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序論 永無止勁

作 者 作 品

管理要像一部好電影:靈活創造企業競爭力
把一招練成絕招—向文藝復興大師學管理
決勝:在看不見的地方
財報就像一本兵法書──結合財報與《孫子兵法》,有效淬煉商業智謀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最新增訂版)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這樣看就對了!

管理領導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勁爭(DH0206)──決勝兩岸,華文管理學新里程碑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管理領導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劉順仁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04日
定價:320 元
售價:253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280頁
ISBN:9789571353463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序論 永無止勁



  序論 永無止勁

序論 永無止勁

在動態競爭的環境中,用勁之道就是決勝之道。

2006年9月6日,我到芬蘭赫爾新基(Helsinki)市郊的Nokia總部參訪,由朱卡(Jukka)替我做簡報,並一起討論通信產業競爭的問題。朱卡坦率地做了好幾個預言:

Nokia會面對強大的競爭壓力,但仍然會大幅領先其它手機同業。

Motorola是具有強大全球研發與行銷能力的競爭對手,也是Nokia未來最大的威脅。

Samsung是匹黑馬,但它的手機全球市占率,一直無法突破5%。這代表Samsung還欠缺有效進行全球手機競爭的能力。

BenQ怎麼會去併購西門子的手機部門呢?太恐怖了,一定會出大問題!德國人的思考邏輯,只適合做汽車、醫療儀器這種精密穩重的東西,根本不適合做手機這種變化快速的消費性產品。

朱卡的預言,對一半,錯一半。對的是:Nokia還是全球手機產業的領導廠商,擁有約40%的市占率,卻霸氣不再。2006年9月底,BenQ的西門子購併案,就以認賠330億台幣收場。錯的是:Motorola的手機業務一蹶不振,連老二都做不成。而被Nokia看扁的Samsung,手機市占率一路衝高,已經取代了Motorola的產業地位。而在我們當時的討論中,從來沒有出現過蘋果及HTC(宏達電)。

由下圖Nokia、Motorola、HTC市場價值的變化,可以看出手機產業這4年來的劇烈變化。叫人訝異的是,2010年底,HTC的市場價值,居然已經超過Motorola。在2010年第2季,全球手機的出貨量與營業額的前兩名,都是Nokia與Samsung,Motorola則分別位居8、9名。而以手機平均單價而言,前兩名分別是蘋果的iPhone和HTC的各款手機。

才不過4年時間,Nokia和Motorola疲態已露,競爭優勢大幅衰退,亞洲的Samsung與HTC則快速崛起。而通信技術原本領先台、韓的日本廠商,除了Sony-Ericsson外,其他的都不在競爭版圖之內。我好奇地請教日本學界的朋友,他們尷尬地說:「日本的移動通信市場被NTT-DoCoMo(日本移動電信)吃得死死的。DoCoMo分配訂單給各大手機廠商,人人有單,個個賺錢,誰有誘因到國外打天下!」我開玩笑地說:「孟子有句名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真是一點都沒錯。一位HTC的高階主管曾經對我說,如果不到全球搶訂單,HTC什麼都沒有!」

手機產業的變化,是動態競爭殺戮戰場的縮影。在動態競爭中,沒有不能動搖的長期競爭優勢。市場中的競爭者,透過一連串攻擊與回應的戰鬥行動,快速攻占市場,擴大已有優勢,進而擊敗對手。由於競爭優勢經常是短暫、脆弱的,如何讓競爭對手無法察覺自己的攻擊企圖與作為,進而無法反擊,或延遲反擊,變成是動態競爭中思考的重點。

在動態競爭中的用勁之道,我把它叫做「勁爭之學」。在本書中,除了闡述中華文化中對用勁累積的智慧外,我將進一步由西方績效管理的角度,闡述「勁」在動態競爭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疾風知勁草」的啟發

2008年夏天,我申請美國國務院的傅爾博特獎學金(Fulbright Scholarship),赴美進行為期半年的進修。才到美國沒多久,金融風暴就席捲全世界。有一次,我嘗試著向美國友人說明「疾風知勁草」這句古語的涵義,卻被「勁」如何恰當的翻譯成英文所困惑。此後的兩年,「勁」這個字,竟意外地成為啟發我思考管理問題的工具。

近十多年來,中文管理書籍,幾乎快要變成應用「力」學的大成:國家追求競爭力、環境要有永續力、企業崇尚執行力、個人提升專業力……。不管原文是什麼,翻譯時都用「力」結尾,已經蔚為風潮。「力」字當道,我彷彿聽到「勁」的抗議──力只是基本招式,勁才是上乘武功。

透過這本書,我想和讀者分享對「勁」的思考心得。作為一個「勁爭之學」謙卑的學生,我深信,不懂勁,就無法在險峻的動態競爭中生存;不練勁,就辜負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的教訓;光有人才、沒有勁才,就會失去由A到A+的機會。

