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勇於飛蛾撲火
▍CH.1 失敗篇 ▍

作 者 作 品

兒子使用說明書:在你放棄和兒子溝通之前,請先看腦科學專家怎麼說
戀愛使用說明書:戀愛一定有風險,愛情有失有得,開始前請詳閱男女腦科學說明書
青少年使用說明書:當孩子「轉大人」,父母如何讀懂他們的內心話?
腦科學家寫給父母的教養說明書:《青少年使用說明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譯 者 作 品

當你出生的時候
你的一切
世界上最簡單的選酒法:一書讀懂葡萄酒、日本酒、雞尾酒!72個一看就會的入門必備常識
小小的我
越來越愛你
我不是普通的棉花糖
塗鴉ABC(附創作貼紙一張):塗鴉、拼貼、創造!
乒!發送訊號!(自由的、勇敢的、智慧的面對人際關係)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家庭傷痕: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道謝,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職場百妖誌:吃瓜不尷尬,職場小白降妖求升必備30招
【1書+1筆記】好好走向終點線:人生最重要的10個終活練習
和父親打一場高爾夫:尋回失落的家庭記憶,史丹佛心理學家的重啟人生之旅
植物都知道:從植物身上啟動自我的覺察力,找到最自在的生命姿態


英雄之書:觸動日本成千上萬年輕人,改變自我的人生開創法則(CFF0237)
英雄の書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作者:黑川伊保子
譯者:李貞慧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6年07月22日
定價:250 元
售價:19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92頁
ISBN:9789571367156

停售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勇於飛蛾撲火 ▍CH.1 失敗篇 ▍



  ▍CH.1 失敗篇 ▍

你是不是很害怕失敗?
你是不是常常擔心「萬一失敗很丟臉」,所以老是猶豫不決,不敢再向前踏出一步?或者已經發生的失敗總是在你的腦海中揮之不去,因而灰心喪志?還是你每天努力不懈,根本就只是為了不要「失敗」?
如果真是如此,實在是太愚蠢了。現在就立刻停止吧。

「失敗」其實是腦成長機制的一環,是不可或缺的頻繁活動。如果每次碰上失敗就喪志消沉,你的腦也會因此疲憊不堪。打個比喻來說,就好像是每次上完廁所後就會意志消沉一樣。
這麼一來,原本你所擁有的浩瀚無邊際的旺盛好奇心,就會逐漸萎縮凋零,最後埋沒在日復一日的庸碌生活中。
好奇心正是讓英雄勇於冒險的種子。
所以首先我要針對「失敗」,也就是會殺死孕育英雄的好奇心的心病,開一帖藥方。


什麼樣的腦才算是「好大腦」?
人類的腦其實就是一個極為複雜的電路。
人類腦內的神經迴路數量多如牛毛。只有在必要的時候,傳送電子信號到必要的迴路,腦才會工作。
迴路很多是一件好事,可是如果信號漫無目的地在所有的迴路中亂竄,就不能說是好事了。
舉例來說假設有一個人的眼前閃過一個黑影。為了要正確識別出這個黑影是隻貓,就必須立即針對認知貓的迴路傳送信號。如果此時信號也同時傳送到認知大象及認知老鼠的迴路,就會得出「完全搞不懂這個黑影到底是什麼」的結論。結果這個人就會因為害怕黑影而動彈不得。
在必要的時候,立刻傳送電子信號到必要的迴路。
換句話說,腦雖然有豐富的迴路,但這些迴路都會視狀況,而有先後順序之分。
這樣的腦才符合好大腦的定義,也是成功腦的必要條件。
優先順序分明的腦很能掌握要領,而且有敏銳的第六感,所以也會有好運氣。因為擁有這種腦的人不會去和會影響自己運氣的人合作,也不會選擇會影響自己運氣的道路。應該是說會影響運氣的人和事,根本就進不了擁有這種腦的人的慧眼。


