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延伸閱讀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情欲徒刑:給困在親密關係卻失去性愛的你

家庭婚姻

【類別最新出版】
家庭傷痕: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道謝,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今天也對媽媽發火了:愛得深,恨得也深,一趟只有母女才會經歷的真愛旅程
平凡的結婚生活
控告婚姻:妻子的起訴書
人生很難,你不必再為難自己:15個深刻而感動的單親故事


第三者的誕生:出軌行為的再思(CFM0316)
The State of Affairs: Rethinking Infidelity

類別: 家庭‧親子‧兩性>家庭婚姻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作者:埃絲特‧沛瑞爾
       Esther Perel
譯者:洪保鎮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8年07月20日
定價:480 元
售價:379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80頁
ISBN:9789571374543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第一章 外遇:需要開啟新的對話

愛有時會以絕望的背叛方式呈現,這種人性的矛盾其實緊緊相扣,要解釋個中緣由實在太花時間,也許這永遠也解釋不清。──康拉德,《回憶片斷》

此時此刻,在世界任何角落,總有人對伴侶不忠,或正逢伴侶有出軌行為,總有人正想要來一段婚外情,或正在勸導某個深受其苦的朋友,也總有人本身就是婚外情中的第三者。夫妻關係中,婚外情比任何事更令人恐懼,更遭人非議,卻也更具有吸引力。打從一開始出現婚姻制度以來,出軌行為就隨之存在,人們也一直也對此行為心存忌諱。在歷史長河中,這一行為時常受法律嚴禁、或飽受爭議、或被政治化、或被妖魔化。雖然受盡千夫所指,但是外遇卻始終頑強不息,繼續存在,人們對婚姻的堅持恐怕都沒有如此能耐。它是如此嚴重,以至於《聖經》的十誡中竟然有兩條戒律跟它有關,一是不可有此行為,一是心中亦不可有此貪想。

在每個社會、每個地區、每個時代,無論如何施加刑罰阻嚇,不少男男女女依然會不顧婚姻制度的限制,投身婚外情之中。在任何地方,男女的結合一是通過正式的婚姻制度,另一就是通過私密的外遇。對於這個源遠流長,人們普遍避而不談,但卻都普遍奉行的禁忌行為,我們該如何理解?

過去六年來,我一直都在跟人討論這個話題,不只在我診室的隱秘空間裡談論,也在飛機上、晚餐中、開會時、美甲廊裡談論,和同事或電纜工人談論,也少不了在社交媒體上談論。無論在匹茲堡或布宜諾斯艾利斯,在德里或巴黎,我都在做一項開放式的問卷調查,以瞭解今日的婚外情現象。

在世界各地,每當我提到「外遇」這個字眼時,人們的反應差異很大,有人憤怒譴責,有人表示無奈接受,有人謹慎給予同情,也有人熱切嚮往。在保加利亞,有一群女性似乎認為,丈夫與其他女人調情是不幸的事,但也無可厚非。在巴黎,我在晚餐聚會上提到這個話題,馬上引來一陣騷動,原來有那麼多人都曾面對外遇事件,無論有外遇的是本人或其伴侶。在墨西哥,婦女對女方婚外情增加感到自豪,認為這是對沙文主義文化的社會反抗,此文化一向允許男性擁有「兩個家」,一個給家庭,一個給情婦。外遇雖然普遍存在,但其代表的意義(我們如何定義外遇,為此遭受什麼痛苦以及如何談論外遇等)最終都牽涉到外遇發生的時代和地區。

讓我問你:當你想到「外遇」時,第一個在你腦海中閃過的字眼、聯想和影像是什麼?如果我問的是「婚外情」或「浪漫愛情」,你這些想法是否有所不同?如果我問的是「幽會」、「放縱」、「勾搭」或「性伴侶」,你又會做如何想?你的反應會傾向反對還是理解?你主要同情哪一方?是受害者、出軌者、第三者還是子女們?如果你的生活中出現這類事件,你的反應是否會改變?

