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譯 者 作 品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貪婪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價值行銷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獲利關鍵
細菌戰:美國生化武器之祕
中國熱
麥肯錫中國投資報告
引爆趨勢
我的財富以秒計:無線通訊鉅子麥考傳奇

投資理財

【類別最新出版】
離開舒適圈之後,抵達成熟之前:一場奇幻的海外職場大冒險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存債致富:每月3000元,輕鬆投資債券抗通膨,穩穩賺,資產不縮水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華爾街世紀(BE0082)
The Great Game : The Emergence of Wall Street As a World Power, 1653-2000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投資理財
叢書系列:NEXT
作者:約翰‧葛登
       John Steele Gordon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21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2頁
ISBN:957133394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



  書摘 4

第二章 君子與流氓的界線

華爾街第一次成為全美注目的焦點,原因並非金融因素,而是政治事件。1789 年 4 月 30 日,華盛頓根據新憲法宣誓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就職典禮是在當時位於華爾街和百老匯街口的紐約市政府廳舉行。市政廳後來改名為聯邦大樓,為了讓臨時首都的身分名符其實。聯邦大樓的改裝費用花了紐約納稅人 32, 000 美元,外觀加上代表當時北美 13 州的裝飾,例如 13 顆星及外圍橄欖枝的 13 支箭。

當時的華爾街前景一片樂觀,許多地方都在大興土木,聯邦大樓只是其中之一。例如往西走,就可以看到第二座三一教堂即將完工;其兩百呎高的尖塔,還被鷹架包住。不到一年後,這座教堂就被天主教奉聖,連總統都出席大典。而新任財政部長漢米爾頓也搬到華爾街和威廉街的交叉口附近。

在漢米爾頓的經濟方案下,美國經濟快速成長,華爾街商業建築物也很快攻佔了住宅區。 1791 年,紐約銀行搬進華爾街和威廉街交界的麥克艾佛大樓,就在漢米爾頓住處的正對面。漢米爾頓當年是這家銀行的創辦人之一,擔任財政部長後就出清銀行的持股,以免產生利益衝突。

華爾街東邊盡頭是東河,向來是商業區。由於風向的關係,飄洋過海的船隻都喜歡在曼哈頓這一頭停泊。延伸出來的周邊服務業,自然而然成為紐約的商業中心,例如倉庫及雜貨商。這個地區有許多兩層樓的建築物,一樓以理髮店、裁縫店、蠟燭店為主,二樓則是業主的住家。其他進駐的行業則以各種經紀業為主。

18 世紀末的經紀業,範圍遠比現在更廣泛。「經紀」一字本來是法文的 brocour,原意是在酒桶鑽洞,再論杯或論瓶出售給客戶,14 世紀被英文借用。經紀原本只適用於批發業及零售業,17 世紀後才用來代表仲介,也就是本身不生產、只負責居間仲介產品的行業。經紀人就成為撮合買賣雙方以抽取佣金的業者。

如今,經紀人的業務非常專業,只撮合一種或類似的產品,例如保險或不動產。而最近幾年,買賣股票的專業人士才被稱為經紀人。美國建國初期,紐約經紀人的業務相當廣泛,除了買賣股票外,也可以經營私人彩券、從事產物保險,同時也是銀行的合夥人。

當時除了造船及生鐵業,還沒有製造業,所謂的「商人」就是經紀人,不過,他們只佔美國勞動人口的極小部分18 世紀末,大部分的美國人都是務農為生。住在都會的人口也以小商店的店東、家庭幫佣及專業人士為主,後者包括律師及神職人員。

漢米爾頓推動經濟方案後,也讓市場多了一些可以買賣的證券,例如聯邦債券、州政府債券及特許銀行及保險公司的股票。1790 年時紐約只有三家州立銀行,到了 1800 年銀行就多達 29 家。市場上多了這些新證券,使經紀人的業務量跟著水漲船高。不過,專業的證券經紀人至少得再 30 年後才正式誕生。

新興的證券經紀業以聯邦及州政府債券為主力產品,但是最熱門的證券是美國中央銀行的股票。美國中央銀行的資本額是一千萬美元,在那個時空算是天文數字。以這種規模再加上美國政府財政代理的壟斷地位,美國中央銀行股票就成為美國第一檔「藍籌績優股」(blue-chip stock)。(事實上,這個名詞直到 1929 年才出現。)美國政府認股 20 %,漢米爾頓透過一家阿姆斯特丹的公司在歐洲發行債券,籌措認購股票的資金。其餘 80 %的股權則供一般大眾認購,但是一個人最多只能購買一千股。認購時 25 %的股款必須以黃金繳納,其餘可用政府公債作為現金支付。

市場很快以 BUS 作為這檔股票的代號。1791 年春季,BUS 的股條開始交易。同年七月正式發行時,其股票在一個小時內被搶購一空,股價也穩步攀升。這是美國第一個首次公開發行(IPO),也是華爾街第一個多頭市場。

