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作 者 作 品

生命的河流:七堂關於人生的成長課:(精裝典藏簽名版:專屬特贈《生命的河流》朗讀有聲書、珍藏單曲CD:生命的河流‧鷺鷥‧候鳥之歌、陶曉清簽名印刷版、精緻書盒)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家庭傷痕: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道謝,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職場百妖誌:吃瓜不尷尬,職場小白降妖求升必備30招
【1書+1筆記】好好走向終點線:人生最重要的10個終活練習
和父親打一場高爾夫:尋回失落的家庭記憶,史丹佛心理學家的重啟人生之旅
植物都知道:從植物身上啟動自我的覺察力,找到最自在的生命姿態


生命的河流:七堂關於人生的成長課(平裝:專屬特贈《生命的河流》朗讀有聲書)(CFR0278)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人生顧問
作者:陶曉清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7年11月03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2頁
ISBN:9789571371832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第三幕 憤怒與愛

青春期也可以不叛逆


身為家中的第一個孩子,從小又被期待做一個好榜樣,我確實是很愛惜自己的羽毛。小學畢業順利考上市女中(即現在的金華女中,當時為台北市立女子中學),初中畢業,功課只在中段的我,沒有考上高中聯考,對我而言,那真是非常重大的失落,但是爸媽並沒有太責怪我,反而跟我一起研究還可以再去考什麼學校。

當時我的第一志願是考女師(全名為台北女子師範學校,現為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將來當老師。誰知道錄取率比高中聯考還難;我又去考了私立高中的聯考,考上了商業相關的高中。那時我對聯考已經非常懼怕,聽同學說還有五專聯考,其中有我一直喜歡的廣播相關科系,於是我鼓足勇氣,跟爸媽說要去試試,如果考上了,我就再也不要參加任何聯考了。於是,世界新專五年制廣播電視科畢業,就是我至今以來最高的學歷。

我的青少年時期,剛好就是在市女中與世新念書的時期。我並不需要叛逆,因為我的父母從來沒有不許我做什麼。但是同儕當中,我確實看到許多同學經歷了很不安的青少年掙扎期。

在那個年代,我的父母親是很開明的,特別是我的媽媽。她從來沒有阻止我交男朋友,在有男孩子開始想約我出去的時候,她告訴我一定要讓男生到家裡來接我,並且在說好的時間送我回家。爸媽在我的青少年時期對我是非常信任的,我猜測也許因為這樣,我才願意什麼都跟他們談。否則我媽媽怎麼可能告訴我,要跟我約會的男孩來家裡接我呢?媽媽的說法是,如果這男孩心裡不夠坦蕩的話,就不敢到女孩子家裡去見她的父母。

我相信對有男孩子來約我的這件事,爸媽一點都沒有大驚小怪,甚至我曾跟媽媽說,每次跟我喜歡的男孩從學校搭車回家,時間都好短,我一下子就要先下車了。媽媽居然說:「那你就多坐幾站,跟他一起下車,再往回坐也可以呀!」

有一次跟男友出去約會,回家時間真的太晚了,結果我進得了大門,卻進不了二門。爸媽好好地訓了我一頓才放我進門,訓完才告訴我,他們沒有把大門鎖上,是因為不想讓我的男朋友以為我回不了家;等我進大門後,男朋友就回家了。因為我沒有遵守約定,就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我就是這樣學會守信用的。晚回家的確是我的責任,不能怨他人。我父母真的很懂得孩子的心理,沒有讓我在男友面前丟面子,又給了我一個終生難忘的學習經驗。

那時候同學們都很喜歡參加舞會,很多人都必須欺騙父母,偷偷地把參加舞會的衣服帶出來,回家前還得小心翼翼地把衣服收好,把口紅擦掉。反觀我媽媽不但沒有阻止,還經常幫我挑選參加舞會的衣服。我十歲就參加過爸爸媽媽辦的舞會,舞步是他們教的,我還擔任過爸爸同學的舞伴呢!