「失敗」是腦進化的要件
怎麼樣才能擁有這種好大腦呢?
其實,不二法門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重覆經歷失敗的過程。

人類的腦會隨著各種體驗進化。
一旦經歷失敗後,電子信號會變得難以傳送到這次失敗經驗所用到的腦相關迴路,所以腦會變得比失敗前更不容易失敗。
相反地,一旦有了成功體驗,電子信號就會更容易傳送到這次成功經驗所用到的腦相關迴路。其中各式各樣的成功體驗中都用到的基本迴路,就會因為用到的次數多,成為更優先使用的迴路。這種基本迴路正是看清事物本質的洞察力迴路,也是超一流的專家所具備的能力。專家們可以利用這種迴路,瞬間找出「致勝關鍵」。而這種迴路只能藉著累積成功體驗後成形。
然而要大量增加成功體驗,多次傳送電子信號到重要的迴路,讓重要的迴路昇華為「基本迴路」前,卻必須先充分捨棄沒用的迴路。
邁向成功的基礎訓練,也就是捨棄沒用之迴路的過程,就是「失敗」。
世界上每一種失敗的存在,都是為了讓腦得以成長。失敗的次數越多,經歷越「無可救藥」的失敗,人類的腦就越能獲得敏銳的直覺。而擁有這種腦的人會成為發光發熱的專家、身段柔軟的大人。所以我們一點都不需要害怕「失敗」。
以前的人常說「年輕人要勇於吃苦,把吃苦當吃補」,或者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等等,其實這些話並不單單只是安慰的話,也不是結果論。腦科學已經確認這可是有助於腦成長的事實。


老是說「我還不行」的人,只是「失敗」的逃兵
明明算是會做事的人,卻無法擁有自己滿意的聲望和地位,這種人一定習慣列舉自己「做不到的事」。即使是一百件事中只有兩件做不到,也一定會特別強調那二件事。這是因為他們要先為「失敗」找好藉口。

開始嶄露頭角的年輕人,一定會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做得到的事」。至於「做不到的事」則會謙虛以對,但卻不會過分強調。因為他深深知道自己還不夠成熟,所以失敗是理所當然的經驗。

換言之,嘴裡老是喊著「做不到,做不到」的人,其實很傲慢。因為他們打從心底就覺得自己應該是完人。
所以社會大眾對於那些老是說「我還不行」的年輕人,其實一點也感受不到他們的謙虛,只會覺得他們很傲慢。如果你說這種話的原因,是想表示自己很謙虛,那還是從今天起就停止這種習慣吧。
當然,刷新世界花式滑冰最高分記錄,拿下男子花式滑冰金牌的羽生結弦選手說,「我還不行,還有很多可以做、應該做的事」,大家聽到這句話都覺得他很酷。只有這種獲得壓倒性勝利的人,才有資格說「我還不行」。

在做出成果前不要說「做不到」、「我還不行」,而且更不應該養成這麼說的習慣。
這是在面對「失敗」時,最必須銘記於心的處方。


因應上司無理命令的應對方法
話雖如此,當上司交辦一件自己能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時,難道也不能說「我做不到」嗎?
是的。不能這麼說。

上司交辦工作給部下,結果部下失敗了,這其實是上司的責任,而不是你的責任。
上司交辦一件超乎你能力所及的事給你,如果他是一位「英雄上司」,那表示他已經有失敗的覺悟,把這件任務當成是讓你成長的機會。在這樣的上司面前說「我做不到」,只會突顯出你的軟弱,讓上司失望。

上司交辦一件超乎你能力所及的事給你,如果他是一位沒用的上司,那就讓他去承擔失敗的責任吧。如果這個任務的失敗事關重大,甚至可能影響到公司外部時,那麼最好事前向上司的上司報告,告知對方上司交辦了這件超乎自己能力範圍的工作。報告的時候當然也不是去抱怨「明明我就做不到」,而是用「既然交給我了,我一定會全力以赴」的態度,趁機讓上司的上司知道這件事。

