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線 上 試 閱

目錄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譯 者 作 品

這幅畫,原來要看這裡
電影食堂
這幅畫,還可以看這裡
過度溫柔的社會:不強迫、不否定、不責備,為什麼我們不敢說真心話?
一個人的老後:獨身晚年是女人的第二人生,請大方快樂地享用!(暢銷十萬本全新改版)
書店不死(全新書封,加贈全彩臺灣版別冊)
孤獨的價值
孤獨的價值:寂寞是一種必要
超譯尼采
貓的牢騷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微創傷:你以為沒什麼事,其實很有事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再戰十年版)
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修復發展性創傷,從「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開始
醫美大叔的戀愛腦摘除手術
從此不再煩惱


七天改變一生(CF0092)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作者:石井光
譯者:楊明綺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12月24日
定價:160 元
售價:12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84頁
ISBN:9571335606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目錄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1

「內觀療法」,運用三大原則讓心靈獲得解放

洗腦、控制自我意識與內觀療法

常常可以在報紙或是一些電視節目上,聽到像是「洗腦」或是「自我意識控制」這樣的名詞。這就是所謂將一些特定的想法或是思想硬性灌輸給對方的一種手段。

所謂的洗腦,是指被洗腦者在有一定程度的意識狀態下,被強制輸入外來的訊息,而控制自我意識則是指被控制的一方在無自覺的狀態下,很自然的順從於控制者的意思。不論是上述的哪一種,思想與行動都不是出於自我,而是藉由外在的力量植入自我的意識中。

仔細想想,現今的社會不管是親子教育或是學校教育,恐怕屬於「填鴨式」的教育方式比較多吧。從小開始,無論是對事物的看法或是思考模式等,父母可以說是影響我們最深的人。於是往往在被強制導入一種自以為唯一正確的價值觀,然後依據這種價值觀來批判周遭的事物的情形下,往往很容易演變成讓周圍人痛苦的結果。

於是當這種行為演變成集團的模式,也就是民族與國家所謂的「文化」與「宗教」的強制性意識,結果就會演變為民族間與國家間紛爭不斷的導火線。

而這種所謂的「被束縛性」其實並不單只是由外在的壓力所形成,有時候也是來自於自我感情的一種「迷思」。好比說太過相信一個人,就會讓自己無法正視對方的缺點,而沉迷於對方的完美中。

像這樣就是將自己束縛於不管是由外在或是內發產生的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中。雖然想要從這種觀念中掙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也並不是不可能的。

本書所介紹的「內觀療法」,是由現實世界的各種角度和事實,來幫助逃脫自我或是外在的所謂「被束縛性」的痛苦,進而獲得心靈上解放的一種非常好的方法。

由少年監獄的矯正程序所演變的內觀療法

內觀療法最初是藉由少年監獄和少年感化院的矯正程序而普及開來的。

受刑犯多數都是對自己的人生境遇、家庭、父母或是社會有著相當程度的不滿。他們的心裡通常都抱著一種為什麼只有自己會遭到這種境遇的悲觀想法。但是,內觀療法便是藉由反躬自省過去的種種,破除這種消極的想法。

讓他們很自然的想起一些溫馨的往事,像是爸媽再怎麼窮也不會讓自己餓肚子,就算是借錢也會想辦法讓孩子參加學校的畢業旅行、因為跑得很快而被老師誇獎過等。了解到其實還有很多人在關心著自己。明白自己犯了什麼錯,所以必須要勇於負起責任重新面對自己的人生。

依據調查結果顯示,沒有接受過內觀療法治療的受刑者的再犯罪率為 45 % ~ 50 %,而接受內觀療法的再犯罪率則降為 25 % ~ 30 %。不過其中有些受刑者的動機是因為想藉由接受內觀療法治療的時間,逃避例行的勞動時間,所以正確的再犯罪率應該是更低才對。

