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內容簡介

線 上 試 閱

劉必榮推薦序
書摘:第一章 緒論
書摘:第二章 說服力如何發揮效力?
書摘:第三章 魅力型決策者
書摘:第十三章 如何讀懂人心

譯 者 作 品

重回生命咖啡館
你的價值比你的同事高多少?──頂尖工作者必須面對的48個問題
人類時代:我們所塑造的世界
我們為何存在,又該如何定義自己?:從人類起源到生命樹,重新定義你在宇宙中的多重身分
祝你今年快樂
園長夫人——動物園的奇蹟【電影書衣典藏版】
人類時代:我們所塑造的世界(全新修訂校對暢銷新版,吳明益推薦導讀)
氣味、記憶與愛欲──艾克曼的大腦詩篇
發現7種IQ:《心智解構》全球暢銷30年紀念版
美味不設限

溝通管理

【類別最新出版】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勝算【限量珍藏 紫氣東來劉潤印簽金句筆記本】
勝算:用機率思維找到可複製的核心能力,掌握提高勝算的底層邏輯


贏在說服力(DH0142)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溝通管理
叢書系列:BIG系列
作者:羅伯‧米勒/蓋瑞‧威廉斯
       Robert Miller/Gary Williams
譯者:莊安祺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07月19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288頁
ISBN:9571341665

庫存不足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劉必榮推薦序書摘:第一章 緒論書摘:第二章 說服力如何發揮效力?書摘:第三章 魅力型決策者書摘:第十三章 如何讀懂人心



  書摘:第十三章 如何讀懂人心

在你影響他人之前,先得正確地界定他們的類型,否則即使是最傑出的說服技巧,也會造成反效果,尤其是在你誤把魅力型主管當成控制者型,或是把懷疑論者型當成追隨者型決策者時,更是如此。要避免犯下這種大錯,你得要:

一、注意對方的行為。特別注意對方如何處理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複雜決定。比如,他們需要別人提出多少意見?

二、運用消去法。對於難以辨識出類型的決策者,你可以先消去他們絕不可能的類型,縮小範圍。然後繼續觀察他的行為,排除其他的可能。

三、把重心放在風險和責任上。在作決策風格的分類時,最保險的方法就是觀察對方在作重大決策時,如何處理風險和責任兩個問題。這兩種特質都在「行為圖表」上占有一席之地,而行為圖表是歸納決策風格時,簡單但有力的工具。

  • 注意對方的行為

要為對方的決策風格分類,必須先注意對方如何作出重大決策。所謂重大決策,是指有嚴重後果的重要選擇。企業主管通常都很忙碌,每天得作數十個決定,其中大部分是較不重要的決定,有些甚至是反射動作,主管匆忙作出這些決定,並不能顯示他是魅力型或懷疑論者型。尤其在決策者面對複雜難解的問題時,比如收購某個公司、聘雇或擢升某人擔任重要職務、關閉某個部門、公司改組,或者對新科技的巨額投資,觀察他們如何處理這些行動,就能提供寶貴的觀點,讓我們了解他們的決策風格。

我們在上一章曾提到財星五百大企業的部門主管狄隆,他的個性充滿活力,幾年前他剛獲擢升擔任現職時,我們曾和他與他的幹部見面,那時他滿懷熱忱,而且對新點子充滿興趣,尤其對我們所談的正確掌握顧客資料的新研究方法更是熱切。那時我們雖還未進行本書所提的主管決策類型調查,但已經有分類的雛型,因此我們認為狄隆該被歸在魅力型決策者。

但我們和他的談話並沒有任何進展,最後反而是其他部門請我們作研究。這初步顯示了狄隆並非魅力型主管,否則他就會希望搶先試用我們的新研究方法(結果另一部門的主管才是典型的魅力型主管,他總是逼著我們告訴他最新的想法)。不過因為以下的原因,使我們還不能清楚地為狄隆歸類:他的行銷副總裁似乎反對我們的新方法,或許是因為他不願採用由公司體制外研發出來的方法所致,因此我們的計畫說不定是因行銷副總裁反對,所以才觸礁。此外,狄隆的部門才剛買下其他數家公司,也經歷了重大的改組,因此或許他暫時不想再採行什麼重大計畫。最後,由於我們忙著處理其他客戶的問題,成天忙碌不堪,因此也沒有再緊釘這個案子,提供我們可以為狄隆進行的詳細企畫案。我們知道,魅力型主管必須要掌握這樣的執行計畫內容,否則不論計畫多麼重大,他都不可能採取行動。

因此,雖然狄隆起先表現得很熱心,但後來卻沒有和我們作進一步的聯繫,有許多可能原因。只是後來,我們才發現真正的原因:他並非魅力型決策者,而是控制者型主管。也因此,幾年後我們開始認真討論要進行這個計畫時,他卻猶豫了,在他要真正開始投資時,便卻步不前。控制者型主管極力避免風險,他絕不會在他無能控制而且又不確定效果的作業上提出任何經費。我們長期仔細觀察了狄隆的行為之後,正確地界定了他的決策風格。

我們建議讀者仔細觀察決策者的行為,指的並非他們的身體語言。如今大眾心理學流行以身體語言來觀測人的想法,有些研究有其道理:比如對方鼓起胸膛,伸出下顎,很可能就是要向你挑釁;但大部分的說法是否為真,依然值得質疑。例如,對方雙臂在胸前交叉,同時交疊雙腿,未必就表示他懷疑所聽到的內容。

