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後記

譯 者 作 品

鉛筆
網路英雄
做繭自縛的女人:百般藉口,十種愚行
創意人與管理人的戰爭
即興創意
日不落行銷
熱愛工作:邁向成功的六大錦囊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最佳狀態:超越心流,掌握個人持續卓越的情商
結構性毛利的人生思維:前雄獅旅遊總經理陳豊續自傳,教你拆解結構、細算成本,獲致事業與人生的獲利


逆領導思考(DH0014)──傾聽追隨族工作哲學
The Power of Followership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羅伯特.凱利
       Robert Kelley
譯者:楊幼蘭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4年04月21日
定價:200 元
售價:158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192頁
ISBN:957131046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後記



  書摘

我們的社會不斷製造「領導至上」的神話,對經理人、上班族和學生洗腦,要他們努力做個「人上人」。經過幾代的鑽研,人類始終不知如何造就領導者,真正創出歷史的卻是一群群沒有姓名的人……。

第一部 群眾英雄論

第 1 章:「人上人」與「領導學徒」

從我著手寫這本書後,經常有人問我:「你到底要寫什麼?」我回答:「追隨術。」他們聞言總是不解地追問:「什麼?再說一遍!」於是我只好耐心地解釋:「追隨術──也就是領導術的反義詞。」接著總會有些人說:「喔,你是指那些唯命是從的人,那些馴良的「綿羊」嗎?」

這時我會義正嚴詞地糾正他們:「不,我是說那些自動自發、聰慧、獨立、勇敢,具有強烈道德感的人。我對模範追隨族與盲從者間的差異很感興趣,我認為,追隨族對任何組織而言,都是無價之寶。」

強將手下無弱兵

不知大家是否聽過酒鬼找鑰匙的故事?有個酒鬼到酒店喝酒喝到三更半夜,結果不小心弄丟了家裡的鑰匙。於是他跪在街燈下反覆尋找,不死心地從一個街燈找到下一個街燈。一位路人見狀問他,鑰匙是否掉在路燈附近。沒想到酒鬼回答:「不,但是這兒有燈光。」

同樣的,身為追隨族的我們,往往會目眩神迷於打在領導者身上的光芒,卻不曾想到,打開成功之門的鎖匙,可能不在聚光燈下,而是在被忽略的陰影中。而其中最重要的陰影,便是追隨術。領袖的產生,要由追隨族來決定;有傑出追隨族,自然會有一流的領導者。依此類推,領導者或組織成功的關鍵,根本取決於追隨族是否效率良好。

在1841年,英國哲學家卡萊爾(Thomas Carlyle)寫了一系列有關英雄主義的書,書中所提出的中心理論為:「偉人」是歷史與變革的主要推動者,「偉人」具有先知灼見,總能洞察凡人所無法參悟的真理。自卡萊爾以降,大半近代學術機構都傾心鑽研領導術,無論是教育系統、管理訓練課程或暢銷商業書籍,都不斷地宣揚此一信念。例如,前史丹佛大學校長甘迺迪(Donald Kennedy)便曾說過,該校宗旨是為社會培養領導人才,他指出:「我們這麼做,是因為我們深信領導人兼具民胞物與的睿智領導力,是延續一切重要事物的最佳保證。」

事實上,其他學校的作風亦然。在一個崇拜英雄的社會中,幾乎人人都相信,伴隨領導術而來的,是成就、革新以及成功。然而在深入研究領導者後,我卻越來越不安。現代「領導崇拜」情結已然在企業界、新聞界和諮詢界崛起,無論是執行總裁、民意代表、企業家、勞工領袖,或是諾貝爾獎得主等等,在獲取資訊、掌握人脈以及動用社會資源等各方面,都比一般人佔優勢。

內心的不安使我自問,領導術的迷思究竟是怎麼來的?如果群眾盲從的對象是運動明星或電影明星,對整個社會的影響還不算大,但若是野心勃勃的激進份子得其青睞,那社會勢必要付出極大的成本。我們的社會不斷製造「領導至上」的神話,對經理人、上班族和學生洗腦,要他們努力做個「人上人」。相對的,等到他們「更上層樓」後,他們的一舉一動,不管是好或壞,都會影響到他人及其組織。

