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家庭傷痕: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道謝,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媽媽的自由:給那些隱沒在女兒、妻子、媳婦、母親角色後的自己
成為母親之後

兩性關係

【類別最新出版】
醫美大叔的戀愛腦摘除手術
家庭傷痕: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道謝,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從外遇洞察人心:療癒創傷與重建信任
今天也對媽媽發火了:愛得深,恨得也深,一趟只有母女才會經歷的真愛旅程
寫給想愛的男人們:不只有、還要好,與真正在意你的人相遇


在婚姻裡孤獨(VUU0049)

類別: 家庭‧親子‧兩性>兩性關係
叢書系列:優生活
作者:羽茜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8年04月20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957137382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內文摘錄



  前言

前言
婚姻的困難,體現了愛總是知易行難的一面


寫作這本書的起點,是我在第一本書裡的一篇文章〈關於愛情〉。我在描述成為母親之後,和丈夫的感情產生什麼變化時,突然有感而發地寫下:「在妳很孤單的時候,他也很孤單。」?後來我就時常會想,那種孤單對很多女人來說,都是一種震撼教育,因為我們都在不知不覺中相信,只要婚前睜大眼睛,選擇一個「對的人」,現在流行的說法就是「神隊友」,婚姻就應該從此一帆風順,無論快樂悲傷,都有一個人陪著妳。?

這種想像卻在有了孩子之後打破,母親是一個非常繁重卻又被視為理所當然的角色,在我遭遇困難的時候,先生好像活在另一個世界裡。

被孤獨感淹沒讓我覺得非常悲哀,所以我也曾經有一段時間,總是跟未婚的朋友說:「別結婚比較好,沒有人比自己更懂得照顧自己,特別是女性,結婚只會增加更多的包袱。」?

但說實話那不是一個令人快樂的想法,而是有些自傷自憐地表達已婚女性的困境,在婚姻裡時常感到進退維谷,卻不能像戀愛分手那樣輕易的地轉身離開。

我們負擔的責任和義務變得很多,不是只有為自己,也必須為孩子、為家庭做出正確的選擇,這讓我們更容易感到焦慮,如果某些衝突就表示彼此不是對的人,那我們又能如何呢?每個人都有能力做到說走就走,還兼顧到孩子嗎?

但是「對的人」究竟是什麼意思呢?什麼情況表示對方已經錯得離譜?換個角度去想,我們只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對方,用自己的理想去期望對方,就一定是對方「對的人」嗎?

我有時候想我們是很害怕進一步思考這些問題,所以網路上被大家分享轉發的文章中,討論戀愛的總是比討論婚姻的深刻很多,關於婚姻的種種看法有時非常簡化,不是說某些人因為懂得經營生活情趣而過得非常幸福,就是一些「要互相體諒」的老生常談。

「要是有那麼簡單就好了,就是做不到互相體諒才會苦惱啊。」我總是這樣想著。

在婚姻裡,我們不像戀愛時那樣認真分析彼此,戀愛中的人總是停不下來地想要互相表達,這些表達有時非常深刻,會不斷觸及自己內心真正的陰影、需求,還有願望。但是進入婚姻,光是討論日常事務的分工、家用該怎麼規畫、性生活的頻率……這些看似表面而不觸及內心的事情,就足以讓我們筋疲力竭。

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我們都會陷入自己的成見,習慣用「爸爸/媽媽不就是應該要這樣嗎?」來要求彼此,卻很少把對方看成一個「角色外的人」,一個不只有這些角色劇本的人。

在婚姻裡我們很常有不被愛的感覺,也會有懷疑自己是否依然愛著對方的心情,但我們很少進一步去深思這種感覺而是讓自己因忙碌而分心,因為我們真的很害怕,如果事情比我們想像中的還要糟糕,那這段婚姻、因這個婚姻而建立起來的家庭又該何去何從。

缺乏溝通會讓人覺得孤獨,只在表面上打轉的溝通,又會讓人誤以為只要分工和諧就是幸福。但很多分工和諧的夫婦,彼此都認可對方是好爸爸或好媽媽,卻還是會被一種缺乏愛情的感受所困擾,覺得和對方的交流總是言不及義,有種真實的自己並未獲得接納的失落。

我沒有辦法對各種問題提出解答,也懷疑是否真的有這樣的解答存在。只是在自己遭遇這些問題、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發現了思考和分析,對理解這些困境有多麼重要。我覺得我們必須承認孤獨是生而為人自然會有的一種感受,這種感受在進入婚姻後會比單身時還要強烈,因為我們懷抱錯誤的期待,以為兩個人在一起,總是比一個人來得「不那麼孤獨」。