在我十九歲那年,媽媽興沖沖地幫我租了場地,還帶我去朋友家挑唱片、錄音樂,特地辦一場舞會來祝賀我的生日,我的同學簡直都羨慕死了。

有位同學的媽媽管教得特別嚴格,她是常常到我家來換衣服再一起參加舞會的玩伴之一。一次因為口紅沒擦乾淨,回家被她媽媽發現,從書包裡搜出了便服,被打了一頓。隔天上課看到她哭得紅腫的雙眼,我非常難過,就自告奮勇下課後陪她回家。我記得自己像個小大人似地對她媽媽說,在我們這個年齡,似乎不適合再採用打罵式的教育了。直到現在,那位同學還是很佩服我的勇氣。事實上,從那次之後,她媽媽仍然很嚴厲,但的確不再打她了。

現在回頭再看,就是因為父母對我採取尊重的教育方式,給我的感受是非常舒服的,因此當我的孩子也到青少年階段時,我願意採取同樣尊重的方式教育他們。

兩個兒子似乎也因此而不需要有叛逆的行為。小狀況不能說沒有,有時候也會讓我煩惱到睡不著覺,不過至少我們都願意對話。發生任何狀況時,我會先告訴他們,爸爸媽媽一定會站在他們身邊,陪伴他們一起經歷難關。

在孩子跟我的互動中,相對基金制度一直是我很喜歡的部分。

從小學開始,他們就有固定的零用錢,當他們想在日常生活所需之外,擁有什麼特別的東西時,我會希望他們至少先存到一半的費用。只要可以做到這一點,剩下的錢就由我們來支付。我認為讓孩子存一半的費用,就是要他們先以行動證明,是真心想擁有這個特殊的東西。

性能不能談?

家有青少年,做父母的經常會擔心如何跟他們談性。現在的社會風氣比當年開放,許多資訊上網就可以找到,但也可能因此造成更多迷惘或混亂的現象。

我的青少年時期,父母沒有正式跟我談與性相關的事,我們多半是跟同儕交換訊息。等我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我也認為正式的談話很尷尬,大多是在閒聊時穿插著談。不過,我記得當時很清楚地告訴他們,男生跟女生在發育時的不同,女生的月經是怎麼回事。所以當小球在小六時幫同學買衛生棉,我很開心,覺得自己教育成功了。

我也告訴他們,在適當的時候,性會是很美妙的經驗。我特別強調絕對不可以強迫他人做不想做的事。

我認為讓孩子知道真相,學會自我負責、承擔責任,是很棒的學習過程。如果認為孩子因為知道過程就會去嘗試,這是對他們的信心不足。

多年來,一直有機會參與相關課程,我經常見證到被錯誤性教育所烙下的印記,不論性侵或是性騷擾,都會帶給已經成年的人許多後遺症。其中我最心疼一位女士,在一次課程中,她在我的小組,可能對我有著信任,所以首度敞開心胸分享了保存好久的祕密。小時候她發現自慰時的快感,卻不幸被媽媽看到而受到大聲斥責,媽媽用許多不堪的話語指責她。從此她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罪人,認為自己不乾淨、不值得被人愛,甚至在跟我單獨面談時,她幾乎一直低著頭而無法直視我,聲音也很小。我除了告訴她自慰是健康的,如果問團體內的其他人,我猜可能人人都有經驗。我還鼓勵她既然來參加課程,就放心投入,因為那堂課正好是談悲傷與失落。

老師設計的一個活動是,邀請大家在紙上寫下一個自己難以啟齒的祕密,大家圍成圈,中間放著一盆水,水中有一些玫瑰花瓣。每一次由一個人走到水盆邊,把手中寫好的紙撕碎後丟入盆中。等所有學員都完成這個極具象徵意義的儀式後,再一起深呼吸,老師把混在一起、濕透的碎紙揉成一團,連同玫瑰花瓣全丟進垃圾桶。

我真希望她也那麼做了,但她逃離了這堂課。事後我跟她說,我覺得好可惜,不過我也知道,旁人眼中看來那麼容易的事,在當事人還沒預備好去面對前,它就是如此的困難。

我也常在課程中遇到勇敢的學員,大部分是女性,鼓足勇氣在團體中說出小時候曾遭到性侵或是性騷擾的往事。幾乎是每一次,都會引發許多感動,有類似經驗的人紛紛舉手發言,不但分享自己的往事,也說出他們聽到第一位學員訴說時的感受。

這帶給我們的學習是,走上治療之路永不嫌遲。就算加害者不在現場,甚至有的人已不在人世,對受害者來說,仍然可以用最適合的方式─或許是心理劇,或許是完形治療,帶領她說出:「你不可以這樣對我!」「你知道這件事傷我多深嗎?」「我恨你!」等埋在內心許久卡住的能量。

經過這樣的處理後,不一定會是願意原諒對方之類的浪漫結果,這也不是我們處理個案的目的。我的經驗是,當卡住許久的能量開始鬆動時,當事人可以逐漸放鬆自己緊繃了許久的身心狀態,足以面對人生更多選擇的可能性。

