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自 序】
【導讀】薪火相傳,報恩人生──師徒制:父母心 × 孝子心

心理勵志

【類別最新出版】
微創傷:你以為沒什麼事,其實很有事
愈跑,心愈強大:跑步教父席翰醫生教你成為自己的英雄(再戰十年版)
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修復發展性創傷,從「把自己擺在第一位」開始
醫美大叔的戀愛腦摘除手術
從此不再煩惱


行孝:激發匠人精神的核心秘訣(WX04001)

類別: 心理‧勵志‧占星>心理勵志
叢書系列:正好文化
作者:秋山利輝
出版社:正好文化
出版日期:2020年10月23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變形25開/平裝/144頁
ISBN:9789869715560

 放 進 購 物 車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自 序】【導讀】薪火相傳,報恩人生──師徒制:父母心 × 孝子心



  【導讀】薪火相傳,報恩人生──師徒制:父母心 × 孝子心

◎梁正中(匠人精神〔孝道〕傳習中心發起人)
  近年秋山木工坊主人秋山利輝先生所寫的《匠人精神》I、II中文版上市以來,很多華人企業家、教育工作者等「追星」到日本「取經」,甚至有家長想把孩子送進工坊受教,然而,幾乎都無功而返。

  或許是因為,外行的只看熱鬧,內行方知看門道?

  到底秋山木工修的是哪一門?行的到底是哪一道?

  秋山木工坊於秋山利輝先生二十七歲時(一九七一年)創立,類似傳統「店家」──「前店後家」模式。秋山先生少時得益於「師徒制」,過程中看到越來越多工匠讓技藝淪為爭名奪利的工具,因而立志改變「時弊」開辦工廠,但定位為「學校」,旨在「為二十一世紀日本乃至世界培養一流人才」。

  秋山木工坊本質上是師徒共住八年的家,是木匠的技校,更是磨練心性的道場。他把95%時間心力花在教育人品。秋山弟子在會社宿舍過集體生活,一起掃除、做飯、幹活,日復一日歷事練心,以期德技雙修,成就儒家君子的人品之根:從孝道而學「君子素位而行」。透過學會為人徒弟(學生),同時也明白如何為人子女。學徒五年期滿,經考核成為工匠後,還有三年「報恩期」,要練習帶領新進同學、學會為人師父(老師),同時也為來日為人父母作預備。

  首先來看秋山先生如何作師父?如何為人父母?

  一、德的層面:秋山先生是「學為人師、行為典範」的師父,傳道、授業、解惑。與一般工廠不同,秋山先生創業初衷就是要傳承匠人精神,而人的精神若欲彰顯在平常日用中,仍不外乎中國儒家的修齊之道:齊家在一人身修,修身在立德(即正心誠意),德之本在孝。正如《孝經》所開宗明義:「孝者,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二、技的層面:秋山先生是日本一流工匠,其作品很早就被選為日本皇室御用。

  三、家的層面:秋山先生是弟子們的嚴父,教導過程一如禪宗師父,非棒即喝,嚴格評審、不輕易表揚,以助弟子破除小我、發明心地,從而激發他們恭敬的孝心,及大公無私為天下的胸懷;秋山先生也是弟子們的慈母,教大家學習生活、鍛鍊身體、乃至協助成家,慈愛滿滿。凡弟子結婚,秋山先生都會致上祝賀禮金;婚後生了孩子,也還另贈禮金。

  《孝經‧聖治章》說:「聖人因嚴以教敬,因親以教愛。聖人之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其所因者本也。故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不敬其親而敬他人者,謂之悖禮。」重在傳承的「師徒制」育人方式,實則是師道、孝道合一。秋山先生為人師父,的確名副其實「亦師亦父」。

  秋山先生喜歡隨身攜帶家譜,每日念誦父母和祖先的名諱。秋山木工坊的訪客應該都看過他展示的十二代家系圖。這些年,我很榮幸常受邀到秋山先生家作客,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見他一大家子和樂融融。秋山先生家是當今少有的大家庭,十二人一起生活,各司其職,忙中有序,即便是幼小稚子也會主動為賓客奉茶、整齊擺放鞋子,努力分擔力所能及的家事。
秋山先生家平常對弟子們也是完全敞開的。在家,他把自己活成子孫的榜樣;在工坊,他也是弟子們的楷模。今天有多少人做企業、辦學校、乃至養兒育女的目標,是為了國家、民族乃至世界培養一流人才?有多少人意識到自己心性的真修實練是最重要的前提?如果自己不是心性一流的人,又怎能培養出心性一流的人才?

