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劉必榮推薦序
書摘:第一章 緒論
書摘:第二章 說服力如何發揮效力?
書摘:第三章 魅力型決策者
書摘:第十三章 如何讀懂人心

譯 者 作 品

重回生命咖啡館
你的價值比你的同事高多少?──頂尖工作者必須面對的48個問題
人類時代:我們所塑造的世界
我們為何存在,又該如何定義自己?:從人類起源到生命樹,重新定義你在宇宙中的多重身分
祝你今年快樂
園長夫人——動物園的奇蹟【電影書衣典藏版】
人類時代:我們所塑造的世界(全新修訂校對暢銷新版,吳明益推薦導讀)
氣味、記憶與愛欲──艾克曼的大腦詩篇
發現7種IQ:《心智解構》全球暢銷30年紀念版
美味不設限

溝通管理

【類別最新出版】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勝算【限量珍藏 紫氣東來劉潤印簽金句筆記本】
勝算:用機率思維找到可複製的核心能力,掌握提高勝算的底層邏輯


贏在說服力(DH0142)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溝通管理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羅伯‧米勒/蓋瑞‧威廉斯
       Robert Miller/Gary Williams
譯者:莊安祺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19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8頁
ISBN:9571341665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劉必榮推薦序書摘:第一章 緒論書摘:第二章 說服力如何發揮效力?書摘:第三章 魅力型決策者書摘:第十三章 如何讀懂人心



  劉必榮推薦序

英文的鬼谷子

◎文/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台北市談判研究發展協會理事長,和風談判學院主持人)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更有說服力,不管對客戶也好、對長官也好,總希望他們能接受我們的意見,或購買我們的產品。可是怎樣才能擁有這樣的說服力,不同的學者卻有不同的建議。

有的人偏重說服者的修養與準備,認為說服者必須誠懇、誠實,講話要有證據,作power point簡報時,字體大小與投影片風格也要遵循一定的規則;有的人從「人們之所以會被說服」的社會心理學切入,提出幾個心理因素加以解釋,建議說服者可以從這些方面加強自己的說服力;也有的人從人際關係的平衡理論著手,認為應先和對方建立良好關係,才有可能在碰到重大問題時,靠著對方愛屋及烏的心理,把他拉過來站在我們同一邊;還有的人在說服者所應該傳達的訊息著墨,研究好消息與壞消息的排列順序,以及如何藉由出牌的順序,以增加自己的說服力等等,不一而足。

但是這些都是從「說服者」的角度切入。相反地,從「接收端」,也就是從「被說服者」的「決策型態」切入,研究為什麼所傳達的訊息影響不了對方決策,並據此對說服者提出建議,這本書倒是第一本,這也是本書之所以吸引人之處。

研究談判者「性格」的書很多,但從實證研究中去歸納出「決策風格」的書則不多見。性格和決策風格不同。當我決定自己要不要買某件東西時,所考慮的因素,肯定和我決定要不要為公司買這件產品時的考慮因素不同。我自己買這件產品,可能非常爽快,這是性格;但替公司作決定,可能就會瞻前顧後,這是決策的程序與風格。光研究性格,未必能回答決策風格上的問題。

於是這本書的價值就出來了。作者正是教我們如何分辨對方的決策類型(魅力型、思想家型、懷疑論者型、追隨者型、控制者型),然後根據不同的類型,選擇最適合的說服方式,對症下藥。就這點來看,這本書和中國的《鬼谷子》倒是可以相互呼應。《鬼谷子》「權篇」中,就列出面對「智者」、「拙者」、「辯者」、「貴者」、「富者」、「貧者」、「賤者」、「勇者」、「過者」等,不同身分、不同個性的對象,該怎麼精進說服的技巧。所以說這本書像英文的鬼谷子也不算太過。

可是它又比鬼谷子更進一層,因為作者考慮到,我們所要說服的可能不只一個人。對方可能一組人坐在對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決策風格。這時我們該怎麼作簡報或報告?鬼谷子就沒討論過這種「多彈頭飛彈」式的說服方式。

本書精采的地方就在這裡,作者以十張投影片為例,告訴讀者如果要作投影片簡報,第一張講什麼,第二張該講什麼,這樣才能按部就班,分層次地說服對方陣營中不同的決策風格的決策者。看到這裡,細心的讀者應該會發現,原來作者正是按照他自己所教的投影片編排方式,來寫這本書的!

那我有沒有被他說服呢?你不妨停下來問一下自己。如果有,那是什麼時候被說服的?是他作摘要的時候我們就覺得他很棒?還是他按邏輯,一步步說明論點的時候,才被說服的?如果沒有被說服,那麼你認為作者錯在哪裡?讀書本來就是一種對話,我們正是經由跟作者對話,去檢驗他的說服理論到底有沒有用。

我是覺得蠻有用的。而我也發現,讀者可以趁閱讀這本書的機會,順便分析一下自己,看我們是屬於哪一類型的決策者?這樣忽而假設我們是說服人的一方,忽而假設我們是被說服的一方,交互檢證,細細咀嚼,才會發現這本書的精華所在。

試試看,操作一下,你也會發現這本書很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