領導者特質

領導術大師、暢銷書作家班尼斯(Warren Bennis)指出,一個領導者必須要具備下列十二項才能:

.革新
.創新
.發展
.服人
.贏得信任
.有遠見
.追根究柢
.有眼光
.開創未來
.向現狀挑戰
.有主見
.行事得宜

此外,他指出,領導者面對變革與創造未來時,常會採取下列十種行動:

.按部就班地實踐夢想
.承擔錯誤
.鼓勵腦力激盪
.鼓勵異議
.樂觀處事
.瞭解管理中的自戀效應
.虛事有訣竅
.有遠見
.瞭解制衡的藝術
.建立戰略同盟與互助陣營

以上雖然只是班尼斯個人的看法,卻少有人提出異議。事實上,每個領導大師對領導者該具備的特質,看法各異。不過,他們所提出的一連串要件,最後都會成為「領導學徒」自我要求的標準。

儘管歷經兩千五百年的研究、一萬多份關於領導術的研究報告,和不斷出版的暢銷書,人類卻始終不知如何造就領導者。事實上,培養領導者並沒有絕對的公式,任何學校都無法保證一定能「製造」出領導人才。目前培養領導者唯一的方式,就是要求學子「效法前人」。

在一般人心目中,領導者永遠是完美的,他們的一言一行,總是為人楷模。不過,完美並非領導力的先決條件。以希臘眾神之王宙斯為例,他不但散漫、好辯,而且小器。再看看英國前首相邱吉爾,他雖然能言善辯,但在社交場合卻處處惹人嫌,只要他一開口,就免不了得罪人。

領導者具有許多特質──有的令人欽佩,有的卻教人不敢恭維。總之,他們絕非完人,不管我們願不願承認,所有的領導者都有缺點,但是我們往往只願相信自己心中那個完美的假象,而對其短處規而不見。於是領導者為了維持形象,往往必須承受壓力,做一些或許與自己本性相違的畢動。等我們發現自己心目中的「完人」根本不是那回事後,不免要大失所望。

談到這裡,我不禁要提出一個掃興的問題:我們為何要自作自受,不斷編織領導術的迷思,任其代代相傳不絕?

盲從後遺症

領導術的迷思對追隨族的影響,比對領導學徒的影響還要深遠。由於追隨族對領導者崇拜不已,因此對領導者幾乎全無戒心。只要領導者善於掩飾自己的缺點,便能博得追隨族的信任,一場你說我做的遊戲就能不斷玩下去。即使領導者將追隨族玩弄於股掌之上,追隨族也心甘情願,為其效犬馬之勞。美國電硯傳教士貝克(Jim Bakker),在真面目尚未被拆穿前,信徒不僅視其為上帝派來的使者、神的代言人,且將自己一生的積蓄都奉獻出來,為的只是未來能在天國中有安身立命之地,而他卻把這些錢揮霍在自己身上,就連家居的狗屋也裝上空調系統。

更麻煩的盲從後遺症,便是無力感。過去五年中,我曾諮詢過許多面臨危機的公司,有些是產品本身品質不良,遭到市場淘汰,有些是缺乏競爭力,被對手打得潰不成軍。而最常聽到的怨言,不外乎公司的領導人缺乏效率,或公司領導階層正處於真空狀態。總之,他們認為興亡圖存是領導者的責任,因此當公司面臨危機時,一般的上班族總是置身事外,認為自己一點責任也沒有。

某家國際性電子公司的部門主管非常強勢,一般員工通常是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根本不需要自己動腦筋,因此養成很深的依賴性。有一次主管發生車禍,必須住院一個多月。剛開始的頭一個星期,大家遵奉主管出車禍前的指示,繼續未完成的任務,因此一切運作如常。然而,第二個星期才過一半,大家就把手邊該做的事都做完了,然後像無頭蒼蠅般,不知所措。於是他們召開臨時會議,在會場中,大家心情沉重,面面相覷,都指望對方想出良策。過了半個鐘頭,有人靈機一動:「如果喬(部門主管)在,他會要我們怎麼做?」大家才定下心來,共商對策。