狄隆故事的另一個重點是,界定個人的決策風格是極其複雜的過程,你或許有初步的假設,但即使有推翻這種假設的證據,你依然不確定這樣的資訊究竟有什麼意義,因此你只能抱著錯誤的假設。重要的是,你必須一再地測試你的假設,而且萬一有明確的證據,證明這樣的假設是錯的,你也得要隨時準備修改。

為狄隆的決策風格歸類之所以困難,是因為我們受到他直屬的兩位幹部對他的解讀錯誤影響所致。其中一位認為狄隆是魅力型決策者,另一位則認為他是追隨者型,但我們在研討會中說明控制者型主管的特色之後,兩位幹部都立刻覺悟到狄隆是控制者型主管。其實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或許你費盡苦心為某位主管歸類,等你終於了解他是哪一型主管之後,一切跡象會明顯得讓你不禁疑惑,自己怎麼費了那麼久的時間都看不出來。

我們曾在第二章談過,人人都有五種決策風格的某些元素,而且常常有人有兩種以上的風格,比如六成是思想家型,四成是魅力型主管,這時你要強調的是占大宗的風格,因為那可能會影響決策的過程。這是此人的﹁基本模式﹂,在需要作關鍵決定的高壓情況下,他尤其會採行這種決策風格。偶爾我們也會碰到堅持他有兩種各占一半的特性,比如五成是追隨者型,另五成是控制者型主管。但我們的研究顯示,每一個人都有一個主要的風格,在面對壓力時,他們就會運用這個風格。有時候人之所以有兩種不同的風格,是因為他的決策風格和他的個性迥異(比如他是個吹毛求疵的追隨者型主管,因此看起來很像控制者型主管),這時你要注意的是他的決策風格,而非他的個性。

這並不是指人都只採用預設的主要風格,因為決策的過程會視情況而定:人在不同的環境下,往往會採用不同的決策風格。比如,某人在工作時是追隨者型,但在家卻比較接近思想家型,和身為魅力型的另一半互相配合。也就是說,人可以改變自己的風格,以和主管、同僚、配偶和朋友互補。本書的兩位作者就時常這樣做,其中米勒是魅力型,而威廉斯則是思想家型,我們倆互助合作,作出好決定,而且也因我們的風格互相平衡,因此在業務上的合夥關係也非常成功。

萬一我們之中有一位不在場,另一位得迅速作出重要的決策,他就會模仿不在場者的決策風格,以避免忽略了某些細節。比如,若威廉斯不在場,米勒就會強迫自己採用思想家型決策方法,檢視決策選項的所有正反面意見,並且檢查再檢查,確定自己已經詢問了所有相關人員的意見,盡可能取得平衡的觀點,接著才能作出決策。這時的米勒就像是思想家型決策者。我們舉這個例子是要說明,在你為某人的決策風格作分類時,該注意的是此人在你想了解的環境下如何作決策,否則你就很可能會犯錯。

如果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決策風格,那麼是否也能改變最基本的決策模式?雖然我們並沒有對這個問題作特定的研究,但我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其過程可能緩慢而冗長。我們在第二章曾經提過,一般人經過多年的培養,才發展出最基本的決策模式,如果這種模式成功,他們就會繼續採用它。但若他們採用這種模式,卻一再作出破壞其事業生涯的決策,那麼這些錯誤可能就會使他們在思考的過程中作微妙的改變,避免未來的挫折。而經過多年,他們預設的決策模式也可能由一種風格,轉變為另一種風格。

  • 運用消去法

你經常會遇到決策風格很明顯的人,我們在前面幾章舉的例子就是明證,比如聯邦準備理事會主席葛林史班就是思想家型決策者,他以面面俱到、按部就班的方式來作決策,完全符合思想家型決策者的特色。

一般說來,除了追隨者型決策者之外,其他四種類型的決策者都有明確的特點,懷疑論者甚至還會自己告訴你這點。他們會說:「你非得說服我才行。」或「我對你的提案非常懷疑。」或者「我對這個問題非唱反調不可。」

不過也有許多情況的分類並不是這麼清楚,這時我們推薦你採用消去法。下列的方法就能協助你迅速縮小可能的範圍:

  1. 你的對象是否一直在尋覓驚天動地的點子,並且希望你用標題和重點說明你的資訊?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他就不是魅力型主管。
  2. 你的對象是否著重過程,強調面面俱到,總是在考量每個決策選項的正反兩面?若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他就不是思想型主管。
  3. 你的對象是否懷疑每一項資料?是否偶爾會作出迅速果斷的判斷?若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他就不是懷疑論者型主管。
  4. 你的對象是否要掌控決策過程的每一步?一切都得透過他才行(這使他常常成為障礙)?若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他就不是控制者型主管。
  5. 你的對象是否只接受過去曾經成功過的解決辦法,頂多只是把它改頭換面一下?若答案是否定的,那麼他就不是追隨者型主管。

請注意,追隨者型決策者被列在最後,是我們刻意安排的結果。一般說來,若排除了其他的決策風格,那麼你所面對的就是追隨者型主管。如第十章所提到的,除非證明對方不是追隨者型決策者,否則就該把他當成追隨者型決策者,原因有三。首先,追隨者型決策者所占的人數最多,每三名主管就有一名以上是追隨者型,因此就算用猜的,也以追隨者型的命中率最高。第二,其他四種決策風格往往都非常明顯,而追隨者型的風格則像變色龍一樣不明確,尤其若你收到混合不明的訊號,就不妨視之為追隨者型決策者。第三,即使對方不是追隨者型主管,採用對追隨者型主管的方式應對也不會有影響,因為如果你提出某種作法先前曾經成功過,那麼這點也能打動另外四型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