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
推薦序 2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譯 者 作 品

未來產業
未來工作在哪裡?:決定你成為贏家或新貧的關鍵
學創意,現在就該懂的事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新世紀管理大師(BE0077)
The Capitalist Philosophers: the geniuses of modern business--their lives, times and ideas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NEXT
作者:安竹‧蓋博
       Andrea Gabor
譯者:齊若蘭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0年12月19日
定價:350 元
售價:276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68頁
ISBN:957133269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推薦序 1推薦序 2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



  書摘 4

對於工作時間的研究成為泰勒理論的要素,泰勒曾經如此形容他的步驟:

一、把每個工人的各項工作內容都轉換成簡單的基本動作。

二、挑出所有不必要的動作,並且取消這些動作。

三、仔細觀察熟練工人的基本動作,以碼錶記錄時間,從中挑出最快、最好的工作方法。

四、描述和記錄每個基本動作及合理的工作時間,並且加以整理分類。

五、研究並記錄當優秀工人實際操作時,應該在工作時間上放寬多少百分比的彈性,以涵蓋工作時不可避免的延誤、中斷和小型的意外等等。

六、研究並記錄假如要防止工作疲勞,應該容許工人每隔多少時間休息一次,每次休息多久。
幾年後,泰勒重要的追隨者和合作夥伴湯普森(Sanford Thopmson)研究了密韋爾的數據,結果發現那些資料對於決定工人每天最大產出沒有任何幫助。湯普森改善了工作時間的研究方法,例如他改善了筆記本的設計,在裡面暗藏一個碼錶,因此研究人員(理論上)可以記錄工人的工作時間,而不被發現。湯普森的結論是,在密得韋爾得到的數據多半不正確,或是有重要疏漏,因此沒什麼用處。

而且湯普森最深刻的觀察,當時泰勒多半沒有注意到。例如湯普森在報告中說:「當我想計算平均值時,最大的困難在於……每個人的『個人平均值』簡直南轅北轍。」多年後,被泰勒推舉為科學化管理模範的林克貝爾公司(Link-Belt)董事長道奇(James Mapes Dodge),在泰勒過世前不久曾經表達過相同的觀點:「我相信,當我們說科學管理是以精確的科學為基礎時,我們錯了,事實上,在工作時間的研究中,我們加在基本工作時間上的種種伸縮幅度,根據的都是個人的判斷,還不足以稱之為『科學的』判斷。」

然而,在研究工業時,泰勒卻從來不肯認真考量不可預測的「人」的因素,以及這個因素對工業生產力的影響。他連續多年都努力想發展出一套決定勞工最大產出的科學標準。研究泰勒的重要學者尼爾森(Daniel Nelson)曾寫道:「他幾乎從來不肯承認,人類可能和機器同樣複雜。」

後來,泰勒和湯普森在對工會的態度上,出現重大分歧。甚至在泰勒 1915 年過世前,他的許多追隨者都開始接受工會,並且也認為「開明的管理」和「工業民主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這是泰勒自始至終都不願承認的觀點。

泰勒真正感興趣的是技術,而不是人。掌握了金屬切割的技術,也累積了不少對工作時間的觀察後,泰勒開始針對密韋爾的金屬切割作業,進行流程改造。

他仔細研究工廠老手的工作方法,希望把金屬切割的工作分為幾個「基本」步驟,例如每一次切割之前先調整機器、然後進行切割、停止切割、移開切割完的成品等動作。儘管不同的工人可能負責切割完全不同的零件,但是切割的「基本」動作卻完全一致。因此,提升生產力的祕密就在於改善基本步驟,並加以標準化,然後將之運用在更廣泛的生產作業上。泰勒詳細研究每個零件的基本生產步驟,然後再整體思考,應該如何改善生產設備和修正個別工人的作業方式。接下來,泰勒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說明卡,上面鉅細靡遺地說明每項工作的做法、作業順序等所有工人該知道的事情,同時也包括了機器安裝步驟、每個步驟所需時間等等。現在,當機械工在車床旁邊坐下來時,他沒辦法再照自己習慣的方式工作,而必須遵照操作說明卡的指示完成工作。

後來,泰勒還打破傳統的領班工作內容,創造出依專業分工的領班制度(例如負責機具檢查和維修的領班),同時還建立了企劃部門。對於泰勒的企劃人員而言,這張操作說明卡的功能就好像傳統工匠手中的藍圖一樣。