憤怒是一股向上湧升的能量

憤怒是個極大的題目,可以寫本書來仔細討論,瓊安就曾經寫過《好好出口氣》(Anger, Boundaries and Safety)來討論憤怒。憤怒是表面上的感受,通常在憤怒的底層,會找到其他的感受,可能是悲傷、恐懼、受傷、害怕被拋棄等。人會憤怒,通常是因為事情的發展沒能符合原先的預期,或是跟他的價值觀不合。
我們會害怕正在憤怒的人,是因為在記憶中,憤怒經常是與暴力連結在一起的,所以我們會認為憤怒的情緒也是非常可怕的。遇到會讓自己憤怒的狀況,不是逃開就是否認。壓抑的結果,那股巨大的能量不是對外爆發傷到他人,就是一次又一次地向內射傷自己。

其實憤怒時的身體症狀與興奮時很類似,都會心跳加快、血脈賁張、肌肉緊繃,腦子無法清明的思考。人在憤怒時好像要跟他人拚命一般,正是激發了他的爬蟲腦,以為自己在生死之間掙扎吧!

所以要經常清理自己的情緒,認清會讓自己一下子火冒三丈的情況,到底是發生什麼事,釐清之後再決定值不值得發火。通常做這種練習的學員在經過深呼吸、暫停一下後,都可能決定不發火了,因為不值得!

我小時候學到的是,絕不在人前生氣,因為那是沒教養的。於是遇到可能會生氣的事,我總是合理化一切,好讓自己馬上轉移目標。但長期累積的結果,就是會因為很小的事就氣到不行,而對方則是感到莫名其妙。有時候是不表達自己的憤怒,就用各種奇怪的藉口去指責對方,或是懲罰自己或他人。

學會覺察並對自己更了解後,我逐漸明白憤怒不可怕,可怕的是在帶著憤怒的情緒時所引發的暴力─不論是語言或肢體。

課堂上學員們最喜歡一起用健康、有界限的方式,在他人的見證下,以不傷自己也不傷他人的方式,釋放憤怒的能量。

當憤怒來襲時

二○○一年的十月八日,我先生在收到信用卡帳單後,問我這些錢是怎麼回事,我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很不爽。其實那是因為我之前幫別人刷卡,他們也還錢了,我把錢拿出來放在桌上,不知為何他竟然會那麼生氣,我們就大吵了一架。我氣得離家出去走走。之後我寫了一封信給他,我很欣慰自己沒有被憤怒沖昏了頭:

Dear,

請看完這封信。選擇寫信是實在不喜歡爭吵過程中不舒服的感覺,特別是被誤解、被貼標籤時,快要爆炸的感覺。然而,剛才走在敦化南路人行道上,我本來越想越氣的情緒,不知怎地一下子不見了。因為我似乎看見了兩個小孩子在吵架。

如果我真的是「被迫害妄想症」,我就得自己想辦法去克服,而不是在你問起:「這些錢是怎麼回事?」的時候覺得不舒服。

但是,也請你不要因為我有情緒而否定了我原本的善意。我知道你常會為錢煩惱,這是我們很大的不同,因為安全感的底線不同。我本來這個月就打算把信用卡的錢還給你。因為我知道刷了不少,事前也跟你打過招呼,而且人家也已經把錢匯進了我的戶頭。今天下午我去交了我的信用卡費,順便先提了兩萬元,剛才只是先把一萬五放在桌上,我不知道為什麼你會震怒。

看到你趴在桌上傷心的時候,我其實是很心疼的,你一定壓抑很久了。但是隨之而來的是不解,我真的沒有意願要如此傷你,到底是怎麼了?

我以前在你每次說出如此絕情的話時,都會傷心欲絕,感覺自己完全被否定了。剛剛一開始時也是如此,氣得手腳發軟。不過我自覺進步的是,我不到一個小時就意識到你是在說氣話,而這些氣話一定是我的行為或言語勾起的。請想一想那是什麼好嗎?是我說的什麼話?什麼動作?什麼語氣?讓你那麼生氣!我還想請你想一想那麼生氣的背後是什麼情緒(通常憤怒下面一定還有著悲哀、受傷或是恐懼)。我們的循環通常是:你問我關於錢的事,我有了負面情緒後聲調就上揚起來,如此一來一定引發你更大的負面情緒,然後事情就很不好玩了。我知道每次你問我錢的時候,我的情緒代表的是什麼,是覺得你不信任我有處理金錢的能力,或是你一定又嫌我浪費錢了。我知道其實自己並不浪費,而我本來就不是會管錢的人,所以不應該為了這個鬧情緒,以後會繼續警惕自己這個部分。