歐洲企業也發現有利可圖,於是紛紛投入資金及人力,跨海到美國這個新市場。此時,華爾街出現歐洲行之有年的放空交易,也引進賣出和買進選擇權的制度,就是以固定價格在未來一定時間內買賣某檔股票的權利,而這大幅提升了投機氣氛。股市交易越來越熱絡,隨著股價走高,也出現股市將崩盤的預言式報導。1791 年 8 月 31 日,《紐約新聞報》(New York Gazette)刊出一首名為「投機」的打油詩:

希奇希奇這陣仗,點石成金叫正常?
投機炒作風一起,舉國瘋狂為哪樁?
早報晚報總會報,哪有股價只准漲?
自古股市誰無死,萬民為汝空斷腸。

當時供大眾認購的股票稱為 script,相當於現在的證券(security)。而股票(stock)和債券(bond)兩個名詞經常混用。19 世紀末,才以證券代表所有權,債券代表債權。

經紀人處理越來越多的金融商品業務,需要一個交易的場所。當地有許多咖啡店都歡迎經紀人在店內買賣股票。經紀人有了交易的場所,業者也可以賺點小錢,彼此互利,正如一百多年前的阿姆斯特丹和倫敦。經紀人業務清淡的時候,就以聊天及賭博打發時間。

有些業績不錯的經紀人會定期舉辦股票拍賣會,例如麥克艾佛及巴克萊(McEvers & Barclay)、布里克(Leonard Bleecker)和平塔德(John Pintard)。1792 年初,蘇頓(John Sutton)和傑(Benjamin Jay)加上幾位友人,在華爾街 22 號成立固定的拍賣會,定名為股票交易場(Stock Exchange Office)。賣方把有意出售的股票存入,拍賣主持人依照拍賣金額抽佣。經紀人可為自己的帳戶或客戶標購股票。

不過,這套制度很快就瓦解。許多經紀人到拍賣會場只為了解最新的行情,然後在場外以更低的價錢吸引股民。甚至在股票交易場中也有人吃裡扒外,不利用拍賣會的管道買賣股票。為了導正這股歪風,幾位重量級經紀人於 1792 年 3 月 21 日齊聚柯瑞斯旅館,希望達成共識,化解紛爭。他們同意從 4 月 21 日推出新的拍賣制度,並且宣誓,「吾等皆為公開發行股票的承銷商及經紀人,在此鄭重宣誓,彼此承諾,今後為任何人買賣任何公開發行的股票,手續費不得低於面額的千分之 2.5 ,但是彼此交易可以再給予折扣。」

這項協議被稱為「梧桐樹協議」(Buttonwood Agreement),因為共有 21 位經紀人及 3 家公司,在華爾街 68 號的一棵梧桐樹下簽署這項協議。這些人是否在梧桐樹下簽署協議已經不可考,但是 1792 年時已有幾百年樹齡的這棵老樹,自此成為華爾街的象徵,不過 1865 年6 月 14 日它在一場暴風雨中傾倒。

新成立的交易所第一次會議在咖啡店舉行,當年冬天,成員們決定蓋一個專用的會所。不過,他們並沒有興建一座證券交易所,因為業務量根本不多。他們在華爾街和華特街(Water Street)口蓋了一間咖啡廳,資金來自會員共同出資的養老金,因此店名為養老金咖啡廳(Tontine Coffee House)。咖啡廳隨後公司化,共發行 203 股,每股 200 美元。公司特許狀規定,原始股東只剩下 7 位時,公司可以出售咖啡廳,所得由 7 人均分。雖然任何人都可以進入咖啡廳,但是只有會員才可以參與股票拍賣。其他業務量比較少的經紀人則繼續在街上或自己的辦公室裡交易。

25 年之後,紐約證券交易所才開始營業,但是「梧桐樹協議」已經被視為現代證券交易組織的基石。這項協議也孕育出一個排斥外人、壟斷價格的俱樂部,只限紐約少數業績最好的經紀人參加。接下來 175 年,紐約證券交易所雖然已經成為全球最大、最重要的證券交易所,這個俱樂部仍然不改初衷,首要目標還是為會員賺錢。

為紐約證券交易所催生的要角包括杜爾(William Duer),他也是美國股市那一波多頭市場的主力。直到現在,每一波多頭市場都有類似杜爾的人物。

杜爾於 1747 年在英格蘭出生,他的父親在西印度群島經營農場,事業很成功。他從伊頓名校畢業後,就加入英國陸軍,派駐印度。後來,他花了一些時間管理父親的事業,再到紐約定居,經營應皇家海軍桅杆和船柱的事業。他在塞拉托加附近買下一座大林場,並且蓋了一幢豪宅。

美國獨立戰爭爆發後,他決定支持獨立,並被選入大陸會議的一員。離開公職後,他靠著供應大陸軍(Continental Army)物資而致富,並且娶了將門之女凱莎琳(Catherine Alexander)。他的老丈人是美國將軍亞歷山大(William Alexander),號稱擁有蘇格蘭斯特林伯爵的爵位,相當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