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
書摘 2
關於作者
關於插書
書評
導讀

青少年叢書

【類別最新出版】
心想事成雜貨店 黃昏堂1
心想事成雜貨店 黃昏堂2【黃銅鳥】
肥志百科5:原來你是這樣的植物C篇
肥志百科6:原來你是這樣的植物D篇
肥志百科7:原來你是這樣的動物C篇


西遷之歌(NA0014)──一本以中國滿族的史詩《西遷之歌》為藍本再創作的小說
本系列書籍出版日期久遠,書況非全新。若不介意者再下單購買,謝謝!

類別: 童書‧繪本‧童話>青少年叢書
叢書系列:時報全語言Y.A.經典
作者:林佩芬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8月15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72頁
ISBN:957131756X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特 惠 推 薦

大史詩系列7書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1書摘 2關於作者關於插書書評導讀



  導讀

草原上的歌聲——西遷之歌

.林佩芬

這首「西遷之歌」原為滿文詩,係描寫滿族的一支錫伯族人離開東北故里,遠赴新疆省的伊犁,長途跋涉的經歷及戍邊的戰鬥生活,為錫伯族民間流傳歌頌不已的史詩,向有錫伯「奧迪賽」之譽;漢譯後的內容是:

亞細亞的中部
中原的西北 伊犁
在部落稀少的漢代
稱為烏孫國之地
準噶爾的後代達瓦齊
燃起了叛亂的烽煙
班弟、永昌兩位將軍
消滅了歹毒的狂虜
後來 叛火再起
阿睦爾撒納帶兵作亂
罪惡的戰爭瀰漫著國土
受難的人民渴望安樂
兆惠率領著大軍追剿窮寇
浩浩蕩蕩 奮勇披靡
阿睦爾撒納望風潰逃
病死在逢安吉岩
為了安定遠方的國土
策謀永久的和平
調兵遷民
屯田戍邊才是萬年大計
皇帝下了聖旨
給奉天大將軍
抽選千戶鍚伯族
遠戌到伊犁
羽檄傳到白山黑水
兵丁立刻聽命辦理遷戶
行軍 行軍苦
但是 再苦也要行
奉天的錫伯族人
熱戀故土 卻只有
服從 忍痛又割愛
離開可愛的家園
吉林的庶民骨肉分離
哭聲淒淒
縱然是鋼鐵鑄的好漢
也心如刀割 垂涕汨汨
黑龍江的百姓離別親人
潸潸淚下 痛哭不休
即使是鐵石心腸
也是淚如湧泉
姑父姑母來送別
呼喚侄兒 聲幽咽
悲痛充滿了心頭
揮淚行禮 無話可說
舅父舅母來送別
一腔哀傷 簌簌淚沾衣
哭乾淚水 也難留人
今後 只能在夢中相見啊
親朋都來相送
頓足牽衣 無言唯啜泣
奉命戍邊到伊犁
別了 永無會期了
全屯的鄉親
傷別呵
斷腸時節 還留著餞別飯
觀天擇定的四月十八日
滿懷悲愁的來到祖先墳地
追念恩澤 捶胸號泣
這一去 今後只有遙祭
荊棘叢生了也不能來掃墓
孤塚 誰來燒紙?
不忍離去啊
族人盡遷無人掊土
殘月傷懷 杜鵑啼血
