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線 上 試 閱

《大英博物館250年》序

譯 者 作 品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自由主義和對其的不滿
最後的使團:1795年荷蘭使團和一段被遺忘的中西相遇史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上)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下)
從清帝國到習近平:中國現代化四百年(套書)
成吉思汗:現代世界的創造者
革命狂潮與化學家
不願面對的金融真相:經濟殺手的告白3
成吉思汗的女兒們

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未來自然史:生物法則所揭示的人類命運
有點噁的科學:尷尬又失控的生理現象
衝破慣性:善用分子心理行為法,治好你的3分鐘熱度
被蒙蔽的視野:科學全球發展史的真貌


大英博物館250年(ZD1051)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科學
叢書系列:外版書
作者:凱基爾
       Caygill, Marjorie
譯者:黃中憲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07年02月01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平裝
ISBN:9789867001405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大英博物館250年》序



  《大英博物館250年》序

(本文作者為大英博物館館長)

1753年的倫敦,歐洲人口最多也是最富裕的城市,世上最大的金融中心,國際性的大城市。伏爾泰在這裡找到政治自由與知識自由的真諦,韓德爾在這裡躋身為清唱劇大師,卡納列托在這裡把泰晤士河入畫,並賦予如威尼斯大運河一般迷人耀眼的形象。加立克與雷諾茲、霍加斯與作家約翰生,在這裡發光發熱;全世界第一所國立博物館,在這裡創立。

本書作者是學者暨史學家凱基爾,娓娓敘述關於大眾教育的一場非比尋常的實驗。1753年的歐洲,蘊藏著豐富可觀的繪畫、古文物、書籍及天然奇珍。但它們清一色屬於王公、高級教士或貴族的私人收藏,心血來潮時才會慷慨開放給一般民眾觀賞。大英博物館的創立則是全新的構想,收藏品由國會出資收購,不屬於國王也不屬於國家,而是屬於全國每一個人。它的性質與其說是公立博物館,倒不如說是每個英國國民的私人博物館。欲落實啟蒙時代的夢想,想實現知書達禮的政治社會理念,它都是重要關鍵。

英國人援用家庭法裡的財產信託作法,替館藏應屬於人人這個觀念賦予法律形式。信託的用意,旨在確保財產的管理不只是為了這一代,也是為了保存財產,讓還未出生的後代子孫也得以享用。這作法向來具有風險,且是為了後代子孫而做。為表明此一信託作為的受益人是全體國民,有關當局指派了三個主要的託管人,包括坎特伯里大主教、大法官(兼上議院議長)及下議院議長,也就是國會三大組成分子的領導人(譯按:這三大組成分子指的是上議院裡的神職議員、貴族議員和下議院的民選議員)。這樣的作法前所未見,但根據大英博物館的精神所設立的博物館託管機構,爾後卻成為整個英語世界的典範。

國會於1753年買下的收藏品,在當時歐洲境內已是非常重要的一筆收藏,但比起往後250年裡陸續擴增的館藏,還是小巫見大巫。作者凱基爾探索這段擴增館藏的歷史,這是學術與財富攜手合作的成果,是古文物鑑賞家在政治力的護持下,有系統收集的結果。舉世獨一無二的收藏就此誕生,從最遠古時期到今日人類的各種文化,匯聚於一堂。而且,一如初創立時,如今仍堅持免費入館參觀,這的確是當之無愧的世界性博物館,為全世界人所設置的博物館。

18世紀的遠大夢想之一,就是將世界各地的文物匯集於一處,有系統的分門別類,讓同異之處自然顯現,自然法則的大體系也隨之明朗。法國人透過《百科全書》這樣的出版形式落實這樣的雄心壯志,而在倫敦,則透過大英博物館的創立來體現。

這座體現18世紀理想的博物館,如今每年接待全球各地450萬名訪客。就今日而言,這份理想無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隨著全世界的相互倚賴日漸殷切,關係日益密切,有一處地方讓我們可以看到及探索人類環環相扣的歷史,也就更加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