不過也不用逼自己吞下「沒人做得到的離譜命令」。如果是這種情形,不如就提出改善建議,取代「我做不到」的回答吧。

另外,年過三十歲之後,就不能接受不合理的交期。
如果把自己逼到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連週末假日都必須去公司加班,這並不是上上策。這樣只會讓自己的腦疲憊不堪,喪失敏銳的直覺力,一定不會有好結局。
每次有人提出不合理的交期時,我一定會先建議如下:「假如是這個交期,大概只能完成八成。如果無論如何您都必須在這個期限內取得某種成果,我是不是可以先交期中報告給您?如果您不是非得在這個交期內取得成果,我希望交期能延到○日。」
就算對方表示「你就週末來公司加班趕趕就好啦」,我也一定會拒絕,因為「為了顧客好,不能潦草行事」。當然,如果對方還是堅持「潦草行事也沒關係,你做就是了」,那我還是會假日來加班就是了。

最重要的是,這麼做不是為了自己著想。尊重自己專業的人,為了公司和顧客著想,絕對不會勉強行事,勉強為之只會讓腦疲憊。腦一旦累了,就不可能做不出任何成果。而且並不是只有動腦的工作會有這種風險,就算是有固定規則,一成不變的定型業務,只要腦累了,也會影響工作品質。如果發生在服務業,顧客就不會再上門。如果是體力工作,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如果說NO只是為了自己,看起來就很自私。不過如果是為了顧客說NO的專業人士,看起來就很帥氣。就算會被上司怒吼:「現在是說這種話的時候嗎?」我認為也有說的價值。就算當場還是被迫接受,但慢慢地四周的人看你的眼光就會改變,大家會對你刮目相看,知道「這個人絕對不會只是一顆棋子」。
職場其實就是冒險叢林。大樹底下雖然好乘涼,卻無法前進到下一個階段。


睡眠是大腦進化的黃金時間
讓我們來換個話題。你知道一天之中,人類的腦在什麼時候進化嗎?
其實就是在我們睡著的時候。
因為當我們醒著的時候,大腦忙著認知、思考以及輸出結果,所以根本沒時間去整合新知,讓新知成為迴路的一部分。不過當腦的主人進入睡眠時,意識領域的信號就會歸於沉寂,沒有公開的工作。這麼一來腦才有時間可以去消化新知。
具體來說,人類的腦在睡眠期間會多次重播白天清醒時的體驗,從中擷取知識和智慧。然後和過去的知識比較,徹底詳查,重新檢視大腦知識庫的品質。最後整合新舊知識並將之抽象化,產生慧根。
換言之,人類的腦是在睡眠期間進化的。

在人工智慧領域將這一連串的過程,稱之為「腦的學習效果」,當然這指的不光是坐在教室裡,在課堂上的知識學習。包含人際關係的奧妙之處、工作的技巧、藝術和運動的慧根等,都經過這一連串的過程,內化成腦迴路的一部分。
舉個例子來說:有位足球少年今天終於學會以前老學不會的運球。在他晚上上床睡覺前,他的體驗不過是控制肌肉的單純記憶。不過在他睡眠的期間,他的腦會將這些體驗昇華為運動的慧根,並寫入大腦皮質中的運動皮質。白天的鍛鍊經過夜晚品質良好的睡眠,變成人的慧根。
因此,睡眠和鍛鍊幾乎一樣重要。一寸光陰一寸金,把握時間努力精進是好事,但如果因此犧牲睡眠,那可就得不償失了。
英雄們!請務必重視睡眠!


