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導讀
緒論
書摘 1
書摘 2

譯 者 作 品

科技反撲:萬物對人類展開報復
汽車大戰
科學簡史
記憶流沙:當健忘來敲門

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未來自然史:生物法則所揭示的人類命運
有點噁的科學:尷尬又失控的生理現象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球發展史的真貌


科學之終結(BE0034)
The End of Science : Facing the Limits of Knowledge in the Twilight of the Scientific Age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科學
叢書系列:NEXT
作者:約翰.霍根
       John Horgan
譯者:蘇采禾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7年10月30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08頁
ISBN:957132376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讀緒論書摘 1書摘 2



  導讀

輕鬆與科學家知性對話

.程樹德(陽明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副教授)

科學之專門知識以及觀察事物之觀點,很難同時被新聞記者所擁有,因此報紙上的科學報導難得十分精確,這是我們在台灣所常發現的現象,反過來說,科學家更沒有記者的專門技巧能夠寫出易於瞭解之文章,故普及科學或教育群眾的工作倒成了板門店的停戰區,誰也不敢去開墾,更少人去大聲嚷嚷。

不過每個社會卻可能還有幾個職位,可讓兩面熟悉的人展示他的長才,例如美國出版的《科學美國人》是一個報導科學的月刊,因此養得起一位專職的科學記者,他可以訪問全世界有名的科學家,追尋近來的重要發現,以告訴各不同學科的讀者,這種人得有個基本條件,即對科學的每一領域都熟悉,都有興趣,則此人之眼光,必然較一般人以管窺天,要來得更廣闊,或更有遠見。

此書作者約翰.霍根就是這一異數,他雖然學文出身,但在大學中持續修習了多門科學,所以能與各科人士對話,他把活躍的科學活動報告得頗為精確,正如戰地記者從前線傳回最新的戰況。

但他這位戰地記者主要關懷點是:戰爭快結束了嗎?科學快到盡頭了嗎?這倒令我們生物學家氣絕,不是還有一大堆山頭還沒攻下嗎?為何要大喊戰爭結束了,鳴金收兵吧?但如果沈下心頭之怒,而跨行來看一看,似乎他所提的問題真的有點道理,例如他帶我們先到「高級」的物理學內看看,就發現這自然科學中的老大哥,最受膜拜的純科學,早就神經兮兮地問此問題一百多年了。

19 世紀末年牛頓力學已發展了兩百多年,呈現頗為完備精確之狀態,加上電磁學中馬克思維爾方程式的驚人成功,讓某名家說:「物理學快結束了,在它清澈的天空中,只留下一兩塊烏雲。」他所指的不過是「黑體幅射」之類的小問題。

沒想到這一兩個小問題,卻帶來了大革命。 20 世紀一開張,量子力學及相對論像閃電劇雷般改造了物理學,帶來物理學繼伽利略及牛頓之後又一光輝燦爛時代,也讓「物理結束論」被當成笑柄,嘲笑了幾乎一世紀之久。

但現代物理學似乎又落入愁雲慘霧之中,連名學者都染上這份悲觀,其原因與百年前大相逕庭,例如霍根拜訪哈佛大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葛拉修就認為,物理學的進展是慢下來了,這是因為粒子物理的大統一理論在過去十多年,只有一連串的支持證據,找不到一絲絲不相符之處,這就讓理論學者沒法子建構更有野心的大理論,就因它太成功了,反而卡住了進展之輪。

葛拉修也不同意超弦理論,因為它不曾帶給物理學任何實驗的指引,所以他蠻不滿地埋怨:「超弦理論的玄想,會變得距離粒子物理學愈來愈遠,將來會像是中古世紀神學院裡面的經院神學。」

所以在純物理學內,的確有隱憂大大拖延它進展的速度,一方面是所知十分精深,還沒找到與實驗不符處,另方面是理論化過甚,超越了實驗之可能性,霍根稱之為諷刺性科學。

雖然在物理界中,科學哲學家可思考科學研究是否已十分接近「真理」的狀況,生物學中倒完全沒有這種悲觀,不用說分子生物學界正樂觀地在研究癌症的起因、腦之運作、胚胎之發育過程,甚至霍根所專訪的演化生物界,仍是自信滿滿的。

例如他拜訪英國牛津大學學者道金斯,這位達爾文主義之特號化約論者,正堅決宣稱達爾文主義再度屹立不移,打倒了許多批評,道金斯把「自私的基因」描寫為工於心計的複製子,隱身於細胞內,操縱者生物個體,當牠們的「影武者」或傀儡,以完成基因繁殖的使命。

雖然道金斯把達爾文的個體天擇更加化約為基因階層的選擇,但這種轉變更能解釋很多過去的謎,例如為何螞蟻與蜜蜂會有社會產生,為何工蟻及工蜂都放棄生殖之機會,而努力幫忙蜂后蟻后生養呢?「自私基因論」指出工蜂與其姊妹們有三分之二的基因相似,但如自行交配生殖,子女只有一半的基因與己相同,從基因的利益而言,幫母后養後代才是最自私自利的策略呢!

