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 錄

線 上 試 閱

頑童做音樂 一場大事業〈內文節錄〉

生涯規劃

【類別最新出版】
最高效益的時間管理:用目標管理時間,打造爆發性成長的一年
最佳狀態:超越心流,掌握個人持續卓越的情商
成人世界生存邏輯
不上班,每天工作3小時的自由生活
人生準備40%就先衝(謝文憲經典著作全新改版)


就愛這一行(UP0155)──36位達人教你走出自己的文創路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生涯規劃
叢書系列:流行小品
作者:1111人力銀行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11年04月10日
定價:380 元
售價:300 元(約79折)
開本:18開/平裝/360頁
ISBN:9789571353692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頑童做音樂 一場大事業〈內文節錄〉



  頑童做音樂 一場大事業〈內文節錄〉

現職 海蝶音樂集團台灣區總裁
學歷 高雄道明中學
經歷 資深作詞人
音樂版權公司創辦人
音樂選秀節目與台灣金曲獎特聘評審
海蝶音樂集團台灣區總裁

音樂製作人:林秋離
頑童做音樂 一場大事業

他用自己的故事和多首傳唱不衰的經典情歌,告訴所有人──人生,沒有什麼不可能。

林秋離Profile

「高二那年,我就退學來到台北。」林秋離生長於物質富裕的商賈之家,因為家境遽變,早早就離開校園,隻身到台北四處打工漂泊生活。但這樣的際遇,反而成就了林秋離特有的早熟。

「我這輩子最飽滿的,一直持續至今的東西,就是閱讀。」林秋離說,自己從小就喜歡閱讀,從言情小說到武俠小說什麼都看,中學時甚至曾和租書店老闆用免費搬運工讀交換書籍讀到飽,整個寒暑假都浸泡在書堆中。回憶童年生活,林秋離說,自己當初在讀書時,年輕氣盛總有強烈的自我主張,因此換了好幾所學校,數學常常不及格的他,國文卻一直遙遙領先同儕。「中學時,有一位老師每週要求我們用文言文寫作文,對國中生來講真的是很困難啊。但也因此造就了我的國文根柢。」

「我不是透過一首歌來認識這個世界,而是我認識世界之後,把我的體會寫成了歌。」喜歡聽歌、唱歌,少年時的林秋離獨自在台北討生活,日夜打工兼差,完全沒有餘裕去學樂器,於是他開始試著將西洋歌曲填上中文歌詞,自己哼哼唱唱。「那時我也認識了幾位西餐廳駐唱民歌手,像是梁宏志、陳小霞等人,認識這批音樂人後,我開始試著填詞。那時台灣的唱片產業正要興起,大約是鄭怡那首《小雨來得正是時候》開始走紅的時候。我寫詞非常快,當時寫一首詞可以拿到三千塊,我一天可以寫一首歌,十天我就可以賺三萬,比現在的大學生基本薪資還多!」

一半商人一半文人  
寫詞寫成了穩定收入後,林秋離辭去打工,與同為音樂創作者的熊美玲結婚,兩人共同經營起燦爛的音樂事業。「一開始我就和美玲計畫好,我們要當職業詞曲家,所有作品版權堅持不賣斷。那時候我們不為大牌歌手寫歌,因為如果歌紅了,大家覺得應該的,不紅的話就變成我們的錯。我們較常接觸新人,例如張清芳、范怡文、芝麻龍眼的第一張專輯,都是我們寫的,這樣幫助一位歌手創造人生第一首成名曲,讓我非常有成就感。」林秋離同時強調,音樂工作講求的是天賦與實際經驗,技術與藝術領悟都必須到位。「對我們這樣的人來說,讀大學反而是浪費時間,因為我的文憑就是我的作品。請牢記:作品,就是最好的名片!」

「我從一開始決定寫歌時,就把音樂當成事業,而不僅僅只是寫出流行歌曲。」出身於經商世家,林秋離自稱血管裡的血液一半是商人,一半是文人。「我在寫歌時都帶有特別目的,隨著時代和聽眾的口味而轉變。我寫《哭砂》、《聽海》和《江南》,每一首歌裡面的想法跟思維,都是與時並進的。一直到經營海蝶時,我也是用創意在帶領這一切。我認為如果創作需要創意,經營事業也需要相當的創意,因為音樂產業不是傳統產業,藝術創作是無法量化的,不能以生產量來評估價值,所以你必須看到更遠以後的環境變化,把手上的資源做最有效的運用!

