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言

戲劇、電影

【類別最新出版】
楚浮電影課
表演的魔法:人人都是大表演家,金鐘女伶范瑞君的二十五堂表演課
粽邪:電影所說的那些鬼事
電影的臉
從前,有個錄影帶店


毋甘願的電影史:曾經,臺灣有個好萊塢(WT01012)

類別: 藝術‧攝影‧影視>戲劇、電影
叢書系列:春山出版
作者:蘇致亨
出版社:春山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12月27日
定價:550 元
售價:43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84頁
ISBN:9789869849708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強 力 推 薦

審閱
王君琦(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李泳泉(前電影資料館時期「臺語片小組」主持人、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退休講師)
林果顯(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副教授)

推薦序
王君琦(國家電影中心執行長、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黃秀如(左岸文化總編輯、第一代「臺語片小組」成員)

推薦人
伍 佰(音樂人)
林 強(音樂人)
吳叡人(中研院臺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柯裕棻(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副教授)
迷 走(影評,《新電影之死》主編)
聞天祥(影評,金馬執委員會執行長)
張亦絢(作家)
簡莉穎(劇作家)
蔡揚名(導演,臺語影壇一線小生陽明)
白虹(臺語影壇一線女星)
謝盈萱(第五十五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內 容 簡 介

風光一時的臺語片,為何淪為粗製濫造的代名詞?
本書將告訴你,關於本土文化的粗俗印象是怎樣煉成的。
重寫臺語電影史,就是重建臺灣戰後文化史!

伍佰 + 林強 + 吳叡人 + 蔡揚名 + 聞天祥 + 迷走
張亦絢 +  簡莉穎 + 柯裕棻 + 白虹 + 謝盈萱
共同讚聲

國寶級電影手繪海報大師陳子福親筆題寫書名
X
橫跨日治到戰後,百幅以上珍貴配圖
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歷覽臺語電影工作現場

從前從前,歌仔戲班躍上大銀幕,拉開了臺語片黃金時代的序幕。年輕導演、攝影師機會無窮,有實力就能竄出頭;少男少女大發明星夢,爭搶報考演員訓練班;當紅小生玉女收信收到手軟,得僱專人幫忙回信;第一座「金馬獎」國語片通通沒份,專門只頒給臺語影人。高峰時期,北投就是臺灣的好萊塢,平均一週有三部臺語片問世,是今日國片事業望塵莫及的榮景。

但是,臺語電影和影人並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這段美好如童話的時光,始於五〇年代中期,在七〇年代迅速衰敗且難以復甦。是誰,踩碎了這個夢?《毋甘願的電影史》作者蘇致亨,長年追索,亟欲解答這道臺灣電影史的關鍵謎題。
我們都知道侯孝賢的《悲情城市》,卻不知道六〇年代有過一部同名臺語片;我們都知道「白蘭」洗衣精,卻不知道白蘭真有其人,是臺語片一線女明星。我們也都知道金馬獎影帝柯俊雄,卻不知道他的演技是從臺語片磨練而來。為引領對臺語片無知的讀者無痛回返阿公阿嬤的少年時代,作者大量地說故事,講臺語片工作現場,也講百年來臺灣影劇工作者的夢想、堅持與失落。

議論夾藏在敘事中。藉由影響電影生產甚鉅的材料──底片,以及彩色電影技術門檻,重新檢視關於臺語片衰亡的兩大主流論述:譴責受害者(臺語片粗製濫造)和政治決定論(一味歸咎「國語運動」)。本書避免給予簡化的答案,力圖呈現臺語影壇共同面臨的結構性問題,乃至東亞政經局勢變化造成的牽動,甚或臺灣個案在全球電影史的獨特之處。
《毋甘願的電影史》是一次精采翻案。臺灣戰後本土文化的歷史面貌,不再只是白色恐怖下的肅殺無聲,而七〇年代是否真能算是「回歸鄉土」,也得打上問號。臺語片「毋甘願」的委屈,將在本書沉冤得雪,臺語影壇的光輝歲月,也在其中完美留存。

(下圖請點擊)


