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譯 者 作 品

跑者之道:一趟追索日本跑步文化的旅程:: A journey into the fabled world of Jap
侘寂:追求不完美的日式生活美學
每一刻‧都是最好的時光:一日一練習‧找回美好人生健康轉速的100項正念日常
一次讀懂成功學經典
生而自由,寫而自由:一個美國記者與南非女孩們的心靈寫作課
城市修道者:暫停時間,尋找成功、快樂與平靜的幸福法則
超馬跑者的崛起:人類耐力與意志的極限挑戰
我從人生谷底悟出的快樂致富法
每一個否定,帶你更接近肯定:運用自己的高敏感天賦,讓靈性提升夢想成真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家庭傷痕:父母在等孩子的一句道謝,孩子在等父母的一句道歉
職場百妖誌:吃瓜不尷尬,職場小白降妖求升必備30招
【1書+1筆記】好好走向終點線:人生最重要的10個終活練習
和父親打一場高爾夫:尋回失落的家庭記憶,史丹佛心理學家的重啟人生之旅
植物都知道:從植物身上啟動自我的覺察力,找到最自在的生命姿態


一次讀懂心靈探索經典(KAX1073)
50 Spiritual Classics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知識叢書
作者:湯姆‧巴特勒─鮑登
       Tom Butler-Bowdon
譯者:游淑峰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年08月16日
定價:600 元
售價:474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496頁
ISBN:9789571378909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內文摘錄



  內文摘錄

1964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Think on These Things

「天降甘霖是一件極其美妙的事,不是嗎?它把葉子沖洗乾淨,大地一片清新。而我認為我們全都應該將我們的心靈沖洗乾淨,如同樹木被大雨沖洗,因為它們蒙上一層累積數世紀的塵土,我們稱為知識與經驗的塵土。如果你我每天清洗我們的心靈,讓它從昨天的追憶中解放,我們每個人都會擁有一顆清淨的心,能夠處理諸多存在問題的心。」

總結一句
藉由學習思考時如何超越文化的桎梏,成為一個真正的革命者。

同場加映
《路標》道格‧哈馬紹
《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羅伯特‧M‧波西格
《禪者的初心》鈴木俊隆
《當下的力量:通往靈性開悟的指引》艾克哈特‧托勒

25
克里希那穆提(J. Krishnamurti)

你的人生是是否是一個追求成功的偉大奮鬥?你是否害怕平庸?如果這些問題剛好可以代表你,那麼,從你孜孜矻矻的生活中放個小假期來讀《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吧。這本書也許堪稱是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最實用的一本著作,這本書的靈感來自他與印度學校學生的問答,足以觸動普世的心靈。

克里希那穆提教導這些學生說,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為我們找到一份工作預做準備,而是「幫助我們了解人生的整個過程。」教育是關於如何愛、如何簡單生活、如何從偏見、迷信與恐懼中解放我們的心靈。若沒有這些知識,我們將機械式地走過人生,而不是成為一個我們可以成為的真正有創意的人。「如果心靈不能穿透它自己的藩籬,」克里希那穆提說:「會是一件悲慘的事。」

透過書中確鑿的邏輯,《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粉碎我們從名聲、金錢與成功得到救贖的信念,證明對這些虛榮的欲望,最後只會導致悲傷。如今每個人都想成為「某個人」,但克里希那穆提讓我們知道,這股衝勁如何弔詭地大量製造出凡夫俗子。

企圖心與成功

這本書長篇大論地詳細闡述世俗成功這個主題。我們的文化盛讚企圖心與成就,結果,我們覺得自己必須永遠為某個目標努力。但克里希那穆提提到,想要成為某種人物的欲望,結果總是以失望和空虛告終。這不是一種明智的生活方式,因為這意味著你總是對眼前不關心,籠罩在羨慕與無止境的欲求不滿之中。克里希那穆提說:「我們都想要成為名人──而我們想成為某個人物的那一刻,我們就不再自由。」這句話與你在勵志書裡讀到的正好相反,但他的看法聽起來是真的。