對婚外情審判其對錯,在我們的文化心態中一向根深蒂固。在我生活和工作的美國,有關對話往往引起本能的、批判性的或偏激的反應。

一個會說,「外遇?這是破壞協議的行為。一次不忠,以後也難免會不忠。」

另一個則說,「怎能這麼說呢,單一伴侶制並非自然行為。」

第三個接著反駁,「這都是廢話,我們不是發情的貓兒,我們是人類,已經成年的大人。」

在美國市場上,出軌行為是以一種譴責加上挑逗的方式加以推銷。雜誌封面刊登情色圖片,內容卻是虛偽的說教。我們的文化對性愛抱持開放態度已經有點過火,但一說到外遇,即使是思想最開放的人往往也難以接受。奇怪的是,我們堅持反對的態度使外遇不至於過分張揚,但是卻未曾揭示外遇事件其實極其普遍。我們不能阻止外遇發生,但是卻都能一致認定不應該有外遇。政治人物有外遇時,選民會一面大聲疾呼要求公開道歉,一面又不放過審視任何猥瑣的細節。無論是身居高位的政壇或軍隊精英,抑或是鄰家大嫂發生婚外情,其中都充滿自戀心態、隱瞞欺騙、傷風敗俗、背信棄義的意味。因此外遇絕對不是簡單的犯禁,也不是隨興的放縱。

當代對外遇這個課題的觀點可綜述如下:外遇是夫妻關係出現差錯的徵象。如果你在家裡可獲得所有需要,就沒有理由到外頭尋找。男性不忠,是由於無聊及害怕親密關係;女性不忠,是由於寂寞及渴望親密關係。忠實的伴侶是成熟、信守承諾、務實的;不忠的伴侶是自私、不成熟、缺乏控制力的。婚外情會傷害當事人,絕對無助於婚姻,也絕對不能容忍。要重建信任與親密感,唯一的途徑是坦白承認、悔改和赦免。此外,離婚主要是基於自尊,而非原諒對方。

當前這種採取說教態度的對話方式,傾向於將「問題」歸咎於夫妻或個人的缺點,卻回避了這個現象所引起的其他更大問題。外遇顯露了許多婚姻的問題──不只是你的婚姻,也包括婚姻制度本身。它也促使我們思考當今「應享權利」這種文化心態,這種心態認為我們享有某些特權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真的認為可以阻止不忠行為擴散,讓外遇只限於發生在少數害群之馬身上?成千上萬背叛伴侶的人不可能都基於病理原因而發生外遇,不是嗎?



支持或反對?

形容通姦行為的中性詞語並不多。長久以來,我們都是採取道德的責難作為主要工具來遏制一時的衝動,以致我們若不使用這些詞語,就沒有其他詞語可用於討論這個課題。這些可資運用的語言,裡頭都深藏著外遇所代表的禁忌與創傷。如果由詩人來說,他可能會用「情人」或「冒險者」來形容出軌者,但一般人多數會偏向使用「騙子」、「說謊者」、「背叛者」、「性成癮者」、「拈花惹草者」、「色情狂」、「好色之徒」、「蕩婦」等等詞彙。這一堆詞彙的共同點就是都認定這是罪惡的行為,這些詞彙不但反映我們的批判態度,也強化了我們這種態度。英文的「adultery」(通姦)這個詞語,源自拉丁文,本是腐敗之意。雖然我極力在這個課題上維持平衡觀點,但同時也意識到我將經常使用的這些詞彙含帶偏見。

即使在治療師當中,平衡而無偏見的對話也是罕見的。大家在討論婚外情時,主要都是在說明它所造成的傷害,並著重探討預防或療癒過程。臨床治療師借用犯罪語言,給當事人加上標簽,將忠實的配偶稱為「受害者」,將出軌者稱為「犯錯者」。通常,治療師更關注遭背叛一方,並會對不忠者提供詳細的彌補意見,以協助受傷伴侶克服心理創傷。

