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序:心智的真相
導論 1
導論 2

作 者 作 品

EQ
EQ(2):工作EQ
破壞性情緒管理:達賴喇嘛與西方科學大師的智慧
EQ(十週年紀念版):為什麼EQ比IQ更重要?
綠色EQ
情緒競爭力,UP!:15個線索,讓你把事情做完、做對、做好!
快墜機了,為什麼沒人敢告訴機長?:動腦不動氣的EQ帶人術:
專注的力量:不再分心的自我鍛鍊,讓你掌握APP世代的卓越關鍵(附「鍛鍊你的專注力」別冊)
情緒競爭力,UP! + 快墜機了,為什麼沒人敢告訴機長?
EQ:決定一生幸福與成就的永恆力量〔全球暢銷20週年.典藏紀念版〕

生物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跨世紀黑科技:神奇植物幹細胞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


心智重塑(BE0033)
Vital Lies, Simple Truths : The Psychology of Self-Deception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生物
叢書系列:NEXT
作者:丹尼爾.高曼
       Daniel Goleman
譯者:楊大和、杜仲傑、曾光佩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7年09月12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44頁
ISBN:9571324000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心智的真相導論 1導論 2



  導論 2

(喚醒醒著睡覺的人)

另一位移居國外的攝影師尼斯涅維克(Nisnevich)拍了一張作家協會的成員投票決議的照片。照片中有一個秘密警察正密切監視協會成員投票。當這張相片在讀者普及的《文學天地雜誌》(Literaturnaya Gazeta)中刊登出來時,秘密警察被修掉了,只剩下投票的成員拿著選票。從視覺的印象中,自然流露出一團和氣的樣于,看不到成員之間還有其他力量運作著。

這樣強勢的審查是顯而易見的。然而,在我們的自覺中,卻並不容易覺察類似的編輯情形。被修掉的相片是一個相當好的例子,可以說明心中發生了什麼事情。所有進入注意力當中的事情,都在覺察(awareness)的框架當中,所以,被覺察修掉的事情,都會消失不見。

相片周圍的框架是視覺上的指標,讓我們的焦點集中於框架所包圍住的東西,而不去看別的。它界定出相片內有什麼、沒有什麼。做出框架的人要發揮技術建造出融於相片的邊界,這樣我們才可以看到框架內的東西,而不會看到框架本身。

所以,讓我們來談談注意力這檔事吧。注意力界定出我們會注意到的事情,妙的是我們很少去注意自己是怎樣注意事情的。注意力就是在經驗周圍的那一個框架。

有一些特例是例外的。比如說,一個華麗的、巴洛克式的怪東西,我們無法注意到它們的框架。但是,當強行擺入的錯誤框架破壞了相片時,扭曲了的注意力就會弄擰經驗,使行動受到阻礙。

扭曲的覺察會帶來重大損害。希臘悲劇的主題之一是:剛開始時知覺上出現的一個小瑕疵,常常會引發一連串令人歉疚的事情。社會哲學家漢娜.愛倫特(Hannah Arendt)曾經說過,自我欺騙與自我抑制的混合體會讓我們指鹿為馬。

扭曲覺察以便消滅痛苦,傷害了現代人的敏感度,這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情。約翰.阿普戴克(John Updike)在檢視卡夫卡(Franz Kafka)的作品時說得很好:「自從卡夫卡誕生之後,整個世紀都充斥著所謂的現代主義——它是近幾個世紀以來新的自我意識,一種求新求變的意識。在卡夫卡死後六十年,他為現代心理組型(mind-set)摘要出一個面向:無法找出中心位置,也無法被安撫的焦慮和羞愧感;存在於事情當中,令人感到掣肘的一種無止無境的艱困感;一種不實用的,急性發動的敏感,它將社會習慣和宗教信念的窠臼批評得一文不值,好像神經系統必定會將每一次的碰觸都記錄成痛苦。」

盲點對於心理組型的痛苦敏感度特別具有吸引力。在一連串令人痛苦的事實中,它提供了舒暢的撫慰,不管這些痛苦的來源是相當個人的,如:兒時受傷的記憶或今晨被另一半刮了一頓,還是公開的,如被不公的政權折磨與謀殺或核子危機。

感官分分秒秒接收的資料都會流動,所以,對於覺察做一些過濾是重要的。皮質是人類腦部最新的部分,它花了很多能量在這股訊息流程中蒐集和選擇資訊。神經學家蒙特.巴克斯本(Monte Bucksbaum)說:「的確,大腦皮質的主要功能是過濾或因應人類的眼睛、耳朵以及其他感官傾倒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巨大訊息負荷。」