知足常樂是有道理的,但有誰會想要放棄自己發揮潛能的機會?克里希那穆提指出另一個不至於導致心情低落或心神喪失的說法。他提出,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幫助人們確認他們喜愛做的事。做你愛做的事有雙重的好處:你不將只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超乎尋常的滿足,而且你對工作的熱情也將使「成功」水道渠成。

企圖心要我們不斷地活在未來,而這個未來即使真的到來,可能仍讓我們感到空虛。但志業意謂我們可以享受我們的工作,遠離達成某個結果的焦慮。畢竟,沒有任何事是恆久的,所以,不巧取豪奪的人對世界是比較好的。目前,我們的文化是建立在競爭上的,然而從事對我們獨一無二的工作,將使得競爭變得毫無意義。只有當全部人的目標都鎖定在單一?賞時,才需要競爭,而每一個人必須明白,寶藏並非「遠在天邊」,而是在我們自己的能力與興趣中找到。這樣才是智慧。

安穩的迷思

我們想要讓生命長長久久,但這麼做其實違反自然,也使我們痛苦。只有永遠活動的心、沒有停駐在某個地方或固著的想法,才能與生命和諧,因而充滿喜悅。克里希那穆提說,人類「遠離人生流動的潮流,為自己挖了一個小池子,而且在這個小池子裡,他們停滯、死亡;然而這種停滯、這種腐敗,我們稱之為存在。」

這些話相當尖酸刻薄,但這一小池子的家庭、工作、恐懼、宗教等等,會不會就是我們為自己製造,以免於體驗更寬廣真實的人生?我們愈相信生命之河旁邊的這個地方是安全的,我們愈無法覺知生命的本質──不斷的變動。克里希那穆提說,我們緊緊抓住知道的事,但在緊抓的同時,我們成為一個活在恐懼中的人。

所有這些並不意謂我們必須放開我們人生外在的情勢,而是意謂我們需要認同我們所創造的一個適合自己的生命寫照。生命的目的是發現真理,如果不積極試著接近事物的核心,那麼我們很快就會老死。

解決問題

如果我們的心被問題占滿,便永遠無法解決問題。「只有心無旁騖的心,可以清淨來了解問題,」克里希那穆提說。如果你可以在你的思緒中創造一個空間,將可以重新獲得一個清淨與創造力,這是一般被接踵而來的雜念與煩惱重壓的心所無法體驗的。

如果一個使我們捲入雜念潮流的心念被用來解決問題,它想出的解決方法將不會很理想。然而,摒除這個心念,優雅的解決方式就會出現。我們以為心智是一切,但它不是。我們可以藉由接通超越我們大腦的宇宙巨大智慧,豐富我們的生命。弔詭的是,藉著停止心中永無休止的雜念,我們也可以獲得自知。因此,若是帶著目的性,不思考可以是智慧的最高形式。

創造的人

克里希那穆提寫道,大部分的我們都過著像技術人員一樣的人生。我們機械式地學習、通過考試、找到一份工作;我們學習在這個社會上成功的技術。但是,若我們不關心真正重要的事情──美、愛、和平──那麼,我們就會活在一個看似辛苦、支離破碎的世界。所以,我們可以選擇當一個技術員,或者是一個創造者;活得比較不像一個人,或者比較像一個人。克里希那穆提評論說:

「只有當你捨棄時,可以更有創造力──意思是,真的,當你摒除衝動欲望、不再害怕不存在、不再害怕沒有得到、沒有達成。」

一個學到社會如何運作,而且「飛黃騰達」的人,需要某種技術上的信心。這會導致驕傲。但有另一種信心是來自從體制外思考。這種信心是比較赤子之心的。克里希那穆提說,如果我們少了它,我們「將會被集體吸納,而且迷失於平庸之中。」如果我們盡全力保有自己,我們會明白,真正的創意不是被社會接受的或流行的事物所形塑。一位技術人員可以生產出「結果」,但是一個創造者,藉由他們存在的本質,以及他們專注於重要的事,將改善他們周遭的世界。