婚外情曝光具有巨大的毀滅威力,因此也難怪多數人都要表明立場。每回我告訴他人,我正在寫一本關於外遇的書時,對方通常都會立即回應:「你是支持還是反對?」似乎我們只能二選一,別無他途。我的答案是「我支持」。在這個不易理解的答案背後,我其實是懇切期待能針對外遇及其伴隨的兩難困境,展開一種更深入且更少批判性的對話。愛與慾望錯綜複雜,不能只是簡化為好與壞,受害者與作惡者。直白的說,不指責並不等於寬恕,對婚外情給予理解也並不是為肇事者尋找藉口。如果對話只是為了判定對錯,我們就完全沒有機會對話了。

而且,我們也沒有機會理解像康拉德(Conrad)這樣的人,他是一位溫和的男性,七十來歲。我在洛杉磯某次演講後,他走過來問我,「如果妻子已經忘記你的名字,這還算是不忠嗎?」他解釋說,「她患有阿滋海默症。」「她住在療養院已經三年,我每週探望她兩次。過去十四個月,我也和另一位女性約會。她的先生住在同一層樓。我們相處時感到莫大的慰藉。」康拉德可能是我所見過的「不忠者」中最溫文有禮的,但他顯然不是唯一面對這個處境的人。許多人即使欺騙伴侶,但依然對伴侶愛護有加,正如也有許多人雖然受到背叛,但依然深愛這位欺騙他們的伴侶,並想方設法維繫婚姻關係。

為了這些人,我決心為外遇行為尋找一個更關懷、更有效的對待方式。人們往往將婚外情視為心理創傷,總是覆水難收。當然,許多婚外情確實會為婚姻關係帶來致命打擊,然而也有一些婚外情卻激起了當事人亟需的轉變。背叛的傷害深入骨髓,但這是可以療癒的。婚外情也可能為夫妻帶來新的意義。

由於我相信外遇危機也可能帶來某些好的轉機,因此常有人問我,「那你是否會建議關係惡劣的夫妻來一場婚外情呢?」我的回答是,許多人罹患重疾後,人生會經歷正面的重大轉變,然而我不會建議人們試試患上癌症,同樣的也不建議人們來一場婚外情。



你是否曾受外遇事件影響?

我開始涉獵外遇課題時,常問現場觀眾,有誰經歷過婚外情?完全沒人舉手,但這並不意外。很少人會公開承認有外遇,或者伴侶有外遇。

我牢記這點,並且把我的問題改為,「有誰生活中曾受外遇事件影響?」結果大家紛紛舉手,這在每次演講中都屢試不爽。有位婦女看見朋友的丈夫在火車上親吻某位美麗陌生人,她現在的困擾是應否將這件事告訴朋友。有位少女發現父親在外頭另有情人,時日之久可能還在她出生之前。有位母親提到她的媳婦時,說她不明白為什麼兒子要與那個「蕩婦」在一起,而且不再邀請她星期天來吃晚餐。各種祕密與謊言迴響在各代人之間,只留下得不到回應的愛以及受創的心。外遇並非只是兩個人或三個人的故事,而是牽連到整個的人際網絡。