以《哭砂》與《聽海》為例,「創作《哭砂》的時間在一九八○年代末、九○年代初,那時人們在情感表現上已經不再是二元的愛恨分明,以往像民歌的寫作方向是單線的,例如《蘭花草》從種花寫到花開花落;寫《哭砂》時,女性已經開始覺得,流行歌曲應該更貼近她們愛怨糾葛的情感,所以我想傳達一種女性的價值觀,例如希望男人出海後帶回各地紀念品,藉由具體的東西來確認這個男人、這段感情的存在,但男人的心卻像海裡的砂,好像握住又散落掉。男女對感情定義的差異一直都存在,只是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趣味與說法。」

「我當初寫《聽海》時是希望營造一個清楚的訴求:這個女孩的需要是很直接的,一開頭就說:『寫信告訴我今天海是什麼顏色?』這歌的時間已經進入九○年代後期,正是國語流行歌的盛世,中國市場也開始展現出威力,張惠妹一紅就轉進中國,這表示當時大華人市場結構已經成形,消費者意識抬頭,文化產業開始萌芽,對台資訊也日漸開放,台灣有些唱片公司也在對岸同步發片。在《哭砂》時代,對岸知道這首歌,但不知道是誰唱的,《聽海》則是人紅歌也紅;九○年代中期已離戰爭太遠,年輕人開始用另一種價值眼光來看待這個世界。」

說起自己從小在高雄長大的經歷,林秋離微笑自稱為「生長在海邊的人」,「海對許多長期居住內陸的人來說有一種強烈的吸引力,象徵著神祕的遠方與冒險精神。外公在旗津島上有船隊,我經常跟外公、舅舅出海賞月,我最親的親人都是出海維生,這對我而言是家族的傳承。外公家門一開就是通往海邊的小路,門前停著船而不是車,海對我而言是信手可拈的題材,我很清楚出海人的心情,以及在陸地等待的女人的心情;不同的海域擁有不同顏色,也傳達出不同心情。」

要進這圈子就得有明顯特色  
發掘新人時,林秋離注重的並非外表,也不是包裝,而是歌手的獨特音色。「市場上已經有各式各樣的藝人存在,要進入這個圈子,一定要有清楚的定位與區隔,例如阿杜的音質非常特殊,而林俊傑以創作力與演唱力取勝。新人的培養基本上是從零開始,我想做的不是大量的偶像,而是有實力的人才!而且我絕對不挖角,挖角是要花大投資的,誰都沒把握丟出去的錢哪一天能賺回來!音樂公司要賺錢,其實是從大量的藝人經紀上去賺,知名歌手都已經有獨立經紀人了,不太需要公司另外安排作經紀。」

林秋離是許多想成為藝人、音樂人與製作人的年輕人的指標,天天都收到一堆毛遂自薦的試聽帶,但他語重心長說:「台灣的年輕一代對整個大中華地區的概念太薄弱,無論作品或思維,都缺乏整體觀與區域觀。以海蝶為例,如果你今天進來工作,不管待在哪個部門,一夜之間你就要與其他國外分公司的同事接上軌道,了解對方要什麼、說什麼、想什麼,趕快把自己裝入這個體系中,但體系的運轉也不是固定的,不管對方在星馬、北京或廣州,都會隨時提出各種需求,端看你能不能馬上配合。這不只是專業能力,更需要跨國的理解力與反應力。」

同時,林秋離也告訴喜愛音樂工作的年輕朋友:投入前,得先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與自我評估。「從事音樂製作工作需要兩大要素,第一是對音樂要有了解,至少要掌握一兩樣樂器;第二是對音樂的領悟力與創作天賦,否則就是工程師,不是音樂人;最後,才談到經驗。一般社會新鮮人因為沒有實際經驗,都要從頭學,最好是進入製作公司從助理做起。製作助理是得吃苦的,所有跑腿工作都得做,邊做邊學,因為音樂製作是專業技術,不可能快速跳級,隨時都有可能碰到搞不定的狀況,如果旁邊沒有人指點,就會白花力氣;最辛苦的是工作時間很長,因為錄音室裡是不見天日的,只能大量投入時間與體力來換取有用的經驗。」

兩岸音樂人才應該多多交流  
「我強烈建議現在想創業的年輕人,一定要把握第一時機,到中國創業!」林秋離認為,台灣年輕人的適應力與應變力都相當靈活,與其在台灣創業,不如一開始就把眼界擴大,因為這個世界愈轉愈快,不為任何人停留。「我在北京看到很多身價上億的實業家,都是改革開放之後才冒?頭的,平均年齡三十五歲,這代表中國市場前景無可限量,才足以讓這些年輕人在短短數年內創造上億身價。對我來說,市場是沒有什麼標籤可貼的,年輕人應該先虛心學習,不要計較薪水,抱持認真的做事態度,如果能在中國創業成功,再返回台灣投資,回饋自己的社會,可以發揮更大的力量!」  

