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你以為專家能救你嗎?別鬧了,這個時代我們只能倚靠判讀力
3-2  電子鍋內鍋會煮出「毒飯」嗎?!

作 者 作 品

新媒體判讀力:用科學思惟讓假新聞無所遁形

其他

【類別最新出版】
區塊鏈完全攻略指南:區塊鏈是什麼?會如何改變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怪奇人體研究所:42個充滿問號的人體科學故事
隨機試驗:改變世界的大膽研究
醫魂:醫療現場的21則啟發(十周年紀念版)
生命的臉:從心臟到大腦,耶魯教授的臨床醫學課(二十二周年增譯新版)


新時代判讀力:教你一眼看穿科學新聞的真偽(WP01002)

類別: 自然‧科普‧數理>其他
叢書系列:方寸文創
作者:「科學新聞解剖室」作者群;黃俊儒
出版社:方寸文創
出版日期:2016年04月22日
定價:240 元
售價:19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92頁
ISBN:978986920034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你以為專家能救你嗎?別鬧了,這個時代我們只能倚靠判讀力3-2  電子鍋內鍋會煮出「毒飯」嗎?!



  前言:你以為專家能救你嗎?別鬧了,這個時代我們只能倚靠判讀力

隨著各種通訊軟體發達,相信每個人都有相同的經驗,就是收到來自於身邊各路親朋好友所轉寄來各式各樣、五花八門的無數簡訊。最多的大概就屬一些健康資訊關懷文,提醒你:脊椎要保健、坐姿要端正、久坐要舒展、天冷要保暖、睡眠要充足……等,這類的訊息多數無害,所以在不傷和氣的前提之下,當然要跟這些心中充滿愛的親朋好友感恩以對。但是如果關懷文是更積極一點、更具警示性一點的類型,例如:10種容易致癌的食品、地震逃生的保命方法、熬夜需要補充的食物、冰箱門不要貼磁鐵……等,再加上以專家做保證為開頭,例如:最新研究說……、英國科學家發現……、諾貝爾獎得主推薦……等,相信你一定對於這樣的訊息半信半疑,既不敢完全相信,也不敢完全不信,於是你就抱著「姑且為每一則關懷簡訊活一兩天」的方式面對,是吧?

這幾年,食品安全的問題頻傳,世界上各種災難層出不窮,似乎各種因為科技發展所造就的風險無時無刻籠罩著我們。這個時候就會有許多人大聲疾呼:我們需要多學習好的科學知識才能夠面對這些事情,尤其是能夠對難題做出合適的判斷!但事實真是如此單純嗎?

過去我也相信,只要人們對於科學活動多喜歡一點,對於科學知識多學習一點,理應就不會讓我們的社會如此理盲濫情,也可以讓那些張牙舞爪的無知名嘴無法如此霸道橫行,但是後來,我卻開始懷疑起這樣的想法是否真的符合現實。舉個生活周遭常見的例子來看:當我隨手拿起身旁那包準備在下午用來充飢的小包裝餅乾時,我發現它在「成分」上寫著:麵粉、砂糖、精製植物油(椰子油、棕櫚油)、乳化棕櫚油(棕櫚油、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丙二醇酯)、椰蓉、土產鳳梨醬(鳳梨、砂糖、麥芽糖、海藻糖、棕櫚油、檸檬酸)、膨脹劑(碳酸氫銨、碳酸鎂)、鳳梨香料、碳酸氫鈉、檸檬酸、精鹽、偏亞硫酸氫鈉、甜味劑(蔗糖素)等。一塊小小餅乾的包裝上,竟總共羅列有洋洋灑灑20多種成分。在食安問題頻傳的這個時候,如果我想問:「這塊餅乾,可以放心吃嗎?」那應該要去問誰呢?這個時候,懂得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波耳的量子力學、萊布尼茲的微積分、華生的DNA結構、韋格納的板塊理論,對我瞭解這塊餅乾會有幫助嗎?