知覺是有選擇性的。基本上,過濾掉訊息是好事一樁。但是,腦部有這種能力,會使它變得容易扭曲所覺察到的和拒絕掉的東西。人類的過濾器所拒絕掉的東西是有差異性的,巴克斯本繼續指出:「這使得人們所意識到的外界環境也變得不一樣,每個人所接受或拒絕的感官訊息都有偏誤。」

注意力的偏誤會對我們產生深遠的影響。如同詹姆士.威廉斯(James Williams)所說:「我的經驗就是我願意注意的事情。只有那些我注意到的事情,才會塑造我的心理。」但他補充:「興趣若無所選擇,經驗將會一片混亂。」對威廉斯而言,注意力是意志的行動,它會選擇讓哪些東西進入心理的意識層面。但是,對佛洛伊德而言,注意力主要由心理的潛意識力量塑造出來,這個範疇是意識選擇所達不到的地方。

威廉斯和佛洛伊德各自說中了一部分的真相,即注意力是由意識與潛意識的力量所管轄。其中,有一些力量是沒有傷害性的,例如:心理這部機器對於能力所設下的限制。而有一些力量則是關係重大的,例如:因為顯著性(salience)而產生的偏誤,當下最重要的事情會最先被覺察到。而如我所說的,有一些力量卻是自欺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焦慮和覺察之間互為消長(trade-off)所造成的自欺。

焦慮和覺察互為消長

我相信,為了產生安全感而扭曲掉覺察的這種互為消長,是人類生活層面與範疇中,經常存在著的一項有組織的原則。我試圖描繪出注意力和焦慮之間的這種連結,將它視為複雜的腦部網絡、心理構造,以及社會生活組織中的一部分。

我的重點是,訊息如何流動,並且被痛苦和注意力間的互動所扭曲。痛苦和注意力之間有連結的這個概念並不新,佛洛伊德曾對此有過精闢的說明。然而,最近的理論和研究,特別是在訊息處理的領域,對心理的內在動力提出了更清晰的觀點,將之擴展到團體生活以及現實的社會架構。

近年來,認知心理學家已經發展出一個模式,說明心理是如何運作,遠較以前的任何模式還要細密與穩固。這個模式讓我們對於經驗的形成,以及塑造個人和社會真實的隱密力量有了新的想法。這樣大的躍進,是最近十年以前,佛洛伊德和其他研究心理的學者不曾有過的。

從心理機轉一直延伸到社會生活整塊區域,正是本書即將探討的範疇。但是,我們的旅程要從更基本的層面開始,腦部感受痛苦的系統。在神經系統中,有一個重要的模式可以說明痛苦和覺察之間的互為消長。我們都知道,腦部具有遮蔽刺激以承受痛苦的能力,但是,所付出的代價是覺察的逐漸模糊。

在一連串行為的層面中,同樣的組織原則一再重複:在心理機器中出現,在個性結構中出現,在團體生活中出現,在社會中出現。存在於這些層面的各種「痛苦」會被阻斷,無法覺察,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焠鍊著,同樣的,痛苦的祕密、讓人感到威脅,或困窘的社會生活中的許多事實所造成的壓力和焦慮,也都被阻斷。

總之,我的論點圍繞著下面這些前提:

.心理會自我保護,以免產生焦慮或讓覺察逐漸模糊。

.這個機轉造成了盲點,造成了一塊注意力被阻斷的自欺區域。

.從心理方面到社會方面,在行為的每個重要層面中都存有這些盲點。

本書共分六章。第一章描述痛苦和注意之間的互為消長,它們在腦部以及在心理處理焦慮和壓力時的互動情形。互為消長的神經機轉和許多鴉片素(opioids),也就是「腦啡」(brain"s morphine)有關,它會使我們麻木掉對於痛苦和模糊注意力的感受。我們的心理上也有類似於神經系統的這種互為消長,那就是抽掉注意力以減輕焦慮。

第二章闡釋心理運作模式,說明使注意力與焦慮互為消長的一些機轉。這部分提出心理生活的潛意識層面中,扮演關鍵角色的兩個主要概念,並陳述心理將訊息包裝成一個個「模組」(schemas,用來代表經驗的某種心理符碼)的情形。模組在潛意識中運作,無法為意識覺察。它們會將注意力導向經驗中的明顯層面,而忽略掉其他層面——這是一件重要的任務。但是,在我們害怕痛苦的訊息時,模組會彼此害怕帶動,而產生注意力上的盲點。

第三章裡,這個心理模式讓我們對於心理防衛機轉(也是一種典型的自欺)有了新的了解,並從注意力和模組的角度重新討論心理動力,告訴讀者們在心理的設計中,不去注意痛苦的真相,將如何讓我們免於焦慮。

當人們為了紓解痛苦而不去注意的行為變成習慣時,就會形成某種個性。第四章將追蹤這些迴避焦慮的習慣如何從雙親傳遞給小孩。當人格形成時,某種防衛模組將支配一切,產生許多盲點和自欺。