出軌者未必敢於公開舉手坦言其行為,但是他們會私下告訴我。有些人會在聚會之後拉我去一旁說話,也有人到我診室造訪,訴說他們的祕密和懷疑,犯禁的慾望和禁忌之愛。

這些故事大多平淡無奇,不像刊登在報章頭條那些煽動人心的新聞:沒涉及嬰兒、沒涉及性病、沒跟蹤舊情人而勒索金錢這類情節(我想那類夫妻應該是去找律師,而非治療師)。當然,我確實見過不少自戀者、雜交者及粗心、自私、存心報復的人。我見過極致的瞞騙情況,不知情的一方終於發現伴侶有第二個家庭、祕密銀行帳戶、淫亂行為,還有表裡不一的生活,因此飽受打擊。我曾坐在男女雙方前面,整個治療過程中聽他們說盡各種謊言。然而我更常見到的是,許多有責任感的男士和女士,擁有共同的過去和價值觀(包括單一伴侶制的價值觀),他們的故事更謙卑,順著更有人性的軌跡逐漸展開。他們所涉及的是孤單、多年來缺少魚水之歡、憤怒、悔恨、疏於照顧婚姻、逝去的青春、渴望關懷、班機取消、喝的太多──這些才是日常生活中外遇事件的要素。他們當中許多都對其行為而深感矛盾,才前來向我尋求協助。

出軌的動機很廣泛,導致的反應與結果也各有不同。某些婚外情的動機是出於抵抗,另一些則完全沒有抵抗的意涵。某些人跨出婚姻的邊界只不過是一時衝動,另一些則是準備移居他鄉。某些婚外情只是輕度反叛,只是出於無聊之舉、好奇之心或為了確認自己的吸引力是否依然存在。吊詭的是,還有許多人出軌卻是為了保護其婚姻。當婚姻關係變得粗暴惡劣時,犯禁行為卻可能帶來新的生機。出軌行為就如警示燈亮起,敦促我們關注夫妻關係,但也可能是為苟延殘喘的夫妻關係敲響最後一記喪鐘。婚外情是背叛的行為,同時也表達了內心的渴望與失去的痛苦。

因此,我會從多個視角看待外遇事件。我嘗試了解並以同理心對待雙方的觀點──這類事件對一方造成什麼影響,對另一方又有何意義?有時我也會考慮邀請其他相關者來共同處理問題,包括情人、子女和朋友。婚外情是兩位(或以上)當事人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共同經歷的事件,於是一個故事會變成了好幾個,大家各說各話,因此我們需要一個框架來容納所有這些不同而矛盾的說法。若是採取非此即彼的態度,並無助於雙方的理解與和解。若只關注出軌造成的破壞,會顯得過於簡化且於事無補;反之若忽視其傷害而只強調人類探索新奇事物的習性,結果也好不了多少。對於多數個案,最好還是採用兩面兼顧的處理方式。我們需要一個敘事橋梁,協助當事人釐清外遇的多面向經驗,包括其動機、意義和後果。有人或許會認為,嘗試理解不忠未免過於厚待這一行為,但這正是治療師的任務。

在某個尋常的日子,我的第一個案主是三十六歲的奈傑(Nigel),他跟隨妻子從英國來到紐約。他知道她有婚外情,但不打算與她發生衝突。「我需要重建這個婚姻,需要挽救這個家。」他說,「我關注的是我們兩人的幸福。我知道她在與別人交往,但我所想的是,她會不會回心轉意再愛上我?」

隨後來見我的是德麗雅(Delia)和羅素(Russell),他們曾是大學情侶,後來各自結婚生子,多年以後透過LinkedIn再度聯繫。就如德麗雅所說,「我們可不能花一輩子來幻想如果我們結婚,人生將會是如何。」現在他們已經知道要怎麼做,但是卻面臨道德困境。羅素對我說,「我們都接受了不少治療,了解婚外情很少能持續長久,但我認為,我和德麗雅的情況與他人不同。這不是一時興之所致,我們一生相愛,只是中間受到阻隔,我難道應該放棄這個與我一生所愛的女人相守的機會,不正視自己的感受,就只為了保護一段並不怎麼轟轟烈烈的婚姻?」

接著是費拉(Farrah)和朱迪(Jude),一對三十多歲的女同志戀人,在一起已經六年。朱迪不滿的是,她們同意開放各自的關係之後,費拉還是發生一段祕密戀情。「我們同意彼此可以和其他女性上床,不過必須據實告訴對方。」朱迪述說道,「我以為開放關係可以保護我們,但是她最終還是說謊。我還能做什麼呢?」即使開放的關係,也不能保證不會欺騙對方。

