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讀者書評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關於作者
書評
導讀

作 者 作 品

溫柔夜貓子
俠盜正傳廖添丁
發現綠光
貓迷說--現代實用寵物學
食色列傳
貓事大吉

青少年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心想事成雜貨店 黃昏堂1
心想事成雜貨店 黃昏堂2【黃銅鳥】
肥志百科5:原來你是這樣的植物C篇
肥志百科6:原來你是這樣的植物D篇
肥志百科7:原來你是這樣的動物C篇


矮靈的傳說(NA0010)──本以台灣賽夏族的史詩《矮靈祭歌》為藍本再創作的小說
本系列書籍出版日期久遠,書況非全新。若不介意者再下單購買,謝謝!

類別: 童書‧繪本‧童話>青少年叢書
叢書系列:時報全語言Y.A.經典
作者:心岱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1月15日
定價:180 元
售價:142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47頁
ISBN:9571315400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書摘 3關於作者書評導讀



  書評

先民之歌

.張子樟(國立花蓮師院語文教育系教授)

關於島上原住民的種種傳說與神話一向缺乏有系統的整理,主要原因不外乎下列兩點:一是因為原住民一直沒有自己的文字,口頭傳播常有以訛傳訛之事,不甚精確;二是由於居住同一塊土地上的漢人作家忽略了身邊這異常豐富的文學資源,不知採集。這幾年來,這種情形才略有改觀。原住民作家紛紛崛起,使用漢文為祖先立傳或一吐族人遭受不平等待遇之苦。漢人作家也以關懷的心態來努力挖掘此一文學金礦。於是,關於原住民的傳說、神話或現實生活的文學作品,一時有如百花齊放,美不勝收。

目前以小說型式敘述黑矮人傳說的作品,除了本書之外,尚有田雅各先生的「侏儒族」與李喬先生的「巴斯達矮考」兩篇短篇小說。「侏儒族」談的是布農族與黑矮人之間的恩怨與糾葛。「巴斯達矮考」的取材與本書相同,但敘述方式,情節與人物之刻劃則稍有出人。整理前人傳說,往往由於切人角度,使用技巧之不同,自然會出現不一致之處。這些些微的差異不但不會對傳說造成傷害,而且往往突顯了傳說本身的豐富性與作家廣闊的想像空閒。

閱讀《矮靈的傳說》一書,首先要懂得欣賞書中占了不少篇幅的「歌」。

這些文字簡潔、意義深長的「歌」「包含了極其複雜的驅除病魔和祈禱消災的儀式,同時還有對大自然的精靈──植物之異力──有著歌頌酬敬之意。」值得我們注意的是,在這些「歌」中,賽夏人充分表達了他們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幾乎所有的歌詞均以大自然的產物為歌頌對象。讀者應該領會的不是賽夏人的迷信心態,而是他們敬畏與感恩之心。對賽夏人來說,「人定勝天」的說法是遙不可及的。他們寧願對大自然抱著虔誠畏懼的心情,而不願隨意破壞周遭原始美好的生存環境,因為他們所有的生活必需品均須仰賴上天的賜予。這些「歌」展現了賽夏人與世無爭、敬畏天神的本性。

其次,我們也應注意到本書的敘述架構。整篇故事的敘述是透過十七歲的朱春祥的回憶而展開出來。他在矮靈祭進行時,回想起七年前第一次參與祭典的經過。當時他只有十歲,竟異想天開,想去砍樹枝回來,做成木劍,趕走矮靈,沒想到他在摘取枇杷果時,不慎滑落山邊,幸好長老豆阿布路過,救他一命。然後透過豆阿布的轉述,時空再變,賽夏人與黑矮人之間的恩恩怨怨才源源本本呈現在讀者面前。也許有人會認為,兩次時空的轉移,會給青少年讀者造成某種程度的閱讀困擾。但實際上,讀者稍用點心,會覺得這種敘述法比一般的平舖直敘更有吸引力,而且展現主題時,也顯得此較自然,不會有突兀之感。

就主題而言,本書也與大部分文學作品一樣,主要在於發掘人性,感動人心。賽夏人與黑矮人之間的往來與決裂經過的種種敘述,完全在於彰顯人性。起初,賽夏人十分感激黑矮人給予的協助,自認智慧不如黑矮人,因此處處忍讓。但黑矮人不知持盈保泰、謹慎言行,反而變得驕縱欺人,欺凌賽夏婦女,終於釀成大禍,種下滅族之禍根。畏懼、忍讓、貪婪、純真、傲慢、堅貞、憤怨、寬恕等等人性的外延現象均一一舖陳在故事中。父子(女)之情、感恩之心、復仇之念也一一呈現,譜成了一首展露人性七情六慾的交響曲。固然,賽夏人的復仇之念矇蔽了感恩之心,而起滅族之舉,成為賽夏人的遺憾,但大難不死的黑矮人長老終於還是以寬恕取代怨恨與報復,為這篇傳奇寫下圓滿的句點。

一本書的成敗端賴作者的彩筆,本書亦不例外。作者文筆細膩,敘述清晰。她最擅長自然景物之描繪,淡淡數筆便勾勒出賽夏人對大自然之尊重,也極為恰當地襯托出賽夏人敬天地、飲水思源之心。全書的舖陳是以情節的轉化為骨架,戲劇性頗重,但用字遣詞與敘述方式又處處流露出濃烈的散文味道。因此,我們似乎也可把本書歸類為「散文化」的小說。緩慢深沈的筆調多少透露了作者撰寫這段傳奇的沈重心情,樸實的文字也間接表現了賽夏人的「懺悔與期許、虔誠與讚美」。

讀完這本書,或許讀者會自問:誰來關懷原住民?如何關懷原住民?誰來協助整理原住民的傳說與神話?也許這本書給了部分的答案,但畢竟還是不夠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