擔任2010年的金曲獎評審,林秋離卻是滿心感慨,「我看到很多台灣得獎人上台發表感言,遺憾的是,這些音樂人卻帶給人一種鎖國感。我們可以自豪自信,但也應該虛懷若谷,放下身段,去了解近在咫尺的兄弟之邦在做什麼事情?我常講,千萬不要讓台灣的金曲獎變成社區小獎。在這邊領獎,到了國外卻沒有任何影響力,對得獎人沒有加分作用,金曲獎的意義何在?」  

對於台灣未來音樂產業的展望,林秋離將「交流」作為第一要務,「我覺得應該多多鼓勵兩岸音樂人的交流。很多人在抱怨唱片賣不好、賣不出去,但他們根本沒有在台灣以外的市場發行。就像你推出新飲品,但是7-11卻買不到,意思是一樣的。如果踏不出台灣,就連生存都會有問題,我認同做音樂的基礎一定是熱情,但熱情也需要生活來支撐。」

林秋離認為,不要一心認為台灣比中國優秀,五年之後,等對岸下一代開始要聽音樂、買專輯的時候,他們可能已經不認識周杰倫或方文山了,因為他們有自己的音樂人要成長。「我不認為我們要戒慎恐懼,但也不應該把大陸人都看成農民,而是要抱著平等的心態、開放的胸襟,畢竟,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林秋離嚴肅地說:「任何產業都需要市場支持,這是不變的真理。就流行音樂來說,其市場一定是最大的華人聚集之所──現在來講就是中國。台灣過去一向站在華人音樂的領袖地位,但這幾年人才的培育與出路愈來愈窄,之前的文化鎖國政策,使我們與下一代有很大的落差,這代的年輕人對中國市場幾乎毫無概念,在創作上無法反映出對岸的需要。」  

對於台灣流行音樂產業的經營方向,林秋離始終秉持「立足台灣,放眼大中華」的想法。「我不斷強調大華人市場的概念,而且非常重視『做功課』,建議年輕一代可以認真蒐集、研究近年新馬與中國優秀創作人的作品,不是看哪一首歌紅,而是以人為軸心、有條理地蒐集,這樣才可以看出整體市場的走向;當你想投入產業時,才知道自己應有的定位。例如你的創作想法可能接近某某作者,就可以依此思考對方在大中華市場的接受度與風格取向,作為成功案例的借鑒。」

達人Quick Reminder
「做音樂,就要做長久的事業,光從版稅來談,歌曲創作者擁有死後七十年的版權。假如你寫一首歌,紅了二十年,收益遠遠大過於只紅一兩年的歌。例如《哭砂》,到現在還有很多人喜歡,如果有新的歌手想翻唱這首歌,就得跟我買版權。年輕人從事音樂工作,必須有長遠眼光,有心投入唱片業的人必須認知,這是一塊需要實力才能生存的領域;一夕爆紅的人很多,但一夜之間被遺忘的人更多,所以要趁早認清楚自己的定位和目標,達成目標之後,趕快設定下一個目標,永遠都不要停止為未來做計畫!」

Insights報給你

入行須知 傳統的音樂產業偏向師徒制,新鮮人跟著製作人或創作人當助理,從旁學習;現在有許多的音樂藝術相關科系與藝能培訓資源,但其中較好的是音樂公司舉辦的訓練課程,因為企業與人才可直接對話,不需媒介。
職業特色 需具市場眼光、經營思維與執行能力,工時如同一般企業,性質則為責任制。
工作內容 1.負責歌曲徵募、專輯製作與廣告發行。
2.企劃提案與執行、行銷包裝與資源募集。
3.建立銷售管道與曝光平台,經營藝人經紀與演藝事業。
4.依據市場趨勢,判斷經營策略與產業方向。
專業能力 經營頭腦、趨勢掌握與資訊分析能力、團隊領導能力、行銷企劃能力、深度了解產業情形與市場走勢、具備國際格局與長遠眼光。
薪資待遇 基本上無論是高職還是研究所學歷,一開始大概都不超過20,000元,音樂製作工作主要為演藝投資,包含歌曲創作、專輯製作、音樂行銷與版權發行等,收入主要來自藝人經紀與歌曲版稅,而藝人本身的知名度、代言表演、專輯銷量等,則是製作公司的投資回報。
職涯發展 音樂製作一職可說是整體產業的縮影,近年由於唱片市場萎縮、下載軟體盛行,許多音樂製作公司均往大陸發展,想趁中國開始建立版權相關法律的時機,積極架構資訊流通平台,結合網路、行動影音與銷售通路,架構起兩岸音樂產業的直流管道,以期帶來豐厚音樂版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