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序:心智的真相
導論 1
導論 2

作 者 作 品

EQ
EQ(2):工作EQ
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
EQ(十週年紀念版):為什麼EQ比IQ更重要?
綠色EQ
情緒競爭力,UP!:15個線索,讓你把事情做完、做對、做好!
快墜機了,為什麼沒人敢告訴機長?:動腦不動氣的EQ帶人術:
專注的力量:不再分心的自我鍛鍊,讓你掌握APP世代的卓越關鍵(附「鍛鍊你的專注力」別冊)
情緒競爭力,UP! + 快墜機了,為什麼沒人敢告訴機長?
EQ:決定一生幸福與成就的永恆力量〔全球暢銷20週年.典藏紀念版〕

生物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跨世紀黑科技:神奇植物幹細胞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


心智重塑(BE0033)
Vital Lies, Simple Truths : The Psychology of Self-Deception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生物
叢書系列:NEXT
作者: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
譯者:楊大和、杜仲傑、曾光佩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7年09月12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44頁
ISBN:9571324000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心智的真相導論 1導論 2



  導論 1

喚醒醒著睡覺的人

我很難具體解釋本書主題,雖然這是所有人都相當熟悉的,困難之處在於沒有精確的詞語可以描述它。至於這個主題為何會如此吸引我,部分原因是:就某方面而言,我們生命中有某些必要的部分正在流失當中,辭彙中的漏洞隱藏著經驗中的空白。事實上,這是我們從沒經驗過的,即使知道,也只是模模糊糊地似懂非懂。

這種經驗中的空白,正是我的主題。

我們之所以無法經驗自己生命當中的這些面向,乃因為某些深藏在潛意識中的因素,使自己無法注意到某些關鍵的頁實面,而在覺察的光束中留下一道縫隙,事實上這覺察卻時時刻刻界定著我們的世界。

所以,我的主題就是:在應有的覺察當中消失的某個片段,即注意力的缺口或漏洞。

盲點

對於我們無法看到,但卻真實存在的事物,盲點是最恰當的生理比喻。

在生理學中,盲點指的是因為眼睛構造而形成的視野縫隙。在每顆眼球後方,都有某個通到腦部,和視網膜黏在一起的視覺神經點。在這點上,沒有細胞可以和網膜其他部分連結,以便將穿過瞳孔的光線記錄下來。結果,當訊息傳到腦部時,這一點就產生了視覺上的縫隙。所以,盲點是記錄不到東西的。

一般而言,某隻眼睛所錯失的東西,可以被另一隻眼睛的重疊視覺彌補過來。所以,我們通常不會注意到自己的盲點。但是,當閉起一隻眼睛的時候,盲點就出現了。要看到自己的盲點,請閉起左眼,以右眼盯著左邊的×字型圖案,用右手將這本書打橫,拿在一臂之遠的地方。然後,很慢很慢地將這本書往自己移近,然後再往外移。在十到十五英吋遠的某處,書上的圓點會好像消失了一般。

看到我們的盲點是有教育意義的,它提供我們一個具體的例子,讓我們可以更細膩地了解心理的盲點。

讓我從生活中的不同方面舉些例子,藉以說明心理類型。

隱身家庭的謊言

有位接受治療的女性,她想起在還是個五歲小孩的時候,曾經聽到母親在夜裡哭。會出現這個記憶,讓這位女性很訝異,她的意識層面關於那段生命的記憶,和這個一點都不吻合,因為她父親當時已經離家了。雖然女孩的母親打了長途電話給父親,懇求他回來,但是在女孩面前,母親卻否認懷念丈夫,表現得無憂無慮且漠不關心。

女兒了解不應多提母親的傷心。既然母親要隱瞞這些感覺,所以,女兒也要否認它們的存在。女兒曾經一再聽到離婚的事,而這和母親想要傳達的印象吻合,所以,這個故事在女兒心中成為既定的事實。母親在夜裡哭的這個記憶是比較嚇人的,它慢慢地在記憶中褪色,多年後在她接受精神分析之前,不曾再被提起。