午餐休息時,我就讀電郵。其中一封來自芭芭拉(Barbara),她六十八歲,來自明尼蘇達州,最近剛守寡。「就在我還處於哀傷期時,我發現了丈夫長期有婚外情的證據。現在我得面對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比如,我是否應該告訴我的女兒?更糟的是,我丈夫在社區裡深受愛戴,我還經常收到邀請參加他的追思會,這些追思會的參加者也包括我所有的朋友。我覺得深陷困境之中,我一半希望不讓他的名聲受損,另一半卻感到痛苦,希望說出真相。」在電郵中,我們談到發現這個事件,就足以改變我們對他人整個人生的觀點,其威力是如此巨大。而一個人在遭受背叛,又守新寡的雙重失喪情況下,要如何才能重建其人生和身分特質?

蘇斯(Susie)的簡訊則充滿理直氣壯的怒氣,她為母親感到憤憤不平。「她是完美的人,儘管父親長期有婚外情,她還是守在他身邊,直到他去世。」我心想,她是否曾想到從另一個角度來解說這個故事?也許她父親是真心愛著另一個女人,但卻選擇留下,為了這個家庭而犧牲自己?

亞當(Adam)是一位年輕治療師,他參加我的培訓課程後,傳給我一個臉書簡訊。他寫道,「我一直都認為不忠是羞恥的行為,這些人應該守規矩,尊重他們的婚姻伴侶,別在背後搞鬼。然而,我在討論過程中,卻猛然有所醒悟。我們所在的討論室雖然安全而舒適,我卻感到不安,不斷改變坐姿,彷彿椅墊中燒著煤炭,促使我面對真相。我一直忽視一個事實,就是我的父母相遇時,他們都已經結婚。事實上,我母親就是為了離開有家暴行為的丈夫而去接受我父親的諮商。他們發生了婚外情,我才會來到這個世上。三十四年前,我的父母正是由於出軌行為,結果找到了他們願意彼此相守一生的伴侶。」亞當原本黑白分明的想法,無論在其個人經歷或專業上,都受到了干擾。

我當天的最後一位案主是莉莉(Lily),三十七歲,是一位廣告業務員。她不斷延後其最後通牒已經將近十年,只是一直在等待她的情人與妻子離婚。他們的婚外情開始至今,男方已經多生了兩個孩子,而莉莉則覺得她的生育能力正在日漸衰退。她向我吐露她的祕密,「我上個月去把我的卵子冷凍起來,但我不想告訴他,我必須盡量善用我的能力。」她每次來找我諮商,都顯露出她的矛盾心態。某一週她肯定的說,他是有意在拖延時間,下一週卻又抓緊每一線希望,認為他真正愛的是她。

在吃晚餐時,我收到一個「緊急」簡訊。傑森(Jackson)面臨崩潰,需要立即跟我談話。他妻子剛發現威而鋼藥罐中的藥片少了許多,所以把他踢出門口。他說,「坦白說,對妻子說謊讓我覺得難過,但是每次我想跟她求歡時,這個我所深愛的女人卻一臉嫌惡的樣子,這令我非常難以忍受。」傑森的性幻想非常多姿多彩,但是他妻子卻完全缺乏性慾,並且多次重複告訴他。經過多年被拒絕之後,他只得將性幻想的運用在其他地方。他說,「我其實應該誠實告訴她,但代價太大了。我的性需求固然重要,但並不比每天吃早餐時看到我的孩子們重要。」

我聆聽了這許多故事,感覺到自己的震驚、批判、關心、愛護、好奇、時而興奮時而冷靜,有時在短短一小時內就經歷了所有這些情緒。我和他們一同哭泣,感到充滿希望也感到絕望,並對每一個涉及的人都感同身受。這是因為我每一天都看到這個行為可能帶來的毀滅性後果,我也覺察到當前對這一課題的對話方式是如何的不足。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