事實上,領導者萬能的迷思,不僅剝奪追隨族自動自發的本能,也開啟領導者濫用權力之門。有些英雄式的領導者甚至相信,他們天生高人一等,別人自該聽從其命。這些「英雄」有意無意間,總免不了顯露出強烈的權力慾。以美國前總統甘迺迪為例,為了表示與眾不同,他甚至要求親兄弟稱呼自己「總統先生」。此外,也有領導者因過度自我膨脹,以致做出殘害眾生的事來,如希特勒屠殺猶太人之惡行。一旦社會陷入領導萬能的迷思而無法自拔時,領導者便容易掌握過多的權勢,形成暴政。

破解領導萬能的迷思,最主要的目的在於協助大家充分發揮天賦與潛能,邁向成功之路。不過,我們的社會卻認為,這種作法根本不切實際,許多人堅信,唯有領導者具備扭轉乾坤的能力。但是,根據研究顯示,在控制所有變數的情況下,領導者對組織成功的貢獻,僅有一成到兩成。單就個人而論,他們的確已貢獻良多,不過《財星》雜誌的基查(Walter Kiechel)卻指出,領導者固然能發揮某種程度的影響力,但是絕非解決所有問題的萬靈丹。

無名英雄

真正的豐功偉業,有八成到九成得靠追隨族來完成,這些無名英雄才是成功的關鍵所在。沒有追隨族,一切美夢難圓;有了追隨族,移山填海,亦易如反掌。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明白,眾志成城絕對要比單打獨鬥來得有效。

每當我深思「歷史上的勝利」時,我的思緒就不免轉到追隨族身上。基本上,我並不相信卡萊爾所說的「領袖創造歷史」;相反的,我總是尋思追隨族如何寫下歷史。

某晚,我待在旅館裡,發現自己手邊除了業務報告外,根本沒有任何東西可看。為了忙裡偷閒,鬆弛神經,我拿起桌上的客房服務項目單,瀏覽有線電視網的電影節目。

接著我想起來,除了客房服務單外,無論任何旅館,房間裡一定有本聖經。我突然想到,不管是佛教、印度教、猶太教、回教、基督教,或其他宗教,幾乎所有的宗教都提供了無數領導者與追隨族的例子。相信沒有人會否認,釋迦牟尼、亞伯拉罕、穆罕默德,以及耶穌都是偉大的領導者。他們所創建的宗教,的確寫下了歷史,但是,其追隨族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除了保羅(他並非耶穌的十二使徒之一,後來才皈依基督教)外,絕大多數文獻對耶穌的其他信徒幾乎隻字未提。但若非他們積極奉獻,基督教何以能發揚光大?若無他們的群策群力,新約聖經又何以能完成?此外,是誰決定什麼該訴諸文字,流傳後世?是誰傳遞薪火,宣揚教義?又是誰將基督教由耶路撒冷傳到羅馬、安提阿、北非、小亞細亞以及中東?是誰決定該讓什麼樣的人人教?是誰設立基督徒的避難地,並召開集會?是誰在募集獻金,並將之布施給有需要的人?是誰建立教內制度,讓基督教得以廣播全球,而仍舊保有一致性?

總之,由於耶穌的信徒──這些無名英雄的奉獻,才使基督教得以發揚光大;沒有他們,耶穌只能像當代的一些「夢想家」般,夸談自己的理想,卻沒有實現的一天。有了這些信徒後,耶穌才得以改寫歷史。

成者為王

俄國小說家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中,也曾探討過這個問題,他在描述拿破崙蹂躪歐洲,並打算侵略俄國時,曾經問道:「拿破崙真是位領導者嗎?或者他只是個能夠覺察歷史潮流而置身於前的人?」

托爾斯泰反駁說,歷史學家總是將一切功勞歸諸「偉人」,並在成者為王後,將其所有行為合理化。托百斯泰指出,事實上,英雄要創造歷史,還得靠無數無名英雄的協助。他認為,不管是正義、公理和自由的種種原則,都深植於凡夫俗子的生活中;而人類追求正義、公理與自由的天性,驅策他們在面臨強權的威脅時,能挺身為天賦人權而戰。因此,決定歷史的人,絕不是所謂少數的「偉人」。列寧便曾說過,他並非共產革命之父,他所做的,不過是覺察俄國社會的走向,然後順勢而行,如此而已。

 
書摘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