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活動快報:勇闖宇宙營隊2009年暑假開跑!
精采書摘:序曲
勇闖宇宙使用說明書
媒體推薦:當我們把地球上所有巨大天線轉向天際的那一刻,期待的是什麼…

作 者 作 品

勇闖宇宙首部曲──卡斯摩的祕密
勇闖宇宙三部曲──宇宙起源大霹靂

譯 者 作 品

勇闖宇宙三部曲(套書)
勇闖宇宙三部曲──宇宙起源大霹靂

天文

【類別最新出版】
好節氣、好天氣:淑麗氣象趴趴GO十年陪你全臺走透透!
地球之書
愛上雲的技術
地理課沒教的事(全四冊)
從奈米到光年:有趣的度量衡簡史


勇闖宇宙二部曲:太空尋寶之旅(KA1034)
George's Cosmic Treasure Hunt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天文
叢書系列:知識叢書
作者:史蒂芬.霍金、露西.霍金
       Lucy Hawking & Stephen Hawking
譯者:張虹麗、顏誠廷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20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44頁
ISBN:978957135070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活動快報:勇闖宇宙營隊2009年暑假開跑!精采書摘:序曲勇闖宇宙使用說明書媒體推薦:當我們把地球上所有巨大天線轉向天際的那一刻,期待的是什麼…



  勇闖宇宙使用說明書

為什麼我們要上太空?

為什麼我們要上太空?為了那幾塊月球岩石花那麼多的努力和金錢?難道我們在地球上沒有其他更好的事可做嗎?

嗯,這就像是1492年以前的歐洲。當時人們認為送哥倫布去冒險根本就是浪費錢,最後只會換來一場空。結果哥倫布發現了美洲,改變了全世界。想想看,如果哥倫布沒有出海航行,那我們今天就沒有大麥克可吃。當然,還有很多事情根本就不會發生。

把我們的版圖延伸到太空的影響會更為深遠。那或許會改變整個人類的未來;甚至決定我們到底是否有未來。

它無法解決任何我們在地球上所碰到的急切議題,但是可以幫助我們以不同的觀點來看待事物。現在該是我們把眼光投向廣闊的宇宙,而不只是盯著愈來愈顯擁擠的地球的時候了。

讓人類移居到太空中還需要一段時間。我的意思是,那可能要花上數百、甚至數千年的時間。三十年以內我們就可以在月球上建立基地,五十年以內可望抵達火星,兩百年後,或許可以探索其他行星的衛星。我所說的都是載人任務。我們已經可以在火星上驅動無人探測車,並且發射探測器到泰坦(土星的其中一顆衛星)上,但是當我們談論人類的未來時,我們必須要親自到那裡,而不能只是送些機器人過去。

但是去哪裡好呢?今天太空人已經可以在國際太空站住上好幾個月,所以我們知道人類的確可以在地球以外的地方生存。但是我們也知道生活在零重力下的太空站不只連泡杯茶都很難,而且長期生活在零重力下對人體會有不好的影響。所以如果我們要在太空中建立一個基地,它最好是在行星或是衛星上。

所以我們該選那一個?最明顯的當然是月球。它離我們近,而且很容易到達。我們已經登陸過月球,而且在上面開過月球探險車。然而月球的體積小,而且不像地球擁有大氣層和磁場來抵擋太陽風。月球上沒有液態的水,但是在南北極的隕石坑下或許會有冰。建立在月球上的殖民地或許可以藉由核能或太陽能把它轉換成氧氣的來源。月球可以變成人類探索太陽系其它角落的基地。

那麼火星呢?那是我們另一個明顯的目標。火星到太陽的距離比地球離太陽更遠,所以陽光帶給它的溫暖較少,使它的溫度比地球低上許多。過去火星上曾經擁有過磁場,但是已經在四十億年前衰退不見,它失去了大部分的大氣層,如今它的氣壓只有地球上的百分之一。

過去火星上的大氣壓(表示大氣在你之上的空氣重量)比今天高上許多,因為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乾涸的河流和湖泊。而現在的火星上不會有液態水存在,所有的水會被蒸發掉。

但是火星的兩極有許多水以冰的形態存在。如果我們移居到火星上,我們可以使用這些水。我們還可以利用那些被火山帶到表面的礦物和金屬。

所以月球和火星應該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在太陽系裡,還有哪些地方我們可以去呢?水星和金星都太熱了,而木星和土星是巨大的氣體行星,沒有固態的表面。

或許我們可以試試火星的衛星,但是它們非常小。木星或土星的某些衛星可能是更好的選擇。泰坦是土星的其中一個衛星,它的體積和質量都比我們的月球大,而且它還有濃密的大氣。美國航太總署和歐洲太空總署的卡西尼-惠更斯任務已經成功發射探測器到泰坦上,傳回它表面的照片。但是由於它離太陽很遠,所以非常寒冷,而且我也不敢想像住在一個液態甲烷湖旁邊的情景。

那麼太陽系外如何?藉由觀測,我們知道宇宙中有相當數量的恆星周圍有行星環繞。一直到前不久我們還只能看到一些大小和木星或土星相近的巨大行星。但現在我們開始尋找體積較小的類地行星。這些行星可能會位在所謂的適居帶中,這個區域內的行星和母恆星之間的距離適中,可以容許液態水的存在。離地球十光年的距離內大概有一千顆左右的恆星。如果其中百分之一的恆星周圍的適居帶中有類地行星的話,那我們就會有十個新世界的候選人。

目前我們還無法在宇宙中進行長程的旅行。事實上我們根本無法想像該如何移動這麼遠的距離。不過這是我們在接下來的兩百到五百年間應該努力的目標。人類這個物種已經存在了兩百萬年。文明大約出現在一萬年前,而且一直穩定地加速發展中。今天我們已經可以毫無所懼地前往過去人們無法企及之處。誰知道我們將會發現什麼又會遇見誰呢?

希望你的星際之旅有幸運相伴,而我們的小書也能派上些許用場。

最誠摯的星際祝福,

艾瑞克(史蒂芬‧霍金,劍橋大學盧卡斯數學講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