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書摘 2
前言 1
前言 2
書摘 1

譯 者 作 品

翻轉人生的實踐力:讓改變全球2100萬人的領導力大師引爆你知行合一的行動力!
EQ:決定一生幸福與成就的永恆力量〔全球暢銷20週年.典藏紀念版〕
人生大事之最好的工作:每日一分鐘,啟動工作小革命
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 (單冊精裝版):The Story of Economic Genius
客製風暴:解析未來十年商品、銷售、創業的獲利模式
佛陀與惡棍:矽谷工程師打造上億身心靈企業的經營心法
推出你的影響力:每個人都可以影響別人、改善決策,做人生的選擇設計師
偉大的追尋:經濟學天才與他們的時代(套書不分售)
我願意陪伴你:點亮生命的九堂課
資訊焦慮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如何吹響領導的號角(DH0024)
Certain Trumpets : The Call of Leaders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蓋瑞.威爾斯
       Garry Wills
譯者:張美惠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1995年04月15日
定價:300 元
售價:237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26
ISBN:9571316660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書摘 2前言 1前言 2書摘 1



  書摘 1

第 1 章:選戰領袖勇者,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

1921年,羅斯福三十九歲時因小兒痲痺而殘廢,經常更換治療的復健工作雖屢試屢敗,反而讓他愈挫愈勇,行動不便更便他養成隨機應變的能力,在主政期間(1933─45年)能從容面對邁阿密遇刺事件、經濟大蕭條、二次大戰,並以新政贏得美國人的敬重。

.領袖與民意

過去有人認為領袖與民主是不能並存的,領袖如需仰賴群眾的追隨,豈非大違領袖的根本定義?希臘史家修斯狄底斯便曾指出,雅典人並未能以民意指揮培里克里斯,反而聽任培氏的指揮,因而導出一個結論:「所謂的民主實則是一人之治。」易言之,當人民指導培民時,雅典人才堪稱享有民主。

民主領袖即使在爭取選民時,也絕不肯承認這只是一時的權宜之計,反而會作出固守原則孤軍奮戰的姿態。約翰.甘迺迪(John F.Kennedy)任參議員時寫過一本論參議員風骨的《勇士群像》(Profiles in Courge),他認為真正有勇氣的是那些敢於違背民意,甚而不惜犧牲選票的人。甘迺迪稱許的是,他們放下領導力與放棄追隨者的氣魄。他引用政治領袖韋伯斯特(Daniel Webster)的豪語:「縱是輕舟獨行人海,我也無所懼。」這句話或許更適於形容寂寞的天才、為真理犧牲的烈士、堅毅不拔的知識份子──那些堅守立場不屈不撓的靈魂。然而這些英雄必然就是領袖人才嗎?愛因斯坦固然偉大,卻可能是個蹩腳的參議員。政治技巧也許不是最高明的藝術,但卻是任何群眾領袖都不能缺少的一項獨門絕技。

我們很少聽到有人讚美政治人物是偉大的「妥協家」,這樣的讚美實具有濃厚的寓貶於褒的意味。下面舉的例子是關於19世紀英國政治家皮爾爵士(Sir Robert Peel)的評論,作者是言詞犀利的記者貝基哈特(Walter Bagehot):

他憑藉聰明才智與特有的運氣,總能與時代的潮流亦步亦趨,一步也不超前。試觀他所有知名的政績,他總是先因反對這些措施而聲望日隆,之後又因贊成這些措施而得到更大的掌聲。無論是限制穀物進口的穀物法、貨幣政策,或開放天主教信仰,他都不是劈荊斬棘的先鋒。他也不須承受當時反對派的壓力,別人出力,他坐享其成。如果說這些問題只有頂尖的知識份子才能了解,只有慈善家或思想家才會關注,或只有少數堅毅的維新黨員表示支持,皮爾爵士必然站在反對的一方。一旦反對的壓力隨著時間的演變,隨著世人的逐漸了解和反對派的日益接受,而漸漸為二流知識份子所接納,皮爾爵士也會跟著接受。他因一般凡夫俗子的改變而改變。他的信念非常平庸,但他具有超凡的能力使其顯得不凡。他在這些政績上背書,於是他的名字也隨之不朽。

乍看之下這似乎是很言不由衷的讚美,或甚至是寓貶於褒。但類似的評語也留用在林肯身上,他同樣先揚棄廢奴主義者的高超理想,再慢慢引導多數人做某種程度的接受。

一般人總以為政治領袖不應太順應民意的要求,美國歷史上的確出現過一些領袖因賢明而獲得人民完全的信賴。然而,即使在民風順服的 18 世紀,華盛頓也因太注重公意而受到批評。