睡眠的品質就是人生的品質
順帶一提的是,要提升睡眠品質,建議最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晚上十一點過後就不要再看電腦或手機,最好在半夜十二點前上床休息。而且要記得關燈,但是可以留盞腳邊的小夜燈。
深夜盯著手機或電腦的螢幕,對腦和身心來說,都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螢幕具有大自然所沒有的特性,所以會經由視神經無謂地刺激腦部。原本應該是一片漆黑的時段,如果視網膜(眼睛)持續接收到不自然的光線,就會影響自律神經,造成睡眠品質惡化,損害明天的記憶力和創造力,甚至會影響身為男性(或女性)的魅力。
這是因為視神經的後方,就是主宰自律神經的下視丘,下視丘附近則有負責分泌各種荷爾蒙的腦下垂體。而這些神經和腺體都會在夜晚工作,促進腦神經系統進化,同時促進肌膚、骨骼、肌肉的新陳代謝,分泌性激素。
換句話說,深夜還盯著螢幕看,不但會讓人變笨,還會影響身材,讓異性對你失去興趣。
再者,男性荷爾蒙睪酮素是讓男性能擁有男性化體格,和正常性功能的性激素。也有人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一天的尾聲有適度的肉體疲勞感」,隔日清晨才會分泌睪酮素。
再加上據說偶爾的生理、心理衝擊,也能刺激荷爾蒙分泌,所以偶爾熬夜工作,累到腳步虛浮,或許也不是件壞事。可是如果是因為沉迷在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社群網站)的世界中,忙著確認別人的動向而天天熬夜,那就太無聊了。這些事根本就不值得用自己的人生去交換。深夜打電動也是一樣的道理,偶一為之無妨,但萬萬不可養成習慣。

女性也是一樣。如果習慣盯著螢幕熬夜,人體就無法穩定分泌女性荷爾蒙。
女性荷爾蒙雌激素讓女性擁有豐滿的胸部和玲瓏有致的身段。女性荷爾蒙也可以讓女性擁有細嫩的肌膚。灰姑娘的魔法在深夜十二點就會失效,其實是很耐人尋味的一件事。熬夜的女性無法成為灰姑娘,說不定這正是給世間女性的教訓。
而且男性也好女性也罷,如果睡眠品質太差,腦就無法順利更新,無法孕育出電子信號難以傳送到失敗迴路,而容易傳送到成功迴路的好大腦。
白天痛徹心扉好不容易才獲得的經驗,可能因此船過水無痕,無助於腦部更新。同理可證,腦也無法記住白天一切順利的感覺。
真是如此的話,站在腦科學的觀點來看,這一天就是白活了。所以請大家要好好睡覺。


腦進化的三大關鍵
如前所述,失敗是為了讓腦認知出無用迴路的訓練。經歷失敗的當天晚上,腦會提升失敗時所使用的相關迴路的臨界值(引起生體反應的最低刺激量),讓信號難以進入相關迴路。這正是唯一可以取得明日的直覺力、創意發想能力、掌握要領的能力之方法。
好不容易經歷切身之痛換來的失敗迴路,必須確實經大腦消化處理。要增強大腦處理的效果,就必須遵守三件事──


一、別把「失敗」歸咎於他人
失敗時萬萬不可歸咎於他人。就算一○○%是他人造成的失敗,也要因為自己未能預防失敗的發生,而好好自我反省,把對他人的憤怒轉化成自己的心痛。
這並不是理想主義,也不是在提倡精神主義,而是為了讓自己的腦認知到這是一次失敗的體驗。
如果歸咎於他人,腦就不知道這是失敗體驗,無法更新迴路。明明就經歷了切身之痛,結果腦卻不能因此進化,不是太可惜了嗎?

我們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比方說明明自己下了正確的訂單,可是卻送來錯誤的商品。
這種時候一般人都會覺得「我明明沒有下錯單啊。太扯了啦!」,但是請你試著朝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這是類似型號的商品。如果下單時我有提醒對方就好了」,或者是「如果我避開旺季下單就好了,明明也沒有那麼急」等等。
會朝著不同方向去想的人,即使是他人的失敗,也要化為自己的經驗,寫入腦中,以後就可以避免重蹈別人的覆轍。這樣的人自然可以減少日常生活中犯錯的機率。
這還不是這麼做的唯一好處。將他人的失敗也視為自己的責任,這樣的人當然會受到周圍的人尊敬。
工作並不是把自己責任範圍內的事情做好就好。自己責任範圍內的事情做好後,確實地傳達給下一棒,最終做出正確的結果,這才算是完成任務。「自己做好了」並不代表「也正確地傳達出去了」。所謂的老手,就是知道個中差異的人。
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有為他人著想的言行舉止,這種人自然就會被周圍的人認為是「能綜觀大局的人」,順理成章地走上領袖的道路。
所以把他人的失敗當成是自己的痛處,這種資質正是做為領袖的條件之一。當然也是成為英雄不可或缺的資質。