第五章說明團體生活,以家庭作為原型,來指出共有模組如何導引團體的動力。在這當中,同樣的焦慮與注意力會互為消長,在團體的集體覺察中雕鑿出許多盲點。

第六章則使用相同的模式探索真實的社會體制。人們的共同模組在社會中運作,產生彼此心有戚戚焉的真實。但是,這個社會真實卻是千瘡百孔,佈滿被大家心照不宣地否認掉的訊息坑洞。這樣的社會盲點之所以如此容易出現,皆導因於個人的心理結構。而它所付出的社會代價,就是共同的幻覺(shared illusion)。

醒著睡覺的人

這是一次動工破土的探險,也是一次針對諸多經驗範疇所做的速寫。它擘畫出一方土地,我希望有朝一日可以更詳細地為它描圖修邊。我得要求一般讀者容我回顧一些理論和研究,雖然,有時候它會讓人覺得艱深難解,但是,我希望讀者會因此而有收穫,對自己的經驗有新的了解。

我也得要求專家讀者——心理學家、醫師等友伴們、認知科學家、精神分析師、社會學家,以及我有所冒犯的領域的所有專家們,請原諒我對於這些豐富主題的急就章。我有大塊土地等待發掘,但是,在我掠過每一區域時,卻只留下雪泥鴻爪。例如,我並未明白地描述魯賓.顧爾(Ruben Gur)和哈洛.沙克海姆(Harold Sackheim)兩位心理學家的作品,他們一直關注著自欺在一些心理異常(例如:憂鬱症)中所扮演的角色。雖然,我從不同的角度來談這個主題,但我的取向和其他人的取向,大體上是符合的。

我試圖運用心理方面的訊息處理模式,針對人格、團體動力,和社會真實等就我所知尚未有人嘗試過的領域,做一些推測。我在本書中所談的,都是為了說明一個特定的假設,也就是:我們的經驗是痛苦與注意力互為消長所塑造出來的,同時也受到它們的限制。這個統合的行為模式,使我們在各方面的任務都變得輕鬆一些。但是,我在提出這樣重大的整合時,所懷抱的憂心也是同樣強烈的。

這不是一本有許多簡單答案的書,我想,可能沒有吧,也不是一張可以用來測量自己的側面圖,它只是提供一張新的經驗地圖,特別強調一些比較晦暗的色塊。它的主題是事情如何運作,而不是如何處理這些事情。我相信,科學上對於心理的新認識,可以讓我們對於個人的和集體的心理生活,產生更多的洞察。

我試圖使讀者在隔霧觀花之時,能看到比較清楚的樣貌,或者比較了解覺察的兩端界限。這些霧很容易在我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許多層面中出現:在我們最深層的想法中、在我們最重要的關係中、在與我們緊密連結的團體中,或者當我們有志一同地建構真實之時。我故意說明這些霧的存在情形,但是,這不見得就表示我知道穿透這些霧的最佳方法,或者我明確知道它們何時會飄走。

當我們碰到那些我們不了解的方式時,會有產生特別的矛盾。我用萊恩(R. D. Laing)的一首「結」來說明:

我們的所思所行
被我們未曾注意到的事物限制住了
因為我們未曾注意
所以我們只能做小小的
改變
直到我們注意到
我們未注意到的事物是如何
塑造我們的所思所行

葛瑞格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造了一個恰當的詞。他用「睡眠的」(dormitive)一字來說明困惑、無法看清事物真實的情形。Dormitive一字取自拉丁文dormir,是睡覺的意思。「我從莫里哀(Moliere)那裡偷了這個字,」貝特森有一次向我解釋:「在他的《小布爾喬亞人》(Bourgeois Gentilhommme)一書結束的地方,一群中世紀醫師正在口試一個參加醫師考試的考生。他們問他:『請問你,為什麼鴉片會讓人們睡著?』那個考生得意洋洋地回答:『各位學問淵博的醫師們,因為它含有睡眠素。』」也就是說,它之所以會讓人們睡著,是因為它讓人們睡著。

「睡眠的」這個詞也可以用在這裡。我從貝特森那裡偷來這個詞,睡眠體制(dormitive frames)是讓人們在覺察的邊緣上醒著睡覺(waking sleep)的力量。在塑造覺察的因素目錄中,我特別注重睡眠的體制——受到安全感的驅使而滲進注意力當中的扭曲現象。如果我們可以多瞥一眼經驗框架的邊緣,就可以有多一點的自由,以擴展經驗邊界。我們可能會想要多談談它們,想一想,是否希望有這些限制加在所思所行上頭。

我的目的是要思索集體困境,如果我們如此輕易地哄騙自己進入幽幽的睡眠之中,我們要如何醒過來?對我而言,第一步,似乎是注意我們是如何入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