  其次,來看秋山木工的弟子們如何學習作徒弟?如何學習為人子女?

  德的層面,他們是徒弟,要傳承匠人精神;技的層面,他們是學徒,必須完備一技之長;家的層面,他們是秋山先生的另類子女,每天跟隨秋山先生、耳濡目染,自然明白了為人子女的本分。
  秋山木工的弟子們在做、而其它公司沒做的,其實僅僅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孝敬父母師長,實踐孝行。
  長達八年合宿期間,秋山先生活用各種手眼,引領弟子們學會作人子女,學會在孩子位上「愛其親、敬其親」,「拚命讓父母開心、感動」,因為只有這樣的人,將來才可能贏得親朋與顧客的心。

  秋山木工坊招生還要面試父母,並邀家長參加木工展覽會,而且規定弟子必須以日誌手繪本定期向父母彙報學習狀況,既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感恩心,同時無形中又鼓舞父母一起成長。秋山弟子的父母中,就有因為「不想輸給正在努力的孩子」而再去上大學的案例。

  有一次,與秋山先生談到,若父母有大缺失,子女應如何盡孝?我提及中華祖先舜帝的故事。相傳舜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等,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記恨,仍恭敬父親,友愛弟弟。《中庸》肯定舜的孝行:「舜其大孝也與!德為聖人,尊為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大德者必受命。」舜告訴我們,孝道是不管父母慈不慈,只問自己孝不孝。道是相對而生、絕對而行的。只有行孝至誠,才能讓自己、乃至生命之河上游的父母祖先等,能彌補罅漏,滌洗清淨。這才是真正的「君子素位而行」。

  秋山先生聽了頗有所感,本書「行孝的十個方法」中,便特別撰寫一項:「行孝要繼承父母德行的優點、補足缺點」。

  師徒之間同頻共振,交匯點就在這一顆「心」。秋山木工教育是心育,貫徹的都是心法。師父,必須擁有傳道心、父母心。弟子,必須擁有承道心、孝子心。師徒齊心協力,素位而行,正心誠意功夫到家,則師父能隨順弟子根器,觀機逗教;徒弟會緊緊跟上師父心教,聽話照做,直至最後經守破離而超越師父。

  因此,師徒制育人,在上位者能「素位而行」,能常捫心自問:我把自己活成徒弟/孩子/下屬的模範了嗎?他們是否有樣可見、有樣可學?在下位者也要「素位而行」,能常內觀反省:我有承傳師父/父母/上司的優秀品質、見樣學樣了嗎?他們是否以我為榮,因我驕傲?《孝經‧感應章》明示:「孝悌之至,通於神明,光於四海,無所不通。」行孝是處下位者究竟圓滿的活法。

  如此,「師徒制」育人方式才能真正落地,一流心性人才的培養才能得到實現。

  回想起我與秋山先生一見如故,或許正因為孝道精神上的相契。大學時,父母為了讓離家出遠門的我安心,三天兩頭寫信給我,我感受到父母的慈愛,信到必回,報告日常。後來與父母往來信件居然累積達七、八百封。父親七十歲生日時,我將那些信編輯成冊,並請畫家手繪插圖,當作生日禮物。那讓父親一見就激動到老淚縱橫。最近十多年來,跟父母共住時間最多。看到父母老當益壯,每日精進身心,我也重回赤子,盡享天倫之樂。正是可敬的父親和愛人如己的母親,潛移默化,自幼為我深深扎下孝根,而後我也開啟了孝道傳家的旅程,每年給孩子們創造分別盡孝的機緣。每次兩週左右,完全一對一的「二人世界」,把自己完全交給孩子,讓孩子主導一切,帶著我一起過日常、歷世界。過程中彼此成長成全,任世事風雲變幻,但父女同心協力,一起探索分享人生活法。

  學習為人父母(師父)、為人子女(學生),是每個人一生的功課。懷抱對父母祖先的知恩、感恩、報恩之情,我們將效仿秋山先生及其「師徒制」,籌建匠人精神(孝道)傳習中心,使之成為立志用自己的生命體證究竟活法、願意具有一流心性的「成人」之孵化器。

  願天下事功有成、志願成為秋山先生這樣的「人師」、「心師」的父母、教育工作者、各民生行業的領導者等,與我們一同共住、共建、共享可以進德修業、安頓生命,以至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人生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