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關於作者
書評
導讀

青少年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心想事成雜貨店 黃昏堂1
心想事成雜貨店 黃昏堂2【黃銅鳥】
肥志百科5:原來你是這樣的植物C篇
肥志百科6:原來你是這樣的植物D篇
肥志百科7:原來你是這樣的動物C篇


流浪騎士(NA0009)──一本以西班牙的史詩《熙德之歌》(Ei Cid)為藍本再創作的小說
本系列書籍出版日期久遠,書況非全新。若不介意者再下單購買,謝謝!

類別: 童書‧繪本‧童話>青少年叢書
叢書系列:時報全語言Y.A.經典
作者:陳昇群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15日
定價:150 元
售價:11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37頁
ISBN:9571315354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關於作者書評導讀



  導讀

想像的民族英雄詩篇──《熙德之歌》

.涂永清(成功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主任)

十一世紀末起,歐洲人為收回被回教徒占領的聖地耶路撒冷,在教宗的號召下組織軍隊,發動了將近兩百年的「十字軍」運動,在此期間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騎士傳奇故事,如《劫後英雄傳》中所述。但西方人以武力對付回教徒並非始自1095年,事實上,從八世紀初回教軍隊踏上歐洲本土後,基督徒和回教徒之間一直就有軍事衝突,查理曼的租父鐵鎚查理擊敗回軍於普瓦泰,以及查理曼遠征西班牙無功而還(由此而有史詩《羅蘭之歌》的產生),是這些軍事行動中較著名的例子。

西班牙從八世紀(西元711年)被回教徒占領後,西班牙人即進行「收復失地」(Reconquista)運動,直至15紀末(1492年)方才光復國土。西班牙人的收復失地運動,就是「十字軍史」,由於它的規模比十一世紀末展開的「十字軍」運動為小,而且未受廣大歐洲人民的注意,因此歷史學家將它視為「地方性」的十字軍。在西班牙人光復失地的過程中,也有不少動人的騎士傳奇故事,如這裏要介紹的西班牙史詩《熙德之歌》就是絕佳的例子。

十一世紀後半葉,西班牙在國王桑喬二世(Sancho II)和阿方索六世(Alfonso VI)兄弟二人統治時,是「收復失地」最成功的時期,而這也是英雄熙德的時代。熙德(El Cid)是信奉回教的摩爾人,對西班牙民族英雄羅德里戈.迪亞斯(Rodrigo Diaz de Vivar)的稱呼,意即「主人」或「大人」,最後大家稱他為「熙德」而不名。1043年熙德於西班牙北部的布爾戈斯城附近的比瓦爾(Vivar)出生,因勇敢善戰,二十二歲時即擔任桑喬二世的「掌旗官」,也就是今天一般所謂的皇家軍隊指揮官。1067年國王桑喬二世想併吞里昂,命令熙德率兵攻打阿方索六世,據說熙德並不贊成這場侵略戰,但主君的意願熙德只得接受,因為服從是中古歐洲騎士的美德之一。1072年桑喬二世在扎摩拉一役被殺,無子嗣繼承王位,乃由其弟阿方索六世接掌卡斯提政權,在此狀況下,熙德處境頗為尷尬,加以他直言無隱的個性,得罪了阿方索六世身邊大臣如加爾西亞伯爵,結果遭敵人誣陷,而被國王阿方索六世放逐。

放逐期間,熙德曾在薩拉戈薩的穆斯林王朝服務近十年,但《熙德之歌》並未提及他的這段經歷,可能是要彰顯他的民族英雄地位。不過由於這次的工作經驗,使熙德了解西班牙──阿拉伯的政治、回教法律和習俗的複雜性,而這有助於他日後征服並治理巴倫西亞。西元1086年北非奧摩拉維代人(Almoravids)侵略西班牙,阿方索六世在撒格拉哈戰敗,不得已放下身段,取消對熙德的放逐令,召請他回國禦敵。不久他又回到薩拉戈薩,並致力於征服巴倫西亞摩爾王國的工作,在此熙德不但表現了騎士的英勇美德,也顯現出非凡的政治智慧,因為他運用謀略攻取巴倫西亞,所以熙德與《羅蘭之歌》裏的羅蘭不同,因為羅蘭只有蠻勇而沒有智謀,而熙德是屬於智勇雙全的騎士。

1094年熙德名義上,奉阿方索六世命令統治巴倫西亞,事實上他是獨立的封君,完全控制巴倫西亞,所以有人認為這裏是基督教的殖民地。1099年熙德逝世,享年五十六。他死後奧摩拉維代人再度人侵巴倫西亞,阿方索六世以該城易攻難守,縱火焚之,並將熙德遺體運回卡斯提,而以其故鄉布爾戈斯建陵墓供人瞻仰,所以這裏成為西班牙人重要的朝聖地之一。

綜觀熙德的一生,雖然以追求個人的名利為主,而且也不以宗教信仰為意,但他不失為傑出的軍事統帥,同時也是手腕靈活的政治人物,只是史詩《熙德之歌》將其事蹟混雜了不少的傳說故事,因此許多事變得真假難分。有關熙德的最早資料是十二世紀以拉丁文寫的《羅德里希紀事》(Historia Roderici),後來慢慢演變,他成了卡斯提史詩《熙德之歌》(El Cantor de mio Cid, or The Song of the Cid)的英雄。這首史詩對熙德的生平與戰爭著墨甚多,根據這首史詩,法國詩人柯奈(Pierre Corneille,1606-1684)寫了《熙德》(The Cid)的劇本;英國桂冠詩人索在(Robert Southey,1774-1843)也寫了《熙德紀事》(Chronicle of the Cid);除此之外,還有其他有關熙德的戲劇、詩歌和傳奇作品。

《熙德之歌》雖然摻雜了不少的傳奇,以致有真假難分的情形,給予歷史學家相當的困擾,但基本上,《熙德之歌》是以現實主義的情調,描寫十一世紀西班牙人抗拒回教徒,收復失土的歷史情形,也以豐富想像的詩歌藝術,啟發中古歐洲人民無窮的想像力,所以才能使這位時而攻擊回教徒,時而反對基督徒的投機軍事領袖──熙德,變成了抗拒回教的「民族英雄」、標準的騎士和十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