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神奇的定律
把資切一片出來看看
可能被控告醫療疏失的醫師

作 者 作 品

20不惑:大學校長親授33堂生涯必修課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
下課後的奇幻補習班
國文課沒教的事
從輪子到諾貝爾:學校沒教的創新發明
國文課沒教的事2 +國文課沒教的事
你沒聽過的邏輯課:探索魔術、博奕、運動賽事背後的法則
公民課該學的事:從自己出發,和社會好好相處
一次看懂社會科學 + 一次看懂自然科學

其他

【類別最新出版】
區塊鏈完全攻略指南:區塊鏈是什麼?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怪奇人體研究所:42個充滿問號的人體科學故事
隨機試驗:改變世界的大膽研究
醫魂:醫療現場的21則啟發(十周年紀念版)
生命的臉:從心臟到大腦,耶魯教授的臨床醫學課(二十二周年增譯新版)


學校沒教的邏輯課(VEK1012)──發現八卦、婚姻、網拍背後的定理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其他
叢書系列:LEARN
作者:劉炯朗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28日
定價:230 元
售價:18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24頁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神奇的定律把資切一片出來看看可能被控告醫療疏失的醫師



  把資切一片出來看看

把資切一片出來看看

以小見大

日常生活中,不管在學業或事業上,在公司企業或政府機構裡,我們常常都得做許多大大小小的決定,下許多或有重要影響或無關宏旨的結論,我們該怎麼做這些決定、下這些結論呢?一個似乎相當科學化的回答是:盡量收集資料,越多越好,然後經由一個嚴謹的科學過程,最好套用一個公式或者模型,把決定和結論算出來。但是這個方法並不一定在所有情形之下都行得通,也不一定都能得到最好的結果。

首先,資料的收集有人力、物力和時間等因素上的限制,往往不可能無窮無盡地收集;其次,在許多情形之下,小量資料就足以做出一個正確的或可以接受的決定和結論;第三、許多資料是難以量化的;第四、把資料轉變為決定和結論,往往是一個沒有辦法精準描述的過程,甚至說得玄一點,是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這其中往往包括許多心理、情緒和外在環境的因素。

在這個大題目下,我們來看看許多根據小量的資料來做決定、下結論的例子。在自然科學裡,這是很常見的,比如天文學家從微弱的電波幅射來決定宇宙的歷史;物理學家從光的繞射(diffraction)來決定晶體的結構;刑事專家從子彈彈頭的碎片來決定發射子彈的槍枝和被子彈擊中的對象;至於歷史上確有其人的宋朝包青天、英國偵探小說作家柯南‧道爾(Conan Doyle)筆下的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和日本推理漫畫家青山剛昌筆下的名偵探柯南,他們都擅長見微知著的推理方式。

有個關於柯南‧道爾的推理故事:有一天,柯南‧道爾從巴黎火車站走出來,叫了一輛出租馬車,他把旅行包扔進車裡,然後爬上車,他還沒開口,車夫就問:「柯南‧道爾先生,您要上哪裡去呀?」柯南‧道爾有點詫異地問:「你怎麼知道我是誰?」馬車夫說:「這還不簡單,您鼎鼎有名,我在報上看到您在法國南部度假的消息,剛剛您是從馬賽來的那一列火車下車的。我注意到您的皮膚黝黑,這說明您在陽光充足的地方至少住了一個星期。您右中指有墨水的痕漬,肯定是一位作家。此外,您有外科醫生一般的敏銳目光,穿的又是英國式西裝,所以我肯定您就是柯南‧道爾先生了。」柯南道爾說:「太厲害了!你能夠從這些小地方看出一個人的身分,簡直比我筆下的福爾摩斯還高明。」馬車走了一會兒,柯南‧道爾啞然失笑,他給馬車夫唬住了,原來他的旅行包上就寫著他的名字「柯南‧道爾」。

我常坐計程車,下車時會跟司機說一聲:「謝謝您!何先生。」司機有時會訝異地問我:「您怎麼知道我姓何?」其實臺灣計程車前座椅子的背後,都掛著司機的駕駛執照,有照片也有名字。

愛情實驗室

而在心理學、社會學的領域裡,在政治、商業行為和日常生活中,以小量的資料做決定、下結論的例子確實不少。首先,這些資料是難以準確地量化的,例如笑容、眼神、手勢、衣著打扮、語言談吐等等。其次,因為沒有很多思考和分析的時間,做決定、下結論的時間往往是短暫的,從立刻做出決定,到幾分鐘、幾十分鐘。心理學家把小量的觀察資料稱為「薄片」(thin slice),和薄片相對的就是「厚片」(thick slice),也就是大量的觀察資料。在過去2、30年裡,心理學家對「薄片」這個觀念和它對行為預測的功效,做了相當多的研究。2005年,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他寫的一本暢銷書《決斷2秒間》(Blink)裡,更做了一個廣泛而有趣的介紹,blink就是眨眼,以眨眼做為書名,就是強調觀察和決定都發生在短短的一眨眼之間。站在學術研究的觀點,有些觀念是必須嚴謹地訂定的,例如短暫的觀察時間是多長?從不到一秒鐘到幾十分鐘,結果會不會不同?觀察的管道是什麼?語言嗎?表情嗎?手勢嗎?心跳的速度和出汗的多少嗎?還有,預測結果的準確性該怎樣來決定?這些問題就留給專家吧!我們先來看看一些有趣的例子: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一位心理學家高特曼(John Gottman),開了一個所謂的「愛情實驗室」,可以用來預測一對夫妻婚姻的前景。來到愛情實驗室的夫妻,會坐在相隔幾尺的兩把椅子上,椅子底下有一個機械裝置,用來量度身體的搖擺移動,他們身上會裝上感應器,用來量度他們的心跳速度、汗分泌量、皮膚表面溫度,還有兩部錄影機分別記錄兩個人講的話和臉上表情、使用手勢等等,然後就請這對夫妻花15分鐘討論他們婚姻生活中任何一個問題。