在分割工作的過程中,泰勒自然也找到不少值得改善之處,並因此節省了時間和成本。舉例來說,在撰寫汽鍋維修的操作說明卡時,泰勒發現維修人員工作時必須彎曲著身子做事,因此動作快不起來。於是泰勒設計了膝蓋和手肘護墊和特殊的工具,希望能消除工人的不適,結果汽鍋維修成本從 62 美元劇降為 11 美元。

在泰勒機械導向的想像中,勞工不是激發創意和流程改善的泉源,而是整個生產機器中特別容易出問題的一部分。儘管他渴望向卓越的技術工人學習,也準備把優秀的工人升為領班,但是他卻剝奪了一般工人大展身手的機會。

在實施科學管理之前,有經驗的工人對自己的生產工具都投注了很深的感情。舉例來說,過去機械工人都自己照管工作時需要用到的生產設備,他必須自己為機具磨光、上油,也擁有自己的活動板鉗、測徑器和畫線器。但是,等到一實施科學管理後,不管是機具維修、機器切割速度及切口深度,或在什麼情況下該用什麼工具,都不再是個別的機械工人能主觀判斷或決定的。

泰勒的解決方案是不再讓工人負責照管機具和整個工作流程。但將近百年後,戴明所推動的全面品管運動則把泰勒系統化改善流程的做法沾染上更多人性化的色彩。例如,戴明很可能會勸泰勒,假如想要找出裝卸鐵條的最好方法,讓工人們一起腦力激盪想出的法子,可能比任何帶著碼錶的效率工程師都管用。

因此,儘管泰勒主義的擁護者為新世紀的來臨而歡呼,在工人眼中,科學管理卻是剝奪了工人權利、缺乏人性的一股力量,工人被貶為機器的附屬品。領導美國勞工聯盟的甘普斯和其他工會組織者就認為,他們必須盡一切努力,與泰勒主義奮戰到底。在甘普斯筆下:「(泰勒的系統把)工人變成只是大機器裡面的一個齒輪、螺釘帽、或釘子,不過是機器裡上百個、或上千個零件之一,每天只需要重複幾個機械化的動作,幾乎不需要用到任何腦力。」

印刷工人和印刷工會組織者波特納(A. J. Portenar)則把工人的憂慮表達得最透徹。布蘭迪斯曾經和泰勒談過波特納的書《勞工組織的問題》(The Problems of Organized Labors)。波特納深思熟慮和有條有理的寫作風格令泰勒相信他「沒有受到組織美國勞工聯盟的甘普斯和米契爾的污染」。泰勒認為他可以說服波特納「站到我們這一邊」。

然而,泰勒終究要失望了。在管理科學家和工會領導人通信了幾個星期後,波特納寫信給泰勒:

「讀完了您大作中的另外三分之一之後,我覺得非常沮喪……閱讀和思考您的理論時,我盡量不帶任何偏見,排除個人判斷……但是當我坐在機器旁邊,注意到自己每小時的產出量都不同時,我覺得受到一個冷酷無情、無知的系統掌控,是很可怕的事情,這個系統要求我隨時都要發揮最大的力量,但是我很清楚,我不是永遠都能保持在最佳狀態。有時候我輕輕鬆鬆做完的事情,比其他時候費盡力氣完成的還要多。」
波特納在這封長達七頁、嚴謹的手寫信中,解釋由於每個工人能力不同,而且工作狀況也會時起變動,因此事實上根本不可能訂出單一的生產配額,要求工人每天都穩定地達成目標。儘管當時製造業還不懂得應用統計學的變異法則,波特納憑直覺就曉得,在複雜的生產流程中,變動可能造成多大的破壞。幾十年後,戴明才聽進去波特納的哀鳴,極力倡導一個觀念:改善品質與提升生產力的第一步,應該是了解並且控制生產流程中的變動(參見第七章)。

然而泰勒對波特納的話卻充耳不聞,不管波特納懇求他該對工作的人性面再多些了解,或暗示他的科學計算方法有缺陷,他都聽不進去。泰勒在接到波特納的信後,曾寫信給追隨者庫克(Morris L. Cooke):「我認為波特納對於基本的科學管理原則抱持強烈偏見,我們不必再和他廝混下去了。」

在泰勒眼中,生產世界裡勞方與資方的利益必然是衝突的。儘管泰勒時常談合作,實際上,他堅決捍衛管理階層與資方的利益。泰勒所謂的合作,只不過是給波特納這類人選擇站在他這一邊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