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首頁蒐藏、工藝書籍基本資料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茗緣,錫茶器的極簡魅力  池宗憲

作 者 作 品

茶裝甘醇
爐銚興味
銀器掇香
非典型紫砂壺
紅樓夢醒 : 茶與器.假作真.有還實

蒐藏、工藝

【類別最新出版】
小資藝術投資入門---藝術投資水很深?其實比你想得更簡單!
沉船外貿瓷
博物館營運新思維
世界家具大百科:從古典到當代
日日物事:簡單又富足,葉怡蘭的用物學


珍錫茗緣(YT02512)

類別: 蒐藏、工藝
叢書系列:藝術家
作者:池宗憲
出版社:藝術家
出版日期:2015年01月02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192頁
ISBN:9789862821411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茗緣,錫茶器的極簡魅力  池宗憲



  序--茗緣,錫茶器的極簡魅力  池宗憲

  錫出自名家,原本價漲,是對錫器的再認識與肯定;然,錫原本對茶的功能性,對茶帶來的效益,卻淹沒在突然的價格漲勢?
  「造時精,藏時燥。」清劉源長《茶史》如是說藏茶時茶的特質。他指出「貯以錫瓶,再加厚箬填滿,於竹籠上下周圍緊護即收貯。」這裡的錫瓶是現今所謂的錫罐,用途在於去「燥」與防「潮」。
  黃屢道《茶苑》中說:「茶盒以貯茶用。錫為之。」更直述錫藏茶的用途。
  「綠茶」、「青茶」的炒烘製茶工序會令「火」入茶,「火」就是焙茶的燥,錫器正有去「火」之效能。
  品茗得趣是主觀的;但亦必有客觀事實支撐,倘若品火毒新茶而不知,甚而以此揉發品茗之感,想必無法體味「溫氣不散」,反倒是「火氣滿布」。錫器助一臂之力,抑火毒而助得真味,卻是知茶得趣才有的。
  《茶說》的震鈞指出,「凡收茶,必須極實之器,錫為上,焊口宜嚴,瓶口封以紙,盛以木?,置之高處。」為何錫為上?錫阻絕空氣效果好,尤其是昔日藏綠茶,為防走味,以錫收茶的古人智慧,當可為今人之用。
  錫器藏茶去火,而少為人知的錫煮水或裝水有「剛柔並濟」之功,明黃屢道的《茶苑》十二卷的〈器志〉中說:「銚金乃水母,錫備剛柔,味不鹼澀,作銚最良。」以錫器煮水對許多人而言,或只能見於今日日本錫製茶道具中,用來裝水候湯的錫壺,而今用錫煮水的經驗卻少回味。
  《清異錄》中將錫壺煮水排名第三:以「銀銚煮湯佳甚,銅銚煮水,錫壺注茶次之。」以煮水用器材質不同,湯質表現本有不同,錫排名在後,當然受到貴重金屬排名與普及化有關,至於煮出來的水質果真不同?
  茶器材質、用途、功能當然會受到貴重價值因素而左右,世人看法的主觀因素也脫不了關係。
  清周亮功《閩小記》記錄:「閩人以粗瓷瓷膽瓶貯茶,近鼓山支提新茗出,一時盡學新安,製為方圓錫,遂覺神彩奕奕不同。」原本愛用粗瓷藏茶,如今使用錫罐,以錫罐「神彩奕奕不同」,看待錫罐曾受寵的經驗值如昔。
  事實上,錫罐的材質在新製成時,色澤光亮如銀,博得「錫類銀」!銀為貴重金屬,錫既可類銀亦受歡迎。
  明、清兩朝文人品茗用器,錫亦有一席地位!
  梳理留傳珍錫茶器,亦探見錫產業曾有的盛世!然而,錫茶器在中國歲月淘洗中洗去,如今回流東瀛的錫茶器當紅,錫茶器的原產地怎麼了?而在煎茶道道具中,錫器為什麼備受推崇?
  小川後樂寫《煎茶道名品集》:「錫製茶壺,適合放茶!」他也直白說,其源引自中國清朝馮可賓《岕茶箋》裡的用法。源自中國用器思維,輸入中國製錫茶器,煎茶道具品用不發酵茶主流價值是關鍵!
  煎茶道係日本茶道兩大主軸之一,另一主軸是抹茶道,煎茶道以沖泡炒青、烘青綠茶為主流,錫器的防潮功能派上用場;但其名稱與中國稱謂有所差異,茶入、茶罐,名稱叫法不同,是語言使用差異,錫製茶道具在東瀛受煎茶道人士喜愛、珍藏,也提供了今人了解錫茶器曾有的風光樣貌。小川可進《後樂堂喫茶弁》說錫的「古作」為佳,推崇自中國清朝輸入的錫器最佳,也珍惜藏錫成為實證,更是今人探究中國錫器的「古作」,反求於東瀛的大基地。
  很長一段時間,錫茶器與茶人隔絕未受重視;但卻又不能無視存在,錫當然沒有金銀器的高高在上,少了陶瓷器的矜持,卻用富有謙卑的光澤,帶來平淡的安慰。
  馮可賓《岕茶箋》論茶具:「茶壺,以窯器為上,錫次之。」這是當時看法,今人論茶具必須考量時代時空背景。馮可賓論茶杯時說:鈞、汝、官、哥、定未可多得,則「適意者」為佳耳。所謂五大官窯是欽定作品,平凡百姓不可得,以「適意」來安慰自己或勉勵他人不要奢求,這種態度值得學習,是一種對茶器承認其侷限性,那麼茶器之美在於藝術體驗,其本身會超越材質,愛錫者若能在相異之中尋求相同之處,才能產生藝術共感,才能由錫、瓷或銀器之間互為體驗:產生鑑賞材質的不同,共同體驗茶器的真。
  何謂茶器的真?侷限審美的自我,會影響形制、色感的判斷,瓷與錫的對比性常會使人失「真」?「瓷罐的青花色濃淡皆宜,淺絳畫風勾勒設色令人折服……」發自對一只瓷茶罐的讚嘆,相對來看錫茶罐便失去了主導誘人的色感,也沒有瓷器直接釉色畫工……。
  錫器藝術體驗中,卻能深層品嘗錫帶來愜意的寧靜,品歲月養成錫色的陳年風韻,將眼前的茶席陳列的茶道具細細品賞,發現了有各自凸顯,有各自風格個性,錫製的壺、杯、煮水器、建水……如此看錫常令器隱入渺小,卻又能從渺小的微觀中,發掘隱藏的尊嚴與內涵!
  錫器是平靜,有著自我達觀的微笑,甘為配角的自在,讓茶可以找到平和的住所,讓進行品茗的穿習息吐納之時,能得到逗留的趣味,如在柳暗花明園林間,一石一林處處驚奇!
  珍錫在茗緣中再現,茗緣因珍錫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