例如有一對夫妻住在一間小小的公寓裡,他們養了一條狗,先生很討厭這條狗,但是太太卻很喜歡這條狗,兩個人就一開始輕鬆地、之後針鋒相對地談了15分鐘。錄影結束後,實驗室裡的專家會小心地檢視先生和太太的錄影帶,每隔一秒鐘打一個分數,以做為情緒上的分類,這個分類從1到20,例如1是鄙視,2是憤怒,10是強辯,12是悲傷,14是中性等等。全長15分鐘計算下來,先生和太太每個人都有900個分數,再加上感應器記錄下他們在這段時間內的生理反應,把這些數據經過一輪複雜的運算,結論是15年後這對夫妻婚姻關係還是會維持,出乎意料之外的,預測結果的準確度竟然是90%。如果把觀察的時間從15分鐘延長到1小時,預測的準確度更提高到95%。另外一個相似的實驗是把觀察的時間縮短到3分鐘,在124對新婚的夫婦裡,觀察他們討論婚姻裡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6年後這其中有17對夫妻離婚了,回頭檢視他們的錄影記錄,可以發現在新婚時他們的對話裡就有比較負面的情緒、語言和動作,和彼此之間攻擊和反擊的態度。

這個例子讓我們對「薄片」這個觀念和技術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在某些例子裡,這個觀念和技術是相當有效的,但是我們要選取那些薄片呢?高特曼選的20種情緒分類是憑他專業的判斷,認為這些分類就足以模擬婚姻的狀態。他還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他說在婚姻裡,「鄙視」(這是20種情緒分類裡的第一種)意識著拒絕和排斥,會帶來壓力,因此從夫妻之間鄙視的程度,甚至可以估計出他們傷風、感冒的次數,因為壓力是導致傷風、感冒的一個因素。

有了「薄片」的資料後,仍必須經由專家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去分析這些資料,才能得出最後結論,但是在許多情形之下,往往由非專家根據若干薄片的資料,就迅速地做出結論了,那麼這樣的結論可靠嗎?有個例子指出專業判斷的重要性:《決斷2秒間》這本書的作者葛拉威爾從高特曼的實驗室裡頭拿到了10對夫婦3分鐘的對話錄影帶,這10對夫婦裡有5對在15年內離了婚,他想在觀察了這些錄影帶之後,把離婚和維持婚姻關係的夫妻找出來,結果在10個答案中,他只對了5個。

人格因素模型

在心理學裡,有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是怎樣建立一個模型來描述一個人的人格特質,有了這個模型,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個模型測定每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做為判斷一個人行為能力的依據。例如,他適合從事什麼行業?他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會做出什麼樣的反應?甚至他的心理和生理健康狀態等等。不過這個模型應該是什麼樣的?可以說是言人人殊。近年來的一個重要模型,就是所謂「五大人格因素模型」(Five Factor Model),這個模型把人格特質分成五種面向,就是「開放性」、「嚴謹自律性」、「和諧性」、「外向性」和「神經質」,但這五大人格因素模型並不是全然為大家所接受,有人認為兒童有七大人格因素,也有人認為西方人和東方人的模型並不一定相同。

開放性的兩個極端是「創新、好奇」和「穩重、小心」;嚴謹自律性的兩個極端是「效率、組織」和「隨和、粗心」;外向性的兩個極端是「合群、活力」和「害羞、保守」;和諧性的兩個極端是「友善、熱情」和「競爭、直言」;神經質的兩個極端是「敏感、緊張」和「信心、安全感」。

有了這個模型,心理學家就可以透過問卷來測定每個人的人格特質。例如要測定他的開放性,可以問他:對抽象的觀念有沒有興趣?是充滿豐富的幻想,還是實事求是?獨立還是隨和?在言談中使用的詞彙是否豐富?等等。要測定他的嚴謹自律性,可以問他:是不是做事前都會好好準備?會不會依照時間表行事?注不注重細節?等等。要測定他的外向性,可以問他:在不在乎目光,甚至有沒有刻意引人注目、成為眾人的焦點?在陌生人面前話多不多?等等。要測定他的和諧性,可以問他:是不是心腸軟?對別人的同情心多不多?是不是容易得罪別人?對別人信任還是疑心?等等。要測定他的神經質,可以問他是不是容易生氣?容易感到有壓力?心情是不是容易改變?是不是老是擔心、還是時常可以輕鬆下來?等等。

透過問卷一一詢問一個人的所有朋友,以測定一個人的人格特質,似乎是最明顯的做法,這也正是「厚片」的做法。可是有一位心理學家做了一個不同的實驗,他採取的是「薄片」的做法,他找了一個完全陌生的人,請他到被測試的人的宿舍裡(被測試者不在場),在15分鐘之內,依他在宿舍裡得到的觀察回答一連串的問題,例如:這位住在宿舍裡的人像不像一個話很多的人?他工作時小心周到嗎?他有創意嗎?還是很保守?他是個自私的人嗎?然後根據這個陌生人的問卷判斷這個人的人格特質。這兩種測定方法的結果如何呢?在外向性的測定上,好朋友的回答比陌生人準確;和諧性的測定上,好朋友的回答也略比陌生人準確;但在開放性、和諧性和神經質的測定上,陌生人的結果就比好朋友的結果來得準確。

乍聽之下,也許我們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只要我們細想一下,會發覺這倒是不無道理。一個人在宿舍牆壁上掛的圖片、書架上的書和CD、床鋪上的枕頭和被單、床底下的拖鞋和垃圾,的確都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關於這個人的人格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