其實我最難過的是感覺被你全盤否定,當你發誓從今以後:「再也不如何如何……的時候,我會因為你又要跟我一刀兩斷了而真的很生氣。不過我前面已經說過了,我希望找出讓你如此生氣的原因,才好「對症下藥」。

我這些年來所花費在成長上的心力,希望不是白費的。所以常常在被你誤解之後,都希望能說清楚,然而太多的過往糾纏不清,我雖然十分努力但還是時常會掉入情緒裡去,情緒一出來便無法客觀。我也常覺得你無視於我的改變,老往我身上貼過去的標籤,這也是我無法釋懷的事,因此我會很難過。

如果你還有火,就等氣消了再跟我說話吧!或是也用寫信的方式。我希望你原諒我只是個平凡、有脾氣的人,不過我早就不用發脾氣來控制你了,這至少是個進步吧!

Dear. 二○○一年十月八日

我們安然度過了那個難關,我申請了自己的信用卡,不再用他的附卡。幾年後他為了幫我累積飛行里程,而申請了我的附卡。真沒想到現在偶爾換成我問他:「怎麼花了那麼多錢?」

Loving 是行動,不是言語也不能交換

至於愛,那更是重要的學習。小時候我們認為被愛的方式就是受到無微不至照顧;長大以後,也以為愛一個人就是要好好照顧他──用自己認為對的方式。卻忘記了每個人在意的事情是不一樣的。愛,需要對話,也需要更新,愛是行動。

我們是根據過去的經驗,模仿身邊大人的行為,學會什麼是愛。因為大人可能會說:「你不乖,我就不愛你。」或是:「你不照著我的安排去做,我就不愛你。」流行歌曲中常會聽到:「你愛我沒有我愛你多」或是:「我是那麼愛你,所以你也要一樣地愛我。因此我們常常以為愛是可以秤量的,是可以用來交換的東西。
不過,愛其實是一種感受,是流動的,是無法秤量的。我們可以重新學習,愛人要以對方為中心,不求回報也不能強迫。

我們常常忽略了愛一個人的同時,也可能會不愛他的某些行為。又愛又恨是可能的!以前愛這個人,現在不愛了,也是絕對有可能的。抓住一個明明已經不再愛自己的人,極力想要挽回,往往徒勞無功。真希望在針對青少年的教育中,可以加強以尊重與愛為前提的生命教育。如果人不以占有另一個人為目標,而能珍惜當緣分來時能共處一段時間,緣分盡時能善了,學會珍惜、學會放下,明白人在脆弱時會受傷,但也有能力找到痊癒的方法,接受生命的實相而不耽溺在浪漫的想像中,絕對可以避免許多悲劇的產生。

在工作坊時,我最喜歡帶學員做的練習,是讓他們兩人一組,互相提問。這些問題包含:他人對你做什麼或說什麼,你會認為自己是被愛的?當你愛一個人,你會做什麼或說什麼,讓他認為你是愛他的?

我會給每個人將近十分鐘來回答問題,過程中經常有人會因感動或傷感而流淚。因為分享的對象常是陌生人,沒有任何恩怨情仇,又都是在心靈非常敞開的狀態,做完這個練習,他們通常會非常感謝對方。大家多半會意識到自己在愛情中的模式,同時又能看到彼此是如此的不同。


03青少年危機

陳怡安在《人生七大危機》提到的第三個危機,是青春期危機,分為四個段落:

第一段先談青春期的生理現象,十三到十九歲的青少年身體發育期,經常會跟他人比較而產生自卑感,最大的挑戰是要接納完全不一樣的自己,性機能的蓬勃發展也需要調適。

第二段談的是青春期的心理現象,包含理想與幻想混淆、自卑與自大不分,是個認同的尷尬期,不滿現實、對抗權威、經常處於衝動的狀態,被情與性所困擾。

第三段談的是青春期的心理需求,他們會需要可分享祕密的友伴,擁有自己的祕密而不想被干涉,渴望被認同又希望自己是獨特的,需要他人的支持,也需要冒險,藉此發洩精力。

最後談到回應青少年的方法。大人要先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允許青少年做自己想做的事,但要先訂定契約,學會用提問的方式來跟孩子講理溝通。重視孩子的感受世界,特別是在孩子被視為叛逆時,其背後的實相為何?還要認識與接納孩子的朋友。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