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

關 於 本 書

‧強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目 錄
‧得獎記錄

線 上 試 閱

前言
書摘 1
書摘 2
書摘 3
書摘 4
書摘 5
書摘 6

譯 者 作 品

引爆趨勢:小改變如何引發大流行〔典藏紀念版〕
貪婪時代
知識經濟時代
引爆趨勢:舉手之勞成大事
價值行銷時代:知識經濟時代獲利關鍵
細菌戰:美國生化武器之祕
中國熱
麥肯錫中國投資報告
引爆趨勢
我的財富以秒計:無線通訊鉅子麥考傳奇

投資理財

【類別最新出版】
Google衝刺工作法(暢銷新裝版):Google打造成功產品的祕密,5天5步驟迅速解決難題、測試新點子、完成更多工作!
遠距團隊:打造溝通無礙合作無間的成功團隊
存債致富:每月3000元,輕鬆投資債券抗通膨,穩穩賺,資產不縮水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一本讀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走向上市上櫃之路
新創公司IPO的100件大小事+新創公司的100件大小事【專業會計師教你規劃新創公司套書】


華爾街世紀(BE0082)
The Great Game : The Emergence of Wall Street As a World Power, 1653-2000

類別: 行銷‧趨勢‧理財>投資理財
叢書系列:NEXT
作者:約翰‧葛登
       John Steele Gordon
譯者:齊思賢
出版社:時報文化
出版日期:2001年05月21日
定價:280 元
售價:221 元(約79折)
開本:25開/平裝/312頁
ISBN:9571333948

已絕版

 轉 寄 給 朋 友

 發 表 書 評 

 我 要 評 等 

Share/Bookmark

線 上 試 閱

 

前言書摘 1書摘 2書摘 3書摘 4書摘 5書摘 6



  書摘 6

杜爾破產事件塵埃落定後,紐約只剩下兩家銀行,一是紐約銀行,另外就是美國中央銀行的紐約分行。這兩家銀行都由漢米爾頓創辦,但他並沒有持股。不過,他在 1795 年不再擔任財政部長後,對兩家銀行仍具有影響力。漢米爾頓是紐約市聯邦黨(Federalist Party)的領袖,因此,傑佛遜派在取得融資及其他銀行服務方面吃了不少苦頭。

傑佛遜派也被稱為民主共和黨(Democratic-Republican),在紐約州的大老正是伯爾。他很清楚如果能夠掌控一家銀行,絕對有助於自己和同黨人士的地位,甚至能以融資為餌,吸引聯邦黨人投靠民主共和黨,當然更有利本身的資金調度。而此事的關鍵在於,如何讓聯邦黨主導的州政府發下公司特許狀。

伯爾當然知道,如果直接表明自己要成立銀行,恐怕連同黨的民意代表都會起疑。於是這位美國史上最老謀深算的政客改採迂迴路線,申請設立水公司,以解決紐約市水荒為名。

全世界的大都市中,只有香港和紐約臨海。早期的紐約居民依靠井水維生,有些是私井,有些則是政府開挖而來。18 世紀末,由於紐約的幅員越來越大,加上水井受到街道及下水道的污染,使水荒日益嚴重。有錢人可以向小販買水,一般大眾只能有水就喝,結果造成傷寒及瘧疾越來越流行。

市政府知道,除非徹底解決飲水問題,否則紐約的發展有限。1796 年,布朗(Joseph Browne)大夫建議市議會,向州議會要求設立民營的水公司。布朗是伯爾的妹夫,提出此議應該也是配合伯爾。怕議會採納布朗的建議,但是卻要求州議會授權市政府,成立及經營水公司。伯爾當然不滿意。

但是他發揮善於說服的長才,很快就邀請到兩黨五位大老一同組成委員會,向市政府說明成立民營水公司的好處。漢米爾頓也是成員之一,他甚至以委員會的名義提出正式備忘錄,向市政府說明民營水公司的好處。

漢米爾頓深知紐約市缺水之苦,但是他可能不知道伯爾真正的動機。漢米爾頓這次出面不是出自私利,但是許多聯邦黨人卻從中得到好處,漢米爾頓的妹夫也成為新公司的董事之一。

獲得市政府的批准後,伯爾回到州議會主持特許狀的起草會議。他等到休會前突然提出新的條款,撇開冠冕堂皇的法律文字,真正的意思就是新公司除了經營供水業務外,也可以從事任何行業,其中當然包括銀行業。

因為即將休會,州議會諸公根本不會注意這款條文,當中只有一位議員反對,其餘的議員可能各有都有默許的理由。例如,政府高官持有新公司兩千股的認股憑證。聯邦黨籍州長傑也未發言反對,更於 1799 年 4 月 7 日簽署這份特許狀生效。