除了應用於這種生活指導的教育方面外,有些心理學者或是精神科醫師也會將內觀療法應用於治療心理疾病方面的患者。像是歐洲方面,便是應用內觀療法復健酗酒或是煙毒症的患者,效果非常好。而在日本也有不少精神科醫師積極的採用「內觀療法」來治療病患。

解救問題少年的三個考察方法 (三大原則)

現在社會上很多孩子在心態上都有問題。像是一看到自己不順眼的人就訴諸暴力或是要脅、傷害等,以致於產生了許多拒絕上學的孩子。而經由內觀療法讓孩子重新站起的例子還不少。

事實上,內觀療法也同時運用在這些問題少年的家長身上。就因為在父母的眼中孩子永遠是長不大的這種既有觀念,反而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內觀療法就是要讓這些家長釐清一些固有的觀念,了解孩子也有其獨立的人格,有自己的人生。如此一來就不會給孩子一些無謂的壓力,同時也能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也就是說讓親子雙方都有所改變,互相幫助、摸索更好的人生。

而對於沒有這方面成長困擾的孩子,也可以應用所謂的「記錄內觀療法」。每天在日記上自我反省『從他人處獲得過什麼』、『施予他人過什麼』、『給誰添過什麼麻煩』等這三個問題,讓自己能夠隨時懷有一份幸福感,同時也有顆體貼別人的心。如果讓孩子們從小就養成這樣良好的思考方法,就可以避免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的一些問題。

此外學校教育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如果學校方面能夠運用這樣的內觀方式,相信校園暴力問題也可以相對的減少吧。

尋求幸福的內觀療法

我所指導的講座(青山大學)的學生們,每個禮拜都會體驗一次集中內觀。有沒有體驗過內觀療法的差異,從這些學生的成長情況便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差距。因為經由內觀療法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思考方式,因此其精神方面的成長曲線(也就是後面會敘述到的「成熟度」),會漸漸的上揚。約兩年後就可以看出明顯的變化了。

這裡舉個案例說明。女學 生A 和其兄長十年來沒有交談過一句話。當女學生 A 去內觀研究所研修的時候,足足寫了她對兄長的不滿有六十條之多。在內觀療法的過程中,經常會運用這種方法。據她表示透過這種方式確實能紓解心中長期積壓的不滿情緒,之後的內觀療法過程也比較順利。

在內觀療法的過程中,她意識到:「雖然哥哥對我百般的欺負,但同時自己也報復了不少。所以十年來彼此無視於對方的存在。但是只要想到媽媽的心裡,對於同是親骨肉卻如此的互相懷恨,心裡不知道有多傷心。」因此她開始試著敞開心胸和兄長接觸。如果沒有內觀療法的幫助,恐怕她就會一輩子都活在仇恨兄長的陰影中。

另一個案例是男學生 B 憶起他和祖母的往事。他祖母因為年事已高,所以身體狀況不是很好。在臨終前常常連晝夜都分不清楚。

有一天他忍不住對搞不清楚是白天還是晚上的祖母發起脾氣來,他說到現在還忘不了祖母那時悲傷的眼神。一定沒想到自己最疼愛的孫子竟然會對自己發脾氣吧。但是祖母已經過世了,所以他對自己的行為感到非常的懊悔。經由內觀療法,能夠讓自己變得比較會去體諒別人的心情。

在我所任教的青山大學裡的學生,大部份都予人一種出身於幸福優裕家庭的印象。可是事實上卻未必如此。

幸福的人也有煩惱。好比說父親是個在事業上非常優秀的人,對孩子的教育也是非常的熱心。但也就因為有個如此完美主義的父親存在,對於孩子而言也可能是一種負擔。

正因為父親至上所以小孩沒有反抗的餘地。無法表現自己想法的結果就是只能順從父母的理想成長。沒有反駁的空間也沒有機會發生親子之間的爭執,這種無法紓發的情緒對孩子而言,其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而內觀療法的最大目的便是要解放自己的心,創造屬於自己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