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剛剛好的距離:設立關愛界線,家有青少年的親子相處指南
剛剛好的溫度:面對多重角色的平衡之道,讓愛擁有恰到好處的溫暖

親子教育

【類別最新出版】
零吼罵育兒練習:爸媽輕鬆、小孩開心才是王道!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當孩子「轉大人」,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內心話?
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在教養與升學之路,讓親子作家╳台大優等生一起成為青少年的陪跑員:【特別收錄:高中五大科的學霸學習法】
玩出無限潛力的0-3歲五感遊戲書:日本最強部落客媽咪設計的50個啟蒙刺激,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剛剛好的管教:放心與放手,讓孩子長出自信和力量(CU00069)

類別: 家庭‧親子‧兩性>親子教育
叢書系列:教養生活
作者:尚瑞君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07月09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40頁
ISBN:9789571390987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孩子,我無法改變教育制度,但希望你能這樣生活

跟孩子聊天,最能貼近孩子的內心。

有天晚上,剛念八年級的祐亨跟我說:「跟我們教室隔著走道的對面,有兩個九年級的班級。每次看見他們下課,就覺得他們好可憐!因為考試太多,每個人都考得面無表情了,真的有必要這樣考試嗎??

青春真的有必要浪費在這樣反覆的考試上嗎?這是多少學子的吶喊!

沉默了片刻,我回答:「因為現在你們面對的教育制度,還是得透過考試的成績來做篩選。?

他說:「我看簡媜的《老師的十二樣見面禮》,還蠻羨慕美國的教育制度。?

我說:「對啊!他們比較鼓勵孩子,會挑孩子的優點強化。不像我們的教育,比較習慣挑孩子的缺點批評。只是每一種教育制度,都有各自的優缺點。?

他有點感慨地說:「不知道等我到九年級的時候,會不會也變成像他們那樣面無表情。?

祐亨是個成熟、善思考、也懂事的孩子。但是當他憂心自己將來也會成為無感的考試機器時,我的心情突然很重、很沉,也很想吶喊,是什麼讓青春正盛的孩子變得不會笑、變得面無表情,變得讓看見這種情況的學弟妹們,不敢期待自己長成他們應該有著神采飛揚的模樣?

沉思了一個晚上,親愛的孩子,媽媽想跟你說:我們目前都沒有辦法改變你現在所面對的升學考核,但我們可以給自己一些精神上的食糧,讓自己更有勇氣與能量,去面對該來的一切。

一、人生只是經歷,終將都會過去。

快樂、痛苦、成功、失敗,是我們常常要面對的,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所有的事件都會過去,過不去的往往是自己的情緒,你要學著讓它過去與放下,不要讓自己被情緒干擾太久。

高中時我的國文老師就說:「聯考很苦,但一咬牙,就過去了!?在苦澀中偶爾想想開心的事,會好過一些。

二、慎重面對每個選擇的機會。

考試與升學,交友與就業,這些都是選擇。每一個機會,都有一種可能,你要慎重面對每一次可以選擇的機會。

在機會來臨前,要先培植自己的能力和實力。多讀書、多運動,把身體和心靈都養得強壯與強韌,在選擇與放棄時,盡量讓自己做出明智的取捨。

三、樂於接受挑戰。

在成長的路上,要珍惜每個豐富自己的可能,多嘗試與多接受挑戰。人生沒有回頭路,時光不可逆,寧願現在揮汗努力,也不要日後流淚後悔。

四、交幾個談得來的好朋友。

要珍惜談得來、心意相通的朋友。朋友也許不會一輩子在一起,但要讓彼此在可以相處的日子裡,都留下溫暖而真誠的回憶。

五、常常問問自己究竟追尋什麼。

考試很多?煩惱很多?青春痘很多?這些都是生活的表象,要常常問問自己的內心,到底在追尋什麼,想要靠什麼餵養自己的生活和夢想。當你的動機夠強,宇宙都會釋放出幫助你的能量。

六、不要計較成敗得失,但要全力以赴 。

青春最美好的,是有犯錯的時間和修補的機會。不要害怕犯錯與害怕失敗,也不要太計較得失,但一定要全力以赴。

七、家庭是你永遠的港灣。

家庭是你最溫暖的依靠。現在是父母給你的家,以後當你有自己的家庭,也要讓家庭有溫暖的愛在裡面流動,讓自己和家人的心靈,都有可以放心停泊的港灣。

八、照顧好自己。

家人、朋友,都不會永遠陪在你的身邊。我們不可能、也不可以總是依附著別人來過日子,只有你自己,可以對自己做到不離不棄。

永遠都不要背棄自己的初心,要保持善良與真誠。想讓生活更美好,就多對自己微微笑,告訴自己:「我可以的、我做得到。?