勁才比人才更珍貴

「疾風知勁草」這句話最早出現在史書,是稱帝前的劉秀(東漢光武帝,西元前6年~西元57年)。劉秀在河北作戰時,一度陷入困境。某天,他感性地對大將王霸說:「從穎川縣開始追隨我的幾十個人,現在全都離開我了,只有你還留下來,繼續與我奮鬥,真是『疾風知勁草』啊!」(後漢書,第20卷)「疾風知勁草」,起源於劉秀對王霸忠誠的感動。

但漢光武帝劉秀說「疾風知勁草」,只把話說了一半,另一半,由唐太宗李世民(西元599年~649年)來補全。貞觀9年(西元635年),一次唐太宗感慨萬千地回憶,當年他為打下大唐江山立下大功,卻陷入不容於兄弟,見疑於父親的困境。而在這場帝位爭奪的危機中,大臣蕭瑀(西元575年~648年):「不能用厚利誘惑他,也無法以刑戮恐嚇他,真是一個社稷之臣啊!」(貞觀政要,卷5)於是,唐太宗賦詩一首,大大地稱讚蕭瑀:「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板蕩識誠臣」,起源於李世民對蕭瑀在龐大的壓力下,仍然敢講真話的感動。而善用誠臣,打造一個「言而能成」的A+國家,成為創造貞觀之治的關鍵因素。至此,中華文化對於「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算是有了完整的概念,而勁才也成為組織對人才最高的期待。

由此不難看出,經營團隊若希望不論經濟繁榮或蕭條(板蕩),都能忠於對股東的承諾(誠臣),那麼「忠誠」的先決條件外,必須設法讓組織維持強健的企業體質(勁草),才禁得住動態競爭的無情考驗。

勁必須既「柔」且「整」

在東漢之前,「勁」和「強」基本上是同義字,指的是「有力量」。但是,孔子和孫子兩大思想家,對當時一般人所理解的「勁」,各自提出深刻的批評和反省。

孔子對勁的討論,是為了糾正弟子子路太過強調血氣之勇的偏差,因此特別強調心靈看似柔和卻不屈不撓的力量。具體來說,孔子認為,「勁」是對於未知心存敬畏,對於自己勤於反省,並且能夠想出好方法把事情做成的積極心態。(臨事而懼,好謀以成,語出論語述而篇)

而在《中庸》一書中,孔子更教人從4個層面來練勁:

(1) 和氣待人,融於團體,但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而不流)。
(2) 理智與情緒保持平衡,心靈清明,避免自我中心的偏見(中立而不倚)。
(3) 處於順境時,不改變還沒成功時的初衷(國有道,不變塞)。
(4) 處於固窮時,仍能保持平生所嚴守的正道(國無道,至死不變)。

我把孔子對勁的修正叫做「柔」勁;「柔」勁讓心靈有彈性、能抗壓。

而「勁」這個字,在《孫子兵法》中就更顯具體了,指的是士兵的體力「強健、精壯」。孫子談的「勁」,其實是一個極深刻的反諷。孫子提出警告,在追求軍事利益的過程中,士卒體力的差異,會造成行軍速度極大落差(勁者先,疲者後,語出孫子軍爭篇)。當只有1/10的兵力可以到達戰場時,戰果就全憑運氣。運氣好時,剛巧碰上敵人不備,便可以殺他個措手不及、落花流水;運氣不好時,會落得自己主帥被擒、全軍覆沒。為了避免這種力量不均衡所造成的險境,《孫子兵法》中強調的「勁」,著重於建立組織整體的力量。

我把孫子對勁的修正叫做「整」勁;企業的「整」勁更難練,因為業務、財務、資訊等部門性質各不相同,要整合起來發揮統合戰力,複雜度更高。

高明的用勁之道,必須既「柔」且「整」,缺一不可。

漢字是寶貴的潛在資產

我認為,台灣企業若想更上一層樓,不能只是在成本控制、供應鍊管理等議題上下功夫,我們需要企業文化上的「上進」,學會把核心價值轉換成業績與利潤。而鍛鍊這種「上進」之道的妙方,是回歸自身文化傳承中的精華。文字是文化的縮影,漢字則是中華文化的精華,在本書寫作過程中,漢字對我極有啟發。

有趣的是,我發現科技產業的發展趨勢,愈來愈像老祖宗建構漢字的基本原理——漢字是最古老、最耐用的圖像式溝通介面(graphics-based interface)。例如:你如何對一個沒有見過刀子的人,說明「刃」這個字所代表的意涵呢?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拿一把刀子,放在他面前(這就是「象形」),然後用手指指著刀最鋒利的部位(這就是「指事」)。「刃」這個字中的這一「點」,其實就是手指頭指的位置。