作 者 簡 介

蘇致亨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前國家電影中心研究員。
碩士論文《重寫臺語電影史:黑白底片、彩色技術轉型和黨國文化治理》獲頒文化研究學會、臺灣教授協會、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國立臺灣文學館臺灣文學傑出碩士論文等多項大獎。

目 錄

推薦序
序言

【第一部】
第一章 臺語片出頭天
◎何基明與陳澄三的相會
◎橫空出世的邵羅輝
◎廈門來的都馬班與廈語片
◎《六才子西廂記》的電影實驗
◎《薛平貴與王寶釧》的籌拍
◎《薛平貴與王寶釧》開鏡了
◎在《薛平貴與王寶釧》之後
◎鐘聲劇團與《雨夜花》
第二章 遲來的發聲練習
◎小小何基明的電影驚奇
◎摩登少年的電影夢
◎跳舞時代的二三事
◎從無聲到有聲的聲音革命
◎想在銀幕上發聲的臺灣人
◎誰是第一部福佬話電影
◎國民政府的有聲電影檢查
◎皇民化下的發聲練習
◎皇民化下的電影宣傳
◎在帝國與祖國的夾縫間
◎在戰爭的陰影下攝影
◎電影史視角的終戰那一天
◎公營片廠的臺語片初體驗
第三章 臺語片的第一波高峰
◎無心插柳的意外高峰
◎何基明與「臺商回流」
◎何基明與《青山碧血》
◎臺妹們的大學姐:反攻大陸小艷秋
◎學作電影人:全島男女的明星夢
◎女性出頭天的臺語影壇
◎學作電影人:當導演的第一步
◎不會說臺語的外省導演
◎學作電影人:攝影師的試金石
◎左手打右手:電影檢查與教育部影輔會
◎第一屆臺語片影展
第四章 臺灣文藝復興的理想與幻滅
◎少年博秋的戲劇夢
◎厚生演劇的「文化仙」
◎天猶未光:二二八前夕的臺語戲劇
◎戲劇史視角的二二八
◎麥子不死:從文化劇到臺語片
◎玉影業與湖山製片廠
◎出師未捷的玉影業
◎不平等制度的重新開始
◎理想幻滅的臺語電影夢

【第二部】
第五章 臺語片的復甦之路
◎歌仔戲電影的彩色實驗
◎不畏低潮的歌仔戲電影
◎求新求變的永新影業
◎被迫外流的臺語影人
◎重新復甦的製片能量
◎再起高峰的臺語片
◎臺語電影的彩色之路
◎也想拍臺語片的公營片廠
第六章 臺語片勁敵來襲
◎《梁祝》的發行爭奪戰
◎《梁祝》的排片期程戰
◎《梁祝》的捉對宣傳戰
◎《梁祝》捲動的文化效應
◎彩色國語片在臺起飛
◎健康寫實與亞洲影展
第七章 臺灣有個好萊塢
◎寧為小國之王
◎臺灣有個好萊塢
◎臺語片的混血與轉化
◎跨越類型的臺語片作者
◎臺語片的地位之爭
◎臺語片的十年光榮
◎未獲器重的臺語經典
◎憤怒青年的無奈

【第三部】
第八章 臺語片的彩色天花板
◎界線模糊的電影人們
◎教育部文化局的成立
◎壁壘分明的輔導政策
◎國語電影的夢工廠
◎被消失的福佬文化圈
◎與日本合作的臺語影人們
◎國語電影的發展代價
第九章 臺語片的衰亡與重生
◎不景氣中的典型紅牌
◎異色電影的殘存迷思
◎無米之炊:臺語片的底片斷源
◎ 「打」進香港的臺語片導演
◎戰場轉移:從大銀幕到小螢幕
◎難再回頭的發展瓶頸
◎臺語電影的未完待續
◎語言解嚴後的重新復甦

終章
◎重訪臺語片的興衰起落
◎臺語電影史的理論意涵

謝詞
注釋
書目

讀 者 書 評

  讀者評鑑等級:★★★★☆ ,共有 0 位網友寫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