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二上
序二下
新版序
序一

作 者 作 品

溫柔夜貓子
貓事大吉
俠盜正傳廖添丁
矮靈的傳說:本以台灣賽夏族的史詩《矮靈祭歌》為藍本再創作的小說
食色列傳
貓迷說--現代實用寵物學

生物

【類別最新出版】
小蟲大哉問:自然生態的科學探察與人文思考
跨世紀黑科技:神奇植物幹細胞
人從哪裡來:人類六百萬年的演化史
研之有物:見微知著!中研院的21堂生命科學課
最致命的敵人:人類與殺手級傳染病的戰爭


發現綠光(CE0053)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生物
叢書系列:生活台灣
作者:心岱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7年11月20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0頁
ISBN:9571324353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二上序二下新版序序一



  序二下

路遙情深

.蔣勳

──大地反撲

收在這個集子中的 11 篇報導,有的為一個確定的地區,如「八通關」(《明山麗水好青天》),或者「哈盆」(《綠色大廈》),或者「恆春」(《美麗新世界》);有的則綜合寫一件事,如,保護鳥類的《最後的歌聲》,談野生動物的《生金蛋的鵝》,談保育珊瑚的《天霸王珊瑚》。但是,一般來說,兩種報導的形式常常有重疊的情況,在地區報導中,隱藏著對一件事情的看法,在對一件事情中也常常摘取一個中心地區為寄托。心岱的報導文學,常常交疊的使她的採訪,記錄,客觀的觀察,與沉思、反省,個人面對事件的意見溶合在一起。如《明天的妙方》、《大甲溪傳奇》、《綠色地平線》,都既談事,又談地區特色,又把綜合的生態環境的保育觀念寄托其中。

這 11 篇中,最能代表一貫題旨的,應該是《大地反撲》這一篇。

在一系列從事報導文學之後,心岱不斷地上山下海,從繁華的都市投入更廣大的世界之中,她再度開發了自己的生命,是從李碧慧到心岱,再到新的李碧慧的轉變,是從鄉村市鎮到繁華都市,再投向自然、土地的轉變。

在《大地反撲》中她寫道:

「世代以務農為生的農民,他們耕耘土地,從土地中獲得回報,土地於他們的情感,已不僅是溫飽一回事,士地是他們精神盤據、信仰依持的地方。」

再度回到鄉村市鎮,心岱看到的不再是傳統農業、手工業組織下命定被安排在一起的人與人的關係,也不是對古老斑剝記憶濫情的懷舊與感傷,而是帶著在繁華城市中對現代工業革命以後科技機械生活的充份了解,帶著在現代都市畸型發展中人的焦慮、挫傷、疲倦,重新回到這鄉村自然中去尋找人類幸福生活新的通道。

這 11 篇報導,大約在民國 69 年前後為的,我曾經問她,是什麼契機使她有這樣的轉變?她說:「69 年,我一度遷居臺北東區的大廈高樓中,面對那樣的現代建築,覺得有些莫名的恐慌,就好想往外跑……從此我開始浪跡四方,走遍他鄉……」

是的,這 10 年間,臺北逐漸形成了一個與世界其它大都市沒有太大分別的景況。人口高度的密集,使建築物不斷往高發展,金屬、玻璃等現代建材的運用,也使建築物不再是傳統的溫暖、厚重、質樸,而代之以冷漠、峭薄、精銳。人被這樣的建築物隔離、孤絕,從土地上吊起,懸在半空中。對於所謂「私密性」的重視,阻絕了人與人的溝通的機會,一方面似乎解決了人與人之間的磨擦、衝突,完成了理想的個人主義的生活型態,但是,事實上,每一個個人,只是被自閉在一個無形的囚牢裏,努力想去窺探別人的生活,但是已經在溝通上無能為力;所謂的個人主義的「理想」,到頭來,便只是一堆現代人的精神躁鬱、虛無等各種自戕罷了。並且,為了完成一個理想的現代都市,在過分誇大人的能力的同時,幾乎把與人一直共存的自然──也括植物與動物,傷害無遺,等到人類高高在上,自詡著是萬物之靈,征服了全世界的同時,才發現所贏得的世界已經是一個瀕於絕滅的地球,生態的被破壞、環境的污染,一再使我們面臨著生命死滅的恐慌,凡是在紐約、束京、芝加哥居住過的人,大概都有這樣的感覺,世界上沒有比現代工業化大都市更荒涼的地方,是墓地的荒涼,使人覺得生命的循環忽然終止了,變成了一灘死水。

在心岱近期的報導文學中,以「大地反撲」為代表,一再透露了她做為現代都市的一員,那種內心的恐慌,彷彿是她童年.青少年時期鄉野中的呼喚,重新使她渴望著從這恐慌中掙脫出來,使自已逃開這現代都市的囚籠,把自己解放到更大的、生生不息的天地山河中去感受快樂的生命。

與心岱相識幾年,我一直覺得她身上有一種誠摯和謙虛,無論從鹿港到臺北,從彰化商職到育達商職,從通俗小說到報導文學,彷彿因為誠摯與謙虛,所以可以一直成長,使她沒有一般文人慣有的霸氣和偏狹。我相信,在今天整個世界這樣複雜的轉型階段,面對著工業革命留下的一切問題,面對著盲目科技化、現代化、抄襲西方所造成的各種生活的變質,我們每一個個人,恐怕畢其一生,也很難探試出真正理想的途徑,而必須共其全力,從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崗位上,點點滴滴,來完成大家心中理想的未來世界,每當遇見這樣誠摯和謙虛的朋友,便使我安靜下來,願意和他們並肩走下去,彼此鼓勵,彼此警惕,不是為了私自的利益,不再是為了可笑的浮名,而是真正為了對生命的愛,為了相信人可以過得更好一點,努力一齊工作下去。

讀完這書中的 11 篇報導,我願對這樣誠摯而謙虛的朋友致賀致敬,並用她自己寫在《明山麗水好青天》中的一段話來與朋友共勉勵:

「從水里過十八重溪橋,上郡大林道,到觀高,踏上八通關,再以八通關古道為回程,抵達了東埔,這一路途經的是陳有蘭溪的流域;原始林、峽谷、斷崖、峭壁、瀑布、小溪,甚至突然一叢叢白杜鵑、紅櫻花的絕色,都令人禁忍不住的熱淚盈眶。

臺灣,這麼美極、偉峻、豐盛,如果不是親眼瞻仰,也許是會讚嘆國外的風光,羨慕異國的情調,然而,臺灣,當我走到了這心臟之地,遙望積雪的玉山峰頂,我已知道,什麼是鄉土,什麼是我的血肉,我的愛戀。」


──1983 年 5 月 1 日大屯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