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導讀
緒言 1
書摘 4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緒言 2

譯 者 作 品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
器官神話
愛上中國的人──李約瑟傳

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未來自然史:生物法則所揭示的人類命運
有點噁的科學:尷尬又失控的生理現象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球發展史的真貌


基因組圖譜解密(BE0085)──當代科學最偉大的發現
Cracking the Genome : Inside the Race to Unlock Human DNA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科學
叢書系列:NEXT
作者:凱文‧戴維斯
       Kevin Davies
譯者:潘震澤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7月23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60頁
ISBN:957133451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導讀緒言 1書摘 4書摘 1書摘 2書摘 3緒言 2



  書摘 4

在頭個模型失敗之後,克立克被禁止再進行 DNA 的研究,要他專心於博士論文。他們與查加夫見過面,卻被輕蔑地喚成「兩個尋找螺旋鏈的地攤小販。」1953 年初,克立克和華生害怕他們的成功之夢被加州的化學家鮑林(Linus Pauling)給破滅,因為鮑林已經把他 DNA 模型的詳細資料,寄給他在劍橋的兒子彼得。鮑林後來得到 1954 年諾貝爾化學獎及 1962 年諾貝爾和平獎,但是他卻失去第三個得獎機會。不可思議的是,鮑林的模型裡鹼基是在外圍,和克立克及華生失敗的模型有點兒類似。他們馬上暫停工作到酒吧輕鬆一下,為鮑林的失誤乾杯。華生寫道:「雖然情勢仍對我們不利,但鮑林也還沒有得到諾貝爾獎。」

幾天以後,華生到魏爾金的實驗室分享鮑林的失誤消息,他看到了一張佛蘭克林新拍的 X 光相片,編號 51 。相片裡 X 光形成深色十字形的模樣,華生認出那是螺旋分子的標誌。他一看之下,下巴就掉了下來,腦中快速轉動,思考其含義:沒有什麼比 DNA 只有雙鏈,而非三鏈的可能性更大的了。返回劍橋的路上,他更相信自己的想法是對的:「等我騎腳踏車回到家時,我決定要造一個雙鏈的模型,克立克一定也會同意。雖然他是個物理學家,也知道生物體都是成雙作對的。」

【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

編號五十一的相片在決定 DNA 結構上,是個關鍵,但單靠它還不夠。華生終於在一份未發表的報告上,看到佛蘭克林的 DNA 晶體相片,也就是十四個月前他解釋錯誤的那張。於是克立克建議將兩條纏繞的骨幹置於雙螺旋的外圍,但華生還不確定如何安排裡頭的鹼基。不耐煩的他剪下鹼基的硬紙板模型,根據一位美籍同事唐那修(Jerry Donahue)所建議的方式按排每個鹼基分子的構造。他試著以不同的方式排列,就像小孩玩拼圖遊戲。他發現 A 與 T 配合的很好,C 與 G 也一樣:每一對都有兩個微弱的化學鍵相連,所占的空間也相近。就在這一瞬間,華生解決了查加夫的一比一之謎,即 A+G=T+C。這些鹼基在雙螺旋兩條相互纏繞的金屬骨架中,座落得恰恰好,不免引人聯想:其中的一條序列將可作為合成另一條新基因的範本。難怪在當天午餐時分,克立克「像長了翅膀一樣,飄飄然來到『鷹記』餐館,告訴裡頭每個人,說我們發現了生命的奧秘。」那是 1953 年二月的最後一天。在一堆為了一睹雙螺旋真面目而趕往劍橋「朝聖」的人群中,有位牛津的年輕研究生布欒納;他回憶說那是「我一生中最興奮的日子……具有啟發性的經驗。」

華生與克立克報導他們 DNA 模型的文章,只有 900 個字,是由華生的妹妹伊莉莎白打的字。她被兄長說服,說她參與的可能是「自達爾文的著作以來,生物學裡最出名的事。」至於這篇報導該世紀最重要科學發現文章的作者排名順序,則同其他的事情一樣,由擲銅板決定。

這篇華生與克立克登在 1953 年 4 月 25 日出版的《自然》上短短兩頁的文章,開啟了分子生物學的時代,幾乎正好是君士坦丁堡落入土耳其人之手,代表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的五百年之後。那篇短文短到甚至沒有引用艾佛瑞 1944 年發表的重要文章,僅附了一張雙螺旋的簡圖。接下來的幾頁,是兩篇相關的報告,一篇是魏爾金的,一篇是佛蘭克林的,包括 51 號相片在內,呈現支持螺旋模型的 X 光繞射形態。受到這些報告的鼓勵,華生與克立克馬上又寫了第二篇報告,對雙螺旋作更詳盡的分析,並登在五周後的《自然》。他們提到「這個結構可以滿足任何配對的鹼基序列… 這些鹼基的確實序列,就攜帶著遺傳的訊息。」他們並認為,可經由改變這個結構,或是鹼基的排列順序造成突變。

