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親子教育

【類別最新出版】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當孩子「轉大人」,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內心話?
家有中學生的解憂之書:在教養與升學之路,讓親子作家╳台大優等生一起成為青少年的陪跑員:【特別收錄:高中五大科的學霸學習法】
玩出無限潛力的0-3歲五感遊戲書:日本最強部落客媽咪設計的50個啟蒙刺激,讓孩子越玩越聰明
理財玩很大


生產,本該無傷:順勢生產與阿萍醫師的好孕助產所(VH00059)

類別: 家庭‧親子‧兩性>親子教育
叢書系列:CARE
作者:陳鈺萍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1年05月07日
定價:420 元
售價:33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52頁
ISBN:9789571389141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咖啡館裡的助產所

回想起來,應該是從醫學院時期熬夜K書開始喝咖啡的。

買玻璃罐裝的即溶咖啡粉回家後加入熱水沖泡,或扛回大賣場裡整打的罐裝咖啡。開始工作之後,醫學中心婦產科住院醫師的訓練、奇差無比的勞動條件、超長工時,更加需要咖啡的提神。置物櫃裡除了即溶咖啡,雞精和維他命B群都是必備,常常三天睡不到八小時,身體狀況奇差無比,人生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吞胃鏡就在那時,幸好只是發炎,還不到潰瘍。醫院地下美食街的摩斯冰咖啡更是「值班良友」,常常一天需要三杯才撐得過去,只要走到櫃檯,工讀生就知道我又值班了。

總之,那時嗜咖啡根本像毒品般上癮,壓根不懂得品嘗。

當媽媽之後,孩子四歲後開始不睡午覺,為了撐過去,再度開始靠咖啡提神的生活。買進口鋁箔真空包裝的咖啡粉,用半自動義式咖啡機或美式滴濾壺亂煮,完全不懂得研磨粗細、水溫高低、沖煮參數……只要比超商賣的咖啡好喝就相當得意。

二○一二年以近四十歲高齡考上陽明大學(現陽明交通大學)的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後,在臉書上看到好友分享手沖咖啡,深覺好奇。聽到好友說手沖咖啡讓她度過了產後憂鬱,身為婦產科醫師的我更有興趣了,嚷著要學手沖咖啡。

就這麼剛好,作曲家好友冉天豪的臉書介紹了他的學長咖啡達人胡元正,學長剛好開了手沖咖啡課,小兒子又剛好開始上幼稚園,送他上學後就有了空檔。一連串的剛好讓我得以報名學長的手沖咖啡課,從此開啟精品咖啡的異想世界。

「如果以後喝不到這樣好的咖啡怎麼辦?」學了手沖咖啡後,常常如此驚嘆。不同的單品咖啡可能有蜂蜜、檸檬、桃子、巧克力、紅茶、黑糖、橘子等各種味道,也和香水一樣分為前味、中味、後味與尾韻。每天早上用手沖咖啡開啟美好的一天,下午一杯是與自己對話的放鬆時間。

常常就這麼把咖啡與器具揹到山上的陽明大學,在課堂上沖給大家喝,有時還搭配自己做的甜點。聊聊咖啡、聊聊生活,讓研究所繁忙的課業有個喘息,也更加了解手沖咖啡如何療癒了好友的產後憂鬱。

咖啡達人學長大學讀的是植病,研究所讀的是生物醫學,這樣的背景來「做咖啡」,很多人覺得大材小用或不務正業,但「做咖啡」其實需要非常多背景知識。咖啡的本質是農產品,除了有產季的不同,還有產地的差別。而從農場裡的咖啡樹種植環境、採收後的處理方式、烘豆師的烘焙技術,到咖啡師的沖煮參數調整,統統會影響你手中那杯咖啡。

朋友常笑我這些年來陸續認識的「咖啡人」可能比認識的婦產科醫師還多,我也從這些獨立咖啡館經營者身上學習到如何堅持走自己的路,即便大型咖啡連鎖店一家家開,即使超商也投入了咖啡的販售。獨立咖啡館的經營之道,最終成了我經營好孕助產所的取經對象,「懸咖啡壺濟世」就是念研究所時萌發的夢想。

那時送孩子上學後,等著紅燈,看到民生東路魚貫走入辦公大樓的上班族人手一杯超商咖啡,內心想著,這些人知道自己手上那杯咖啡和手沖咖啡的差別在哪裡嗎?知道之後,他們願意做出不一樣的選擇嗎?一如生產,產家們知道好孕團隊這一路鋪陳,和其他生產場所的差別在哪裡嗎?知道之後,他們是否願意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順勢生產旨在傾聽身體的聲音,將孕婦的身心靈調整到最佳狀態。孕育的過程,也是一次新家庭誕生的調整、清理與進化。好孕團隊這幾年的醞釀,納入各種產前照護方式,都是為了成就一場關乎三代健康的生產經驗。

而這概念的最佳比喻,首推二○一九年夏天 Ting 教練在好孕助產所舉辦的身心靈工作坊中所提出的「骨盆是花盆」。助產師嘉黛加以延伸,提出「種一個寶寶」的概念。由此,我將好孕定位為「陪你一起種一個寶寶」的團隊。

「骨盆是花盆」
歪掉的花盆,有中醫師們協助修復
無力的花盆,有孕動老師、調理師協助鍛鍊
營養師,協助放置適當的養分
身心靈療癒師,協助清掃土壤、河道的雜質,暢通滋養的流動
精神科醫師,讓你搞懂你種的植物
醫師、助產師協助採收
啊!寶寶果實!

從住院醫師訓練,到成為一個母親,再到幫人接生的產科醫師,我漸漸體會到產科教科書中的「自然生產」一點也不自然,充滿了對產婦的「控制」。懷孕和生產所造成的獨特身體主體性,除非曾經或正在懷孕,很難感同身受。

過往大部分產科醫師是男性,產科是否無法提供良好臨床治療?男醫師與孕婦的關係比起其他醫病關係是否更有距離?而且這番距離或許造成了產科知識與實際生產經驗的落差。經歷過也體認到此番斷裂的我,到底可以如何改變?我們是不是也有自由可以打破規則,用不同的方式建構日常生活?

從二○一五年十月陪伴好友居家生產至今,好孕團隊已經累積了近三百例順勢生產個案,在一次次將理想化為實作的過程裡不斷修正技術細節。前幾年我還陷於西醫的產科知識與助產知識的比較之中,想找出兩種專業為何如此不同。某天突然想通了,這是兩個不同的專業、不同的典範,無從比較起,應該在各自的專業上琢磨,共同成就每一趟「成為母親」的歷程。

現代化大量科技介入的生活讓我們每個人都離「自然」愈來愈遠,如何尋回女性身體自然的力量,尋回關於生產與育兒的種種「本能」,正是生產改革的目標。一點一滴地,這幾年與好孕的夥伴們一起搭建助產師的舞台,讓大家知道助產師才是「自然生產」的專家。而一次又一次共同沐浴在愛裡的生產場景,更讓參與的每一個人都知道,我們正走在理想的道路上。

走吧,走吧!一起上路吧!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