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醫療保健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淺顯易懂的關節炎入門書
書摘:何謂關節炎
書摘:關節炎的運動治療與復健
書摘:常見的關節炎疼痛症

作 者 作 品

告別氣喘與過敏:蔡肇基的免疫力治療

醫療保健

【類別最新出版】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21天計畫打破假性飢餓與自責愧疚的迴圈,鬆綁你的飲食焦慮
憂鬱不只是藍色:用德國心身醫學走出身心困境
一輩子的好視力:只有眼科醫生才知道,保持好視力的50個習慣
52週身體修復練習:以黃金比例打造動靜平衡的漢方健康計畫
七葷八素,你都吃錯了:揭開與健康、疾病相關的飲食祕辛


揭開關節炎的秘密(CS0043)──蔡肇基的關節診療室

類別: 醫療保健
叢書系列:身體文化
作者:蔡肇基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9月13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大25開/平裝/244頁
ISBN:9571341789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淺顯易懂的關節炎入門書書摘:何謂關節炎書摘:關節炎的運動治療與復健 書摘:常見的關節炎疼痛症



  書摘:常見的關節炎疼痛症

一般說來,國內常見的關節痛依發生率高低順序分別為:非關節炎風濕症、退化性關節炎、痛風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僵直性脊椎炎。

這是指關節周圍的組織所發生廣泛性痠痛及僵硬,少有紅、腫、熱、痛的明顯症狀,而是在固定點有壓痛感。這種痠痛經過輕微的熱敷或按摩會消失,發生的原因不明,但是通常被認為與外傷、過度或使力不當、姿勢不良、退化及情緒不平衡有關。以下為較常見的四種症狀:

  • 非關節炎風濕症

肩痛(冰凍肩)

這是最常見的症狀,由於長期肩頭缺乏運動、外傷、扭傷等原因所引起。任何年齡的人均可能發生,但是因老年人缺乏運動而發生比例較高,其次是操作家事的家庭主婦和工人,由外傷、扭傷造成的機會也很高。肩痛主要是肩胛骨和上臂肱股接合的關節囊與周圍組織發生連結,在活動時所引起的疼痛感。通常在半夜裡,這種疼痛會加劇,側睡時壓到痛點的話,更是疼痛難以入眠;另外,梳頭、上臂抬舉等特定動作,也根本無法完全做到,有時疼痛會反射到肩胛骨上及手前臂。肩痛可藉幾個特殊設計的復健運動,反覆練習可逐漸減輕疼痛,局部熱敷和按摩也很重要;情況嚴重的話,可以服用輕度非類固醇抗發炎劑、肌肉鬆弛劑等,如果劇痛難耐,則可考慮局部注射少量類固醇,多半可以達到藥到病除的效果。此外,在情緒因素影響下,心理治療也不容忽略。

網球肘、高爾夫肘

疼痛發生在肘關節內側部位,除了運動員之外,多數由於不適當的活動或過度使用肘關節時,使肘關節附近的伸展及收縮肌肉發生小裂傷而引起疼痛,有時連腕關節活動或握拳,也會加重肘關節疼痛,治療方法與肩痛處理原則一樣。

下腰部疼痛

引起下腰部疼痛的原因最複雜,外傷、韌帶扭傷、腰椎間板凸出、過度持久彎腰動作,或是突然由彎腰改為立姿時,動作太快使韌帶扭傷是常見的主病因。因此,廚師、教師、交通警察、美容師、理髮師等或是需要長期彎腰工作者最容易發生下背痛。治療原則以物理治療、藥物及姿勢矯正最重要。必須長久站立或彎腰工作者要定期改變姿勢,以免韌帶長期處於伸展或收縮狀態而發生裂傷。

肌纖維炎

在關節周圍肌腱、肌肉和骨骼接合處或附近區域發生疼痛及僵硬的現象。有特定的疼痛區域和壓痛點,常發生於頸椎處、上背部肩胛骨上下及大關節周圍。處理原則與前述幾種疾病一樣。