克里希那穆提談到具備反叛精神之必要。在這一點上,他指的不是從內部改變社會,而是反叛現存的觀看與思考方式。如果你反叛「這個體制」,如果你遊說改革,那不就像一個囚犯在監獄中為了更好的生活條件而反叛?真正的革命不是抱怨監獄,而是超越鐵窗,從更大的格局中檢視這個機構。

我們需要用這樣的角度來看我們自己的心,看見它的運作,並且了解它為什麼得到它的結論。例如,我們無法藉由消除法來阻止我們的貪婪與嫉?;只有當我們把心看成一個整體,它們才會消失。當我們承認我們的心中充滿貪婪、嫉?、憎惡與企圖,我們才可以創造一不屬於這些念頭的空間。能夠仰賴存在於思考大腦之外的創新泉源時,才是一個自由人的開始。

幸福與愛

因為我們是努力達成目標的人,我們也相信幸福是某種我們可以追求的事。然而克里希那穆提嚴正指出,幸福無法被「找到」,它是意義的副產品,而且只有在無所畏懼的時刻才會出現。它不是來自成就或企圖心;生命就存在於我們幾乎不關心這些事的時候,在我們沈迷於一項任務,或者感覺是周遭環境的一部分的時候。甚至想到或說到幸福,都意謂我們不與它的源頭同在。

追根究柢,不快樂來自於缺乏愛,或者是我們自己與他人之間的距離。這個距離是由我們的評斷與批評造成的。若我們只想著我們自己和我們的目標,就很難真正地愛;對其他人而言,他們只感覺到表面工夫。努力的人會說,愛很好,但它只是一個美夢──在此同時,我必須在世界上立足。克里希那穆提辯駁說:「愛是世界上最實際的東西。」充滿企圖心的人尋求權力,在他們奮力追求時,他們看不見愛是我們所知最偉大的力量。大愛是大智慧,因為它知道最終愛是唯一重要的事。

總評

近年來,鼓勵人們從事他們喜愛的工作,而不是為溫飽工作,成為一種流行,而克里希那穆提的這本書出現在此潮流風行的多年之前。他也明白我們的名人文化,在這種文化裡,每個人都想要成為另外某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也明白最後導致的悲慘命運。

《人生中不可不想的事》幾乎不像是我們傳統上理解的心靈書籍,但它是關於敞開心胸。它是關於表現智慧,雖然不是我們一般認知中的智慧。每個人都以為他們是一個自由思考、具有靈性的個體,而這往往離事實很遠。
這本書讓你不禁問自己:我究竟是人生的技術員,還是創造者?

◎克里希那穆提

克里希那穆提於一八九五年出生於印度的馬德拉斯(Madras,現在的清柰〔Chennai〕),父母為婆羅門。他的父親在清柰郊區的阿迪亞爾(Adyar)神智學協會(Theosophical Society)總部工作。十五歲時,神智學協會的領導人安妮‧貝贊特(Annie Besant)與她的合夥人雷貝特(C. W. Leadbeater)發現克里希那穆提明顯具有驚人的「光輪」(aura)。他們正式收養他,並帶他到英國受教育。他被奉為「世界的導師」,一九一一年時,「東方之星會」(the Order of the Star in the East)圍繞著他成立了。

一九二九年,克里希那穆提宣布他不是彌塞亞,甚至也不是一位古魯,離開了他的保護人和神智學運動。他展開旅行與演講的生活,最著名的是獨立心智的哲學,以及謹慎設定信念。他於一九八五年去世,而「克里希那穆提基金會」持續讓他的著作普及。

 
內文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