就算是遭人狠狠地背叛,希望你也能反省自己為什麼讓人有機可乘,並且能憐憫那個人從此必須背負叛徒的枷鎖。
「都是他害的」、「都是公司不好」、「社會的錯」、「時代造成的」……老是像這樣把失敗歸咎於他人,腦就不會認知到這是自己的失敗。明明就經歷了切身之痛,腦卻沒有從中記取教訓。這就好像去牙醫診所忍痛接受治療,結果蛀牙還是沒治好一樣。了解腦部機制的人每每看到那些把不好的事都歸咎他人的人,都會覺得惋惜懊惱不已。
當然或許對方也真的不對,社會也真的不好,不過那是另一回事。既然自己也和這件事有關,就要從中找出自己應該反省的地方,這才是讓腦進化的第一步。所以在經歷切身之痛的當晚,就要把這件事當成是自己的事,好好反省,讓自己因為失敗而悲傷吧。
不過倒也不需要因此意志消沉,悶悶不樂。悲傷過後要記得,「我的腦會因此進化。等睡一覺起來,我的腦就會重生了」,帶著舒暢的心情好好睡一覺吧。
明明當下表情嚴肅,好像人生已經沒有任何希望的人,下一刻卻若無其事地上床睡覺。在旁人眼中,這樣的人雖然很奇怪,但看起來是不是充滿英雄氣慨呢?


二、別對過去的「失敗」耿耿於懷
對於過去的失敗,更不應該經常反芻,難以釋懷。
這也不是精神主義的主張。
而是因為這種行為可能會接回好不容易才切開的失敗迴路。

比方說在練習打高爾夫球時,有些人一開始就會先反省,「上次是因為這樣而失敗的,所以這次不要重蹈覆轍」。
只有不會進步的球員才會做這種事。重新喚醒回憶會讓失敗時的信號再次流入腦神經迴路。即使在反省的最後加上「這樣做不行」的否定句,也來不及了。好不容易才「讓大腦遺忘」的失敗迴路,因為這種行為又還魂了。
所有的訓練都不可以由反省開始。如果每次舉行商品開發會議,都先反省之前的失敗,這種公司一定無法成長茁壯。
更別說老是對失敗耿耿於懷、經常反芻的人,真的很危險。因為這種人會不斷地活化失敗迴路,導致自己的腦不論多麼努力要在睡眠中切斷失敗迴路,也不過是事倍功半。
在馬術比賽中,對於剛剛沒跳過的障礙物,選手會特地讓馬兒再次嘗試,直到成功為止。
其實只要有一個障礙物跳躍失敗,比賽就算是結束了。明明已經和勝負無關,選手還特地花時間讓馬兒再次嘗試剛剛失敗的障礙物,直到成功為止,這麼做其實有特別的意義──如果讓比賽在這次失敗時劃上休止符,這匹馬以後就永遠不可能跳過這個障礙物。
這種現象在賽馬中也能窺知一二:據說如果在某種戰術下,一匹馬曾經被其他馬匹超越而落敗,那麼下次面對同樣的對手,如果又祭出相同的戰術,這匹馬大都會直接放棄,根本沒有求勝心。
馬是非常纖細敏感又膽小的動物,所以失敗的記憶可能會深深烙印在腦海中,說不定馬兒的大腦採取的戰略就是「不再挑戰一樣的事(不魯莽行事)」。
人類雖然不像馬兒那麼怯懦,但是也必須要注意這一點。
我們不需要害怕失敗,但老是耿耿於懷放不下,也只會讓失敗迴路更加活化而已。結果就是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