出嫁的閨女對月哀泣
退回收下的聘禮
良姻只有草草舉行
出發前 匆忙拜天地
媳婦含淚凝想
割不斷忠貞的情絲
共赴患難是女子的美德
快跟夫婿同穿戎衣
可憐受盡折磨的童養媳
難言的痛苦 心中的疤痍
將在邊塞熬度青春
無盡的憂慮何日結束?
備好行李
千辛萬苦喲
帶上南瓜子
荒時好充飢
裝好吉祥的喜里媽媽
保佑多子多孫
裹好造福的哈爾堪瑪法
保佑六畜興旺
四千多人離鄉背井
無可奈何強忍心中的悲淒
吞悲飲淚坐上牛車
離別豐美的故地
遠去的人心肝摧裂
灑下的淚水濕了車痕
送行的人夾道號哭
啕盡眼淚繼以血
高峻的山路崎嶇難行
健壯的老牛呼嚇噴涕
鞭梢揮過多少山頭的白雲
摘下來抒寫懷念故鄉的詩句
車伕有氣無力的吆喝著
行者邁著蹣跚的步履
催遷的鞭子打得皮迸肉綻
血跡染滿了路上的青草
率部的阿木胡郎
還要吸吮人民的膏血
充滿暴戾的殺氣
像野獸與蛇蝎
發放的餉銀
難得到兵丁的手裡
監銀菜金都不見
只餵肥了貪官
遙遠的伊犁還在天盡頭
遠征的隊伍日夜兼程
頭頂艷陽
風劍霜刀 人畜成疾
大漠茫茫 塵埃蔽日
狂風暴雨 飛沙走石
單薄的衣衫破舊不堪
襤褸的麻月裹著疲憊的軀體
飢寒交迫 孕婦半路早娩
裸身嗷啼的嬰兒命在旦夕
割下枯草當襁褓
可憐飢餓的母親擠不出奶水
車麟麟 夜夜餐風飲露
路漫漫 日日勞累已極
未到伊犁已有人先死
淒寒的月下飄著紙幡
逶迤的隊伍發出飢餓的呻吟
心中的愁雲凝聚得扣海浪密
吃完了樹皮野菜
勉強填著飢腹
翻越高聳八方的杭愛山
跋涉河水縱橫的烏里雅蘇台
穿過朔風凜冽的科布多
歇息在冰雪封凍的塔爾巴哈台
當北國飛來報春的大雁
山花露出嬌艷的笑容
隊伍休過了冬
浩浩蕩蕩 翻過巴魯克山
巍峨的鳥道直插雲天
失修的小路危險無比
滑倒的牛車掉進深溝
再也聽不到親人的呼喊
湍急的河流洶湧咆哮
何處有擺渡的船?
伐木架橋吧
「錫伯渡」的美名永傳
邊塞的戈壁步過綠洲
乾渴的人們夢想清泉
夜晚堆起篝火 彈起東布爾
眼望銀河拔起叮咚的琴絃
披荊斬棘跨過千山萬水
櫛風沐雨受盡了苦難
男女老少緊跟堅硬的牛蹄
攀登西陲崢嶸的山巒
步入峰岩突兀的果子溝
懸崖絕壁構成了天塹
狹窄的通道蜿蜒而陡峭
飛流和瀑布半腰阻擋
架起了橋樑,開拓了坦途
靠一對鋼鑄鐵打的腳板
踏平了莉棘 征服了凶險
誓以報國的英雄民族
何畏關山有千難萬險
闖過了雄峙的果子溝
披肝瀝膽 結束了西遷

這首詩的原作者已不可考,詩歌本身卻因為有文字記載而流傳至今;經滿族協會秘書長廣定遠先生多方搜求典藏之後,委請旅居海外的錫伯族學者夏恩哈達(係筆名,夏恩哈達意為白色的哈達,錫伯人崇信藏傳佛教,故以藏俗「哈達」敬意)先生譯為漢文,而由筆者略加修潤而成。

詩中所敘述的「錫伯族西遷」的故事約為乾隆二十年至二十二年間所發生的史實。

錫伯族為鮮卑後裔,亦為女真人之一支;初遊獵於鮮卑利亞,後移滿蒙一帶從事農漁,至乾隆年間遷居新疆。錫伯族人特性善於騎射,精於音樂、雕塑及壁畫等藝術;早期無宗教,一如其他草原民族,以「薩滿」為信仰,清朝以後漸受影響,以藏傳佛教為宗教信仰。