九、讓未來的你,感謝現在努力的自己。

時光不可逆。不要讓自己在過往的回顧中,留下太多的後悔和遺憾,要謹言慎行,善待每一場相遇。做了,就不要後悔,也不要做會讓自己後悔的事。

要讓以後的自己,感謝現在這麼努力的你,不要成為自己也不喜歡的人。

十、相信自己,無愧青春。

世界很大,天下事也無奇不有,你可以帶著好奇和疑惑,去叩問世界。

要積極熱情地參與生活,但也要保持冷靜的思考與觀察,不要被似是而非的言論所混淆,要有判斷的智慧與理性,不要做盲從的跟隨者,要有自己的主見和想法。

親愛的孩子,生活不盡然都是美好,生命更是充斥著不美好,但我們要努力做到問心無愧,了無遺憾,我們無須追求完美的人生,但要努力完成每件該做好的事。

蹲下來,用孩子的高度看世界

因為我個子高,在孩子們小時侯,就習慣蹲下來跟他們對話。起初,對於這樣的溝通方式也不覺得特別,直到孩子們在打擊樂的課堂分享上,才讓我確切感受到大人蹲下來的意義與震撼。

孩子們在三、四歲時開始學習打擊樂。在幼兒班第一次學完一期十一堂課時,有一個班級的學習成果發表,邀請小小學圓的家長前來參觀。四、五歲的孩子們,兩兩成雙,用他們的小手,手牽手搭成一個小山洞。家長們要紛紛蹲下來,才能走過那個小巧又可愛的小手山洞。

表演結束,老師詢問大家有沒有什麼感覺要分享,我舉手說:「剛才走過孩子們用小手搭建的小山洞,讓我覺得很震撼。原來,從孩子們的高度所看到的世界是那種感覺。」

老師很高興地回應說:「沒錯!讓孩子們用小手搭小山洞,就是要讓家長蹲下來,用他們的高度看世界。孩子剛學打擊樂,也難免會犯錯或敲不好、難免會偷懶不想練習,所以大人要多一些鼓勵、耐心與陪伴。」

在孩子一切都尚學習的世界裡,他的能力與高度跟大人都還有著很遙遠的距離。即便他踮腳,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看到的,也不是他能力所及或能理解的,大人要耐著性子等待。成長,永遠不會是在一夕之間發生突飛猛進的夢幻時刻。

孩子們學習打擊樂時第一次的成果呈獻,我已經不記得他們表演什麼,但我一直忘不了走過那個孩子們以小手搭建的山洞時,用他們的高度所看到的視野。

要用孩子們的高度看世界;用孩子們的能力看表現。

剛出生的嬰兒,只會吸奶、排洩和睡覺,他的世界除了聲響之外,幾乎是平面的,所以要常常跟嬰兒說話,這時他的視力還很差,但是聽覺是在胎兒時期就已發育完成。父母要試著把孩子的心情轉化成言語,對著孩子說話,這樣,孩子慢慢就會學著如何將自己的心情用言語表達出來。當孩子可以用語言好好的表達自己,就可以跟家人進行雙向的溝通。

在幼兒時期,除了保持跟孩子進行大量的說話,還要開始引導孩子說話。此外,千萬不要輕易就打斷孩子的話,也不要隨便就接孩子的話說,要讓孩子把想說的話說完,他才可以累積表達自己的經驗。

如果當孩子說完他要說的話而你聽不懂時,可以問他,讓他再說說看,或是就你瞭解的部分述一次,然後問他的意思是不是這樣。藉由一邊幫他釐清想法,一邊再核對他想進行的分享和看法,讓孩子知道,大人尊重他,可以安心並清楚地說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我對於兩個兒子,也一直都是用這種先尊重他們把話說完,再進行核對和分析的方式,跟他們進行對話。因為他們常常跟大人對話,所以口條和思路都很清楚分明,也比較不會害怕跟老師或是其他大人說話。