所以年輕人千萬不要養成失敗的習慣。經驗不足的時候,一次的失敗經驗就足以帶給腦部極大的刺激。可是如果經常失敗,腦也會習慣成自然,認定這是「稀鬆平常的經驗」,而把這種經驗建構成堅不可摧的經驗知識迴路。然後有一天,你就會變成「失敗的專家」。
歌舞伎業界會讓演員的子女在兩~三歲時首度登台。據說四周的人對於這些小演員登台,都會高度拭目以待。小演員的長輩們事前會去向所有關係人士打招呼請託,邀請大金主們於表演當天務必蒞臨現場,坐在花道 兩旁的觀眾席,守護這些小演員。如果是年長的金主,可能也曾經守護過上一代演員的首度登台演出呢。歌舞伎業界名門的幼童只要走上舞台,說幾句台詞,會場中就會洋溢著幸福不已的感嘆聲,掌聲如雷絡繹不絕。「舞台是讓我滿足,光鮮亮麗的地方」,這種印象就會深深刻畫在這些小演員的腦海中。
據說要打造出舞台上的明日之星,小時候首度登台留下的幸福記憶非常重要。就腦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也是非常合乎邏輯的做法。
如果你已經踏入一決勝負的社會中,而且現在的做法,在一開始時並未得到「幸福的烙印」,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敗,建議你還是打掉重練吧。
只要給人類的腦一段適當的時間間隔,重新選定方法論與道具,再次設定「打掉重練後的首度登台」即可。這樣就可以重設大腦,從頭再來。
首度登台可以降低標準,在自己可以獲勝的地方,得到獲勝的經驗。或者是投入高難度的作戰,將勝負置之度外,讓自己充分享受參與其中的滿足感。重點就是不要讓大腦有「失敗」的感覺。只要讓自己身處在獲勝的情境中,或者雖然沒有獲勝,但卻充滿成就感的情境中即可。這次不要再讓你的大腦「習慣失敗成自然」了。

我認為讓自己養成負面思考的習慣,本身就是一項罪過。負面思考不但會帶來心靈上的負面影響,「讓自己因為憂鬱陰沉而表現不佳」,「讓身旁的人心情沉重」,還會讓自己的腦神經迴路品質嚴重低落。
指導者不能放著負面思考的年輕人不管,而是應該教育這些年輕人「儘量失敗不用怕。失敗了就要深切反省。但不需要耿耿於懷一直掛在心上」。如果你正是負面思考的年輕人,現在就立刻放棄這種習慣吧。
此外,千萬不要接近五十歲以上還負面思考的大人。後面也會再仔細說明,人一旦邁入五十大關,都會成為某一方面的達人。一路走來都習慣負面思考的大腦,就會定型為「負面思考的達人」。不論我們給這種人多麼積極正面的建議,都只會得到「可是……」、「不過……」、「反正……」的回覆。不論重覆多少次「你一定可以,好嗎?」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這種大腦已經無可救藥了,只讓他們去物以類聚了。
另外,從小到大就是「好孩子」、「好人」的人,比賽獲勝時即使受人稱讚,也常習慣說「這裡做得不好」。大家可能會覺得獲勝後還知道反省,這種態度很棒,可是其實這也是必須注意的一點。
如果反省的感言是「我還可以做得更好」,那倒無所謂,可是如果感言是「我那裡失敗了」,這樣就不好了。這二種感言聽起來很像,可是前者的大腦是鎖定更進一步的成功例子,而後者的大腦卻是再次提及目前的失敗而已,所以這二種感言對於大腦來說,效果可說是天差地別。
從今天開始,做個放得下的人吧。而且也不要為了想當個別人眼中的好孩子,而把反省掛在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