乾隆二十年、二十一年間,朝廷先後派班弟、兆惠等人率兵至新疆討平匪首達瓦奇、阿睦爾撒納等;繼之,下令派遣官兵駐防伊犁,由奉天省十三城所住的錫伯族人中挑選一千零八戶派駐伊犁駐防。該部官兵到達伊犁後,駐防於伊犁河南岸一帶地方,分配土地,編為八旗,設領隊大臣、總管佐領等辦理旗務並兼理防守邊界之事。翌年,由於喀什噶爾軍事緊急,錫伯、索倫兩部中派騎兵一千援助南疆,越過喀拉庫爾達阪兼程前進,與大軍會合後充任先鋒,奮勇作戰,將匪首霍集占之兵擊敗,尾追殺戮,至阿富汗西北巴達山中,將匪戶口全行俘獲。據傳,此役俘獲香妃進京。而此次戰役將巴達山、克什米爾等處劃入大清版圖,移戍新疆的錫伯族人功不可沒,錫伯族人的忠心耿耿及標悍善戰的特性更是於此可見。

而「西遷」則為錫伯族的歷史上一件最重要的事,為紀念西遷,錫伯人訂農曆四月十八日為西遷節,每年慶祝,早已成為錫伯族人主要的節日。

「西遷」的過程十分艱苦,據正史所載,乾隆時移戍的錫伯族,共額一千零八名,並准攜帶眷屬,總數超過四千;一群人自奉天起行時都坐二輪牛車,由奉天經熱河轉入蒙古地,經內外蒙古而至阿爾泰,然後經由塔城到達伊犁。在路途中整整走了三年,顛沛困苦,辛勞備至,內中有心人便將這史事編成歌謠,傳唱再三,終於有了文字紀錄,逐漸而孕育成了這首史詩——「西遷之歌」,也成為錫伯族人最重要的文獻之一。

「西遷之歌」的寫作,因為它是四千多人在大草原上行走時所吟唱的歌謠體,充分的表現了敘事詩的特色;在內容上也因為它是一首極長的史詩,更加顯得氣勢磅礦,瑰麗動人。

詩中時時流露出壯烈的情懷與堅忍的意志;跋山涉水,歷經千辛萬苦,一群人共同努力著走進一個新的世界,開創未來,完成使命,在在都呈現了英雄事業的氣概;詩本為言志之物,這樣的豪情壯志融入詩中,文字所要傳達的便不只是個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西遷之歌」寫出了一族之人的命運,憑藉著堅毅的勇氣,他們迎向命運,克服萬難;藉著詩歌,展現了無比旺盛的生命力與鬥志;強悍、英勇、堅毅的民族性在詩中一覽無遺。

滿族人原本就具有著一股鮮活的生命力,秉持著堅忍剛毅的民族特性在冰天雪地之中策馬;當努爾哈赤大汗統一女真部落之後,建立國號,制定文字,滿族文學也就逐漸醞釀成形,而且,在文字的藝術中充分的表現了滿族人的特色。

幾百年間,滿族文學的發展也已經自成一個傳統和體系;像「西遷之歌」這樣的作品,呈現著原始的、樸素的、豪闊而又壯麗的風貌,是滿族文學中一部極其傑出的作品。

它的韻律、節奏,在以滿語朗誦的時候,更能夠充分表現出那一股壯懷激烈的感覺,常令聽者在不知不覺中愴然而淚下;它的氣勢之大並足以一掃末代文學的綺靡之風,樹立文學的典範;而詩中所展露的力與美,家國大我的愛,該是人類文學史上光輝的一頁。

遙想北地壯闊無比的天空,一望無際的大地,浩偉的蒼穹中孕育了英雄的豪情壯志,使得滿族人天賦中具有雄健的體格,豪放的胸襟氣度,與堅忍剛毅的心志,表現在文學上的便是一種純然而壯烈的美,挾帶著聞天闢地般的氣勢;自三百多年前興起,為中國的文學史輸入了一股強、旺而且撼人的生命力。

「西遷之歌」便是眾多壯麗約滿族文學中的一部。

註釋:哈達是絲質或麻質長巾,藏民最常用來表示尊敬的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