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天神的牧場
台灣是個島吧?!
鳥瞰日本大海嘯

作 者 作 品

用Google Earth穿越古今:地理課沒教的事2
地理課沒教的事3:看見地球的變動
地理課沒教的事1+2+3
教育這種病
地理課沒教的事4:Google Earth全功能實作【Level Up版】
地理課沒教的事(全四冊)

地球科學

【類別最新出版】
拯救地球:事實與真相
科學大師的失誤:璀璨成就背後的真實人生
地理課沒教的事(全四冊)
地理課沒教的事4:Google Earth全功能實作【Level Up版】
天氣製造愛:風與雲如何影響我們的情緒以及地球的謎樣現象


地理課沒教的事:用Google Earth大開眼界(VE1009)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地球科學
叢書系列:LEARN
作者:廖振順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02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菊12開/平裝/180頁
ISBN:9789571355191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地理課沒教的事1+2+3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天神的牧場台灣是個島吧?!鳥瞰日本大海嘯



  台灣是個島吧?!

〈還記得我們在島上嗎?〉
◆台灣是個島吧?!

廢話!這算哪門子的問題?
台灣四周都是海吧?
嗯!再問我就敲你!
可是,你多久沒看海了?
去年看過!
你上次去玩海上活動是多久前的事了?
呃……五年前去過海水浴場……

海離我們好遙遠,海對我們的生活似乎沒有影響,海似乎……根本不在台灣的周圍,但是打開地圖或是開啟Google Earth 來看,台灣四周明明就圍繞著汪洋大海,可是,為什麼我們對海洋的感受這麼微弱?海洋與我們的生活有關係嗎?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快速複習一下台灣的沿海地形特色吧。

◆海岸巡禮

台灣的北海岸多灣澳,這是因為鄰近北海岸的地層走向多與海岸線相交,在海水夜以繼日的侵蝕下,地層間的節理會相對快速的被侵蝕而後退,於是凹進去的海岸形成灣澳,凸出去的地層變成岬角,例如有名的野柳、富貴角、鼻頭角都是岬角地形,在這裡你可以看到岩層紋路、奇岩、生痕化石、潮間海洋生物、日出與夕陽之美。

從北海岸順時針方向繞過來,就到了宜蘭沿海。宜蘭平原是一個由蘭陽溪為主所沖積出來的大型沖積扇,由於開口向東,東北季風直直灌入而帶來大量降水,並同時把沿海的沙子往內陸吹送,日積月累的結果,造成了平行於宜蘭沿海的巨大沙丘。

再往南,中央山脈的最北端直衝入海造就了驚險的清水斷崖,斷崖之下不遠處,海水可以立刻深達四千多公尺,而黑潮分分秒秒順著台灣東岸向北流去,在這些條件的加乘下,由近而遠的揮灑出由白至淺藍、深藍的浪漫色彩。這樣的壯闊與浪漫一直延伸到花蓮北端的七星潭。七星潭是巨大的弧形礫灘,每一次海浪拍打上來,在巨大的撞擊聲之後,立刻緊接著無數細碎泡泡的破裂聲,形成渾然天成的交響曲。

再向南,開始進入海岸山脈緊鄰的海岸,由於交通不便,因此造就許多大自然的寧靜小品,例如磯崎海灘、新社海階、石梯坪海景、三仙台風光。離開海岸山脈的海邊,再向南有一片值得一提的特別沙灘,那就是九棚沙漠,在缺乏真正沙漠景觀的台灣,這裡可說是珍品。九棚沙漠之南還有台灣最後一段沒有沿海公路的海岸,有興趣來看看嗎?那要快,難保這裡的純淨還能撐多久。

再下去就到了台灣最南端墾丁國家公園的珊瑚礁海岸。由於海水不斷侵蝕沿岸的珊瑚礁,使得珊瑚礁被刻蝕的痕跡像裙子的褶痕,所以被稱為裙礁海岸。裙礁旁的海底珊瑚生態,美不勝收;貝殼沙灘乍看之下無奇,用放大鏡一看就會驚嘆造物之美。