  • 退化性關節炎

發生的症狀

根據統計,五十歲以上者至少超過一半的人可以從 X 光檢查發現,不論脊椎或四肢都有關節退化性病變,而其中一半都有關節痛的病史可循,只是當事人可能當時不在意而已,也因此常常忽略了早期症狀。所以,退化性關節炎雖然是常見的關節痛,亦是最不容易早期診斷。退化性關節炎通常發生在某一大關節,特別是需要支持體重的關節先發生,其他的關節再逐漸地受到波及,因此肥胖者或經常做搬運動作者較易發生;病變的關節以肘、腰椎、手指末端、踝關節居多;病徵則為關節痛、僵硬,每次關節活動停止後,再開始時疼痛會加劇,等活動持續一段時間後才逐漸減輕。但是,活動過久時疼痛反而會增加,這時必須立即休息,只要不活動,疼痛就不會發作,它所引起的關節變形也較類風濕性關節炎輕。

治療的方法

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可從藥物、外科矯正和物理治療三方面著手。老年人通常具有心臟血管疾病及腎功能障礙,因此在服藥上應特別小心,以最小劑量和無副作用為主。物理治療則須視活動耐力和殘障情形決定,以保持或擴大關節活動及增加肌肉力量為主,或利用拐杖或輔助器步行,以預防或消除更多的關節疼痛、僵硬。但是,對於變形太嚴重的關節,在藥物和物理治療均無法改善下,只有求助於外科治療。

  • 痛風關節炎

發生的症狀

痛風常被許多人稱為「帝王病」,這是因為歷史上有許多名人、君主,像亞歷山大大帝、英國喬治亞五世、達爾文等都曾身受其苦。根據研究顯示,許多痛風的發生皆與血酸值偏高有關。尿酸的產生,通常與食物種類有關,一般來說,動物的內臟如肝、胰、腎臟含普林量最豐富,若食物內容可以反映生活水準與型態,過去帝王、君主、名人生活好,攝取過多營養因此造成問題。如今的社會生活繁榮、經濟水準提高、民眾社交應酬多,而且多以高普林飲食為主,因此痛風侵犯的對象早已平民化,不再是「重富輕貧」了。

痛風是尿酸代謝失調所引起的疾病,它的特點是血中尿酸過高,而使關節逐漸變形損壞,這是由於尿酸結晶聚積在關節。它喜歡侵犯的地方是手指、腳趾、膝蓋及足背關節,發作時的紅、腫、熱、痛幾乎無法伸直手指、腳趾,無法走路,痛苦萬分。尿酸結晶除了會引發急性關節炎以外,也可以沉積在關節周圍皮下或耳朵,產生所謂痛風結石,有時甚至沉積在腎臟,導致腎功能衰竭。另外,尿酸晶體也可以聚積在泌尿道中,引起泌尿道結石。

痛風的臨床症狀可三個時期:

1. 急性痛風關節炎時期──此時常有不定期急性關節炎發作,大抵每次只侵犯一個關節,大腳趾是最常發作的地方,約有四分之三病患首次發作是大腳趾的第一關節。另外,手部的大拇指關節、腳踝關節或是足背也很常見。它往往來匆匆、去匆匆,過了幾天便完全恢復,一點症狀都不留,距下一次發作,可能有幾個月到數年之久,但若不長期控制血中尿酸,則發作期間會縮短,而且發作關節數會增加,或許受氣溫劇烈變化的影響,每年冬春之交是痛風病人發痛的高潮季節,特別是半夜或清晨醒來、關節產生劇痛,無法下床走路。

2. 緩解期──在兩次發作中間的時距從數月到數年不等,病患在這段時期內,或許毫無症狀,與正常人無異。

3. 慢性痛風石關節炎──病人多關節發作,持續時間很長,痛風石可見沉積於皮下組織及關節各部位,造成各種程度的破壞。

治療的方法

痛風的治療,可利用藥物以阻礙尿酸形成,或促進尿酸排泄,再配合限制低普林食物,以改善病情。藥物治療方面,在急性發作期間可用秋水仙素或非類固醇藥物,使症狀在一、二天內改善,但是過了急性期後,如果血中尿酸的濃度依然很高,應該檢查找出高血尿酸的原因,再對症下藥,以改善尿酸,使它維持在正常值之內,才可以減少關節炎發作次數,可避免腎功能衰竭或防止尿路結石。