.20世紀最英明的美國總統

美國史上被公認為最英明的總統中, 20 世紀唯羅斯福一人。許多作家都推崇羅斯福為領袖之典範,在總統職權方面極具影響力的評論作家鈕斯達(Richard Neustadt)在《總統職權》(Presidential Power)一書中說:

與本世紀任何一位總統相較,羅斯福對自已的權力與其來源了解得最透徹;對權力的追求最旺盛,最能有所發揮,自信心之強烈更是少有倫比。透徹的觀察力加上野心與自信,使他能有高人一等的成就。當代沒有一位總統比羅斯福更像白宮的主人。

評論的重點完全在他的個性本質──他的自信、野心、果決:「權力是羅斯福的情人……,他的作為都是思慮深遠、動力旺盛,加上自信的結晶。」紐斯達眼中的羅斯福就好像歷史家修斯狄底斯看到的雅典明君培里克里斯──歷史上終於再度出現一個憑藉領袖才華左右民意的統治者。

但另一派歷史學者卻批評羅斯福是見民意而轉舵的人。霍夫史塔德(Richard Hofstadter)在《美國政治傳統》(The American Political Tradition)一書中便說他「常以追隨公意為滿足」。因為他是「接收力最敏銳的公器」,顯示「靈活變通既是他的優點,也是他的弱點」。以致於他的滿腔精力常魯莽地消耗掉,「胡佛缺乏行動力,羅斯福則是方向感不夠」。

後來的評論家對羅斯福的順服民意批評更苛,這倒也不是毫無事實根據。他活躍於紐約政壇時,先是反對民主黨的坦慕尼協會(Tammany),繼而又與之合作。他對紐約州長史密斯(Al Smith)的立場也是忽而支持忽而反對。對於國際聯盟的態度更是始於提倡,終於摒棄,成為霍夫史塔德所謂「第一個公開抨擊國際聯盟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他不但在禁酒令一事上的態度搖擺不定,在總統任期內對於預算、企業聯盟、農業補貼、保護勞工、援助歐洲等議題也常自毀立場。1932年「第一次新政」(First New Deal)帶有濃厚的親企業色彩,1935年的「第二次新政」卻轉而親向勞方,這一矛盾現象無論左派或右派的敵友都注意到了,有些人認為他之所以有這個大轉變,是因為害怕左派轉而支持休易.朗(Huey Long)。

羅斯福究竟是傑出的領袖,或只知追逐民意的認同?這二者之間是否有交集?如果我們揭櫫的標準是超然於民意之上的培里克里斯型領袖,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羅斯福的權力來源正是他對民意的重視,而這種態度又應溯及三十九歲時使他永久不良於行的那次意外。

.小兒痲痺事件

研究羅斯福的人一致認為,1921年的小兒痲痺事件徹底改變了他。如果沒有患病,他或許可以輕鬆地當上總統,但可能無法成為偉大的總統。在殘廢以前,羅斯福是個親切得有些虛假的人,政治家認為他只算是個差強人意的對手,太急於討好人,有時甚至顯得笨拙。他的一位刻薄的表妹曾譏笑他沒有男子氣慨,是「溫室的花朵」。獨掌家中大權的母親也的確對長子羅斯福保護得無微不至。

屢敗屢試的復健工作讓他變得更堅強。他的雙腿慢慢萎縮,但上半身卻從一個弱不禁風的青年變成肌肉虯結的男子,能夠自如地旋動無用的肢體,反而讓人覺得他整個人充滿了力量。有人說病痛使他更能同情別人的痛苦,的確,在他所建立的溫泉復健中心,他得到從未有過的同志感情。和病友在一起時,他感覺自己不再孤軍奮戰。

很多人在討論羅斯福的殘廢時會流於濫情,替他貼上受苦者的救贖標記,用浪漫派的話彙把他形容得好像是個宿命的藝術家。這種拜倫式的英雄,特徵是因本身的某種缺陷而遠離塵世的享樂,在人為的孤寂中,這個才子為人類創造出新的夢想,這夢想縱使狹隘也必然光彩斑斕。藝術家雖然受苦,卻從痛苦中開花結果,因為痛苦使他和「一般人」隔離開來。

其實羅斯福的殘廢不但沒有使他孤立,反而驅使他走向群眾,當然目的不是尋求同情,他不要任何人的憐憫。關於殘廢對他的影響,評判最犀利的是二位本身也罹患小兒痲痺的作者,華德(Geoffrey Ward)與葛拉格(Hugh Gregory Gallagher)。他們對羅斯福的評語毫不濫情,二人都認為殘廢之後的羅斯福對別人對他的看法極度敏感,進而更積極去左右他人的看法。因為他的不安會讓旁人不安,他必須設法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他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甚至要娛樂對方,也就是說他在極端痛苦時,還必須故做輕鬆沉著,這使他成為一個絕佳的演員。