事實是有一個人可以期待,對方卻讓自己失望的時候,那種孤獨感可能更甚於自己單獨面對一切,人的孤獨感時常會被不如期待的親密關係所強化,永遠不可能徹底消除。

只是當我體會過無數次疲倦於和對方溝通,好希望對方能夠「懂我」,不要再對我有那麼多要求的時刻之後,我卻開始覺得那不可能徹底消失的孤獨,其實無礙於我們在婚姻裡,實現愛人與被愛的可能。

不是因為我終於豁達到目空一切,對別人能做到「不期不待沒有傷害」,而是因為我不斷地思考,明白了這份孤獨感其來有自,不是來自對方,而是來自自己。

這樣說來這本書其實是我進入婚姻這幾年,雖然還相對資淺,對每個孤獨時刻的體會和反思,「面對自己」是比質疑對方更優先的功課,因為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究竟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才有可能向對方做出正確的表達。

要了解自己就必須回溯成長過程中遭遇的每一件事、所受到的教育和暗示,我們並不是像想像中那樣很懂自己,認為自己都沒什麼問題,在這種不自覺的自我美化下,婚姻的磨合會變成只在於對方是否能夠理解自己,還有如何能夠改變對方。

自知之明為什麼重要,是因為經歷過理解自己的過程,誠實面對自己是一個有故事、有陰影、有缺陷的人之後,才有辦法用同樣公平的態度去理解對方的故事,做出適當的回應。

一味的忍讓或一味的要求都是不對的,讓自己的心理活動只停留在表面也是一種遺憾和可惜,婚姻裡發生的各種事情都是自我探索的機會,因為婚姻本身就是一種人生階段的轉換,隨著這項轉變會有很多角色附加上來,挑戰一個人如何在接下這麼多劇本之後,還能活得像真實的自己。

結了婚之後我發現很難跟別人解釋什麼是婚姻幸福,然而即使是婚前,我所定義的幸福也有些抽象而且更貼近大眾。

但我對這件事情逐漸發展出屬於我個人的詮釋,我認為的幸福,就是知道真實的自己受到接納,也有能力去接納他人。

那就是一個家真正該有的感覺,不是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屋簷就能夠定義,對我來說那種幸福感超越了愛情的怦然心動,在婚姻裡要對一個朝夕相處的人心動太難,但對於對方和自己能夠彼此理解、也願意彼此承擔的時刻,會有另一種不同的感動。

對方原本是非親非故的人,卻能和自己如此接近,儘管接近並不是完全一致也不是心心相印,卻已經是各種人際關係裡最親密的距離。

我現在已經不會輕易地對別人說,結婚是好或不好。因為無論單身或結婚,每一種選擇的好與壞,都看作出選擇的人如何去實踐自己的選擇。

人永遠都會感到孤獨,在不同的狀態下,孤獨感會因為不同的事情而加深,我們能夠做的只有誠實面對自己的內心,勇敢地承擔自己,還有對方。

婚姻不是愛情修成正果的一種象徵,而是新的開始和舊的階段的結束,在這種關係中我們揮去了戀愛時自動罩下的粉紅色迷霧,有了更深刻檢視自己和對方的可能。

問題在於我們雖然不像過去那樣盲目,相信彼此就是天作之合,但是在相處最需要智慧的時候,我們又不夠聰明,總是把焦點放在難以改變的另一半,而不是應該先去面對的自己的內心。

經營婚姻比單純的愛情來得困難多了,也不單單只是因為婚姻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即使如此婚姻的幸福還是我們值得努力的理由,只是這一切付出,也沒有努力付出就一定能獲得回報的保證。

在許多人都說婚姻的特色就是「沒有愛情」,追求相愛的感覺就不應該結婚的時候,我卻覺得婚姻的困難正體現了愛總是知易行難的一面,如同詩人里爾克所說的:「一個人愛另一個人,是我們被賦予最艱難的任務。」
而我只能以文字做紀錄,但願不論未來如何,我不會忘卻自己曾經這樣努力,想要了解真實的自己和對方。對我來說,那是愛的基礎,沒有什麼幸福,能夠凌駕於克服互不理解的困境之後,覺得又向彼此靠近一步。

將這份紀錄與大家分享,也希望當中總有某些片段,能讓妳想起自己也曾經有過類似的感受,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卻並非完全不能彼此理解的困難,就是這種偶然交會時互放的光亮,能夠暫時平撫內心永遠無解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