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關於作者
關於插畫
書評
導讀

作 者 作 品

英雄國:一本以芬蘭的史詩《卡勒瓦拉》為藍本再創作的小說

青少年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心想事成雜貨店 黃昏堂1
心想事成雜貨店 黃昏堂2【黃銅鳥】
肥志百科5:原來你是這樣的植物C篇
肥志百科6:原來你是這樣的植物D篇
肥志百科7:原來你是這樣的動物C篇


尼伯龍根的寶藏(NA0008)──一本以日耳曼的史詩《尼伯龍根之歌》(Das Nibelungenlied)為藍本再創作的小說

類別: 童書‧繪本‧童話>青少年叢書
叢書系列:時報全語言Y.A.經典
作者:秦文君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15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18頁
ISBN:9571315281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大史詩系列7書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關於作者關於插畫書評導讀



  導讀

百分之百原味──日耳曼民族的個性之旅

.謝志偉(東吳大學德文系教授)

在眾多中古時代日耳曼史詩中,至今依舊廣為流傳,讀來且仍膾炙人口的,當推《尼伯龍根之歌》。雖然作者早不可考,該史詩在代代口傳、口頌之後,最終成文於十二世紀未、十三世紀初應屬可信。

史詩者,既有史,亦有詩,易言之,係據史添料編構而成之故事,故而有虛有實,有真有假。《尼伯龍根之歌》因有史實材料為背景,乃有骨有肉,因有文學增飾,乃有血有淚。文起飛鷹掠隼,驚夢一場,而終於人頭落地,血泊一灘。其中,耿直的個性,曲折的命運,儒夫的騙局,毒夫的詭計,鬱卒的愛,難抑的想,令人驚心,叫人唱嘆,是史詩,而有戲劇性,具戲劇性,且更顯悲劇本質也。

《尼伯龍根之歌》的前史至少有三:一為英雄齊格飛傳說,一為冰島女王柏姬妲傳說,一為勃艮第王國傳說。其中唯有關勃艮第王國之傳說與史實較吻合,其餘二者,雖有歷史人物與之呼應,而考證結果,咸信具為日耳曼英雄(雌)詩歌,大體純屬虛構。從《尼伯龍根之歌》的主角之一哈根口中,讀者得知尼德蘭(本意為低地國,約為今之荷蘭)王子齊格飛斬龍遇仙,浴龍血而成金鋼之身,除背後一處有落葉遮住外,全身刀槍不人,後並喜獲尼伯龍根(亦為傳說中之一民族)寶劍、寶藏及隱身帽,同時日後藉其神力及隱身帽輾轉娶得美嬌娘──勃艮第國王葛爾太之妹葛琳詩。《尼伯龍根之歌》即文起葛琳詩驚夢她所飼之隼為老鷹吞噬,而立誓終身不嫁,蓋所飼之隼乃愛人之象徵也。自此,悲劇於焉預警,蓋齊格飛露面勃艮第王國之後,葛琳詩卻無法自已,而心許少年英雄。

通篇史詩係由三大騙局串起全部情節。其中,齊格飛以神力及隱身帽暗助葛爾太擊敗強悍而美艷的冰島女王柏姬妲,逼使後者不得不委身個性優柔寡斷的葛爾太。雖然第一夜她將意欲近身的葛爾太綁在牆上,吊了一夜,第二天晚上,齊格飛還是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幫葛爾太制伏了她。此為第一騙局。其二,柏姬妲在數年後經葛琳詩之口中獲知,當年原來根本就是齊格飛暗中捉刀,才使葛爾太有可能在三項競賽中擊敗她及在洞房中擒服她,恨、怨、妒乃由心中生。柏姬妲唆使原本就已伺機要除掉齊格飛的葛爾太佐國大臣哈根來誘使齊格飛參加,預設陷阱之狩獵。齊格飛終被長劍自後刺人心臟,倒臥血泊中。原來哈根事先已自葛琳詩口中騙出齊格飛之致命處。此為第二騙局。其三,多年後,葛琳詩在苦無復仇機會的情況下,再嫁匈奴王艾柴爾,最後時機成熟,再以邀兄長探親名義,連逼帶騙,迫使哈根等人同行。就在匈奴王的皇宮裏,勃艮第國王連同哈根及隨從侍衛悉數戰死,無一倖免。此為第三騙局。而最後,葛琳詩報了殺夫之仇,卻也喪兄、喪子,連自己亦命喪黃泉。是謂:

愛怨情恨,英雄美人仇,命不可違。
忠奸驍狠,君臣主僕義,節不可析。

終年終日苦思報仇的葛琳詩最後終於成了「仇」的一部分,與其說是恨哈根殺夫,不如說是怨自己天真。而時時刻刻欲去齊格飛而後快的哈根,與其說是護主心切,不如說是視死如歸。一為梟雄、一為英雄、一老謀深算、一粗枝大葉。尼伯龍根的世界裏不見基督教寬宥道德,亦未有理性世界的矯情習性,它赤裸裸地展現了日耳曼民族在遠古傳說中所保有的特殊極端性格,愛、恨、死、生之間沒有中間地帶,沒有妥協、沒有留步、沒有左顧右盼,只有前仆後繼,人性原慾之盲動及自主,斯至於此。

這樣一個與其他拉丁民族、斯拉夫民族如此迥異之性格,由於在《尼伯龍根之歌》中貫穿全文,也使得早在十九世紀初即曾有多位浪漫主義文人將之喻為德意志人的荷馬史詩,以作為在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德意志各邦國之共擁的認同對象。甚至在對抗拿破崙的德意志解放戰爭時,還有德人之出版商特地在1815年出了一本戰地版的《尼伯龍根之歌》,以便上戰場與法國人廝殺之青年子弟能隨身攜帶。

今日吾人讀此日耳曼史詩,猶感悸動,乃因書中所展現之情節,係由一些既正面而又負面的人性所串引,這樣的陰狠,這樣的毒辣,這樣的美艷,這樣的冷酷,這樣的憨直,這樣的貪慾,這樣的忠誠、這樣的輕生命,重仁義。所有這些,都因為文明的教化,使得它們之間的區分不再清楚。個性模糊,早成了我們現代人的標籤,能夠藉此史詩感受一回清爽的個性之旅,於陰沈者,可鑑己,於開朗者,可修己。這是一篇值得一讀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