這些遭到掩埋的祕密所造成的破壞力,是文獻中很常見的主題,也是人類共通的經驗。伊底帕斯的故事就是圍繞著這個主題推展的,福特(Ford Madox Ford)的《好軍人》(The Good Soldier)以及易卜生(Ibsen)的許多劇本也是如此。易卜生稱呼這種祕密為「關係重大的謊言」,它的確是一種家庭神話,用來取代那些讓人比較不舒服的真相。

並非所有關係重大的謊言,都是如此不尋常的。例如,有一個精神科醫師說,他曾經恰巧聽到一位女性在吃晚餐的時候說:

我和家人非常親近,他們總是情真意切而且充滿了愛心。當我不同意母親時,她總是將手邊可以拿到的東西往我身上丟。有一次她丟的東西是刀子,我的腳因此縫了十針。幾年後,當我開始和父親不喜歡的某男生約會時,他差點把我掐死。他們真的非常關心我。

在這個記憶中,否認是顯而易見的,它絕對是一種關係重大的謊言。事實的力量如此殘忍,所以我們不得不加以否認,也因此改變它們的意義。關係重大的謊言繼續隱藏著,被家庭中的沈默、藉口,以及悍然的否認掩護,將注意力從令人害怕的事實當中移開,或者,用可以讓人接受的方式重新包裝其意義,都使這種共謀得以維持。一位處理亂倫和酒癮問題家庭的精神科醫師,曾經觀察過關係重大的謊言運作的情形:

線索被人們忽略、拿來說笑、搪塞或改名換姓。當人們忽略正在發生的事情時,語義學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人們使用婉轉的說詞隱藏實際上正在發生的事情。一個「好酒量」的人、婚姻中的「拌嘴」,或「賞罰分明」的人,可能代表「酒鬼」、「婚姻暴力」,或「兒童虐待」。人們欣然接受「小事情」的說法,並以此說明兒童或婚姻暴力所造成的瘀青和骨折。而「流行性感冒」(flu)一詞,也讓喝醉酒的行為獲得原諒。

或者,就像某個酗酒者的小孩在長大成人後所說的:「在我們的家庭中,有兩條非常清楚的規則:第一條,這裡的事情都沒有錯;第二條,不要告訴別人。」

再舉另一個例子。潔絲.傑克森(Jesse Jackson)回憶在南卡羅萊納州成長的情況時,說了下面一則她與地方上一家雜貨店的白人老闆傑克之間的故事:

這一天很特別,祖父給我五分錢買一些糖果餅乾。我匆匆忙忙走進雜貨店,祖父則在店外頭等,當時有八到十個黑人在店裡,我說:「傑克,我可以買一塊餅乾嗎?」他正在切臘腸之類的東西。我的口哨引起他的注意。突然,他衝到我身邊,用槍指著我的頭。他說:「不要對我吹口哨!」我仍然記得當時的情景:店裡頭其他黑人好像沒看見這幕似的,各自假裝忙碌著,內心有深層而長期的害怕。我並不怕那隻槍,卻害怕被父親知道這件事。父親剛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歸來,我知道自他從歐洲戰場回來以後,不只脾氣不好,精神也不好,他變得更加憤世嫉俗。我知道,如果我父親聽到這件事情,定會和傑克爭個你死我活。所以,我把這件事壓抑下來。許多年之後,它才得以現形。但是,這正是黑人區的生活特色。

就某方面而言,南非劇作家邦妮.賽門(Barney Simon)所說的故事,剛好是這個故事的另一面,它反映出種族隔離制度下無法說出口的真相。如果說,美國黑人所潛抑的,是他們對於白人的憤怒,那麼,南非的白人所潛抑的,就是他們對於黑人的慈悲:

所有南非白人在童年早期,都是被黑人女性帶大的。我記得家中有一個黑人,名叫蘿絲。……我在那個黑人女性的背上,消磨掉幾年的時光;把臉頰貼在她的脖子上,消磨掉幾年時光。聽她的歌,她的方言,和她一起到公園去,像她一樣坐在其他黑人女性當中。我進去她的房間,也許,她的愛人就在那裡,彼此漸漸相知相悉。但是,在某個時刻,南非政府告訴我相知相悉是令人厭惡的,也是一種罪過——比犯罪還要糟糕,是一種道德上的罪。人們告訴我,要忘卻所有事情。

自我製造盲點

軍事歷史中飽藏著另一種我想要說明的祕密——悍然地拒絕相信真相的一些例子: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德國第一次發動毒氣攻擊的前幾天,一名德國逃兵帶來警告,這樣的攻擊即將發生。他甚至帶著德軍已經發布要用來保護自己的防毒面具。但是,收到消息的法國將領卻將之視如敝屣,譴責信差沒有透過適當管道打聽消息。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有人告訴赫門.戈林(Herman Goring)將軍,同盟國的戰鬥機在德國的某個城市上空被打了下來,這是在軸心國大後方發現的第一架飛機,意謂著同盟國已經發展出長程戰鬥機,可以攜帶炸彈飛德國上空。戈林本身也是飛行員,「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他回答說:「我正式聲明,美國戰鬥機飛不到亞琛(Aachen)……」

.同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德軍開始入侵俄羅斯當天,蘇維埃前線的某單位發了一則消息到總部:「我們正受到砲火的攻擊。怎麼辦?」總部回答:「你們瘋了,不可能。」

還有另一個相關的例子,可以讓我們思索人類的未來。《華爾街報導》(The Wall Street Journal)有一則新聞指出:「每一分鐘,全球的核子武器的總花費是一百萬美金,武器總儲量超過五萬件。」同時,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每年有五千五百萬孩童死於痢疾,而對付這個世界上的頭號殺手,只要簡易地改善衛生、補充營養就可以避免。

精神科醫師用「核子麻木」(nuclear numbing)一詞,指稱人類無法感受到自己的害怕、憤怒,以及抗拒,它完全抓住了人類可能面臨的困境——令人矚目的武器競技。這種現象俯拾皆是,人類似乎會自我麻醉,當危險過於巨大,他們便無法察覺。

精神科醫師列斯特.葛林斯本(Lester Grinspoon)注意到,處於核子麻木之中的人們如何「迴避訊息的取得,因為這些訊息會讓模糊的害怕變得太具體,使他們必須採取決定性的行動」,他也注意到,「人們如何設法忽略掉他們可以了解的某些訊息的含意」。換句話說,他們刻意把自己的問題看成是別人的事情。這些各式各樣的例子在在證明人們有能力扭曲注意力,以便隱藏痛苦的真相。串起這些例子的重點是,每個例子中,若隱若現的焦慮多多少少都被扭曲的注意力給撫平了。注意力會蒐集對於存在很重要的訊息,而焦慮則是當訊息被認定成威脅時所產生的反應。在這個關係中,引人深思的是:我們可以運用注意力去否認威脅,自我保護以免於焦慮。

就許多方面來看,這都是自欺。但是,就其他方面而言,則不是自欺。

在蘇維埃聯邦中,所有的出版商都有專屬的審查者。但是,在那裡工作的記者和編輯卻很少動用到審查者的大筆,他們自動自發地完成了審查者的任務,照標準做事。移居國外的蘇聯特約攝影師列夫.波里亞可夫(Lev Poliakov)說,他曾經被一家兒童雜誌派到卡斯本(Caspian)附近的城市工作,城市裡有兩大機構,一個是科學中心,另一個是勞改營。他在當地碰到政黨的公務員,那個人告訴他:「你看,你忙,我也忙。讓我們兩個都好辦事吧!每次你看到鐵蒺黎時,你就掉過頭再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