現代新達爾文主義有如斯重大成就,當然會努力想解決留下的難題,如「性」是為何出現而「種」又如何出現,道金斯雖認為我們只能為達爾文的大架構加些小注腳而已,但霍根所造訪的哈佛教授E.O.威爾森卻雄心勃勃地想建立「社會生物學」。

威爾森是名聞遐邇的螞蟻學家,但他認為演化既能塑造生物的「社會性」以及「利他性」,那麼人性中性格的種種傾向,該也是演化所賦予的,他就假設人之鬥性,男人之好色,我族中心論,甚至同性戀傾向,都與遺傳有關。

威爾森之「社會生物學」立刻就被各類關懷政治及社會之人士指控為「保守頑固派」,專門維護既得利益者之特權,且試著鞏固不合理不公義之現狀,甚至在開學術會議時被人用冰水灌頂,霍根特地到哈佛比較動物學博物館看他的蟻巢,並傾聽他的終極關懷——全球生物之保育以及解開人類之本性。

另一個鼎鼎有名的演化學者古爾德則從另一角度看科學終結之問題,他說生物學是一種歷史科學,而歷史之中偶發事件常決定歷史的走向,這才是最有趣的地方,不是物理及化學的原則定律所能決定的,但歷史要從掩沒已久的蛛絲馬跡中摸索出來,所以不但難知全豹,甚至幾不可能,在龐大的歷史科學中,我們尚有無盡的東西可以發掘。

脫離了物理和生物兩大領域,霍根更上一層進入社會科學,以求取其中的現狀,他找到普林斯頓高等研究所內的人類學家季爾茲,談他的經驗及評估。季爾茲曾到印尼的巴里研究當地人的鬥雞習俗,其晚與眾偷聚一處大肆觀雞互相殘殺,忽然警察掩至取締捕人,季爾茲與太太隨眾人逃逸,沒有現身自稱是美國人而希冀警方通融,因此贏得鄉人的信任。季爾茲相當悲觀,他認為人類學就像文學批評或文學,並非精確科學,只能算詮釋性及想像性的真人實地故事而已。他說:「現代人類學愈發發現事物之複雜性,不但沒出現共通規範,反倒愈發歧異。」所以人類學不但沒進步,甚至是反進步的,以前的合理假設一項項的被推翻,以前堅定的信仰也逐個打破,沒幾個人類學家會相信研究原始社會即能得知人類共通的真理,大家更相信,在收集資料時有偏見及成見,所以資料也都不是客觀的。

季爾茲如此看法,正反映人類學現況,正處於懷疑和檢討之中,與物理學面臨不同的困境,當然絕非其盡頭。

除了傳統的科學外,霍根也進入神經科學的領域,在這新興科目中談終結當然不適,倒是可探究目前的限制,他拜訪數位名家,詢問對「意識」領域之看法,哲學家喜歡採「神祕論」,認為我們既無法得知別人或別動物之主觀感受,那麼怎麼能研究「意識」呢?所以列之為無法探討之禁地,反過來沙克研究所的克里克就認為意識不過是感官所接受的全部訊息而已,並沒神祕之處,他主張別把腦子當黑盒子,應研究神經細胞及相互問的互動,就可以建造意識活動之模型,克里克還假設所謂意識,不過是注意及短期記憶而已。

除了略述之科學領域外,霍根所專訪的尚及於宇宙學、科學哲學、語言學、甚至政治哲學諸名家,不但能深入問出很多教科書上看不到的見解,而且也提供行家式的簡介,能讓非該學門之讀者較輕鬆地登堂入室,得其神髓。

這本書雖以「科學終結」之主題切入,實則為充滿知性的專家對談,略顯深奧之處,尚可就書中所提各學者之著作開始閱讀,所幸不少書均已譯成中文且出版了,祝您心智之航大豐收吧!BON VOY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