其實,這不就是蘋果iPhone所設計出來的人機介面呢?iPhone中所有的應用程式,在手機螢幕上以一個個圖示(icon)排開(這就是「象形」),我們只要用手指,指任何一個想進入的應用程式就可以操作(這就是「指事」)。由於這是人類最基本、最直覺的溝通方式,無怪乎iPhone會大受歡迎。其實,蘋果不是工程師掛帥的科技公司,而是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的設計公司,這種「捨己從人」的態度就是「柔」。蘋果整合複雜軟、硬體的努力,就是要以簡單、優雅、豐富的產品,創造令人驚豔的體驗,這種「化繁為簡」的能耐就是「整」。

蘋果就是西方世界中的用勁高手,而蘋果這種設計理念,其實早就在漢字中具體實踐。我用下面3種方法,和「勁」這個字互動。

● 分析:「勁」可以拆解成幾個小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有其意義。例如,在第1章中,「勁」來自於水流變化時產生的風險與機會,這與儒家柔勁的觀念吻合。

● 拉扯:當各個部分組成一個「勁」字時,它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個體。在第2章及第3章中,透過「拉扯」勁這個字,會出現「弓」的意象,「弓」是整體力量極好的說明,這與兵法中所討論整勁的觀念吻合。

● 旋轉:當把「勁」字做逆時針方向旋轉時,「勁」提醒我們,要透過績效管理體系,讓企業做到惟精惟一、靈活變化,以因應動態競爭中複雜的攻防需求。對此,本書在第4章到第10章中,將提出7種用勁的方法。

漢字是我40多年的老朋友,但過去我極少深入思考它的意涵。透過把玩「勁」這個字的經驗,我更加相信,創新其實可以來自於個人或企業內部的潛在資產(hidden assets)或閒置資產(idle assets)。

勁爭四部曲

過去幾年,我出版了3本管理書。雖然每本書都有它關懷的主題,但是整合起來看,這些書有一貫的思考脈絡,共同形成「勁爭四部曲」。

(1)勁的外在衡量:《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2005,2007)。

除了介紹基礎的財報觀念之外,這本書以沃爾瑪的成長與競爭,作為討論財報分析的主軸。我認為,勁的外在衡量,表現在財報中「3條線」長期的發展。這3條線分別是「頂線」(top line,指的是收益)、「底線」(bottom line,指的是淨利)及「血線」(blood line,指的是現金流)。而書中具體地將企業競爭中攻擊與回應的影響,透過財報數字進行一對一的比較(例如:Walmart對比kmart、Dell對比HP等)。

(2)勁的內在基礎:《管理就像一部好電影》(2006)。

力是勁的基礎,這本書討論的主題,是企業內部管理活動的9種基本力量,我之為「金字塔9大絕招」。金字塔是一個三角形,而三角形就是Δ(delta),代表變化。在中國的武學中,特別喜歡用三角形來解釋動態競爭。三角形以重心進行旋轉會畫出圓形,代表輕靈變化,不承受對手之力,這是防守之道;當三角形的銳角向前挺進,代表聚集全部力量,打擊在對手的某一點,這是攻擊之道。前兩本書合起來看,不妨稱做「決勝——在看得見的地方」。因為它們的主要材料,來自於財務會計學和管理會計學,而書中討論的重點,圍繞在可以衡量的關鍵成功因素上面(Key Success Factor, KPI)。

(3)勁的績效管理:《決勝,在看不見的地方》(2008)

發明作業成本制(Activity-Based Costing)和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的管理大師凱布蘭(Robert Kaplan),曾提出這樣子的警告:「你衡量什麼就會得到什麼;但當你得到時,卻又發現那不是你一開始想要的。」因為企業的關鍵管理活動中,有些是容易衡量的(例如,營收、獲利、現金流量等),有些則非常難以衡量(例如,誠信、團隊精神、榮譽感等)。重視KPI的流弊是,容易把績效管理的重心和實際的薪酬獎金,放在「看得見」的指標上,忽略了「看不見」的關鍵活動,最後反而使長期績效惡化。2008年我針對這個問題,撰寫了《決勝,在看不見的地方》,補充前兩本著作中未能充分討論之處。「決勝」的重點,是以績效制度引導企業活動,平衡地把努力放在「看得見」與「看得見的地方」。

以出版的次序而言,這是我第4本的管理書;但以思考的連續性而言,這是我思考「勁爭之學」的第4章。作為一個管理學永遠的學生,如何在維護人性尊嚴與自由的基礎下,兼顧管理哲學與系統性的細部執行方法,為個人及企業創造最大的生產力,是我思考與寫作的重點。

我深信,在動態競爭中,永無止「勁」的自我反省,修練既柔又整的用勁之道,就是決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