無數友人、收藏者、贊助者、尤其是婦女、少女或小女孩的肖像,作者娓娓道出,雷諾瓦如何以其色彩鮮艷的筆觸,化平凡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