偶爾,孩子們跟我分享他們的看法時,我也會用自己的經驗值去分析,果斷地就說不可能。這時,弟弟會提醒我說:「媽媽,我剛才是說『如果』......」

剎時,我恍然大悟。是啊!這世上就因?有這麼多的假設與如果,人類的能力與才智才會一直突破極限,締造佳績。我怎麼可以這麼不禮貌地就用自己有限的經驗與知識,去阻礙孩子剛冒出來的「如果」嫩芽?於是,我馬上跟弟弟道歉,謝謝他適時糾正我的傲慢與偏見。

類似的狀況,如果發生在哥哥身上時,他可是會以理性又冷靜的口吻說:「媽媽,這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我現在只是在跟妳分享與分析喔!」

果然,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想法和表達能力,也自成特色。父母要懂得覺醒與放手,孩子才可以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在家庭的規矩與學校和社會的規範之下,透過他律漸漸內化成自律。

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有不同的成長需求與陪伴方式,盡量把自己的心態,調整成與他們年紀相仿的心境,其實也挺有趣又好玩。有時,還要故意裝傻,比孩子們還幼稚、還耍賴,讓他們反過來照顧這個「媽媽小孩」,因?,媽媽累了,偶爾也想當個孩子,讓人疼惜、讓人包容。

好好陪伴孩子,也陪自己的內在小孩長大

每個父母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有機會學習何去做一個稱職的、盡其在我的、游刃有餘的父母。

孩子幾歲,我們就當了幾年的父母,而且還要靠不停地覺察與修正,找到親子之間最容易溝通與相處的模式,在好好陪著孩子長大的同時,也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起初,只有大兒子時,我是個嚴格的母親,生活起居作息,都一板一眼地執行。孩子提出的任何問題,我都很審慎地對待與回答,所以養就了哥哥很便己的口才和思考邏輯,甚至有很強的好勝心、榮譽心,和追求完美的個性。

常常在白天,我處罰過他或是兇過他,在夜裡,看著他熟睡而可愛的臉龐時,會流著淚跟他說對不起。即便每次處罰過他之後,我一定會抱抱他跟他說媽媽很愛你,達成母子和解,但在夜深人靜時,我還是會經常因為自己的教養方式而陷入後悔,這種複雜與錯亂的教養心情,一如在迷霧中找尋出路,你知道自己一定能出得去,卻又徬徨驚恐於一時找不到出口。

弟弟出生後,兩個孩子個性截然不同,我也用了不同的教養方式。有一天,我們母子三個人在玩,二歲半的祐亨突然說:「媽媽,妳要用看弟弟的眼睛看我!」

我笑著回答:「媽媽看你的眼睛,跟看弟弟的眼睛,是同一雙眼睛啊!」

他說:「不一樣,妳看弟弟的眼睛都在笑,看我的眼睛都好生氣。」

當時,我的心真真實實受到震撼。為此,我寫了一篇文章敘述這個故事。那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一次覺醒。

我自以為給了孩子一樣的愛,但孩子接受到卻是不一樣的感受。我要努力的,就是我在付出與孩子接收之間,讓那感覺誤差的距離拉近,讓愛不致於在傳遞中被誤解、被錯判、甚至孩子根本沒有接受到那份愛。

那份覺醒,也讓我發現,自己需要的愛要學習說出來。

哥哥剛上幼兒園的第二個禮拜,因為他學習能力強,也很會陳述校園發生的事,所以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也適應得很好,更期待一周後要在學校午睡。

但當開始在學校午睡時,問題與衝突才正式浮現。他抗拒午睡,最後甚至抗拒上學。那時,幼兒園的園長跟我說:「祐亨媽媽,我發現妳在潛意識中,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要把祐亨教成一個完美的小孩?!

是啊!難怪我對他這般嚴厲、這般認真、這般在乎,我每天都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竭盡所能地教導他,只因為我希望他是一個完美的小孩?!

