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導言 1
導言 2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譯 者 作 品

戰之華:美國帝國主義大戰略
後人類未來:基因工程的人性浩劫
基因、女孩、華生:雙螺旋二部曲
Linux 傳奇:讓比爾‧蓋茲坐立難安的天才
死亡原因:法醫之神奇案祕錄
天使墜落的城市
正宗CIA詐騙術

生物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跨世紀黑科技:神奇植物幹細胞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


基因騙術(BE0084)
Unnatural Harvest -- How Genetic Engineering is Altering Our Food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生物
叢書系列:NEXT
作者:英琦博‧柏恩斯
       Ingeborg Boyens
譯者:杜默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6月13日
定價:240 元
售價:19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8頁
ISBN:9571334154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導言 1導言 2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3

【我只是個科學家?】

在俗世的時代裡,科學竟已成為北美文化中的宗教。我們每天依賴自己所不懂的電腦,等於是天天都在向科學聖壇致敬,只是很少人知道罷了。我們不會設計錄影機,不會修家電。然而,我們容或不了解科學,卻寄望子女長大成人後,應該可以成為電腦程式設計師,一小錠粉紅色藥丸應該就可以治癒癌症。於是,生物技術在一般人認為科學自有分寸的信念鼓舞之下火速前行。

蘇格蘭羅斯林研究所(Roslin Institute)首次從成羊細胞複製第一個哺乳動物「桃莉羊」之後,有位記者向其中一位科學家威爾穆特(Ian Wilmut)請教有關複製的倫理問題。他的答覆是:「我只是個科學家。」儘管很多生物技術研究人員都喜歡推諉,他們的研究不牽涉到倫理層面的問題,或者,縱使有,也不關他們的事,但這門新科學確實牽涉到很廣泛的倫理與道德問題。神學家認為,它嚴重破壞生命的自然律,違反大多數宗教的基本原則。各宗教對生命的發祥雖然觀點各異,但都一致認為地球不是偶然現象,而是個理性結構的系統,物種分界即是這個系統結構的根本。

1998 年春,印度教、佛教、基督教和猶太教等數大宗教代表,聯合控告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D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以敦促該局標示基因改造食品。他們主張,食管局決定不做標示,違反憲法明定的基本宗教自由。他們在陳述書中指出:「相當多數的人認為,基因改造食物與妥為照管上帝創造的完整性不相容,是以他們基於宗教因素,對這些食物避之唯恐不及。」的確,沒有標示基因改造食品,素食者和遵循飲食戒律的人,無從得知自己所吃的食物是否含有動物或人類基因。

已有很多科學家提出更嚴重的警告。有現代分子生物學之父雅稱的生化學家查爾加夫(Erwin Chargaff),在 1978 年問世的自傳《赫拉克利特之火》(Heracliteon Fire)(譯按:赫拉克利特為古希臘唯物主義哲學家,係辯證法創始人之一,主張火為萬物本源)寫道:「我覺得,科學已經踰越了原該維持神聖不可侵犯的藩籬。」他唯恐有人搞不清楚他話中之意,接著又把基因工程形容為「分子奧許維茨」(譯按:奧許維茨Auschwitz位於波蘭,是規模最大的猶太集中營,也是最為惡名昭彰的滅絕實驗營),對全世界所構成的威脅比核技術更大。「我認為,試圖干預大自然體內平衡(homeostasis)實為不可思議的罪行。」

1967 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華德(George Wald),也建議科學界放緩不當利用新技術的腳步。他在 1976 年《科學》(Science)期刊上寫道:「事態太過重大,發展又過於快速,是以核心問題幾乎未加考量。它所呈現的可能是科學界未曾面臨的最重大倫理問題。迄今為止的道德性,是讓我們無所拘束地全力認識大自然,改造自然卻不在此限。一昧朝這個方向發展,極有可能會孕育出新的動植物疾病、新癌症感染源和奇異的流行病,非僅不智,而且很危險。」

然而,宗教和科學界的敦敦勸誡,對緩和現今生物技術進展速度沒有太大影響。目前這個進程是由「企業世界新秩序」管理,科學把 DNA 從一個物種轉換至另一物種,也從身著實驗室白袍的研究人員,轉移到產品導向的牟取暴利者手中。

第二章 從培養皿到農產品區

北美各地的實驗室、實驗農場和溫室,往往在毫無疑心的大眾面前塑造新生命。亞伯大省卡加立(Cagary)郊外,幾頭母牛和小牛犢躍過小山崗,竄進樹叢內,後方有位頭戴史特森寬邊帽的牛仔策馬追趕,疾馳而過的駕駛人見到這幕直可入畫的影像,泰半不會注意。這頂多只是西部電影老套重現──這兒沒有瘋狂科學家、沒有怪物綁在實驗檯上,沿路甚至連個「研究中」的路標也沒有──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然而,這牧野風情畫所隱藏的可能是柯克契頓(Michael Crichton)恐怖小說的情節主線。這些母牛當中,有一頭跟她二十名後代的基因結構含有人類干擾素(interferon)基因,可讓牛群具有抗運輸熱(shipping fever,即牛敗血症)免疫力;牛犢在運送至牧草區時,約有三分之一會罹患這種疾病。母牛出生的方式雖與貝爾維茨豬相似,所幸完全沒有豬世界遠親的畸形發展;牠發育成熟後,卵子在實驗室中受精,在培養皿裡操作,然後注入許多代理孕母體內。由此出生的小牛有些具有從基因母親遺傳而來的人類基因。至 1996 年時,已有六代的牛隻一出生就具有基因改造的抗運輸熱免疫力,但這些變種牛所流露的只是怡然自得的神情,絲毫沒有 DNA 業經操作改造的跡象。

那位心眼裡以牛仔自稱的騎士,是分子基因學家丘池(Bob Church)。丘池曾主持卡加立大學醫學研究計畫,也是首開先河創造這批牛的轉基因計畫創始人,加拿大科學界有不少人把他當做生物技術界的教父,但他言談間卻是一派牧場主人的務實口吻。他以靴跟磨蹭著地面,口中說道基因拼接不比用「造化之剪、錄影帶和全錄影印機」創造新生命複雜多少,輕描淡寫的態度絲毫沒有流露其實是花了三年工夫,才製作出具有異質基因的可存活胚胎,使之成長到變成新生命之母。

此外,轉基因生命也在西溫哥華一爿高價不動產業上欣欣向榮。「西溫哥華漁業暨海洋」實驗室(The West Vanccouver Fisheries and Marine)是幢現代化的低矮建築,前方是美得令人屏息的濱海大道景色,在鏈鎖籬笆和另一道安全防護之後,則是戴夫林(Bob Devlin)跟他的研究小組儲存基因拼接研究的生物產品的地方。他們不用人類基因組的基因,而是小心翼翼取出鱒魚和鮭魚的成長荷爾蒙,重新注入魚的胚胎內;由於這種方式不是呈現在腦下垂腺體,而是透過肝臟呈現,是以可以消除成長荷爾蒙常有的障礙;不但可使得魚兒成長更為快速,體積也可比一般的魚大上 37 倍。這兩側銀光熠熠的巨魚,在鍍鋅鐵桶內擠得眾魚沒有容身之地。又是一則基因工程成功的故事。然而,只要仔細觀察便不難看到,在熠熠銀光間有著大自然腳本所沒有的塊狀疙瘩。約有 20 %的巨魚長出莫名其妙的球狀生長物,顯示軟骨發育失控,正是這基因工程實驗惱人副作用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