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洪蘭推薦序
前言 1
前言 2
前言 3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譯 者 作 品

翻轉人生的實踐力:讓改變全球2100萬人的領導力大師引爆你知行合一的行動力!
EQ:決定一生幸福與成就的永恆力量〔全球暢銷20週年.典藏紀念版〕
人生大事之最好的工作:每日一分鐘,啟動工作小革命
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 (單冊精裝版):The Story of Economic Genius
客製風暴:解析未來十年商品、銷售、創業的獲利模式
佛陀與惡棍:矽谷工程師打造上億身心靈企業的經營心法
推出你的影響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
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套書不分售)
我願意陪伴你:點亮生命的九堂課
資訊焦慮

生物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跨世紀黑科技:神奇植物幹細胞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


重塑大腦(BE0119)
The Mind and the Brain : Neuroplasticity and the Power of Mental Force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生物
叢書系列:NEXT
作者:傑佛瑞‧史瓦茲&夏倫‧貝格利
       Jeffrey M. Schwartz & Sharon Begley
譯者:張美惠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3年12月22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0頁
ISBN:9571340219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洪蘭推薦序前言 1前言 2前言 3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



  洪蘭推薦序

深具震撼且值得深思

◎文/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這是一本非常震撼的書,三百年來,笛卡兒告訴我們「我思故我在」,心物是二元的;現在,這本書舉了非常多的實驗證據告訴我們心理學家詹姆士(William James)才是對的,心靈可以改變大腦,意志力即專注力,心物是一元的。作者甚至說心靈創造大腦,人的意志力可以重新改造大腦皮質神經元的聯結,這本書會使很多人在墳墓裡翻身。無可諱言的,這是一本震撼的書。

作者為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精神醫學的教授,他早年接受的是佛洛伊德心理動力學(Psychodynamic)心理分析的訓練,但卻能跳出傳統的窠臼,以前所未有的眼光來看過去治療強迫症等精神官能症不合理的地方,從改變神經路徑上去減少強迫行為的出現,得到很好的效果。由此,他走進了大腦可塑性的領域,替精神醫學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他的看法,對現代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者來說是最合理不過的,後天的學習經驗本來就可以改變大腦皮質的神經結構,不然教育怎麼能變化氣質呢?但是,在當時,很多有名的科學家都受到教條的束縳,對於擺在眼前的證據視而不見,有人甚至因為太生氣了,站起來反駁時,無法用英文來表達,只好用芬蘭語來罵,這種情形在書中有精采的描述。

我們再一次的看到一個觀念的改變需要一個世代時間(台灣教改的不成功主要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仍然沒有改過來,父母仍然要他的孩子去擠明星學校的窄門,不管這個窄門後面的情境對自己的孩子適不適合),而一個教條的改變更是需要一個世紀的時間。

1913 年,西班牙神經解剖學家,也是 1906 年諾貝爾生醫獎的得主拉蒙卡哈(Santiago Ramon Cajal)在「神經系統的退化與再生」的論文中說了一句影響深遠的名言:「成人的大腦神經路徑是固定不變的,神經死亡不會再生。」他認為大腦的主要感覺管道系統例如視覺皮質、聽覺皮質、感覺皮質在一出生就已確定,不能改變。六○年代的兩位諾貝爾獎得主,休伯爾(David Hubel)和魏叟(Wiesel)更以實驗顯示小貓的視覺皮質過了關鍵期分化已完成後,大腦就不再隨著視覺經驗而改變,所以成熟的大腦皮質是固定不變的。這後來成為神經學的一大教條。縱然在薜靈頓(Sir Charles Sherrington)、雷須利(Karl Lashley)和法蘭茲(S. T. Franz)的動物實驗上都看到大腦的可塑性,但是這些資料因為不符合教條,因此都被棄置一旁,不予重視。難怪西諺有句話說「Dog is man’s best friend, dogma is man’s worst enemy」(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教條是人最惡的敵人),連拿過諾貝爾獎、被封過爵士的薜靈頓都動搖不得教條,由此可見教條的威力。

這個情況一直到托柏(Edward Taub)的出現才改變。托柏是心理學出身,因此他身上沒有背負神經學的包袱,他勇往直前地去挑戰拉蒙卡哈的教條。在這裡,我們看到科際整合的重要性,只有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才會為一個老的領域注入新血,帶來生氣,就像中國歷史上,五胡亂華之後,中國融入了許多新的血統,帶來唐朝三百年的興盛,文治武功都超越前朝。托柏自己說:「我是學心理學的,我的神經科學知識是自己研究來的,因此我不曾被灌輸神經科學的傳統觀念,我才能看到實驗數據的真正意義。」這一點在科學研究上非常的重要,人往往被自己的信念所蒙蔽,看不見應該看到的真相。

托柏也是美國科學史上第一個因為虐待動物而被起訴的科學家,他在解職、失業,研究獎助金全數停止之後,鍥而不捨,最後又回到學術界去繼續他原來大腦可塑性的研究,終於對人類福祉做出了貢獻,他的堅毅精神實在令人敬佩。沒有經歷過「動物解放軍」(animal liberation army)侵襲的人可能無法想像 1980 年代實驗者的恐懼。當時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我們在加州大學的動物實驗室也被侵入,儀器打壞,資料損毀,動物全被釋放到校園中,不論這些動物身上原來注射的是什麼病毒。有一陣子,加州大學校園中入夜都是兩個亮晶晶的眼睛,車燈一照會反光,那些全是逃脫的負鼠、和狗,我們不敢在校園中走路,深怕萬一被咬,傳染到病毒。任何事過猶不及都是不對,虐待動物固然不對,侵入實驗室損毀實驗者數年的心血也是不對。

在本書中,我們其實看到實驗室的猴子對大腦可塑性的貢獻。如今各個醫院都有復健科,中風的病人已不像過去那樣絕望,一旦癱了,一輩子站不起來。這難道不是動物實驗對人類的貢獻?這個徵結在「民胞物與」,我們應該善待所有的動物如同自己的寵物,不讓牠們作無謂的犧牲。

這本書尤其讓我們看到知識累積的辛苦,一點一滴都是前人的血汗。我看到實驗者在做大腦地圖時不敢離開實驗室一步,生怕一有差錯,前功盡棄,連回去母校參加博士學位的畢業典禮都不敢,不禁想起當年二十四小時睡在實驗室的情景。很奇怪的是,現在回想起來,那段在研究所的日子竟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日子,或許那時年輕,像托柏一樣,不知天高地厚,心中只有追求真理,所以雖然做得很辛苦,但是精神上很愉快。

這是一本非常好的神經精神醫學科普書,它的第五章,神經學的回顧史,是我所看到寫得最清楚的一章。從書中人物的描寫,我們看到成功沒有偶然,它絕對是血汗的成果。毅力是任何一個領域成功的不二法則。作者最後對心物的討論,在心已被物所遮蔽的台灣或許很有用,可以喚回一些沈淪在物質慾望中的心靈。這是本令人深思的書,從物(大腦)出發,最後回歸心(意志力)。返璞歸真或許是在這個社會亂流中尋求心靈合一的一個可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