50 年後,我們會感到吃驚的是,當年許多有名的科學家對於華生與克立克的前瞻發現,冷淡以對。特別是查加夫,對於自己計算的重要性被他們搶走,感到不平。但較有洞見者,就看得出華生與克立克所成就的重要性,一如梅達華所說:「20 世紀科學最偉大的成就。」受到雙螺旋的靈感啟發的人當中,包括不羈愛現的西班牙畫家達利。達利說:「對我來說,這是上帝存在的真實證據。」並把他的一幅畫取名「去氧核糖核酸銀河」(Galacidalacidesoxiribunucleicacid),副題是「向華生與克立克致敬」(Homage to Watson and Crick)。圖裡畫了存在的三要素:生命、死亡與來生,分別以 DNA 、一正方體分子,及彎下身來使基督死裡復生的上帝形象來代表。

【誠實的吉姆】

最近有人問華生他最大的成就是什麼,出乎一般人的預料,他的回答並不是發現了雙螺旋,而是寫了《雙螺旋》這本書,原定書名是《誠實的吉姆》(Honest Jim)。那是 1968 年他將發現 DNA 結構的競爭過程,寫成一本驚人坦率的書。當時華生任教的哈佛大學校長以多人反對為由,包括克立克及魏爾金,下令禁止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後來《雙螺旋》一書由雅典神殿社(Atheneum)出版,馬上變成暢銷書。(譯注:至今該書在美國書店架上仍找得著;國內三十年前有兩個譯本,前些年由「時報出版」重印了其中一本。)

對於把現代科學寫成像培仳士(Samuel Pepys,1633—1703,英國日記作家)的日記形式,讀者反應是尖銳的兩極化。許多人對於華生以毫無保留的坦白及淘氣的幽默手法,將自己的愛好(網球、女孩)、厭惡(英國食物、天氣),以及野心(諾貝爾獎)寫了出來,欣賞不已。華生揭露了科學家也有虛榮,粗魯,以及人性的一面。不過克立克不認為這有什麼了不起,他說自己從來沒有懷疑過那些。兩位暢銷書作家熱情地歡迎華生加入他們的行列:布羅諾斯基(Jacob Bronowski),著有《人類的躍昇》(The Ascent of Man),說華生的寫作具有「小孩在說童話故事般天真及荒唐的特質。」康佛特(Alex Comfort),即《性之愉悅》(The Joy of Sex)的作者,則把華生與寫作《暴徒》(The Goons)的密力根(Spike Milligan)相提並論,對其說故事的氣勢,推崇得無以復加:「我們大可再頒給他一座諾貝爾文學獎。」

但許多科學家卻被華生明擺出來的野心給嚇到了,更別提他對同儕及前輩表現出的高傲態度。在許多人的心目中,華生犯下最大的錯誤,是他對佛蘭克林所表現出來的輕蔑。佛蘭克林不幸於 1958 年,才 37 歲就死於癌症,因此失去了與華生、克立克及魏爾金同享 1962 年諾貝爾醫學獎的機會。作家麥道克斯(Brenda Maddox)稱佛蘭克林為「分子生物學界的普拉絲(Sylvia Plath,1932—1965,美國女詩人),她的天才被追求更大光榮的男性給犧牲了。」但佛蘭克林的名譽得到了平反,部分要歸功於華生在《雙螺旋》一書的後記中,對佛蘭克林的盛讚。公元 2000 年 3 月,倫敦國王學院將一棟新建築命名為佛蘭克林─魏爾金樓,由安妮公主主持揭幕。

讓華生驚訝的是,佛蘭克林看了雙螺旋的模型後也欣然接受,因為那符合她日益增強的疑慮;她自己的實驗也顯示, DNA 應該是雙螺旋,而且鹼基也應該以某種方式相互配對。的確,由各種證據顯示,要是華生和克立克沒有解開這個結構,佛蘭克林、魏爾金,或是鮑林也會在一或兩年內成功的。當然啦,我們無法想像在探索 DNA 構造的漫漫長路上,還會有什麼比發現華生─克立克模型的過程,以及 DNA 在過去半世紀來偶像地位更富戲劇性及影響力的了。

再過 20 年,華生─克立克的雙螺旋結構才有人直接目睹。1973 年,麻州理工學院的結構生物學家黎奇(Alexander Rich)得到了 DNA 晶體結構原子解析度的圖像。看了那些相片後,華生掛電話向黎奇致謝,因為:「20 年來,我終於有了第一次的一夜安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