老實說,答案或許是有點悲觀的。我幾乎不太相信我那些生物學家、地質學家、機械學家、物理學家、電機學家、數學家的朋友們可以明確地幫我回答這一個問題,甚至是化工學者恐怕都不一定清楚這些在食品業界所慣用的配方背後真正的成分。但是這些專家都「很科學」啊,他們的科學知識都非常豐富,不僅學有專精並且對於科學運作的過程都十分瞭解,如果他們不能解答,那麼誰能解答呢?
其實問題的癥結是出在現代社會中任何一個科技問題幾乎都是複合式的,舉凡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議題都極其複雜,牽涉的範圍都十分寬廣,導致每一個問題都沒有辦法被切片成獨立的零散片段,所以也就不容易找到單一位專家可以因時、因地、因情境而全方位幫我們解答所有的疑問。多瞭解科學知識當然對於解答問題會有助益,但是畢竟大部分的人並不是科學專家,不會有機會像科學家一樣透過一輩子的生命歷程來感受科學的精髓。所以多數的科學知識對於一般人所面對的真實問題來說,大概就是「多一分不多,少一分不少」。可見對於一般人而言,要能夠判斷科學的問題,必然需要有一個完全不同於科學專家的認識方式。

這種新型態的認識世界方式,我們在這本書中把它稱作「新時代判讀力」,它主要包含兩個孿生的兄弟:一個是「媒體判讀力」,另一個是「科學判讀力」,兩者需要同時現身,缺一不可。例如:我們可能從某一個購物網上看見餅乾的成分,也可能是一處網路論壇、一則通訊軟體的簡訊、一篇Facebook 的PO文、一段廣播的專訪、一幕食品廣告、一期雜誌報導、一次談話性健康節目上的名嘴發言……等各種管道不一而足。如果我們所接觸的這個訊息,在一開始就是片面、偏頗、被加工、被設計的話,那我們對於餅乾的科學知識還可以發揮作用嗎?就像是再好的牌技,恐怕也救不了滿手的爛牌。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中,我們想要瞭解的各種訊息就像是一顆糖果被層層的包裝所裹著,第一張是五顏六色的炫麗色紙,第二張則是包著糖果的錫箔紙。我們都知道這兩張包裝紙的功能,第一張讓我們感到賞心悅目、喜歡親近、想吃,第二張則具有功能性,可以幫糖果保鮮。如果要吃到糖果的美味,當然就要先學會把這兩張包裝紙分別拆開來,漏掉一張都不行。大家應該都有過這樣的經驗:包裝紙品質不佳,導致糖果受潮了,吃下的滋味變了,有時甚至外層包裝紙的色素還會滲進糖果裡面,破壞它的美味。

「新時代判讀力」就是拆除這些包裝紙的能力。外層這張包裝紙就是媒體所吸引你注意的各種元素,所以一開始就必須要能用「媒體判讀力」來判斷這個消息到底能不能信─這是廣告嗎?是內容農場嗎?是置入性行銷嗎?是只想賺取點擊率的劣質新聞嗎?……如果你可以順利地拆開這張包裝紙,那麼恭喜,你可以開始針對裡面的內容好好地斟酌了。如果你一開始就發現,這是一張騙人的紙、不可靠的紙、虛有其表的紙,那麼請不要客氣,就丟了它吧,千萬不要當真!

如果你已順利地進入到裡面的第二張包裝紙,對於這一張包裝紙就要用「科學判讀力」來診斷它的科學生產過程:這是一項很尖端的研發嗎?這是一個很確定的事實嗎?這是許多科學家都承認的結果嗎?抑或只是一種假設、測試過程或初步成果?這個研究的範圍很廣、很大、很具代表性嗎?還是僅屬小範圍的測試?……這些問題的確認跟你的微積分好不好、物理成績高不高、數學運算熟不熟都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跟你瞭不瞭解科學家的生活或是科學運作的方式就息息相關。如果你連這一層包裝都確認了,那麼就當作嚐鮮,把糖果盡情地嚐嚐吧。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這些問題的判讀並不容易,它需要常常對於科學進行的過程以及媒體包裝的手法保持關心,透過各種判讀力的練習才有機會讓你隨心所欲、明察秋毫。為了讓大家有更多練習的機會來鍛鍊這項「新時代判讀力」,因此有了這一本書的催生。這本書是由「科學新聞解剖室」的一群解剖員所策劃編寫的,我們選取在熱門通訊軟體上最具有代表性的幾種科學新聞類型,把它們一一攤開在解剖室的手術檯上,以「十種科學偽新聞的類型」作為藍本,用我們最鋒利的「科學判讀力」及「媒體判讀力」這兩把解剖刀,剖開科學新聞的內裡,讓讀者用最近的距離察覺每一則怪異科學新聞的來龍去脈,進而辨識它們的真偽。

相信我們,如果你常常練習解剖這些光怪陸離的科學新聞,必然可以讓這些無良的新聞無所遁形,也會讓你在各種五花八門的關懷簡訊之中不受誤導。

倚賴專家能夠讓我們獲得救贖嗎?別鬧了,這個時代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