  • 類風濕性關節炎

發生的症狀

類風性關節炎是一種以四肢關節滑膜炎為主要表徵的慢性全身發炎的疾病,好發於三十至四十歲之間的男女病人,以女性居多,發炎時關節紅、腫、熱、痛,以及晨間關節僵硬、活動不便、關節囊積水,通常以對稱發生為主,多患手部近側指間、掌指、腕、膝、踝、肘及肋等關節。慢性及嚴重的關節炎可侵犯關節周圍之韌帶,並且肌腱、軟硬骨及肌肉會逐漸萎縮,而導致關節變形,失去了功能,伴有發燒、貧血及全身不適等現象。

治療的方法

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致病原因至今尚未確定,因此治療目的在於減少關節疼痛、保持關節正常功能、預防及矯正關節變形。最重要的是病人得了解自己的病情及處境,因為這是一種免疫系統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須經長期有計畫的服用藥物,而且藥物療效出現較慢。因此,有些病人往往不能合作,半途而廢,求助於偏方,非但不能改善病情,反而產生許多副作用。因此,「病人保持心情平衡,有耐心接受適當的治療」,這是治療上首要的工作,因為不佳的情緒是促進病情惡化的原因之一。

藥物治療方面,目前已有很好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及改善病症預後的免疫抑制劑,對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療效頗佳,病症緩解率達 60 ~ 70 %。物理治療亦很重要,如同藥物治療配合得宜,效果更好。至於已經變形或是為了防止關節變形及保護關節正常功能,有時必須接受外科治療。但是,藥物與物理治療還是要配合進行,否則外科手術就變成無意義了。

類風濕關節炎目前並不是難以治療的疾病,只要病人了解病情,接受長期計畫的治療,症狀緩解率很高。

  • 僵直性脊椎炎

發生的症狀

腰酸背痛常見於年紀大者,多半是因為腰椎關節發生退化性的病變而產生的;而年輕人發生腰酸背痛的原因很多,常見的原因是脊椎附近肌肉扭傷、脊椎間板凸出、姿勢不良、感染及僵直性脊椎炎。其中以僵直性脊椎炎最可怕,如果不早期檢查及治療,整個脊椎會發生僵硬,甚至變成殘廢。

僵直性脊椎炎是一種有家族遺傳性的慢性病,通常發生於十五~三十歲年輕男性身上,症狀出現極為緩慢,首先侵犯骨盆附近髖骨關節,然後往上延伸入侵腰椎、胸椎及頸椎,有時也會侵犯其他部位的大關節。

早期階段,病人通常沒什麼症狀,只有早晨起床後覺得腰部或髖骨關節周圍有點僵硬,有時會有疼痛感但不厲害,經過輕微活動後,症狀會減輕。有時腰痛反射到下肢,因為早期症狀不嚴重,時好時壞,往往為多數病患所忽略。經過一段時間,病灶往上延伸侵犯脊椎,此時病人腰痛加劇,身體無法向前、向後、向左、向右擺動,整個脊椎發生僵硬,失去了關節功能。同時,有 20 %的病人除了脊椎損壞之外,還會傷及其他部位的大關節,並產生眼睛及心肺併發症。

這種關節炎最可怕的是它早期症狀不易查出,而造成無限困擾。統計資料指出,由症狀出現到正確診斷通常延誤了三年,因此一旦被診斷出來,卻為時已晚,所以年輕人有了腰酸背痛現象,絕不可忽視,應該立即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治療的方法

治療方面分為藥物治療與物理治療,目前已有很多的非類固醇抗發炎藥,可以改善症狀、抑制病症進行,最重要是接受適當物理治療,才可保持關節功能,防止僵直及變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