5 個月後,水公司還沒有修建一條水管,卻開了一家銀行。漢米爾頓悔不當初,他說:「這是一頭金融怪獸,也是爭權奪利的利器。」

伯爾擔任銀行董事三年後,成為美國副總統,當時他欠銀行 64, 903. 63美元,是一筆大數目。

這間公司最後雖然開始供水,卻只能提供一千戶使用。其長達 25 哩的木造水管裡外都塗滿瀝青,水質並不乾淨。而紐約市政府在 1840 年代開始北引克羅頓河(Croton River)的水,成為紐約第一個自來水系統,因此伯爾的水公司就立刻放棄供水業務。

但是伯爾旗下的銀行仍然活躍於紐約金融圈,甚至成為主要的銀行。如今這家銀行的名稱是大通銀行(Chase Manhattan),是美國最大的銀行。

此外,18 世紀末,有越來越多人申請成立公司。1790 年代的最後 4 年,美國共成立了 335 家公司,大多以運河或付費道路為主。進入 19 世紀後,設立公司的風潮更熱絡。從 1800 年到 1860 年間,光是賓州就成立了兩千多家公司。

各州只好通過公司法以規範這股風潮;凡是符合特定條件及規定的事業,都可自行成立公司。紐約州最早,在 1811 年就制定公司法,其他州也相繼跟進。但是州議會並不願放棄審核權,因此,公司法的立法過程往往延宕甚久,根本趕不上工業革命下的經濟現狀。

起初,各州規定取得特許狀的企業只需要承擔有限責任。直到 19 世紀中葉,公司法授權成立的企業股東,其個人責任和合夥關係責任相同的特性才普及各地。19 世紀下半葉,各州之間的經濟互動越來越密切,但企業卻受到各州公司法的限制。例如,許多州的公司法禁止州內企業擁有其他州的不動產。

隨著美國經濟日益成長,紐約、波士頓、費城及巴爾的摩的證券市場也逐漸茁壯。1860 年代,美國的國內生產毛額是由經濟史學家計算,並不精確。但是從政府稅收可以約略推算出經濟成長。最早可得的政府稅收數字是 1792 年,當年稅收為 367 萬美元;1808 年,稅收為 17, 061, 000 美元;1817 年增為 33, 099, 000 美元;僅 25 年政府稅收成長 9 倍。

當時美國的金融重鎮是費城,因為大型銀行都在費城。1811 年,傑佛遜派掌握美國國會,居然不顧總統麥迪遜(James Madison)的請求,拒絕更新美國銀行的特許狀,使銀行無以為繼。費城船東吉拉德(Stephen Girard)是美國當時最有錢的富商,稍後接收美國中央銀行的資產,創辦自己的銀行。

國會讓政府的財政代理停擺後,更不智的動作是向英國宣戰。當時英國是全世界唯一能夠重創美國的軍事強權,國會的愚行幾乎讓美國破產,也迫使財政部長蓋拉丁(Albert Gallatin)求告於吉拉德,請他出面承銷公債,作為對英作戰的戰費。1816 年,受到教訓的國會發出第二家美國中央銀行的特許狀。第二家美國中央銀行的資本額為 3, 500 萬美元,是美國最大的銀行,也是唯一能夠跨州經營的銀行,總行設在費城。

為了資助 1812 年的對英爭戰,美國國債從 1811 年的 4, 500 萬美元,增加到 1815 年的 1 億 2700 萬美元,經紀業因此大放異彩。費城受惠最大,因為它擁有大型銀行及完善的證券交易所。此時,紐約主要的經紀人還在靠一紙梧桐樹協議作生意,他們深深覺得自己該有更正式的組織。於是 1817 年,紐約經紀業推派藍伯(William Lamb)到費城取經,研究費城證券交易所的運作狀況。他返回紐約後,主要的經紀人齊聚一堂,擬出的章程幾乎全盤照抄費城證券交易所的架構。7 家公司的 28 位經紀人成為經紀人交易所的創始會員,後來更名為紐約證券及交易所(New York Stock and Exchange Board)。

章程規定設總裁及祕書各一人,負責日常營運。準會員至少在經紀業擁有一年經驗,才有資格加入交易所,並且由現有會員表決是否接納新成員,只要有三位會員反對,就可以封殺其他經紀人加入。為了防範過度炒作股票,也規定隔日交割。章程中更禁止「虛買虛賣」(matched sales),也就是兩、三位經紀人彼此買賣一檔股票,製造股價波動的假象。但是這項條款很難落實,接下來一百多年,華爾街一直無法禁絕這種交易。

交易所在華爾街 40 號 2 樓租了一間辦公室,年租金 200 美元,含暖氣費用在內。此時,紐約終於擁有真正的證券交易所。

紐約市在 1790 年成為全美最大的都市後,人口直線上升,而費城緊追在後。前者人口 123, 700 人,後者為 112, 000 人。到了 1817 年艾利運河落成後,紐約不僅穩居全美最大城市的寶座,更是美國唯一的大都會。艾利運河迄今仍然是美國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公共工程。