羅斯福在公開場合「走路」時必須靠支架保持平衡,假裝用腳在走路,其實他的重心在拐杖和另一邊讓他抓著的人身上(通常是他兒子)。這樣費力的結果往往使他汗流浹背,拿著拐杖的手因用力而劇烈顫抖,兒子的手臂因他的指甲陷人而瘀青。而從頭到尾他都在微笑,甚至說一些笑話以表示他很愉快。明明是痛苦的折磨,表現出來的卻是輕鬆的步履。

不過隨時都可能出狀況。用金屬固定的僵硬雙腿很容易跌倒,一旦跌倒,在重重的支架固定下使大腿無法彎曲,要幾個大漢合力才能把他扶起來。有一次他在律師事務所大樓大廳跌倒時,司機根本無法把他從滑溜的地板上扶起來,不得不臨時找二個人來幫忙。幾個驚訝的大漢在救援的過程中,總能聽到羅斯福的妙語如珠,似乎這是個再滑稽不過的遊戲。根據華德的敘述,當他們把他扶起來以後,「他仍然滿臉笑容,但握在拐杖上的手指節因用力而發白,雙腿極度傾斜以維持平衡,他說「走吧」,便往電梯走去。」再嚴重的跌倒都無法阻礙他既定的行程。

羅斯福很少在公開場合跌倒,一方面因為他後來漸漸放棄在大眾面前「走路」。但對少數了解他的無助的人而言,他的每一次跌倒都是很慘痛的。1936年在費城,他要上台接受總統提名時跌倒,但是他仍然側身向旁觀的詩人馬爾侃(Edwin Markham) 打招呼。他的兒子詹姆士努力想扶他起來,「但他還是漸漸歪倒向一邊,突然他的大腿關節處扭曲變形,膝部的支架也在重壓下斷開。」詹姆士手上的演講稿掉落一地,二個保鑣上來扶他,其他保鑣則團團圍住以免讓其他人看到。羅斯福回憶他告訴兒子幫忙弄好支架,「管他的演講稿,把這該死的支架弄好比較要緊,弄不好還演講什麼。」所幸重新裝好的支架沒再散掉,講台上的羅斯福沉著地整理好稿子,對觀眾報以微笑,這次演講也是他最精彩的演講之一。

.精心偽裝

經過這類危機的鍛鍊,羅斯福在競選總統時已具備鐵般的自制力。1933年他在邁阿密遇刺,當時他坐在敞篷車裏,刺客與他相距約十一公尺,對他連開五槍。站在車邊的芝加哥市長中彈倒下,這時羅斯福毫無畏懼地直視兇手。特勤處的人急著要把車開走,羅斯福卻命令停車,先將市長移到車上,在車子開往醫院途中並為垂死的市長急救。他能如此臨危不亂,是因為殘廢使他過去十年養成臨機應變的能力。羅斯福的親戚第二十六任總統昔爾多(Theodore Roosevelt)一向是他崇敬與模仿的對象,但無論是讀書、作戰、寫作,他似乎部有所不及。昔爾多在1912年遇刺時,不顧襯衫滲出血來仍繼續演說,不過羅斯福這次的表現與之相較,也毫不遜色。

至於比較日常的挑戰,如抱他上下車、上下樓梯、坐在沒有扶手的座位上傾向一邊等,周圍的人的反應總在他的掌握中。他會拿對方的弱點開玩笑,或是凝視對方的眼睛,有些小兒麻痺患者稱之為「用舌頭走路」。

如果沒有人可以抱他上樓,他會背對樓梯坐著,靠著手臂的力量一級一級上去,同時一邊談著別的話題,好像他是在做一件很稀鬆平常的事。他隨時需要有人在身邊,突發狀況或想去洗手間時,無人可以幫忙會令他很不安,他最擔憂的是在家裏或船上發生火災。他在日常生活上其實是極度倚賴旁人的,無論上下床、洗澡、穿衣,都要仰賴他人。但他仍維持繁忙的公開活動,而且外人看起來只覺得稍微不便罷了。這樣「高明的騙術」實有賴多種條件的配合,包括講台的精心安排、在擺好姿勢以前絕不允許攝影師接近,他所到之處必須事先安排好特殊的斜坡、洗手間、欄杆等。這種人造形象到1944年時達到最頂點,當時病重的他四度競選連任,為展示其體力,坐敞篷車遊紐約,途遇大雨。但特勤處已事先在沿途備有休息站,以保護他並快速地為他恢復體力,方法是幫他脫掉衣服,用毛毯裹住,按摩後讓他喝白蘭地保暖,然後穿上溫暖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