天啊!我都不是一個完美的大人了,我到底對孩子做了什麼事?我常常會忘記他還是一個在學習中成長的孩子,卻戴著看大人的濾鏡在檢查孩子。這是我在教養孩子上的第二次覺醒。

這份覺醒也讓我回想到跟大學同學對話時,提到我並不想生養孩子這件事,因為我無法面對不完美的孩子。原來深埋在心底的心病,要自己去扒開來治療才可能痊癒。

當弟弟也逐漸成長,兄弟之間開始會有衝突、有口角、有肢體上大大小小的碰撞,因為我太在乎關係的和諧,他們之間所有發生的事,我都太認真對待,造成孩子們愈來愈會爭寵,最後終於壓垮了我的理智線。

有天,我真的要衝上四樓去跳樓,想要一死百了,留著他們自己再去爭、再去吵、再去後悔。孩子們哭著、抱著我,我也在哭。三個人筋疲力盡地哭成一團。

不論是當下或如今回想起這件事,我都自責不已,覺得自己真不是一個好媽媽,實在是太任性了!

我發現原來情緒是會生病的,所以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也回觀自己的原生家庭,去探詢問題的緣起,剖析自己為何會有如此的情緒表現。後來,我明白了這是種報復心態,源自於小時候。當時父母在吵架後,母親會離開家去外地工作。這一離開,從來都不知道會是多久。小時侯我最害怕的事,就是回到家見不著母親。母親一消失,不知道又會是多少個日子,我又得經歷深深的期盼與無盡的等待。

因為我失去過母愛,那份痛苦始終沒有被消化,所以我也想讓孩子嚐嚐那份失去的痛苦。拿自己受過的傷害來傷害孩子,這種報復的心態,著實令我不寒而慄。我怎麼可以傷害他們,報復他們?我要做一個好大人。

於是,我有了教養孩子上的第三次覺醒。我找回在童年中受傷的自己,用現在成熟的自己去療癒童年受傷的心靈。

在第一次覺醒中我發現,每一對新手父母一定都有過慌亂而不知所措的困頓時期,雖然我們很愛孩子,卻不一定很會照顧孩子,因為缺乏經驗,會用自己以為愛孩子的方式來給孩子愛。比方說,我們打孩子、罵孩子,是因為我們要糾正孩子的錯誤,是因為愛他,但孩子只接收到被罵、被打的討厭和恐懼,他怎麼會覺得那是父母在愛他呢﹖愛孩子,是要用耐心好好跟孩子說話,是要給孩子示範正確的做法。在心平氣和地說與做中,孩子才可能學習到正確的事,你付出的愛才可能真正的被傳遞與接收。

在第二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父母會跟我一樣,常常用大人的濾鏡來看孩子,在心中也會有一個完美孩子的模範,以為孩子學一次就會,聽一次就懂,無法忍受孩子會犯錯、會吵鬧,會發脾氣甚至會頂嘴,這些狀況在只有生養一個孩子的時候特別明顯。因為獨生子女享有父母的一切照顧,父母也自然會把所有的期望與想像都投射在他的身上,但孩子跟大人一樣,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人,更何況他還只是在努力學習與成長的小孩。

在第三次覺醒中,我相信很多人在教養孩子發現問題後,會重新審視自己跟原生家庭之間還沒有解決的課題。因為我們想把孩子教養好,就必須去面對自己生命中尚未處理好的事情,比方說跟父母和手足的關係,還有相處模式。如果沒有透過覺察與改變,我們會很自然地復刻父母對待我們的方式,直接套用在對待下一代身上,但這樣做卻不一定正確。

教養就像是面對自己生命的鏡子,我們在看到孩子的一言一行之後,會發現他說的話、做的事,怎麼都跟我們這麼像﹖這樣的發現,會讓我們對教養的態度更慎重,更謹言慎行。同時,發現生養孩子的不容易之後,會讓我們回過頭感謝父母當初的養育之恩,並藉機修補之前親情有漏洞或缺損之處。

教養雖然很累、很辛苦,但也是我們檢視自己人生的時機。我們可以透過閱讀,透過跟有經驗的人請教等方式,得到教養的資訊和方法。即便我寫了數年的教養與經驗分享,孩子也十幾歲了,我還是不停吸收教育教養的現代新知,希望給孩子和讀者提供更適合的協助,也希望把自己的生命活出精采,給孩子做好榜樣。

為人父母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覺醒中,找回失去的自己,慢慢變圓滿與睿智,這需要我們持續保持學習。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