往北走到台灣的西海岸。西海岸幾乎都是沖積沙岸,由於台灣的主要山脈偏東,而且坡陡流急,大量泥沙沖積到河口再運積到海岸,堆積出連綿不斷平淺低溼的潮埔溼地,這裡生物多樣性豐富,成為候鳥重要的休息和補充食物的暫棲地。

◆海岸現況

過去葡萄牙水手經過台灣時,讚嘆台灣的美,驚呼「福爾摩沙」(其實這段故事不知是從哪來的)!今日,我們不時自讚台灣是個寶島,然而現況到底如何呢?我們且透過Google Earth的衛星影像,來看看我們是如何對待寶島台灣的海水沿岸。

看過消波塊嗎?除非你根本不知道那玩意叫做消波塊,否則在台灣想要沒看過它還真不容易呀!因為,在台灣沿海地區,它幾乎是無所不在,如何找出台灣本島沿海所有消波塊的分布呢?用雙腳一步一步的走過所有的海岸是個踏實的方法,但是大概沒人會願意做這種蠢事。不過,有一種聰明的蠢方法可以試試,那就是用Google Earth一寸一寸飛覽台灣的所有沿海,然後把所有看到的消波塊一一用白色線條標示出來。標完之後,筆者有些不意外,也有些意外。

不意外的是, 消波塊果然已經包圍台灣。台灣本島海岸線目前的長度是一千三百二十一.九公里(二○一○年),沒有消波塊的海岸線長度大約是四百七十公里,相比之下,也就是沒有消波塊的海岸線大約占了全島海岸線的百分之三十五,而另外百分之六十五的海岸線都擺放了一堆消波塊。

有些意外的地方是,筆者一直以為台灣西部沿海的消波塊會比較多,結果發現東部沿海消波塊的數量更是驚人得多。東部由於山脈逼近海岸,海岸平原狹窄,只要一出現建築物,很難避免就會接近海岸,於是建築物旁緊跟著出現消波塊,一有建築物就跟著有消波塊,這樣一路下來,整個東部沿海的消波塊也就一小段一小段的羅列在海岸邊。

西部海岸有一長段很明顯沒有消波塊的地方是台中市、彰化縣以及一半的雲林縣沿海。這一段海岸擁有許多的潮埔地形和溼地地形。溼地就是界乎陸生生態與水生生態之間的過渡地帶,不但有強大的過濾、沉澱與淨化生態環境的功能,也是許多珍稀鳥類賴以維生的唯一環境,所以溼地擁有「鳥類的樂園」和「地球之腎」的美名。此區最出名的當屬大城溼地,什麼!沒聽過!那「國光石化」應該就聽過了吧。國光石化在二○○六年被蘇貞昌列為重大投資計畫,二○○七年蔡英文要求加快冗長的環評,同年十一月三十日邱義仁決定國光石化改到大城溼地,從此大城溼地就紅了。不過,真正大紅大紫還是要等到馬英九上任以後,新聞開始不斷出現抗爭畫面,最後馬總統定案終止國光計畫,也替台灣保留了一大段重要的沿海溼地。

要感受海洋怎麼可以不到海上呢?沒有在海上經歷過風浪的洗禮,如何體悟大海的脈動呢?不曾呼吸到海水的氣味,實在難以喚醒大海的記憶。這一切對海洋的認識、認知與認同,都需要親身到海上「體感」海洋。終於,我們明白對於海洋的陌生,原來是源自於諸多法律的束縛、人造建築物的阻擋、浩瀚消波塊的隔閡,使得人們碰不到海;碰不到,怎麼會去認同?缺了認同,怎麼會有愛?難怪海岸越來越醜、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你,還記得我們在島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